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霞,張 婕,相 虹,盧紅艷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兒科,江蘇 鎮(zhèn)江212001)
兒童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33例臨床治療分析
王秋霞,張 婕,相 虹,盧紅艷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兒科,江蘇 鎮(zhèn)江212001)
目的針對33例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PSVT)兒童的臨床特點、物理治療、藥物治療進行分析,以利于兒科臨床工作中及時診斷,安全、迅速、有效地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方法回顧性分析33例PSVT兒童的臨床資料,包括一般資料、主要臨床表現(xiàn),以及入院后接受的物理治療及藥物治療,根據(jù)其轉復率進行臨床分析。結果心悸、多汗、胸悶、嘔吐、精神萎靡是兒童最常見的癥狀。物理治療的轉復律30.3%(10/33),腺苷三磷酸(ATP)轉復律為78.3%(18/23),二者轉復律為84.8%(28/33)。結論兒科工作中,仔細查體非常重要。兒童PSVT臨床首先選擇物理治療,無效可首先選用ATP治療,安全、迅速、可靠,不良反應小。
心動過速,室上性; 物理治療技術; 腺苷三磷酸; 藥物療法
兒童快速性心律失常中以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最常見[1],可持續(xù)數(shù)秒至幾天,成人PSVT發(fā)作時可引起典型的心悸、胸悶等癥狀,但兒童發(fā)病時癥狀較隱匿,臨床表現(xiàn)可缺乏特異性,尤其嬰幼兒有時僅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臨床工作中易于忽略。但是如果不及時轉律,PSVT易引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及時、正確診斷,盡快選用方便、安全的方法復律,有利于避免出現(xiàn)心力衰竭等。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33例因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而住院的兒童,對其臨床特點,應用物理治療及三磷酸腺苷(ATP)等的治療情況及療效進行總結。
1.1 一般資料 本組33例患兒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齡(7.2±3.4)歲。其中1個月至1歲2例,>1~7歲12例,>7歲 19例,PSVT發(fā)作時間 0.5~24.0 h,平均(7.8±6.5)h。入院后行心電圖檢查均符合室上性心動過速診斷[2],心室率160~300次/分。常規(guī)行心肌酶,肌鈣蛋白Ⅰ,胸部X線片,心臟超聲檢查。33例患者中,合并呼吸道感染25例(75.8%),心肌炎2例(6.1%),預激綜合征4例(12.1%)。
1.2 方法
1.2.1 物理治療 33例患兒入院后均立即給予氧氣吸入,心電監(jiān)護,有煩躁哭鬧患兒給予鎮(zhèn)靜。行心電圖檢查,診斷明確后,所有患兒首先給予物理治療。首先,給予壓舌板刺激舌根部誘發(fā)惡心、嘔吐等,應用1~2次。無效可按壓一側頸動脈竇,方法為:患兒取臥位,取頸動脈搏動最明顯處,醫(yī)生用食指和中指向頸椎方向壓迫,先壓右側10~30 s,如無效換左側,仍無效,給予藥物復律。
1.2.2 藥物治療 物理治療無效者,選擇肘正中靜脈注射藥物,給予ATP,初始劑量0.05~0.10 mg/kg,彈丸式靜脈注射,注射藥物同時密切觀察監(jiān)護儀及患兒情況。無效者5 min后可用第2劑ATP,每次按0.05~0.10 mg/kg遞增,共3次,用藥之前備好復蘇氣囊和其他急救藥品。仍無效改用其他藥品如普羅帕酮1~2 mg/kg加入5%葡萄糖10~20 mL緩慢靜推,無效者20 min后可重復一次,共3次。
2.1 臨床表現(xiàn) 該組33例住院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生心悸30例(90.9%),胸悶12例(36.4%),面色蒼白15例(45.5%),多汗21例(63.6%),嘔吐9例(27.3%),頭昏3例(9.1%),精神萎靡9例(27.3%)。
2.2 物理治療 本組33例住院患者中,10例經物理治療后恢復竇性心律,物理治療復律成功率30.3%。其中,2例壓舌板刺激舌根部,誘發(fā)惡心后復律。8例通過按壓一側頸動脈竇復律。23例未復律者,予進一步藥物治療。
2.3 藥物治療 23例患者中,18例給予ATP而復律,復律成功率為78.3%(18/23),均在用藥后數(shù)秒即恢復竇性心律。其中12例ATP僅1次復律,占52.2%(12/23),4例ATP 2次復律,占17.4%(4/23),2例經ATP 3次復律,占8.7%(2/23)。5例經ATP未復律,后經普羅帕酮復律成功。23例藥物治療者,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PSVT常見于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兒,多數(shù)由上呼吸道感染、運動、情緒緊張、過度勞累等誘發(fā),部分發(fā)作原因不明。本組33例患者中有25例合并呼吸道感染,2例合并心肌炎,4例年長的兒童在體育運動后出現(xiàn)心悸等癥狀。
