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菁
(上海大學 文學院 中文系,上海 200444)
鄱陽位于江西省東北部,北與彭澤縣和安徽東至縣交界;南同余干、萬年接壤;東與景德鎮(zhèn)、樂平市為鄰;西北同都昌縣山水相連。根據(jù)《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1987),鄱陽話屬于贛方言的鷹弋片。鄱陽話是筆者的母語,本文材料由筆者收集。
鄱陽縣轄14 個建制鎮(zhèn),各鎮(zhèn)之間方言彼此在語音系統(tǒng)和詞匯上都有一些差別,又由于鎮(zhèn)鄉(xiāng)方言間的混雜和普通話的影響,鄱陽方言在近幾十年里有很大的變化,內(nèi)部不少分歧。因此本文所說的鄱陽話,指的是較老一派的鄱陽鎮(zhèn)話。
鄱陽話“子”尾的讀音是[·ts?],總是讀輕聲。鄱陽話的“子”尾,可以做名詞詞尾;可以加在一些形容詞后面,表示程度輕;可以構(gòu)成名詞重疊式、形容詞重疊式;可以加在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后面,表示數(shù)量小;可以和“不”組成“X 不X 子”格式,表示數(shù)量小。下面分這五方面做一些介紹。
“子”尾可以做名詞詞尾。帶“子”尾的名詞,可以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A 類:a 蟲子、刀子、盆子、板子、梗子植物的莖狀物、細伢子、頂針子、外甥子、牙刷子、新娘子、甑箅子竹制蒸器、耳環(huán)子、戒珠子戒指、雞冠子、豆泡子油炸豆腐
b 票子、崽子、心子、腰子、麻子
B 類:薺子、荸薺、橘子、豆子、棍子、繩子、罐子、簾子、桌子、屋子、襖子、鞋子、丸子
C 類:拍子、刷子、夾子、蓋子、墊子、錘子、鏟子、套子、騙子
D 類:敗子、胖子、矮子、瘦子、老子
A 類去掉“子”尾仍然是一個名詞。B 類去掉“子”尾不能獨立成詞,是一個名詞性詞素。C 類去掉“子”尾是一個動詞。D 類去掉“子”尾是一個形容詞。
A 類中又可分為a、b 兩小類。a 類名詞有“子”沒“子”基本詞義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加“子”尾并不改變詞的基本意義。b 類名詞有“子”沒“子”基本詞義不一樣,也就是說,加“子”尾能改變詞的基本意義。如b 類中的“票子”一般是指人民幣,也即是我們通常說的錢,而“票”指的是發(fā)票、門票等憑證,同普通話一樣;“崽子”一般指的是豬狗雞鴨的幼子,而“崽”一般是指兒子,也可以是長輩對小孩的稱呼,表示長輩對晚輩的喜愛,同“寶貝”的意思。
我們說B 類名詞去掉“子”后是一個名詞性詞素,是根據(jù)這個詞素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單獨使用這一性質(zhì)確定的,如:“薺”、“橘”、“豆”這一類語素,必須加上“子”,才表示食物;“棍”、“繩”、“簾”、“桌”、“屋”、“襖”、“鞋”、“丸”這一類詞,不能單獨使用,要么要加上“子”,要么和其他構(gòu)詞語素結(jié)合表示事物:
棍——長棍、竹棍 繩——短繩、繩索
簾——窗簾、珠簾 桌——圓桌、八仙桌
屋——房屋、屋檐 襖——棉襖、夾襖
鞋——套鞋、拖鞋
除了輕聲的“子”尾外,還有一個讀上聲的“子”,如:棋子、瓜子、長子,“子”是偏正結(jié)構(gòu)的中心詞,不是詞尾,因此,不在此論述。
有些形容詞加上“子”尾仍表示的是形容詞,形容詞可以受下面三個詞修飾:這、那、幾。
“這、那、幾”在這里做副詞,相當于普通話的“這么、這樣;那樣、那么;多么”。一部分形容詞前面有“這、那、幾”做修飾語的時候,在后面可以加“子”尾:
高深胖熱聾重這ko53這高 這深 這胖 這熱 這聾 這重那?i53那高 那深 那胖 那熱 那聾 那重幾?i53幾高 幾深 幾胖 幾熱 幾聾 幾重
后面加“子尾”這高子那高子幾高子這深子那深子幾深子這胖子那胖子幾胖子這熱子那熱子幾熱子這聾子那聾子幾聾子這重子那重子幾重子
這種“子”尾不改變形容詞的基本詞義,只是表示說話人認為程度輕。說話人認為程度的輕重同加“子”和不加“子”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見下表:
?
