江蘇鹽城市崇禮路小學(224005) 蔣 華
精讀教學策略淺探
江蘇鹽城市崇禮路小學(224005) 蔣 華
精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全方位地理解文本,學會從精讀一篇到精讀一類文本,達到高效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要先引導學生要面向整體,理清文脈,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然后再引領學生就關鍵的地方進行反復品味揣摩,從而增強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的感悟能力。這是精讀策略的關鍵所在。
閱讀教學 精讀 效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應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本x就是深入細致地研讀。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精讀才能更有效呢?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是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色彩的獨特的生命體。為了達到精讀的目標,在教學時必須面向全體,理清文脈,使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有初步的整體把握,做到點面結合,從全面理解文本。因此,教師要從整體入手,確定精讀區(qū)域,使學生把握文本要旨,有的放矢。對一篇內(nèi)容豐富、含義深刻的文章,教師如何引領學生理清文脈呢?從整體入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學《金蟬脫殼》一課時,我是這樣幫助學生理清層次的。
師:讀了課文以后,你能說說蟬脫殼共分幾步嗎?生:三步:脫殼前,脫殼時,脫殼后。
師:誰能說說看到蟬脫殼后自己的感受?
生:我覺得蟬脫殼的過程很感人,它在地底下經(jīng)歷了那么長時間,經(jīng)過脫殼以后就只有幾天的生命了,可它還是義無反顧,真是了不起!
在這個課例中,教師注重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對文本內(nèi)容有個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融入文章;也只有這樣,學生對重點內(nèi)容的把握才能更直接、更迅速,奠定了精讀課文的基礎。
語文教材中文本的表現(xiàn)形式是千姿百態(tài)的。教師要緊扣教學重點,抓住關鍵句段或者關鍵字詞來讓學生反復品味、揣摩、感悟。只有深入研讀,才能使學生明辨細微,達到解構語態(tài)、精讀文本的目標。如,在教學《桂花雨》一課時,筆者這樣引導:
師:讀完全文以后,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家鄉(xiāng)的桂花香。
師:香到什么程度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桂花香呢?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生:“桂花開得正旺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p>
師:仔細品品,這句話中哪個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浸”字。
師:好好品品、讀讀,慢慢讀,輕輕讀,把“浸”的味道讀出來。
(學生讀)
師:人們常說“香飄十里”。在這兒為什么用“浸”表達香而不用“飄”呢?
生:用“浸”更能體現(xiàn)桂花香的時間久,如果用“飄”就不能準確地表達出這點。
這里,筆者從“香”字入手,精心選擇精讀內(nèi)容,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這樣不僅加深學生對全篇課文的理解感受,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一篇文章的精讀方法,還要把學到的方法和積累的經(jīng)驗延伸到課外,讀懂其他的作品。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整合信息,以向八方延展開去。如,教學《愛之鏈》,這樣教學引導:
師:小說描寫的第二個環(huán)境在餐館。誰能把這部分描寫讀一讀?(學生讀)
師: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這樣一個環(huán)境?“餐館里裝潢十分精美,燈火輝煌”這樣描寫環(huán)境不是更美嗎?
生:這樣就襯托不出女主人生活的拮據(jù),家里條件的困難了。
師:餐館雖然破舊,但是女主人是非常熱情的,在這樣的餐館里依然可以使人感到溫暖,這就是環(huán)境描寫在小說里的襯托作用。以后大家在閱讀小說時一定要學會從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三方面考慮來閱讀。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針對本文小說這個特殊的題材,讓學生從文體表達方面來思考,使學生初步了解小說三要素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從而讓學生從“學課文”到“學閱讀”,切實體現(xiàn)了精讀教學中以“精讀一篇文章為出發(fā)點,向四面八方擴散”的目標,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總之,精讀就是細細地讀。精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離開教師的點撥引導以后,能夠運用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全方位地理解文本,學會精讀一篇到精讀一類,達到高效教學的目標。
(責編 韋 雄)
G623.2
A
1007-9068(2015)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