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整為零,各個擊破
——高中議論文作文教學(xué)管見
◎凌小平
王棟生老師在作文教學(xué)中倡導(dǎo)寫一句話評語。因為如果老師評語寫得太多,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學(xué)生反而收獲不大,只寫一句話,抓住此次作文最突出的一個點,便于學(xué)生領(lǐng)悟吸收。議論文作文教學(xué)亦是如此。如果缺乏鯨魚那龐大身體的底子,做不了“鯨吞”,那就學(xué)學(xué)蠶寶寶,一小口一小口地“蠶食”,也能吐絲結(jié)繭,完成最終的蛻變。將總目標(biāo)切割成一系列小目標(biāo),一至兩次作文訓(xùn)練實現(xiàn)一個目標(biāo),降低難度,增強針對性,可提高訓(xùn)練成效。比如分次重點關(guān)注審題立意,關(guān)注命題,關(guān)注對所提供材料的利用,關(guān)注材料的選擇,關(guān)注材料的裁剪加工與分析論證,關(guān)注論證的思路與結(jié)構(gòu)等。
江蘇語文高考從2013年起考察新材料作文,比以往的命題作文多了一層審讀材料提煉立意的難關(guān),一批學(xué)生出師未捷,倒在了這里。審題正確與否,是作文的第一步,亦是決定生死成敗的一步。審題失誤,再高的閱讀積累,再出色的語言表達,再強的謀篇布局能力,都無用武之地,都改變不了作文最終不及格的命運??梢哉f,審題成,成功一大半;審題誤,全盤皆已失。
新材料作文是介于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之間的一種作文命題形式。話題作文立意較為寬泛,而傳統(tǒng)材料作文則要求從材料的核心主旨立意。新材料作文要求“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立意,即從材料的中心角度和非中心角度立意都可以,但還是應(yīng)該有最佳角度、一般角度和邊緣角度區(qū)分的。
審讀材料的具體方法很多。可以通過分析材料涉及的對象提煉觀點,一個對象,往往可提煉一個觀點。可以通過搜尋關(guān)鍵詞句提煉觀點。可以由材料中的結(jié)果逆向推導(dǎo)造成這個結(jié)果的原因,一個原因,往往也可以提煉一個觀點。也可以關(guān)注材料中流露的感情,一種感情,也往往可以提煉一個觀點。
須注意的是,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做到“三性”。(一)整體性。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細節(jié),斷章取義易出現(xiàn)偏題走題現(xiàn)象。(二)多向性。作文材料所蘊涵的觀點往往不止一個,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因此,要學(xué)會多角度審視材料。(三)篩選性。材料中可獲取多個觀點,而觀點又有優(yōu)劣之別,故要對所提取的觀點進行篩選,選出最有價值的觀點。
要想寫出精彩的題目,先要明確題目的作用。題目是文章之眼,能體現(xiàn)文章的核心。一個精彩的題目,往往能給閱卷老師以美好的第一印象。
一般說來,題目有三個層次。
(一)像題目?!冻晒β吠荆f遠不遠說近不近》《自知者,功成名就;無知者,貽笑大方》《不要盲目模仿,要正確認(rèn)識自己》,這些題目都太長而不像題目。而《沒有完美的結(jié)果,也可以享受完美的過程》這個題目直接占了一行半,讓批閱者以為是作文的第一段。
(二)合格的題目。何為合格的題目?就是題目中有明確的意思,并且確實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像《心的感受》《知己》就有欠缺,而《知己而后行》《自知方能達志》《擁抱自知》則能做到想表達的意思和實際表達的意思相吻合,可算合格的題目。
(三)出彩的題目。非指花瓶式的徒有其表,為了題目而題目,而是指令人眼前一亮,并且表里如一的,能與文章渾為一體的題目。如《敢于追求狂野的理想》《敢字為先,輝煌明天》《給自己一面鏡子》《知己知人始知行》。
要寫出精彩的題目,可以適當(dāng)運用修辭手法,如對偶式《勇氣向上,怯懦向下》,如對比式《渺小也可以偉大》,如擬人式《被綁架的微笑》《別讓微笑退場》,如比喻式《毅力為羽,亦可飛翔》《給人生安個緩沖器》;可以增強視覺沖擊力,如《敢于向夢想吹沖鋒號》《挑戰(zhàn),讓生命不留遺憾》;可以故弄玄虛反常理,如《失敗也很“可愛”》《成功的失敗者》《金字塔其實不高》;可以讓詩意流淌,令思想沉淀,如《守望者的天空》《有了翅膀才能飛翔》《生命中沒有被注定》《行走于黑暗之中的光明》《荊棘中的百合花》《生命的意義在于奔跑》《盛開在靈魂上的微笑》。
