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中瑜, 葉紅芳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 內(nèi)科, 江蘇 南京, 210008)
人文關懷照護理論在骨髓穿刺術患者中的應用
拾中瑜, 葉紅芳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 內(nèi)科, 江蘇 南京, 210008)
摘要:目的探討關懷照護對骨髓穿刺術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需要做骨髓穿刺術患者160例,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關懷照護,比較2組患者疼痛和護理滿意度。結果2組疼痛及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文關懷照護有利于提高護士的人文關懷能力,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骨髓穿刺術; 人文關懷照護; 滿意度
骨髓穿刺術是一種常用的診療技術,檢查內(nèi)容中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1], 以協(xié)助診斷血液病、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并且可了解骨髓造血情況,作為化療和應用免疫抑制劑的參考[2]。骨髓穿刺術是一種侵入性操作,患者對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以初診患者最為突顯,為了減輕患者身心痛苦,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主動配合骨髓穿刺術。本科自2013年3月開始將人文關懷照護理論應用于骨髓穿刺術患者,不斷推進和深化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內(nèi)涵的重要舉措,通過這一年來的不斷實踐和改進取得了一定成績,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血液科住院需要做骨髓穿刺術患者的160例,遵循自愿參加的原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抽樣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80例。實驗組男42例,女38例,平均(48.03±9.60)歲,對照組男41例,女39例,平均(47.21±10.06)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即病房開展責任制整體護理,責任護士術前常規(guī)說明穿刺的目的,簡要說明穿刺過程,做好骨髓穿刺術準備工作,做好術中觀察,術后局部按壓5 min,交代術后注意事項。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人性關懷照護。① 對護士培訓人性關懷能力:包括人性關懷相關知識和護理理論的培訓,掌握人文關懷的全面要素,關懷理論的禮儀和語言的培訓,對患者實施關懷措施。詳細講述人性關懷護理中的護理操作流程。讓護士形成人性—利他價值體系; ② 責任護士與患者建立關懷性關系:責任護士樹立“以人文本”的理念,做好入院介紹,處處關愛、鼓勵、尊重患者,經(jīng)常與患者溝通,深入其內(nèi)心,了解壓力與擔憂,并給予及時疏導,積極尋求家庭、社會支持網(wǎng)絡系統(tǒng),從而減少患者的焦慮、抑郁,同時調(diào)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并發(fā)展與患者之間“助人-信賴”的關懷關系; ③ 具體措施:三定即定人、定時、定方法。定人是責任護士相對固定。定時是在患者穿刺前1天、術畢責任護士專門與患者床邊溝通,進行心理護理。三定方法是根據(jù)華生十大關懷要素,制定出對患者的人性關懷舉措,改進服務流程,在骨髓穿刺術配合中護理操作中增加人性關懷的語言和行為。按三定的工作框架對患者實施人性關懷護理。
疼痛評價工具:患者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穿刺時疼痛狀況。完全無痛為0分,難于忍受的劇痛為10分。護理服務滿意度調(diào)查表: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調(diào)查表自行設計,每個條目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法,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分別賦值5分、4分、3分、2分、1分。平均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對護士滿意度越高。 患者滿意度調(diào)查表內(nèi)容包括:入院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病情觀察、主動服務、生活護理 健康教育、服務態(tài)度和技術水平等10個條目。該量表先經(jīng)由17 名護理專家進行審閱(Delphi法),然后進行了62份問卷的試調(diào)查, 問卷內(nèi)容效度Cronbach′sα=0.95。滿意度調(diào)查表總分為50分,其中≥40分為滿意。
2結果
人文關懷護理后,實驗組穿刺VAS評分為(2.54±1.21)分, 對照組為(4.55±1.60)分,實驗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人文關懷能夠減輕患者穿刺時疼痛。國際癌痛協(xié)會定義疼痛是伴隨現(xiàn)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而產(chǎn)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復雜結合的不愉快的主觀感覺和情感體驗[3]。疼痛在作為一種感覺時的信號可在任何傳遞水平和環(huán)節(jié)上受到心理因素的調(diào)控[4]。心理因素對于疼痛的性質(zhì)、程度、分辨和反應程度等都能夠產(chǎn)生影響。例如:注意、暗示和情緒均可以改變疼痛的不同反應。而情緒狀態(tài)顯著影響患者的疼痛受,愉快、信心等一些積極的情緒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反應[5]。本研究就是護士采用人文關懷積極干預,轉移注意力、鼓勵來降低患者疼痛反應的。
人文關懷體現(xiàn)護士具備人文關懷的理念。人文關懷品質(zhì)的核心是人文關懷的理念[6], 不僅患者需要得到關懷,作為關懷的提供者,護士也需要被關懷[6-7]。有研究[8]顯示,護士被關懷程度與其關懷能力呈正比,即護士感受到的關懷越多,其關懷他人的能力也越強。馬芳和朱丹[9]研究認為,體驗關愛是培養(yǎng)護士特別是低職稱護士關愛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關懷護士可以減輕護士在工作環(huán)境中的壓力感,使其樂于交流,促進護士對患者、同事、領導的關懷,有助于提高工作質(zhì)量及對組織的忠誠度。 這一理念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強化和變化[10]。人文關懷的感知是人文關懷品質(zhì)源的核心和激發(fā)的表現(xiàn)因素。在人文關懷品質(zhì)形成的過程中,以上4個維度相互作用,互相促進,共同構成人文關懷品質(zhì)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是護理人員必須履行的基本職責。從南丁格爾開創(chuàng)了護理這一專業(yè)之日起,護理工作便和人道主義精神以及關心患者、關愛生命的職業(yè)道德聯(lián)系在了一起。關懷理論集中體現(xiàn)在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患者的權利與需求等它是一種實踐人性化、人道化護理服務的行為和規(guī)范[11]。另一方面,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安排,也是開展各種人性化關懷護理的重要措施,是能夠深化整體護理的保證[12]。
