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心輝
(深圳市巖土綜合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廣東深圳 518172)
預應力錨索微型鉆孔樁在深基坑支護中的應用分析
■栗心輝
(深圳市巖土綜合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廣東深圳 518172)
本文根據深圳東部地區(qū)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結合本地區(qū)深基坑支護形式設計施工經驗,采用預應力錨索微型鉆孔樁支護結構應用于本工程基坑支護。工程實施后取得了預期的經濟和工程效益,該支護方案具有在本地區(qū)借鑒意義。
深基坑支護預應力錨索微型鉆孔樁
隨著我國沿海城市的經濟快速穩(wěn)健發(fā)展,城市基坑工程建設的數(shù)量日益增多?;庸こ探ㄔO環(huán)境復雜,設計施工難度增大,建設造價的增加,進而需要進行基坑支護方案優(yōu)化[1]。通過方案優(yōu)化在保證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施工速度、節(jié)約工程成本、降低施工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2]。文章運用實際工程案例論述預應力錨索微型鉆孔樁基坑支護方案。
1.1 工程位置及周邊環(huán)境條件
擬建的深圳龍崗區(qū)某工程位于深圳市龍崗區(qū)中心城,設計地下室兩層,擬采用片筏基礎,基坑開挖深度約為9m。為保證基坑的順利開挖及周圍建筑物的安全,必須采取支護措施。場地西南側為市政道路,北側為空地,東側與5層辦公樓接壤,用地紅線與其辦公樓相距約15m。
1.2 場地巖土工程條件
1.2.1 地層劃分
根據鉆探揭露,勘察場地內的地層自上而下分布有人工填土層、第四系坡積層及殘積層,下伏基巖為石炭系測水組細砂巖。各層特征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黃褐色,主要由粉質粘土堆填而成,局部含磚塊、瓷片等建筑垃圾,結構松散~稍密狀。厚度介于0.40m~2.70m,平均0.96 m。
(2)第四系含礫粘土層:土黃色夾磚紅色、黃色,稍濕,硬塑。含約15~30%的砂鐵質結核,粒徑5~15mm不等,分布不均,土質粘性一般。層厚介于0.70m~4.00m,平均2.18m。
(3)第四系粘性土層:磚紅色夾淺黃色,濕,可塑~硬塑。光滑,無搖震反應,干強度高,由細砂巖風化殘積而成,原巖結構可辨,含少量風化碎塊,用手可捏碎。層厚介于4.20m~14.40m,平均6.57m。
(4)石炭系測水組細砂巖
①全風化細砂巖:灰色、灰褐色、黃褐色,原巖結構尚可辨認,巖芯呈堅硬土狀,含少量碎塊,碎塊用手可捏碎,巖芯泡水易軟化,合金鉆進較易。揭露厚度介于0.90m~12.50m,平均4.31m。
②強風化細砂巖:黃褐色、褐紅色,巖芯主要呈碎塊混土狀、碎塊狀,碎塊大多用手可折斷,風化裂隙極發(fā)育,含中風化巖碎塊約10~30%,分布不均,局部含量較高。該層場地內各鉆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介于1.00m~48.35m,平均24.29m。
③中風化細砂巖:淺灰色、灰色、黃褐色、褐紅色,巖芯主要呈碎塊狀、塊狀,風化裂隙較發(fā)育,碎塊錘擊聲較脆,難碎,含有強風化巖碎塊,分布不均。揭露厚度介于1.00m~14.40m,平均4.74m。
1.2.2 土層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根據勘察結果,參照《深圳市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guī)范》(SJG 01-2010)及其它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初步提供各巖土層承載力設計參數(shù)建議值見表1。
表1 各巖、土層承載力特征值及強度指標建議值
2.1 支護方案選擇
本基坑工程開挖深度約在9m,基坑周邊環(huán)境復雜程度一般。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基坑安全等級定為二級。根據場地的地質條件,考慮周圍環(huán)境的制約因素,該基坑支護設計的總體考慮采用樁錨結構。以現(xiàn)有整平地面標高(48.6m)作為樁頂標高,北側充分利用現(xiàn)有地形條件,48.6m以上標高采用放坡及噴錨支護的方式,基坑主體部分采用樁錨結構;西南側為市政道路,道路地坪約為48.6m,直接采用樁錨結構即可;東面場地與辦公樓之間有一道混凝土結構場內路面,而且對基坑支護比較有利,通過土壓力計算理論計算采用微型樁支護滿足基坑支護安全系數(shù)要求。綜合上述條件,設計采用預應力錨索微型鉆孔樁支護方案,同時本工程采用微型鉆孔樁的經濟效益明顯優(yōu)于普通鉆孔灌注樁。
2.2 基坑支護結構
從經濟及技術上綜合考慮,針對于本工程的邊界條件及周邊建筑物狀況,本支護工程采用微型鉆孔樁加錨索、放坡及噴錨掛網等聯(lián)合支護方案,具體支護方式如下:采用微型鉆孔樁加錨索方式加強支護。在地下室坡道處(即:下坡方向坡道左側),設置一排微型鉆孔樁,樁徑為φ400mm,樁長為18.0m,樁身強度為C25,樁中心距為800mm, 通 長 配 筋 , 主 筋 為 8HRB335D20mm, 箍 筋 為HRB235D8@200,加強箍為HRB335D14@2000。坡道兩側均設置多排錨桿和錨索,錨索采用3根7Φ5鋼絞線,錨索長25~28m,其中錨固段18~21m,自由段7m;錨桿采用Φ48.0δ3.25鋼花管錨桿,長12.0~15.0m,排距0.7~1.3m,水平間距1.2~1.6m。坡頂、坡底設截、排水溝,坡頂、坡腳均設置一圈排水溝,排水溝采用磚砌構造,尺寸為:300mm×300mm×300mm(頂寬×底寬×高)。
(1)本支護結構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深基坑支護是安全可靠的,具有變形小、節(jié)約成本、施工效率高等特點。
(2)本支護方法是一種新型支護方法,對于相互協(xié)調性,要從單個構件的受力協(xié)調和變形來考慮。由設計理論值與實測結果比較,采用本支護方法既能滿足主動支護、控制變形的目的,又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
[1]孔德森,吳燕開.基坑支護工程 [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12
[2]劉國彬,王衛(wèi)東.基坑工程手冊 (第二版)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TU470[文獻碼]A
1000-405X(2015)-10-3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