材料作文的材料到底要不要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般說來,如果你提煉的觀點一看便知是從材料中來的,用不用這個材料問題不大。怕就怕有些同學(xué)審題立意的能力有欠缺,自以為確立的觀點是材料中來的,而實際材料中卻無法提煉出這個觀點,這時如果不引用材料導(dǎo)出觀點的話,寫出來的就是一篇離題作文。如果你老老實實引材料提觀點至少可以多賺幾分,因為這樣一來你的作文就是“似是而非”,而不是“脫離材料另起爐灶”。也有可能在引材料提論點的時候猛然警醒自己觀點的謬誤而及時剎車,讓這篇本已死定的作文逃出升天。有些寫作功力較深而又喜歡深入思考的同學(xué),有時提煉的觀點是非常深刻的,或在深入的時候拐了個彎的,如果作文中不引材料說明自己觀點由來,就有可能被誤殺,畢竟閱卷老師不可能主動幫助每一篇不交代觀點出處的作文考生往材料上引。
而實際上,除了上述優(yōu)點,作文題提供的材料更可以成為作文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當(dāng)然,運用得巧妙與否,效果相差懸殊。
如這道作文題:有人曾說世界上只有兩種動物能到達金字塔頂,一種是老鷹,一種是蝸牛。請以這句話所蘊涵的哲理寫一篇議論文。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金字塔也算世界奇跡之一,它是古埃及法老王的陵墓,可以說,那是一種圣潔的象征。但是又有哪種動物到過這個神圣地方的頂端呢?有人說,只有老鷹和蝸牛。前者靠的是它超群的實力,后者則依賴它持之以恒的努力?!边@段文字大部分都是無用信息,都可以刪去。
“老鷹翱翔天際,輕而易舉到達金字塔頂,靠的是實力;蝸牛堅持不懈,最終站在塔頂,靠的是努力。人生中兼有兩者,方可立于不敗之地?!薄袄销椪归_寬大有力的翅膀,登上了金字塔頂,而蝸牛卻憑著持之以恒的毅力也登上了塔頂。老鷹那超群的實力并不是人人都有的,但我們可以擁有的是蝸牛那份堅持。”這兩例,都能利用材料,簡明而清晰地導(dǎo)出自己的論點。
“人人心中都有夢想的高地,都在征夢旅途中,有人像雄鷹般憑借雙翼搏擊長空,向著夢想翱翔。先天優(yōu)越的條件注定它在途中領(lǐng)先的地位。而絕大多數(shù)只是平凡人,像蝸牛般匍匐前進,即使每一步都充滿心酸淚水,但最終都會在毅力的醞釀中,成就成功甘洌的美釀?!边@段文字,不但引材料提觀點,而且材料直接為我所用,化為論證的一部分。
可以將材料置于作文開頭,置于文中,或置于文末。不拘一格,而別具一格。
材料的作用是證明論點。一般說來,材料也可分成三個層次。
(一)真實準(zhǔn)確?!笆聦崉儆谛坜q”有一個前提,材料得是事實。有些同學(xué)在寫作文時,會杜撰名言“××說……”。而有些同學(xué)平時積累材料時馬虎大意,張冠李戴,或自由篡改,如赤壁之戰(zhàn)時周瑜二十幾歲;如牛頓說過“成功是依靠在看似累贅的東西上的”;如孔子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被蛘邔嶋H上是名言,但寫來像杜撰,如“古人說……”“某知名人士說……”須牢記,材料要有說服力,首先它必須真實準(zhǔn)確。
(二)合適。材料真實準(zhǔn)確之后,還要看這則材料能不能證明這個觀點,能不能達到論證目的。如曹操讀了陳琳寫的那篇檄文后痛風(fēng)頓愈是因為曹操意識到了原諒的精髓;項羽烏江自刎是嚴(yán)于律己的表現(xiàn);關(guān)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后諸葛亮因胸襟寬廣而沒有殺關(guān)羽等等。材料屬實而論述純屬胡言亂語。
(三)出彩。精彩的材料要努力做到三性:“典型性”“時代性”“新穎性”。
“典型性”是指切合論點要求,而又為大家所認(rèn)同的材料。如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如自然界的客觀現(xiàn)象等。像“我,我的家人、親戚、朋友,我的同學(xué)”之類的例子屬于個例,就缺乏典型性,不夠說服力。曹參,李清照,林徽因,伽利略,孟德爾,尼采,袁隆平,錢偉長……這些人的例子可稱典型。當(dāng)然,龜兔賽跑,愚公移山之類例子則是小學(xué)生都知道的,就把使用的機會還給小學(xué)生吧,高中生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時代性”則要求能緊扣時代特點,體現(xiàn)時代氣息,而非陳芝麻爛谷子,朽腐不堪的材料。這同時也能體現(xiàn)出你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呆子,而是一個關(guān)心時事,關(guān)心社會的有志有為的年輕人。像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愛因斯坦的三個小板凳的例子已經(jīng)寫了幾十年了,可以讓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去休息了,至少得讓他們的電燈和小板凳到博物館去待著,不要動那老胳膊老腿了。而喬布斯,樸槿惠,莫言,李開復(fù),王順友,于大寶,賣豬肉的北大畢業(yè)生……這些人的例子相對而言就比較接地氣。
