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如
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兒童在醫(yī)院外所獲得的感染性肺實質(zhì)炎癥,對兒童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據(jù)統(tǒng)計,美國每年有300萬~560萬例患者出現(xiàn)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平均病死率8.8%~15.8%,住院人數(shù)每年超過100萬人次[1],由此可見,加強兒童CAP的研究極為重要。本研究對兒童CAP病原構成及肺炎鏈球菌進行耐藥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東省韶關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250例CAP患兒,其中女150例,男100例,年齡1~12.6歲,平均年齡(6.7±1.2)歲。
1.2 標本采集和處理 本組全部患兒在入院后都將口腔進行清潔,然后采用無菌吸管吸取1~3mL的痰液標本。結過檢驗合適之后就將其接種于巧克力平板培養(yǎng)基和血瓊脂平板培養(yǎng)基上,分別置入CO2培養(yǎng)箱和恒溫培養(yǎng)箱(37℃)。再對其培養(yǎng)18~24h后進行人工分純和鑒定可疑菌,再進行進一步的菌種鑒定(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ATP鑒定卡),最后再進行常用抗生素的藥敏試驗[2]。
2.1 致病菌分布情況 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致病菌中數(shù)量最多的為肺炎鏈球菌(108株);其次為肺炎克雷伯菌(72株)、大腸桿菌(66株)、流感嗜血桿菌(54株)、金黃色葡萄球菌(36株)、卡他莫拉菌(24株)、銅綠假單胞菌(18株),產(chǎn)氣腸桿菌(12株),鮑曼不動桿菌(12株),其他(12株)合計414株。見表1。
表1 250例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致病菌分布情況
2.2 肺炎鏈球菌耐藥性試驗結果 肺炎鏈球菌對慶大霉素的耐藥率最高,達到77.8%;其次為四環(huán)素(59.3%)、紅霉素(55.6%),但對于亞胺培南的耐藥率最低,為0%。見表2。
表2 肺炎鏈球菌對11種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試驗結果
目前我國兒科中感染人數(shù)居于首位、應用抗生素數(shù)量最大、頻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就是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對于5歲以下兒童而言,肺炎仍然是首位死因[3]。小兒肺炎病情進展速度較快,起病急,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那么很容易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后果,而目前市面上廣泛使用廣譜抗生素(如第三代頭孢菌素等),使得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抗生素耐藥現(xiàn)象[4]。因此,對小兒CAP常見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藥性觀察在指導臨床用藥方面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5]。
由表1可以看出,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致病菌中數(shù)量最多的為肺炎鏈球菌(108株),肺炎鏈球菌持有α溶血性,是一種重要的革蘭陽性菌,可在20%~40%兒童、5%~10%的健康成人的鼻咽內(nèi)發(fā)現(xiàn),肺炎鏈球菌利用上皮細胞與表面黏著素的相互作用[6],緊緊地貼在鼻咽細胞上。一旦細菌進入到患者鼻竇或者耳咽管等處,那么就很容易轉(zhuǎn)變?yōu)楦腥?,造成鼻竇炎、中耳炎等較為嚴重的疾病。若不小心吸入肺炎鏈球菌到肺部中,由于不能自我清理,再加上吸煙或者病毒感染引發(fā)纖毛麻痹,就會造成肺炎。一旦肺炎鏈球菌進入一些很難發(fā)現(xiàn)的地方,它就會活性化補體蛋白質(zhì),刺激細胞激素的生成及吸引白血球(尤其是嗜中性白血球)。它的多糖莢膜會抵抗吞噬作用,若并沒有抗莢膜的抗體,肺泡巨噬細胞則不能有效地殺死它們[7-8]。若血液中擴散了肺炎鏈球菌,那么就很容易出現(xiàn)菌血癥,同時還容易出現(xiàn)膿毒性關節(jié)炎、骨髓炎、腦膿腫、腦膜炎等癥狀,累及腹膜、骨骼、關節(jié)、腦膜等部位。兒科醫(yī)生應該嚴格遵循有效、經(jīng)濟、安全的抗生素使用原則。能夠用肌內(nèi)注射的,就切忌不要采用靜脈滴注;能夠用口服制劑,就切忌不用針劑。經(jīng)過一系列的藥敏試驗顯示,亞胺培南、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頭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較敏感,可用于治療小兒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同時,還應該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保證足療程、足量,這樣既不會出現(xiàn)細菌耐藥性,又能夠?qū)⒏腥具M行有效控制[9-10]。
[1] 王黎.慢性重癥住院病人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藥敏反應[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醫(yī)學卷,2010,7(1):79-80.
[2] 盧寶衛(wèi),劉墅竹,孫菊芬.膽道疾病患者343份膽汁細菌培養(yǎng)與藥敏分析[J].微生物學雜志,2010,30(6):101-103.
[3] 馬均定,吳智剛,陳啟然.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特性的分析及臨床抗感染用藥的方向性初探[J].海南醫(yī)藥,2005,16(11):115-116.
[4] 佟訊靚,陶易,李明成.燒傷病房感染患者銅綠假單胞菌的分離及耐藥性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7(6):520-521.
[5] 李維婷.阿奇霉素治療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評價[J].當代醫(yī)學,2009,15(1):145-146.
[6] 劉云鳳,陳珊梅,章惠彬.社區(qū)獲得性與醫(yī)院獲得性兒童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2,26(4):85-86.
[7] 劉成偉,李文桂,鄭行萍,等.產(chǎn)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06,1(6):404-406.
[8] 羅勤,劉明,程均,等.兒童社區(qū)獲得性細菌性肺炎病原菌及抗菌藥物敏感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9):135-136.
[9] Yao KH,Yang YH.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diseases in Chinese children:past,present and future [J].Vaccine,2013,46(35):4425-4433.
[10] Yu S,Yao K,Shen X,et al.Serogroup distribution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nasopharyngeal isolates of Streppococcus pneumoniae among Beijing 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2000-2005)[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3,47(8):649-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