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禽類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及診斷方法
鄭偉星
(黑龍江省樺南縣獸醫(yī)衛(wèi)生檢疫站154400)
禽類疾病除了可由其自身某些功能異?;蛘{控機制紊亂引起外,也可由入侵的生物體或異常組織生長所致,具體原因及診斷情況介紹如下。
1病原微生物分析
引起禽類疾病的病原微物主要有細菌、支原體、病毒三種。①細菌是單細胞的微生物,直徑或長度一般為幾微米,細菌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只要溫度、濕度、酸堿度及營養(yǎng)條件適宜,可以大量地分裂繁殖,細菌在10~45℃條件下可以繁殖,但37℃最為適宜。②支原體是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一種病原微生物,結構簡單,可以獨立生存。支原體沒有真性細胞壁,只有極薄的胞漿膜,基本可以保持固定形狀。支原體對熱的抵抗力弱,56~60℃時僅能存活5~10min,對低溫有一定耐受能力,0℃以下的在干燥環(huán)境中能存活數(shù)小時甚至更長。③病毒是很小的微生物,其直徑為幾十至一百多納米,病毒不能獨立新陳代謝,必須寄蟲在易感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活細胞內,才能正常地生存繁殖。病毒有耐冷的共性,溫度越低,存活越久,但不耐熱,如傳染性支氣管病毒在零下20至零下25℃能存活7年以上,4℃只能存活142d,56℃以上15~45min即可死亡。
2診斷方法
禽群發(fā)病的診斷一般經(jīng)過“看、查、剖檢”三個步驟。對典型病例要根據(jù)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做出診斷,對非典型病例和混合感染病例則要進行病原分離和細菌學檢查才能做出診斷。臨床生產(chǎn)中一般對病禽進行初步診斷,確診須進行經(jīng)實驗室診斷。
“看”主要包括觀察禽群的行為、外觀、糞便等。行為:正常雞眼睛明亮、進食快速、有力;雞舍內雞只分布均勻、活動自如、步態(tài)穩(wěn)?。粚Ξ悩勇曇艉蜕珴呻u群反應靈敏等。外觀:正常雞毛色光亮、整潔;緊貼體表、腳趾曲伸靈活,光亮、鱗片整齊;肛門周圍清潔;雞冠充實、鮮紅、干凈等。雞有神經(jīng)癥狀時,若發(fā)現(xiàn)頭后抑呈觀星姿勢,或頭頸向前伸直等,懷疑缺乏維生素;若雞頭部顫抖,應懷疑缺乏維生素E或硒,或疑為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應結合流行病學、病理剖檢等進一步診斷;若頭頸轉圈或后退,特別是應激嚴重時癥狀加重,懷疑雞新城疫,病雞應淘汰。若雞冠發(fā)紺,懷疑疾病或舍內通風不暢,氨氣濃度大等;若雞群羽毛短缺、零亂、無光澤,應懷疑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或雞舍內通風不良;若雞腳趾向內彎曲,懷疑缺乏維生素;若雞站立時兩腿能強行站立,但腿發(fā)抖,懷疑鈣、磷比例失調,或缺乏維生素D3,有時飼養(yǎng)密度過大、地面潮濕,雞只也易發(fā)生癱瘓等;若有腳趾表面或腳底裂傷并有炎癥時,懷疑缺乏維生素;若雞嘴角、冠有痘痂,懷疑雞痘。雞有呼吸癥狀時,表現(xiàn)伸頭抑頸,張口呼吸,并吸氣困難,懷疑新城疫;若呼吸困難,眼瞼腫脹,并附有粘性分泌物,后期有干酪樣物,懷疑支原體??;若出現(xiàn)呼吸困難,有“呼?!甭暬蛴袧裥詥?,懷疑大腸桿菌感染。糞便:雛雞胎糞為白色和深綠色稀薄液體、高溫天氣雞排棕褐色稀便、早晨排黃棕色糊狀糞便、大部分時間排條狀或圓柱狀棕綠色糞便,并且糞表面覆有層白色物,這些均為雞群的正常糞便。稀便多是由于雞舍溫度過高、飼養(yǎng)密度過大,超量飲水所致;下痢由細菌、霉毒感染或腸炎所致;若雞排白色的稀糞,肛門周圍附有石灰樣物,多見白??;軟便、中間干而四周帶水的糞便,多見于飼料搭配不合理;排綠色糞便,若糞便成形,應檢查飼料有無發(fā)霉變質的原料;若排綠色稀糞,多見于急性傳染病,懷疑患霍亂、傷寒、新城疫、傳染性喉氣炎等;血便多見于球蟲病;黃白痢或灰白色稀便多見于雞白??;當糞便稀薄如水,有如蛋清樣白色泡沫狀稀便,并且飲水增多時,應懷疑傳染性法氏囊病。
“查”主要包括五點,即吃料飲水、生產(chǎn)性能、發(fā)病死亡、飼養(yǎng)管理、用藥用料情況。 查吃料飲水情況,是否符合飼養(yǎng)標準,正常料水比大約可按1∶2計算。查生產(chǎn)性能情況,是否符合飼養(yǎng)標準、產(chǎn)蛋曲線。查發(fā)病死亡情況,實際發(fā)病雞只數(shù)量及死亡數(shù)量。查飼養(yǎng)管理情況,是否符合正常飼養(yǎng)管理要求。查用藥用料情況,雞發(fā)病前后幾天用藥用料情況。
“剖檢”是對頻臨死亡雞只或死后不超過6~12h的進行剖檢,檢查病變部位的病理變化。
通過對上述三方面的綜合分析,并結合流行病學,最后對雞群進行疾病的初步診斷,這是目前獸醫(yī)臨床上通常采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