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媛媛
(江蘇省徐州市荊山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币簿褪钦f,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要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進而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做出相應的貢獻。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有效地滲透“學講計劃”,要鼓勵學生“學進去,講出來”,這樣才能在“學與講”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漢字教學內容,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字教學質量。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在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滲透“學講計劃”進行論述,以為學生良好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字謎作為一種文字游戲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提高識字質量的有效活動之一。所以,我們要改變以往僅是讓學生猜字謎的游戲,要鼓勵學生自主去“找”字謎,并與同學之間進行字謎活動,也就是說,我們要把字謎活動的主體交還給學生,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自創(chuàng)字謎。這樣的過程不僅與學講計劃的核心思想相吻合,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識字學習能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字謎活動的組織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在課下搜集一些自己熟悉的漢字的字謎,如:4個人搬個木頭(杰)、一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拿)、小狗身上長滿了嘴(器)、鳳頭虎尾(幾)……組織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字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猜字謎活動,并將所猜出來的“字”動手寫出來,同時還要去解釋為什么是這個字。這樣的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文字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講計劃”中的“講”的含義也是一致的,進而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找到學習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
所謂的組字與拆字是對應的,如果說猜字謎活動的應用傾向于“拆字”的話,那我們組織的“摘蘋果”活動就是組字。簡單地說就是將一些漢字的偏旁部首進行分割,然后,引導學生以“拼組”的形式組成的漢字,這樣的過程也是一個“學與講”的過程,目的也是要在發(fā)揮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同時,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時,我們首先要將一些漢字進行拆分,并將其寫在不同的蘋果形狀的卡片上,然后粘貼在黑板上,就像是蘋果墻。之后,引導學生對這些打亂的漢字進行“組字”,組成的漢字要寫在黑板的一端,以免出現(xiàn)重復。比如:扌、又、丁、纟、且、工、米、木、青、寸、占、氵、反……組織學生自主走上講臺去組詞,比如:纟和且(組)、纟和工(紅)等等,鼓勵學生自主去摘蘋果,之后,在以此偏旁為例進行重新組詞,該詞可以是蘋果墻上沒有的。如:綜??梢?,在這樣的組字活動中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同時也能復習和鞏固學生所學的漢字,進而打破傳統(tǒng)識字教學的沉悶,給課堂注入生機,使學生喜歡識字活動,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種“學講”中識字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所謂的情境方式進行識字學習就是指引導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識字,一來幫助學生理解字的含義,提高應用能力;二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所以,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情境學習的方式來進行識字,進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
例如:“養(yǎng)育”一詞是《鳥島》一文中需要學生掌握的,首先,我引導學生在文本中找到該詞所在的位置,即“它們在這里筑巢安家,養(yǎng)育后代”。之后,我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養(yǎng)育”一詞的含義,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同時進行造句,如:“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十幾年,給予了我們太多太多?!蓖瑫r,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去記憶“養(yǎng)育”這兩個字,進而在貫徹落實“學講計劃”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漢字博大精深,可以說,每個漢字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所以,在進行“學講”計劃時,我們要鼓勵學生去挖掘漢字背后的故事,并在交流故事中掌握知識,提高識字能力。例如:在學習《識字》中的“春節(jié)、餃子、拜年、清明、掃墓、踏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餃、拜、掃、墓、踏”等漢字,我組織學生自主對上述幾個詞語尋找其背后的故事,比如:餃子的來歷、春節(jié)的由來、為什么要拜年等等,鼓勵學生結合相關的資料尋找故事,并向其他學生進行講述。久而久之,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漢字的印象,而且故事的挖掘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寶庫,為學生良好地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活動形式來進行識字教學,有效地落實“學講”計劃的核心思想,進而在提高學生識字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做出相應的貢獻。
李澤蕊.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行動研究[J].課程與教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