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忠(湖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51)
?
高職體育教學中個別教學和專項教學分析①
李世忠
(湖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151)
摘 要:該文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隨機抽取長沙的市市區(qū)的高職院校進行分層抽樣,總計15所高職、45名高職體育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問卷調查法以及邏輯分析法主要對個別教學和專項教學的實施現(xiàn)狀、制約條件、教學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關鍵詞:體育教學高職個別教學專項教學教學方法
教學形式是直接反應教學效果以及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合理的教學組織形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體育教學效果,高職體育教師針對于差異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直接反應出他們對于差異教學理念的認識,該文主要針對高職體育常用教學形式(包括個別教學和專項教學)進行研究,指出這兩種教學形式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相對前兩種差異教學形式,專項教學出現(xiàn)較晚,但推廣速度卻非???。尤其是體育新課程實施以后,在一些學校在應對新課程措手不及時,把專項教學看作是體育教學貫徹新課程理念的秘方。不可否認,專項教學在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體現(xiàn)其主體性教學思想方面,較傳統(tǒng)的行政班教學有更大的優(yōu)越性。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身體特點選擇學習能力,使在其他差異教學形式高職生感受到的不公平在學生的意識中變得公平起來。
從專項教學的實施形式來看,專項教學實施的指標選擇差異性比較明顯;大部分的高職體育教師主要按照學生的技能特點和身體條件;大約為57.78%和64.44%;其實專項教學的重要理念是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運動項目,在實施過程中26.67%的教師會考慮學生興趣,24.44%的教師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來進行專項教學。
專項教學,片面強調學生的興趣,忽視學科教學的社會價值,是“學生中心主義”的體現(xiàn);專項教學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忽視了發(fā)展高職生的不成熟性,忽視了學科教學對學生發(fā)展的引導作用;專項教學強調掌握專項技能,專項教學實質是一種興趣分組教學,學生總是首先按照自己的體育興趣選擇專項。而在教學活動中,同樣面臨著同一專項中的個體能力與素質差異問題。從統(tǒng)計結果不難看出,40%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學生興趣并沒有提高;42.22%的教師認為學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上課的情況不容樂觀,37.78%的教師認為學生上課態(tài)度散漫;35.56%的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好的鍛煉習慣。
從專項教學的實施條件來看,當前一部分的高職體育教師還是把專項教學理解成了專項訓練,還有一部分高職體育教師將專項教學定義為依據(jù)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安排的教學。根據(jù)高職體育教師的不同理解,57.78%認為教學的場地設施不夠,如果按照學生的興趣或者需要安排教學就需要對學生比較了解,但是57.78%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自己并不很了解學生。很多高職體育教師可能將專項教學當成了專項訓練,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專業(yè)的運動員人才,絕大多數(shù)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學校對專項教學還是支持的。師資力量是決定專項教學的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17.78%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在這方面的師資力量還是不夠充足,主要包括不同項目、不同人群、訓練方法等專業(yè)知識儲備不足。
表1 專項教學的基本形式(多選)
表2 專項教學的實施效果
表3 專項教學的實施條件
表4 個別教學的基本形式
個別教學,有的也稱個別化教學,主要實施方式是教學過程中由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身體條件、體育基礎、學習能力等,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定學習步調,自主學習,有的也考慮一些“充實性”或“補救性”的班級教學活動,有的甚至包括教師的個別評價等。體育教學中的個別差異教學從主觀愿望來看是為了關注學生的差異,發(fā)揮教學過程高職生的主體性與自主性,既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學習效果,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在選擇個別教學的過程中,對指導方式的選擇差異性明顯;傳統(tǒng)的個別教學并沒有試圖真正了解學生個體差異的性質與類型,對學生作出類的區(qū)分,而是把教學活動的決定權完全交給學生,實際上已經違背了教學的根本性質。它作為一種原始的教學形式,產生于低下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時期。如今在體育教學中的個別差異,雖然在理念上較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操作方式上也有了一定的改進,但終究解決不了教學的效率問題。從統(tǒng)計結果不難看出,46.67%的高職體育教師還是堅持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個別教學等同于單個指導;也有一部分高職體育教師將個別教學拓展到同類別小組的教學,大約占總數(shù)的24.44%;28.89%的高職體育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將個別教學演化成個別對待和群體結合的教學方式。但是,在當前的教學班中,教師面對的是幾十名學生,一堂體育課能夠給予每一個學生的時間相當短暫,教師要想真正做到了解每一個學生,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幾乎沒有現(xiàn)實可能性。
個別教育是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雖然經過了很多的演化,但是教學效果還是不夠明顯,個別教學雖然包括教師對學生的個別指導,但這種指導往往只能是針對現(xiàn)象的指導,而不是針對個體內差異特征的指導,有一定的針對性但沒有預見性。個別指導能夠發(fā)現(xiàn)單個個體的技能特征,心理特征,但是很難發(fā)現(xiàn)群體特征,在實施體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實施個別教學通常會造成大量的資源和時間的浪費。從統(tǒng)計結果不難看出,單個教學中66.67%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學生的上課的情況較差,上課不夠積極或者是態(tài)度不端正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形成興趣,73.33%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學生沒有興趣;學生沒有興趣,很難提高運動技能,68.89%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學生很難提高運動技能;60%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學生難以形成運動習慣,所以個別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能夠起到積極的教學效果。
從表6中可以發(fā)現(xiàn),實施個別教學的條件比較復雜,因為個別教學往往是個人或者是小群體教學,場地設施需要比較多,77.78%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場地設施不夠用;由于個別教學是高職體育教師和學生的一對一指導,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指導完全部學生也是需要大量的師資的,86.67%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實施個別教學師資力量不夠。從指導的學生人數(shù)來看,75.56%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學生人數(shù)過多。從技能結構來看,主要取決于不同學生對技能的理解程度,48.89%的高職體育教師認為個別指導反而使得運動技能結構變得復雜。
表5 個別教學的實施效果
表6 個別教學的實施條件
分層教學和分組教學是高職體育教學的基本形式,實施效果比較顯著,但是教學通常會受到場地和環(huán)境的制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李祥春,徐士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差異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2(26):65-67.
[2]曾繼耘.對差異教學之預設性與生成性的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07(13):18-20.
[3]王曉虹.對差異教學的價值思考[J].山西高等社會科學學報,2007,19(10):112-114.
的心肺功能,這是衡量人體健康極為重要的指標。長跑成績采用電動計時,不受人為干擾,考試結果完全是客觀公正的。
作者簡介:①李世忠,碩士,體育教育,講師,湖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中圖分類號:G8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5(a)-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