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翠萍, 李 芳
(安徽省宣城中心醫(yī)院 內(nèi)三科, 安徽 宣城, 242000)
心理護理干預對 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血糖控制的影響
任翠萍, 李芳
(安徽省宣城中心醫(yī)院 內(nèi)三科, 安徽 宣城, 242000)
摘要: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血糖控制的影響。方法隨機將130 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組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2組患者均采用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定心理狀態(tài),并對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lc)進行比較。結果治療后,觀察組FPG、2hPG、HbAlc、HAMA評分、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心理狀態(tài)及血糖控制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 2型糖尿病; 心理狀態(tài); 血糖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作為一種典型的內(nèi)分泌疾病,糖尿病的主要發(fā)生原因在于靶組織細胞降低了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以及胰島素相對或者是絕對的分泌不足,導致水、蛋白質(zhì)、電解質(zhì)、脂肪等出現(xiàn)代謝紊亂綜合征[1]。糖尿病的病情具有復雜性、易變性和長期性,并發(fā)癥多樣,可引起身體多系統(tǒng)的損害,需長期進行治療,患者常常伴有諸如煩躁、抑郁或者是焦慮、緊張等心理障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病情加重[2]。本研究中,護理人員注重心理護理等干預措施的強化,通過點面結合的舉措,多元化、多渠道地給予患者必要的輔助治療,效果顯著,現(xiàn)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根據(jù)1999年WH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收集2010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門診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30例,排除其他內(nèi)分泌疾病、嚴重的糖尿病并發(fā)癥、嚴重的精神病史者。將130例患者隨機平分成2組,對照組中女34例、男31例,年齡(47.8±3.7)歲,病程(6.2±2.3)年;觀察組男32例、女33例,年齡(47.8±4.1)歲,病程(6.6±1.9)年。2組患者在病程、年齡以及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2組在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分別采取不同的護理治療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3-4]: ① 飲食護理,保證患者飲食平衡,膳食合理,要求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zhì)之間的比例調(diào)配合理,對總熱量進行科學控制,務必定量、定時,分配合理; ② 運動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根據(jù)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確定有規(guī)律的合適的運動方案; ③ 預防并發(fā)癥護理,對于病程較長的患者,要進行并發(fā)癥的預防。要注意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皮膚清潔,注意觀察有無相關并發(fā)癥的癥狀和體征,盡量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早期進行防治,及早處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根據(jù)每位患者的具體心理問題,主要圍繞防止患者出現(xiàn)焦慮、悲觀、狂燥等不良情緒,采取針對性的心理治療措施[5-6]。護理人員進行深入了解后,對患者采取相應的心理治療方案[7-8]: ① 向患者及家屬講述糖尿病相關知識,使患者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糖尿病,消除患者的誤解與疑惑,保證展開心理治療時能夠得到患者的配合; ② 為患者搭建起一個“支撐系統(tǒng)”,即調(diào)動患者家屬的力量協(xié)助治療,讓家屬有意識地幫助患者建立自信,穩(wěn)定情緒,給予患者一定的支持; ③ 從患者的心理障礙入手,引導患者提高認識,激發(fā)其積極的治療心態(tài),認清現(xiàn)實,樹立起正確、堅定的信念; ④ 開展積極有效的溝通,鼓勵患者積極參加各種文體娛樂活動,使其更好地融入社會; ⑤ 鼓勵患者之間展開溝通與交流,相互探討彼此的病情與心得,通過全體講解以及集體心理疏導等護理干預,及時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排解,保證患者能夠在最佳心理狀態(tài)下配合治療。2組治療16周后隨訪。
①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2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指標,采用離子交換液相層析法測定2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lc); ② 評價治療前、后的HAMA和HAMD積分[9]。HAMA與HAMD量表的結果分析標準: HAMA采用14項版本,其總分分界值是嚴重焦慮總分超過29分,確定患者有明顯焦慮總分超過21分,確定患者焦慮總分超過7分,判定患者無焦慮癥狀則總分低于7分;HAMD采用24項版本,按照Davis劃分總分分界值,嚴重抑郁總分超過35分,可能在中等或者是輕度抑郁超過20分,可能存在抑郁超過8分,無抑郁癥狀低于8分。
2結果
數(shù)據(jù)顯示,治療前2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對照組FPG、2hPG、HbAlc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HAMA、HAMD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FPG、2hPG、HbAlc、HAMA評分、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這5項觀察指標均顯著低于治療后的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由于糖尿病為典型的慢性病,因此在病發(fā)初期容易被患者忽略,而錯過最佳治療期。一旦病癥明顯,又會給患者心理造成極大影響,尤其是一系列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會為治療帶來困難,導致患者心理負擔逐漸加重。據(jù)相關醫(yī)學研究指出,緊張情緒、激動心理以及心理壓力和突然的、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都會讓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以及生長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加大分泌量,這些與胰島素形成對抗的激素會使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難度加大[10]。糖尿病患者中樞和周圍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及內(nèi)分泌系統(tǒng)與這些負面的、消極的情緒相互之間一旦發(fā)生作用,就會使大腦分泌神經(jīng)遞質(zhì)或者是不適當激素,導致患者會由神經(jīng)細胞代謝障礙發(fā)展為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11]。而有效而及時地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護理,可通過患者的感官神經(jīng)使γ氨基丁酸、中樞神經(jīng)遞質(zhì)、去甲腎上腺素等得到調(diào)節(jié),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更能發(fā)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正確處理各種不順心的事情,保持樂觀豁達的精神狀態(tài),氣血調(diào)暢,陽氣升發(fā),從而使肝臟調(diào)達舒暢,更好地發(fā)揮儲存糖原的作用。同時,這對患者生理心理應激的降低、不良心理和情緒的消除、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反應的調(diào)節(jié)都能夠起到良好效果,比之單純的藥物治療更為理想。給予患者正確的心理疏導以及糖尿病相關教育,主要目的是讓患者能夠端正治療態(tài)度,樹立起堅定而正確的治療信心,緩解和消除心理壓力,配合醫(yī)生進行積極治療,使血糖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使并發(fā)癥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得到延緩和防治,還患者一個高質(zhì)量生活[12]。