人文關懷提升護士人文關懷的能力。人文關懷能力是護士實施護理人文關懷時所需要具備的相關能力,包括關懷體驗能力、關懷行為能力。關懷能力是在環(huán)境與教育的相互作用下,通過自身不斷的學習與社會實踐逐漸形成與發(fā)展起來的[13]。關懷體驗能力使得護士能更加理解患者的憂慮和患者的處境,包括同理體驗能力、行為觀察能力、情境分析能力以及專業(yè)感悟能力4個方面的要素。關懷行為能力是指護士實踐人文關懷的能力,含情感溝通能力、精神支持能力、人際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14]。作為護士一方面要運用語言與非語言等方式與患者溝通,從患者的言語,動作和表情中觀察患者的不同的心理變化,從而發(fā)現(xiàn)患者不同的關懷需求,使患者信任相信護士并能夠和護士溝通[15]。另一方面護士要協(xié)調(diào)和完善各種人際關系方面存在的問題,為患者營造一個利于康復的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要能全面綜合判斷每位患者的病情、家庭情況、 社會文化背景以及護理的經(jīng)驗教訓,從而為患者解決健康問題。定期利用護理查房,業(yè)務學習等形式開設人性照護理論的課程,定期舉辦人性照護理論新知識、新進展的講座和綜合討論分析能夠提高護士認識和應用能力[16]。只有把人文關懷思想理論和實踐緊密相結合,才能夠體現(xiàn)護理人文關懷的真正價值,達到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宗旨。
人文關懷構建和諧護患關系。人文關懷是護理學科的核心和精髓,護士和患者之間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護士在和患者的溝通中只有有效地運用人性關懷,才能促進護士和患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化解其憂慮、悲傷的情緒,使患者維持生理、心理的健康。在護士與患者之間達到“發(fā)展助人—信賴”的關系[17]。
人文關懷提高護理的滿意度?;颊咴谡w護理中感受的關懷越深,對護理的滿意度就越高[18]。在實施人性關懷作為我科不斷推進優(yōu)質(zhì)護理,深化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內(nèi)涵之后,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提高[19-20]。
參考文獻
[1]尤黎明, 吳瑛. 內(nèi)科護理學[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2: 532.
[2]Watson M J. New dimensions of human caring theory[J]. Nurs Sci Q, 1988,1(4): 175.
[3]陸巍, 陳湘玉, 練敏. 深化責任制整體護理內(nèi)涵的實踐及效果[J]. 護理管理雜志, 2012, 12(5): 379.
[4]史妙, 王寧, 王錦琰, 等. 疼痛的心理學相關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 2009, 44(6): 574.
[5]劉慧蓮, 劉群, 謝紅英等應用冥想訓練減輕心臟病患兒手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8): 745.
[6]Longo J.Acts of caring: Nurses caring for nurses[J].Holist Nurs Pract, 2011, 25(1): 8.
[7]Latham C L, Hogan M. Nurses supporting nurses: Creating a mentoring program for staff nurses to improve the workforce environment[J]. Nurs Admin Q, 2008, 32(1): 27.
[8]褚梁梁. 無陪護模式病房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及影響因素研究[D]. 濟南: 山東大學, 2012: 34.
[9]馬芳, 朱丹. 護理中的人文關愛[J]. 護理學雜志, 2006, 21(6): 78.
[10]Shirey M R. Stress and coping in nurse managers: Two decades of research[J]. Nurs Econ, 2006, 24(4): 193.
[11]劉義蘭, 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的思考[J]. 護理學雜志, 2012, 27(9): 2.
[12]姚蘊伍, 黃麗華, 胡斌春. 整體護理發(fā)展遲緩的調(diào)查分析[J]. 中華護理雜志,2004, 39(2): 111.
[13]張秀偉. 護士人文關懷品質(zhì)結構理論模型的構建及教學策略研究[D]. 上海: 第二軍醫(yī)大學, 2009: 54.
[14]何嬌, 劉義蘭, 陳巧珍, 等. 美國佛羅里達州大西洋大學護理教學人文關懷見聞[J]. 護理學雜志, 2013, 28(21): 84.
[15]孫鐘, 陳紅. 護理關懷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1): 79.
[16]劉戀, 何嬌, 吳麗芬. 人文關懷護理在兒科新護士崗前培訓中的實踐[J]. 護理學雜志, 2013, 28(20): 4.
[17]許娟, 劉義蘭, 羅健. 護理人員關懷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調(diào)查[J]. 護理研究, 2009, 23(12): 3306.
[18]Duffy J. Caring relationships 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 Can they coexist[J]. Int J Hum Caring, 2003, 7(3): 45.
[19]Jean. Watson assessing and measuring caring in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M]. Germany: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267.
[20]Watson J. Caring science as sacred science[J]. J Sci & Healing, 2005, 1(4):299.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stic nursing theo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bone marrow puncture
SHI Zhongyu, YE Hongfang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GulouHospitalAffiliatedtoMedicalCollegeof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08)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theo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bone marrow puncture. MethodsAccording to number table method, a total of 160 hospitalized patients undergoing bone marrow pun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8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conducted humanistic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in and satisfaction rate in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differences in pai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Humanistic nursing theory helps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humanistic nursing, reduce pain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WORDS:bone marrow puncture;humanistic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通信作者:葉紅芳, E-mail:13915969627@163.com
基金項目: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項目[衛(wèi)辦醫(yī)政函(2011)872]
收稿日期:2014-11-02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08-069-03DOI: 10.7619/jcmp.20150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