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
(北京市延慶一中 北京102100)
高三地理復習課實效性探究之我見
丁一
(北京市延慶一中 北京102100)
高中地理具有綜合性和區(qū)域性的特點,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學生要逐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與基本原理、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同時具有閱讀、分析、運用圖文資料的能力、能夠正確的表達自己對地理問題的見解[1]。對于大多數要進行高考的文科生而言,模塊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是學習中的難點;模塊二涉及的區(qū)位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大部分孩子應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進行學習,效果不佳;模塊三以及選修模塊中涉及區(qū)域問題較多,學生很難結合區(qū)域背景落實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在高三復習的過程中,如何提高課堂實效?本人在高三教學中不斷探索與實踐,下面將針對高三地理復習課實效性探索的過程交流如下。
高三地理 復習 實效性 探究
正文:
高中教學的各個模塊中,“地球和宇宙”模塊涉及的知識與原理是文科生掌握的難點,在以往高三復習中,教師會將模塊一的原理以“歸納法”的形式再講解一遍,使復習課、新授課不分;學生也很難抓住學習中的重點。我在教育實踐中,充分的應用了教學方法中的“演繹法”,提高了復習的效果。下面以“熱力環(huán)流”原理過程的課堂落實加以說明。
(一)、課堂前15分鐘落實基本知識與基本原理——為學生提供知識基礎
“熱力環(huán)流”原理——根據課標要求與考綱要求,主要落實熱力環(huán)流產生的根本原因。課堂前15分鐘,是學生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直入主題的切入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講解熱力環(huán)流原理的生成過程,讓學生以自己的語言或圖畫將原理產生的過程在筆記本中落實,這樣學生能夠抓住教學的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奠定基礎——是提高課堂實效的關鍵步驟。
(二)、10分鐘的重難點檢查——鞏固原理,為原理應用奠定基礎
在“熱力環(huán)流”基本原理的課堂落實環(huán)節(jié)中,我的做法是讓學生分組完成“海陸風”、“城市風”的圖文解析,要求學生既要繪制簡圖說明原理產生的過程,又要有文字的步驟解析。在這10分鐘的時間里,每一名學生或是自己思考、反思或是落筆表達,而教師則是巡視、觀察,查找學生的思維漏洞并結合不同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
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理解教學難點,在質疑的過程中理解知識、鞏固知識,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可行性方法。
(三)、20分鐘時間,分層次落實“熱力環(huán)流”的典型例題——應用與能力提升
在落實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獨立閱讀例題資料、觀察例題圖像、思考例題問題,并將答案以“因為”“所以”的邏輯關系寫出來。之后,教師組織同學通過討論交換答題思路達成分析問題的共識。對全體質疑的共性問題,教師統(tǒng)一答疑,提高效率。通過課堂的例題反饋,學生對課下預留的問題會有一定的思維模式,這樣會避免出現上課能聽懂,知識原理不會用,下課不會做題的尷尬。
自然地理知識與原理邏輯性極強,高三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只有自己不斷的應用原理解析例題,在探索中發(fā)現自己的知識漏洞并及時彌補才能有效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而對于教師而言,只有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問題、研究問題,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人文地理知識而言,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多在課堂上利用案例“歸納”人文地理知識的基本思想,而對于高三地理復習課而言,利用基本思想,分析實際資料解決問題是復習課區(qū)別于新授課的特點。下面以“城市化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為例加以解釋。
(一)、前10分鐘“城市化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問題基本思路的整理——為學生提供答題方向
教師直接給出分析“城市化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的基本思路,在整理基本思路的過程中重在強調知識體系的落實,既要整理城市化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的影響(利弊),又要強調城市化對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在10分鐘的時間內幫助學生建立答題的大方向,以及基本思路。
(二)、再用10分鐘時間,讓學生討論并背記“城市化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鞏固原理為應用奠定基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突出的是學生對基本知識的落實,人文地理知識只有理解的背會了、背熟了,學生才有能力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
(三)、用25分鐘時間學生應用原理現場解答例題——應用與能力提升
人文地理知識在高三復習中強調區(qū)域背景資料的理解與應用,很多情況下,學生能夠將死記硬背的知識機械的搬到題目中作為自己的答題語言,但是隨著高考的臨近學生往往會發(fā)現自己在模擬考試中的答題語言因為缺少材料的支撐而丟分,因此,在高三復習課中有意識的安排學生閱讀資料、增加學生理解環(huán)節(jié)、落筆環(huán)節(jié)、質疑反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而言才是最有效的復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自主完成課堂例題,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然后將學生不同得分的典型答案展示給全班學生并進行點評,讓學生清楚怎樣的答題語言是得分的、得幾分,怎樣答不得分;讓學生心中有數,反思重新背記基本知識,落實基本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在高三有限復習的時間內,只有任課教師有意識的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充分備課,準備與學生相適應的例題資料,才能夠在課堂上真正做到師生互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的上好高三的復習課。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