下面舉幾組對比的例子?!白印狈旁诶ㄌ柪锉硎究杉涌刹患印?/p>
1.A 這重( 子) 個的桌子還搬不起? B 這重個桌子還搬得
起啊?
2.A 渠他力氣小,挑得起那重( 子) 。B 渠他挑得起那重個擔子。
3.A 這里其實冒幾熱( 子) 。B 你曉得這里有幾熱。
在句1A 中,說話人認為桌子沒有多重,句1B 中則認為桌子很重;在句2A 中,說話人認為東西不是很重,句2B 中則認為東西很重;在句3A 中,說話人認為這里不是很熱,句3B中則認為這里非常熱。通過例句我們可以看到,這類加“子”的形容詞大部分情況出現(xiàn)在否定句中,在肯定句中出現(xiàn),也只是表示數(shù)量少,程度輕。
在前一節(jié)中我們曾說到有的形容詞可以加上“子”尾變成子尾,但是這里的形容詞加上“子”呈現(xiàn)不一樣的特征:
1A 這個胖子 2A 那個聾子
B 這胖子 B 那聾子
1A、2A 指的是人,“胖子”是“長得胖的人”,“聾子”是“”耳朵不好使得人;1B、2B 表示的是程度,“這胖子”是形容人身體的胖瘦程度,如“你也就這胖子(你也就有這么胖)”,“那聾子”是形容耳朵不好使的程度,如“渠他那聾子還聽不得清楚(他耳朵不太聾可以聽得清楚)”。本節(jié)說的形容詞加“子”尾,形容詞前都有“這、那、幾”;而前一節(jié)形容詞加“子”尾構(gòu)成名詞,不能直接受這三個形容詞修飾,中間必須要有一個量詞或有一個“多”字:
這個胖子 那個胖子 幾個胖子
這多胖子( 這多:這么多) 那多胖子( 那多:那么多) 幾多胖子( 幾多:①多少;②很多)
鄱陽話中單音名詞或名詞性詞素重疊加“子”尾可以構(gòu)成一種“NN 子”式的名詞詞重疊式,單音的形容詞重疊加上“子”尾可以構(gòu)成一種“AA 子”式的形容詞重疊式。
“NN 子”式的重音在第一個音節(jié)上,第二個音節(jié)讀輕聲,具體例子見下表:
?
我們可以看到上表A 組重疊式,這類重疊一般都是除了指稱事物外,還表示這種事物是細小的,并且有一部分重疊式指的是人們不喜歡的事物,如:
這件衣服不好,穿不幾下子就起毛毛子
這個頭繩子結(jié)了球球子
B 組重疊式中的“腳子”指的是剩下不要的東西;“屑子”指的是細細碎碎的東西;“筋”指的是筋狀物,如豬肉里不太好燉爛的部分,蔬菜老了后的粗纖維。這類重疊式明顯表明了說話人對事物的不滿意的感情色彩。如:
腳腳子菜還叫我喫,我是不喫喲。
盡是筋筋子,有什么好個?
C 組重疊式常用來表示蔬菜魚肉等食物切成的形狀,如:
豆干切絲絲子還是丁丁子?