PSVT的臨床表現(xiàn)多樣,嬰幼兒常以非心血管系統(tǒng)的癥狀多見,且多為非特異性的癥狀,如多汗、嘔吐、面色蒼白等。由于兒童,尤其是嬰幼兒不會自述心悸、胸悶等癥狀,常被家屬或醫(yī)生忽視而漏診,本組患兒中就有2例嬰兒主因嘔吐就診。但臨床醫(yī)生仔細體檢,及時行心電圖檢查,診斷不難。
PSVT是小兒心內科的最常見的急癥,Miklashevich等[3]報道如小于1歲者心率大于250次/分,>1歲者心率大于220次/分,持續(xù)發(fā)作超過8 h,將明顯增加心力衰竭的危險,故一旦發(fā)現(xiàn)PSVT應及時干預。干預原則:(1)首選物理療法以刺激迷走神經,如按壓一側的頸動脈竇、按壓舌根部而誘發(fā)惡心、壓眶反射、年長兒可valsalva動作等,可能恢復竇性心律。(2)發(fā)作時間短、血流動力學尚穩(wěn)定者靜脈使用藥物復律。(3)對于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者、PSVT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者、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者,可選擇急診行射頻消融術以達到根治的目的。但射頻消融術為創(chuàng)傷性的治療[4],基層醫(yī)院不易開展,故目前對于小兒PSVT的治療主要還是采取藥物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藥物治療PSVT急性發(fā)作時,應根據(jù)患兒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的長短,結合血壓、心率、末梢循環(huán)等情況,適當補液、糾酸,待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相對穩(wěn)定時,應用藥物治療更易復律。
刺激迷走神經法作為一種簡便、易行、安全、經濟的復律方法,仍推薦首先應用,文獻報道其轉復率可達50%[5],但本組患者應用刺激迷走神經法,PSVT轉復率僅達30.3%,可能與患兒年齡小不能配合屏氣,小年齡組患兒惡心反射不易引出有關。Xanthos等[6]指出,國際復蘇聯(lián)盟建議對于穩(wěn)定的窄QRS波群心動過速,包括房顫或房撲,應該首先刺激迷走神經,約可終止20%的PSVT,若無效,推薦腺苷。
美國FDA將腺苷指定為治療PSVT的一線藥物[7]。而ATP是一種核苷酸,作為細胞內的能量傳遞的“分子通貨”,可儲存和傳遞化學能。在抗心律失常的藥物中,起效的速度快,復律的成功率高,半衰期短,小于10 s。ATP在進入患兒的機體后,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在一系列的酶解反應后產生相應的腺苷,后生成的腺苷與腺苷A1受體結合,而在心臟的竇房結、心房、房室結和心室肌內均存在豐富的腺苷A1受體,分布在房室結最為豐富。腺苷和腺苷A1受體結合后,抑制cAMP介導的鈣內流及鉀外流,使得患兒心臟產生負性變化,負性傳導和負性肌力作用隨即產生。而且經肘正中靜脈快速地注射ATP,可以使患兒的迷走神經充分地達到興奮狀態(tài)[8]。此外,ATP還可以很好的延緩患兒的心臟房室結的前向傳導而終止折返環(huán)路,該作用是通過患兒機體內的腺苷和心肌受體發(fā)生結合反應而最終實現(xiàn)的[9]。ATP的不良反應主要是多種瞬間的心律失常,最嚴重的是心臟停搏,導致阿斯綜合征。但本院長期應用未出現(xiàn)過嚴重不良反應。符桂濃[10]比較ATP和普羅帕酮對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復律效果,ATP組明顯優(yōu)于普羅帕酮組,且安全可靠,復發(fā)率低,起效速度快,不良反應低。故在做好連續(xù)心電監(jiān)測,心肺復蘇準備的前提下可以首選ATP復律。Riccardi等[11]5年期間應用腺苷治療了454例PSVT患者,成功轉復89%的患者,僅1例有房撲患者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Bouhouch等[12]推薦腺苷的起始劑量0.1 mg/kg(推薦最大起始劑量6 mg),無效按0.1~0.3 mg/kg增加劑量,但每次最大劑量為12mg。
普羅帕酮,即心律平,屬IC類膜穩(wěn)定劑,阻滯鈉通道的作用明顯,主要作用于希-浦系統(tǒng),降低浦肯野纖維及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的上升速度和振幅,抑制心肌的傳導;輕度延長心房、房室結和心室的有效不應期,延長旁路的前傳不應期;提高閾電位,降低心肌的自律性;消除折返,對室上性及室性心動過速均有效。系廣譜抗心律失常藥[13-14],兒科的一線用藥,作用快,復律高,且不良反應少,無心功能不全的PSVT可首選。但普羅帕酮有負性肌力的作用,一般禁用于心源性休克、傳導阻滯、有竇房結功能障礙或器質性心臟病患者。
對PSVT發(fā)作時間長,已并發(fā)心功能不全的患兒[15],若心功能在Ⅱ級以內可先試注射ATP或普羅帕酮,無效時盡快應用毛花甙C治療,用藥2 h仍不能轉復者,再加用ATP或普羅帕酮,可提高復律成功率;對心功能Ⅲ、Ⅳ級的患兒,則主張采用洋地黃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對年長患兒仍反復發(fā)作PSVT可采取射頻消融術進行根治。
總之,對于兒童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臨床首先選擇物理治療,無效且心功能Ⅱ級以內,可首先選用ATP,安全、復律迅速、可靠,且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低。