±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與同時期對照組比較,#P<0.05。
本研究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并對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FPG、2hPG和HbAlc進行比較,通過評分觀察,治療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心理護理干預起到了積極作用,并取得了顯著療效,尤其對病患心理狀態(tài)的調(diào)整與改善十分有益。糖尿病加重與心理因素有很大關聯(lián),同樣糖尿病也會引起患者各種心理障礙和不良情緒,兩者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一旦行成惡性循環(huán),則十分不利于患者康復。為了消除患者存在的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刺激因素,幫助患者搭建起一個良好的支撐體系[13],讓病患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改善與加強,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從而使血糖得以控制,預防、減輕各類心理問題,給予一定的心理護理十分必要[14]。所以各類人群尤其是醫(yī)務人員應提高對心理治療的認識與重視,要將其與運動療法、飲食療法提升到同一個高度,作為對患者進行基礎治療的一項重要舉措[15]。在進行臨床護理時,護理人員應注重心理護理等干預措施的強化,通過點面結合的舉措,多元化、多渠道地對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必要的輔助治療,并在臨床進行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楊美玲, 王娟.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J].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2, 16(24): 76.
[2]苗金霞.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胰島素養(yǎng)治療中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中外醫(yī)療, 2011(15): 13.
[3]倪海英, 田會云. 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2(9): 344.
[4]吳曉艷.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護理[J].吉林醫(yī)學, 2012, 33(10):219.
[5]馮綺玲, 黃麗秋, 陳小瓊. 不同年齡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yī)療前沿, 2011, 6(14): 70.
[6]張作記. 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北京: 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社, 2005:214.
[7]高亞萍. 心理健康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 2011, 32(18):181.
[8]Wood F, Jacobson S.Employee perceptions of diabetes education needs: a focus group study[J]. AAOHNJ, 2005, 53(10): 443.
[9]王粉紅, 劉存霞, 淡淑玲. 心理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 2011, 12(24):179.
[10]呂榮菊, 劉桂芝.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34例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 2009, 15(5): 12.
[11]汪貴姣, 王達莉, 楊柳, 等.胰島素筆治療2型糖尿病的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9): 13.
[12]鄭冬杏, 蘇海丹, 黃春燕, 等.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05, 18(7): 12.
[13]吳丹純, 練榮麗, 陳彥茹.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實用醫(yī)技雜志, 2007, 14(6): 8.
[14]唐小蘭, 施耀方, 吳嘉維.影響胰島素泵療效原因的調(diào)查及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 2007, 22(14): 25.
[15]祁曉梅.護理干預提高糖尿病治療依從性和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07, 16(23): 18.
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blood sugar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EN Cuiping, LI Fang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XuanchengCentralHospitalofAnhuiProvince,
Xuancheng,Anhui, 242000)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lood sugar control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A total of 13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the drug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wo groups was assessed by HAMA (Hamilton Anxiety Scale) and HAMD (Hamilton Depression Inventory),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fter 2 hours (2hP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 FPG, 2hPG, HbAlc, HAMA score and HAMD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adjust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control blood glucose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KEY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ype 2 diabetes; psychological state; blood glucose
收稿日期:2014-09-29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04-017-03DOI: 10.7619/jcmp.2015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