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武
(遼寧省桓仁縣實驗中學 遼寧桓仁117200)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
王仁武
(遼寧省桓仁縣實驗中學 遼寧桓仁117200)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嶄新的課程,開展階段也的確走過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綜合實踐活動沒有固定的教材,課程大多選擇與生活、學習等身邊的相關事務作為教學內(nèi)容。綜合實踐課的重點,在于實施"研究性學習"強調"重在參與和過程,貴在情感和體驗,探究中求得知識,積累中求得提高。"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質量意識,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育教學工作上臺階。
綜合教育 課堂實踐 初中教學
建設和完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wǎng)”網(wǎng)站,充分發(fā)揮網(wǎng)站的指導、交流平臺功能。成立區(qū)級中心教研組,健全全區(qū)學個教研網(wǎng),建立全區(qū)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骨干教師檔案。配合普教科,規(guī)范和創(chuàng)新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常規(guī)管理方式。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健全學生評價體系。組織好教師活動方案(案例、論文)的評比活動和學生技能創(chuàng)新大賽。做好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yè)委員會工作。全面完成各級各類各項教研工作目標。
以學校常規(guī)管理制度為支撐點,確保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制度建設是關鍵,學校常規(guī)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證,尤其在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還沒有完全轉變,教育教學方式還沒有完全更新,學校與新課程相識應的管理還沒有完全建立,光靠校長的良知和教師責任性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抓好綜合實踐活動學校常規(guī)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確保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的支撐點。為此要制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包括課程實施計劃、年度實施計劃、年級、班級實施計劃;要建立組織管理體系,將綜合實踐活動“三面一點”集中力量管理,即:領導層面,組織活動層面,指導層面集中到學生活動中進行管理。例如我校在組織活動管理上構建了“三鏈式”管理體系,由學校校長統(tǒng)領、分管校長主抓、政教處、教務處、教科室牽頭的組織實施鏈條、活動實施鏈條、學術指導鏈條共同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由政教處→年級主任→班主任組成的組織實施鏈條,主要負責學生活動的發(fā)動,根據(jù)學生的愛好自主和調配相結合組建活動小組,負責學生安全,側重學生組織管理;教務處→年級組→科任教師所組成的活動實施鏈條,負責活動主題確定(或參與學生活動主題確定),擬定活動計劃制定活動方案,并落實參與學生活動,側重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管理;教科室→學科組(備課組)→學科科任教師組成的學術指導鏈條,負責學生活動過程中的技術指導,側重于學生活動總體安排和業(yè)務指導。并且,年級組成立本年級管理小組,教研組成立本學科指導小組,發(fā)揮年級組長、班主任在管理上的核心作用,發(fā)揮教研組長和各學科教師在活動中業(yè)務上的指導作用。分工明確,條塊結合,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順利開展;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日常管理制度,例如組建綜合實踐活動的教研組,組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小組,課時落實,課時安排制度,教師調配制度等等;要建立教師研討培訓制度,教師的評價與獎勵制度,學生綜合評價----個人成長檔案;要建立活動安全保障制度即學生安全須知,每次活動對學生進行安全培訓。
以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突破點,優(yōu)化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資源。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非學科綜合性體驗課程,涉及領域多,主題實踐活動開展讓學生深度體驗耗時較多,加之學科實踐活動也要開展,在中考壓力大、教師的負擔重、活動指導難的情況下,讓教師、學生積極主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全面推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顯然有難度,但是選準一個突破點就好比“別有一個艷陽天”,為此,要把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突破點,放在與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上,利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從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資源或整合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出發(fā),與學校綜合實踐課程資源統(tǒng)整,集中學校教師團隊力量每學期組織學生開展2-3項綜合實踐活動,運用學科知識解決綜合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服務于學科教學,促學科教學發(fā)展,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普遍實施、學生喜愛、效果實在”的常態(tài)開展為突破口,這正是綜合實踐活動常規(guī)化開展的基點。具體來說我們在整合學科實踐資源中做到了四個結合,即與學校傳統(tǒng)教育相結合、與班團活動相結合、與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相結合、與學校日常管理相結合。
以學生身邊的生活為興奮點,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沒有中考利益驅動下,順利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并得到社會各界力量的支持,必須圍繞學生發(fā)展這個核心,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中,始終關注學生在社會發(fā)展中的焦點,學生在生活中的亮點,學生在成長中的熱點,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人與經(jīng)濟”“人與文化”這一主線選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使學生親歷自我發(fā)展的過程,構建全面發(fā)展的綜合素質,促使每一個學生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例如我校組織開展了“四走”活動,即《走近環(huán)衛(wèi)工人》提高學生環(huán)保意識,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走入軍營》增長學生國防知識,增強學生紀律觀念;《走向威海支柱產(chǎn)生》讓學生關注社會發(fā)展,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走向農(nóng)村學?!纷寣W生體會農(nóng)村學校學生學習條件的艱苦,從而獲得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珍惜學習機會、養(yǎng)成刻苦好學的好習慣。
以為教師有效指導為關注點,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教師是綜合實踐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是否深入有效,關鍵在教師的有效指導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加強對指導教師的過程和方法的指導培訓,編寫了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落實三大方案,抓住五大環(huán)節(jié),即每次活動中有學校整體計劃方案,學生計劃方案,指導教師的指導方案,并抓住選題、準備、實施、交流、反思五大環(huán)節(jié),確保教師有效指導。具體來講指導教師啟動階段指導如何選主題,到哪里去找問題?怎樣把問題變成研究課題?.準備階段指導制訂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包括的內(nèi)容,指導學會整理和分析資料,對記錄的目的,記錄的原則,記錄的方法進行輔導。總結階段指導選擇成果表現(xiàn)形式。有文字類----課題研究論文;有實物類----模型、音像制品、多媒體制作、網(wǎng)頁。選擇成果表現(xiàn)形式的原則、方式等方面給予指導;指導學生評價自己的表現(xiàn)和研究成果等等。
王仁武,單位:遼寧省桓仁縣實驗中學,性別:男,職稱:中教一級,學歷:本科,民族:漢族,研究方向:初中綜合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