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曹 煒
用好新聞圖片,讓報紙的界面更“友好”
□ 文/曹 煒
隨著網絡對生活各方面的深度介入,“界面友好”成為一張報紙在競爭中的“必修課”。這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報紙版面作用,尤其強調用好新聞圖片。那么,報紙編排該如何正確運用新聞圖片,以更加契合讀者需要?
新聞圖片 報紙編排 運用技巧
一是新聞價值缺失。新聞圖片必須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來反映和解釋。圖片報道的真實性要求構成新聞圖片的基本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必須真實,新聞圖片所反映的事實的環(huán)境和條件,過程和細節(jié),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等必須真實。當前,報紙的激烈競爭促生了新聞圖片使用中的媚俗傾向,特別是一些生活服務類報紙,用大量毫無新聞價值的“美女照”來招攬讀者注目。而另外一些只談事件不見具體時間的新聞圖片也常常見諸報端。
二是形象價值缺失。新聞圖片的形象價值體現在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強烈的典型瞬間、情感的沖擊效應三個方面。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是指新聞圖片可以讓讀者一目了然,不看文字說明就能感受到作者所要反映的事物主體,而且要選取獨特的視角,巧妙地運用光線、色調,對新聞現場的環(huán)境氣氛進行渲染,真正做到讓畫面說話。另一方面,新聞圖片的不當使用,胡亂堆砌,使得整版新聞圖片缺少強有力的主體,缺少情感沖擊力,造成形象價值的缺失。情感性因素是新聞圖片形象價值的核心,是其中最活躍、最吸引人、最感動人的部分。
三是文字說明真實性的缺失。新聞圖片是新聞事件典型瞬間的凝固,包含了豐富的信息因子,但有些新聞要素卻是圖片難以表達的,比如時間、簡要原因、背景等。有些圖片中的信息具有不確定的指向。只有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才能幫助圖片更為真實地反映新聞事實。所以文字說明是新聞圖片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與圖片一起陳述事實,揭示主題。文字說明出現問題,新聞圖片也會隨之失實。新聞圖片文字說明失實主要有以下常見情況:拍攝者為己所需而隨意杜撰、隨意添加未經核實的文字、為被拍人物隨意添加“心里話”等。
那么,如何加強新聞圖片在報紙中的應用?可以從新聞圖片的選擇、編輯、文字說明、排版等方面入手。
一是要求“特”求“新”。當前,攝影記者一味追求新聞圖片的藝術性,強調美感,強化畫面藝術感染力,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藝術形象表現和制作加工的藝術技巧上,從而忽視了圖片的新聞價值,導致很難有出色的新聞攝影作品呈現在版面上。其實,照片真正吸引讀者、感染讀者的是其本身所蘊含的新聞性。攝影屬于形象思維,照片長于直觀展示,照片的優(yōu)勢在于“瞬間定格”。正因為如此,攝影記者如果在新聞現場將最具意義的瞬間定格下來,就最能打動讀者,這也正是攝影的魅力所在。
□ 2015年3月25日,第十一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選結果在成都揭曉。攝影師約爾格·米特拍攝的《狂野飛車》 獲得體育新聞類單幅金獎。(新華社/發(fā))
□ 當前,新聞圖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圖為2015年3月25日,第十一屆華賽的評委們在四川成都揭曉獲得年度新聞照片大獎的照片《埃博拉席卷利比里亞首都》。當日,第十一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2014)獲獎結果在成都揭曉。(程婷婷 攝)
二是要讓圖片“動”起來。這個“動”的關鍵在于新聞事件的精彩瞬間。因此,記者要盡可能地目擊現場、接近現場、親臨現場,才能抓拍到精彩的瞬間。記得著名戰(zhàn)地記者羅伯特·卡帕的名言是:如果你拍得還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例如,曾獲中國新聞攝影獎一等獎作品《迎著炸藥沖上去》的畫面十分具有沖擊力,可以看得出拍攝者距離歹徒不到四五米遠,炸藥隨時有爆炸的可能。如果不具有較強的基本功和敏銳的應變能力,是拍不到這么好的新聞作品的。
三是爭做“思考的攝影”。優(yōu)秀的新聞圖片不僅僅記錄新聞事實,而且反映一定的情感和思想,使讀者能夠超越圖片本身而獲得更多的思想認知和情感感受。攝影記者應該具備“深入思索”的能力,爭做“思考的攝影”。問題思考得越深,題材就會挖掘得越深刻,這往往也會對整個采訪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曾獲全國大獎的新聞攝影作品《夢碎傳銷客》,至今讓人們記憶猶新。照片抓取了在雨中排了一夜隊等著退貨的一個婦女形象,雨水淋濕了她的頭發(fā),表情麻木,仿佛一切希望和夢想在一夜之間破碎了,將傳銷的危害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是適度加工。首先對新聞圖片進行外部剪裁,這是根據版面結構和設計的需要進行的。比如,以橫標題為主的版面較適合采用豎幅圖片,以便使節(jié)奏發(fā)生變化,而又不會破壞版面的整體風格。例如,在體育版上,把球星鏟球的圖片做剪影剪裁,不僅突出了主體人物,還加強了版面的動感。其次,對圖片進行內部剪裁。內部剪裁并不是把圖片內部挖一個洞,而是根據新聞內容對圖片冗余的部分進行裁切,使圖片上傳達的信息更加精煉,更加符合并體現新聞報道的需要。
五是高度注重文字說明。圖片畢竟是視覺語言,是形象符號的一部分,它涵蓋的意義十分廣闊,但也常常會發(fā)生歧義,這就需要文字說明的出現。二者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圖片為主,文字說明起著闡釋、補充、升華的作用。文字說明應是畫龍點睛之筆。通過圖片與文字的最佳結合,構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從而增加報道的力度和圖片的感染力。文字說明要與所配的新聞圖片傳達的內容相一致,文字說明要簡潔,且要留有余地,讓讀者去思索,文字說明的標題要具有吸引力。比如,某報刊出的一張照片標題僅用了兩個字:“遮羞”。照片揭露的是有的地方用公車辦婚事又怕被曝光,有“聰明者”在前后車牌上貼上“心心相印”等吉祥字條擋住車牌號,掩耳盜鈴。“遮羞”二字一針見血,可謂言簡意賅。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
六是強化版面安排。1.按照報紙的版序和區(qū)序做出選擇。即服從報紙的順序,并結合圖片內容和題材的重要程度去對號入座。2.圖片編排要處理好多與少的關系。版面上不是照片用得越多越好,而應把主題鮮明、形象生動、氣氛濃郁的新聞圖片,以最大的有效幅面占據版面最突出和醒目的位置,使整個版面或某一局部“活”起來。3.圖片編排要處理好大與小的關系。只有那些畫面表現力與新聞含量完美結合的新聞圖片,才有放大的價值,且應根據需要將主片盡量放大,配片做小。4.圖片在編排中要綜合運用字符、圖像、線條、色彩等編排手段。編排時還要合理進行修飾,圖片擺放的形式多種多樣,除了黃金分割、對角線、“S”型、“V”型等等,還可以大圖套小圖和成組編發(fā)的方法。
(作者單位:《參考消息·北京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