[1]Houmsse M,Tyler J,Kalbfleisch S.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ausing heart failure[J].Curr Opin Cardiol,2001,26(3):261-269.
[2]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489-1494.
[3]Miklashevich IM,Shkol′nikova MA,Syrkin AL.Remote catamnesis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which debuted in childhood[J]. Kardiologiia,2005,45(12):42-47.
[4]Kantoch MJ.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children[J].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05,72(7):609-619.
[5]那開憲,余平.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診治新概念[J].世界急危重病醫(yī)學雜志,2007,4(3):1854-1858.
[6]Xanthos T,Ekmektzoglou KA,Vlachos IS,et al.A prognostic index for the successful use of adenosine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emergency settings:aretrospective study[J].Am J Emerg Med,2008,26(3):304-309.
[7]梁天兵.三磷酸腺苷靜脈注射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37例臨床觀察[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18(4):568-569.
[8]徐朝暉,方祖香.兩種藥物治療小兒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比較[J].醫(yī)藥導報,2010,29(5):607-608.
[9]李小梅.小兒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治療的若干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12):285-286.
[10]符桂濃.不同藥物治療兒童室上性心動過速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35):81-82.
[11]Riccardi A,Arboscello E,Ghinati M,et al.Adenosine in the treatment of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5 years of experience(2002-2006)[J].Am J Emerg Med,2008,26(8):879-882.
[12]Bouhouch R,ET Houari T,F(xiàn)ellat I,et al.Pharmacological therapy in chindren with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when,how and how long to treat the affected patients[J].Curr Pharm Des,2008,14(8):766-769.
[13]張文樂,劉帥帥,金蓮花,等.兒童心動過速性心肌病20例臨床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5,33(4):348-351.
[14]呂進泉,楊向軍,周弘,等.兒童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不同復律方法療效比較[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6,15(2):103-104.
[15]鐘家蓉,田杰,余更生.40例小兒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靜脈藥物復律比較研究[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30(6):895-89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0.025
B
1009-5519(2015)20-3114-03
2015-06-23)
江蘇省科技創(chuàng)新與成果轉化(生命健康科技)專項資金(BL2012058)。
王秋霞(1979-),女,江蘇鎮(zhèn)江市人,博士研究生,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兒科臨床研究;E-mail:wqxnn@163.com。
盧紅艷(E-mail:lhy515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