“新穎性”則是指讓人看了有耳目一新之感。可以是新鮮的,旁人未有或少有提及的例子,也可以是一個比較熟悉材料的新角度、新提法。學(xué)生在搜索事例的時候,要想想這個例子其他同學(xué)知不知道,會不會寫,老師知不知道,熟不熟悉。如此則能排除掉大部分不夠理想的例子。像馬達加斯加群島的猴子,新西蘭啄羊鸚鵡,岡索勒斯,奧蘭治的威廉,“網(wǎng)絡(luò)發(fā)明大王”恩格爾巴特,海倫·托馬斯,巴斯德,喬治·塞拉倫,加雷斯·貝爾,杰夫·布里吉斯,巴巴多斯著名歌星蕾哈娜……能給人帶來一股撲面而至的新鮮感。
材料講究質(zhì),亦講究量。只有一兩個例子的作文要寫滿800字,勢必用語啰嗦重復(fù)。而如果要在1000字左右寫三五個例子,甚至更多,勢必每個例子都要精打細算,論述用語自然就會趨向簡潔有力。
同時要防止用記敘文寫法寫議論文的例子。試看一位同學(xué)的議論文中一個例子的開頭:“一個夜黑風(fēng)高的晚上,一個小偷正緊盯著附近一個地主家中的燈火……”這哪里是寫議論文啊,這分明是一篇生動、細膩、精彩的記敘文的開頭嘛!所以議論文絕對要杜絕大段大段描寫、抒情、對話,杜絕這樣一些帶有鮮明的記敘文烙印的成分。
例證法能有效增強論點的說服力,而引證法則更能簡潔地證明論點,亦更有文采。如蘇軾:“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笨ɡ盏隆ず惸幔骸懊總€人心中都有一個風(fēng)箏,不管那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地去追?!闭軐W(xué)家維特根斯坦說:“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作文提供的材料有“三性”(整體性、多向性、篩選性),它常常會有一個最核心的立意;而你選用的證明文章論點的材料其實也有“三性”,也有最核心的立意,兩者匹配率越高,這個例子的價值就越高,作文成色就越足。有些同學(xué)舉用的例子令人讀著奇怪,可能就在于例子的核心觀點與材料的核心立意不一致,加之有些同學(xué)論述分析時方向性不明或論述乏力(定向轉(zhuǎn)述能力欠缺)。
例子往往包含豐富的信息,不用從頭至尾、方方面面都敘述清楚。只需選取能證明這篇作文觀點的部分即可,這樣更有針對性也更簡潔。如千古一帝劉邦的例子可以用來證明什么?草根的努力能夠創(chuàng)造輝煌,虛懷若谷,能屈能伸,殺伐果斷之類品質(zhì)的可貴等等。在用劉邦來證明某個觀點的時候,是否要把關(guān)于他的所有信息都概述一遍呢?當(dāng)然不需要,只寫能體現(xiàn)本文觀點的那部分信息即可。這樣既能體現(xiàn)針對性,又能節(jié)省文字,從而為其它事例節(jié)省書寫的空間,使得作文內(nèi)容更加充實。
用材分析要靈活。有些同學(xué)習(xí)慣一段材料敘述結(jié)束后再展開分析,顯得極為呆板。高明的用法是引材料的同時就開始論述分析,這樣做可以防止自己寫作時一不留神開小差,寫一些與觀點無關(guān)的信息,或偏離要證明的觀點。夾敘夾議,材料說完,分析也基本結(jié)束,然后再用一兩句話作點睛之筆,就比較精彩完美了。
磚頭、鋼筋、水泥等諸多材料擺在這兒,最后能造出什么樣的房子,取決于對這些材料的合理“安排”,作文在有了立意、材料之后的構(gòu)思設(shè)計同樣決定了這篇作文最終呈現(xiàn)的面貌。
你的這篇議論文是能夠深入“分析”,對某一“含義”進行“分解”和“剖析”,多問幾個“為什么”呢,還是只滿足于簡單“解讀”材料,或一味“例證”,用大同小異的幾個事例證明某一“含義”?你的作文能不能注意到起承轉(zhuǎn)合?有沒有角度轉(zhuǎn)移?有沒有梯度的講究?有沒有議論的綜合推進或者破立拓展?
議論文強調(diào)思想性,思想是靈魂,是核心。所以絕對不能滿足于用大同小異的幾個事例證明同一個“含義”,不能只滿足于一味“例證”,至少要有角度的轉(zhuǎn)移,至少要能夠體現(xiàn)出一定的辯證性。當(dāng)然,如果能夠?qū)δ骋弧昂x”進行“分解”與“剖析”,多問幾個“為什么”,能夠使議論走向縱深,自然更為理想。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的文章不是刻意寫出來的,而是自然流淌出來的,是激情噴發(fā)出來的。好的文章也沒有唯一的衡量標(biāo)準(zhǔn),它可以寫來如行云流水,渾然天成;亦可以匠心獨運,別具一格。
而作為學(xué)生作文,這“天成”“偶得”“流淌”“噴發(fā)”靠的就是學(xué)生平素閱讀積累、思考練筆等所造就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是作文的基座,它決定了作文能夠達到的高度。脫離了語文素養(yǎng)這個基座,技巧之類的都成了浮云,無立足之地。
(凌小平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高級中學(xué)語文組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