D 組重疊式構(gòu)成的是表示處所的介詞短語,如“在角角子上”指在最角落的地方;“在尖尖子上”指在某種物品最尖端;“放到舷舷子上”指把東西放到桌子或其他東西的最邊緣的位置上;“□□子上”指東西在容器的底部。這類重疊式是由一個單音名詞重疊而來,如“尖——尖尖子”,來說是用來說明特殊的位置。
“AA 子”重疊第二個字重讀,但不變調(diào),“AA 子”式,表示略具形容詞所指的形狀,程度不深,具有描寫性。(黃伯榮1996)如:
滾滾子 濕濕子 碎碎子 細細子
慢慢子 乖乖子 飽飽子
這種重疊式相當于北京話重疊第二個字兒化并讀陰平的格式,如:
慢慢兒走; 你乖乖兒的
鄱陽話中這種重疊形式可以做名詞、動詞的修飾語,還可以做動詞的補語。做名詞修飾語時在重疊式和名詞之間要加上一個“個ko33”字,如:
滾滾子個水; 濕濕子個衣服
做動詞修飾語時直接放在動詞前面,但在做動詞補語時,重疊式放在動詞后面,中間一般要加上“得tε33”,如:
細細子看; 喫得飽飽子
數(shù)詞和量詞可以組成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如“一只(雞)、一兩(肉)、三四斤(菜)、(跑)兩下”。鄱陽話中,在一部分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后面可以加“子”尾,這個“子”尾沒有改變詞組的基本意義,只是加上了說話者對數(shù)量的判斷,一般表示說話者認為數(shù)量少,達不到要求。這里同上文我們講到的形容詞加“子”尾和不加“子”尾的關(guān)系一樣:
數(shù)量少 數(shù)量多加“子”+-不加“子”++
通過表格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后面加“子”一定表示說話人認為數(shù)量少,而不加“子”則會讓人有兩種理解,既可以說數(shù)量少,也可以說數(shù)量多。
通過搜集資料,筆者發(fā)現(xiàn)帶“子”尾的數(shù)量結(jié)構(gòu)主要有以下兩種:
數(shù)詞+量詞+“子”; 量詞+把+“子”
在帶“子”數(shù)量結(jié)構(gòu)中,量詞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出現(xiàn),數(shù)詞一般都是以約數(shù)的形式出現(xiàn)如:一兩、兩三、三四、幾、兩、十幾、百來。但有時候以約數(shù)形式出現(xiàn),卻不是指約數(shù),而是表示說話人在感知上認為數(shù)量太少。
兩三歲子個的人懂什么? 就拿了十幾套子衣服。百來斤子米喫得來;幫我稱斤把子辣椒。
江西南昌話(熊正輝1979)和江西上猶社溪客話(劉綸鑫1991)中的“子”也很豐富,可以做名詞詞尾,也可以加在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形容詞后面,可以構(gòu)成形容詞重疊式、名詞重疊式,但鄱陽話中還存在一種特殊的“X 不X 子”格式的子尾。
點不點子;下不下子;滴不滴子;個不個子;瓶不瓶子
“X 不X 子”格式中的“X”一般是量詞,這種固定形式表示事物數(shù)量少,通常顯示說話人的輕視和不在意?!包c不點子”指的是一點點;“下不下子”指的是一下就好;“滴不滴子醬油”指的是一兩滴醬油;“個不個子蘋果”指的是一兩個蘋果;“瓶不瓶子可樂就可以”指的是一兩瓶可樂就可以,不用太多。
“X 不X 子”的語法功能與“X”這個量詞的語法功能基本一致,“X”是名量詞,那么“X 不X 子”作為修飾詞放在中心詞前面,若是動量詞,成為補語直接位于動詞后面。
你帶塊不塊子豆腐來就行。寸不寸子布也可以。帶條不條子魚來。打下不下子就可以。
以上主要談了鄱陽方言中“子”尾的五種主要的構(gòu)成形式,鄱陽話的“子”尾,可以做名詞詞尾;可以加在一些形容詞后面,表示程度輕;可以構(gòu)成名詞重疊式、形容詞重疊式;可以加在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后面,表示數(shù)量小;可以和“不”組成“X 不X子”格式,表示數(shù)量小?!白印蔽苍谡麄€漢語方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甘肅天水(王廷賢2001)、江西南昌(熊正輝1979)和上猶社溪(劉綸鑫1881)、福建永定(黃雪貞1982)等地的“子”尾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討論,我們在方言語料收集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參考《漢語方言語法類編》一書時發(fā)現(xiàn):“子”尾的基本構(gòu)成形式同其他地區(qū)大同小異,尤其是客贛方言區(qū);另外“X 不X 子”格式只是在鄱陽地區(qū)才有,并在鄱陽話中有很強的發(fā)展勢頭,是鄱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
總之,鄱陽方言豐富的“子”尾詞明顯有方言融合性的特點,是鄱陽方言詞匯一個特點。
[1]黃伯榮.漢語方言語法類編[M].青島出版社,1996.[2]熊正輝.南昌方言子尾[J].方言,1979(3).
[3]劉綸鑫. 江西上猶社溪方言的“子”尾[J]. 中國語文,1991(2).
[4]王廷賢. 天水方言的“子”尾[J].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1(6).
[5]黃雪貞.永定(下洋)方言形容詞的子尾[J]. 方言,1982(3).
[6]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中國語言地圖集[M].(香港)朗文出版(遠東)有限公司,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