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琳 春燕
(1.四川民族學院 預科部,四川 康定 626001;2.四川民族學院 教育科學系,四川 康定 626001)
“復音詞大量產生是中古漢語詞匯發(fā)展的重要特點?!保?]《抱樸子外篇》[2][3]是兩晉時期著名道教理論學者葛洪的代表性著作,因其保存了當時大量口語,所以也是研究中古前期漢語寶貴的語料。對其復音連詞的研究,不僅能夠對呈現(xiàn)當時漢語連詞發(fā)展的面貌,而且對厘清整個漢語詞匯發(fā)展的歷時層面也會有所幫助。
復音連詞的甄別方法有很多,例如程湘清先生的“語法形式、詞匯意義、修辭手法、使用頻率”綜合考察法[4]、陸志偉先生的“擴展法”和“替換法”[5]、王力先生的“插入法”和“轉換法”[6]以及馬真先生的“意義標準”[7][8]等等。根據(jù)需要,我們采用鄭琳在《<抱樸子內篇>復音連詞研究》中確定的標準:“①語法結構緊密,不能插入其他成分;②詞匯意義完整統(tǒng)一;③對稱性判斷”[9],即是“在同一語言環(huán)境中,處于相同句式的相同位置上的同一語言形式結構,若其中一個(或幾個)已被確認為詞,那么與之相對應的復音組合應優(yōu)先考慮是詞而不是詞組”。[8]經嚴格統(tǒng)計,《抱樸子外篇》復音連詞凡34 個①:及其、而后、然后、然則1②、若夫、于是、至于、而且、況乎、況乃、況于、豈況、且夫、又況、倘令、假令、若如、若令、若乃、若使、設令、是故、是以、所以、因此、以此、由此、由乎、由是、由于、然而、而復、然則2、雖復。另外,《抱樸子外篇》中有且僅有一個三音節(jié)因果連詞“之所以”,所以在文中一并討論。文章將從語義類別和構詞方式兩方面對以上連詞分析討論。
在《抱樸子外篇》中,復音連詞共有六類語義類別:并列、承接、遞進、假設、因果、轉折、讓步。
《抱樸子外篇》有且僅有1 個復音并列連詞:及其。
1. 及其。連接分句或句子,表示并列。凡6 例。
(1)惟以其土宇褊于中州,故人士之數(shù),不得鈞其多少耳。及其德行才學之高者,子游、仲任之徒,亦未謝上國也。
(卷十五《審舉》)
在《抱樸子外篇》中,復音承接連詞凡6 個:而后、然則1、然后、于是、若夫、至于。
1.而后。同現(xiàn)代漢語“而后”。凡13 例。
(2)正色拱繩,明賞必罰,有犯無赦,官賢任能,唯忠是與,事無專擅,請而后行;君有違謬,據(jù)理正諫。(卷七《良規(guī)》)
2.然后。同現(xiàn)代漢語“然后”。凡17 例。
(3)登閬風,捫晨極,然后知井谷之暗隘也;披七經,玩百氏,然后覺面墻之至困也。(卷三《勖學》)
3.然則1??勺g為“如此……那么……”,或“那么”。凡8例。
(4)流聲色而忘庶事,先酣游而後聽斷,數(shù)苦役而疏犒賜,工造費好不急之器,圈聚食肉靡谷之物。然則危亡不可以怨天,微弱不可以尤人也。(卷五《君道》)
(5)后所許者,或能富殖,助其裨娉,必所甘心。然則先家拱默,不得有言,原情論之,能無怨嘆乎?(卷二十三《弭訟》)
4.若夫。連接句子或用在下段開頭??勺g為“至于、至于說到”等。凡28 例。
(6)此俗之傷破人倫,劇于寇賊之來,不能經久,豈所損壞一服而已!若夫貴門子孫,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頭袒體,踞見賓客,既辱天官,又移染庸民,后生晚出,見彼或已經清資,或佻竊虛名,而躬自為之,則凡夫便謂立身當世,莫此之為美也。(卷二十七《刺驕》)
5.于是。同現(xiàn)代漢語“于是”。凡50 例。
(7)明主不世而出,庸君迷于皂白,既不能受用忠益,或乃宣泄至言。于是弘恭、石顯之徒,飾巧辭以構象似,假至公以售私奸。(卷八《時難》)
6.至于。同現(xiàn)代漢語“至于”。凡29 例。
(8)或遇斯疾,莫不憂懼,吞苦忍痛,欲其速愈。至于醉之病性,何異于茲。(卷二十四《酒誡》)
在《抱樸子外篇》中,復音遞進連詞凡7 個:而且、況乎、況于、況乃、且夫、豈況、又況。
1. 而且。連接形容詞與形容詞。同現(xiàn)代漢語“而且”。凡4 例。
(9)然艱而且遲,為者鮮成,能得之者,萬而一焉。(卷十四《用刑》)
2.況乎。同現(xiàn)代漢語“何況、況且”。凡17 例。
(10)夫物有似而實非,若然而不然。料之無惑,望形得神,圣者其將病諸,況乎常人?故用才取士,推昵結友,不可以不精擇,不可以不詳試也。(卷二十二《行品》)
3.況乃??勺g為“更何況”。凡2 例。
(11)召王之譎,已見貶抑。況乃退主,惡其可乎!(卷七《良規(guī)》)
4.況于。同現(xiàn)代漢語“況且”。凡11 例。
(12)豈徒有之者重,無之者輕而已哉!柳惠之墓,猶挫元寇之銳,況于坐之于朝廷乎?干木之隱,猶退踐境之攻,況于置之于端右乎?(卷十三《欽士》)
5.豈況。同現(xiàn)代漢語“何況”。凡1 例。
(13)夫童謠猶助圣人之耳目,豈況《墳》、《索》之弘博哉!(卷三《勖學》)
6.且夫??勺g為“再說”、“而且”、“況且”。凡28 例。
(14)是以覺蠖者,甘屈以保伸;識通塞者,不慘悅于否泰。且夫洪陶范物,大象流形,躁靜異尚,翔沈舛情。(卷十九《任命》)
7.又況。同現(xiàn)代漢語“又何況”。凡1 例。
(15)故江充疏賤,非親於元儲,後母假繼,非密于伯奇;而掘梗之誣,滅父子之恩;袖蜂之誑,破天性之愛。又況其他,安可自必。(卷一《嘉遁》)
在《抱樸子外篇》中,復音假設連詞凡7 個:倘令、假令、若如、若令、若使、若乃、設令。
1. 倘令。連接分句。“倘”跟“令”連用,兩個都表示假設,二者連用同單用同義??勺g為“倘若、假如”等。凡2 例。
(16)儻令女有國色,傾城絕倫,而值豪右權臣之徒,目玩冶容,心忘禮度,資累千金,情無所吝。(卷二十三《弭訟》)
2.假令?!凹倭?,乃未然假設之辭,意在充拓憑虛模擬?!保?0]同現(xiàn)代漢語“如果”、“假如”等。凡3 例。
(17)不苦于安貧樂賤者之太多也。假令隱士往往屬目,至于情掛勢利,志無止足者,終莫能割此常欲,而慕彼退靜者也。(卷二《逸民》)
3.若如。連接分句?!叭簟备叭纭边B用,兩個都表示假設,二者連用與單用同義??勺g為“假如”。凡2 例。
(18)若如雅論,貴少賤多,則穹隆無取乎宏燾,而旁泊不貴于厚載也。(卷四十三《喻蔽》)
4.若令。連接分句。二者連用與單用同義。可譯為“假如、如果”等。凡5 例。
(19)蜂蠆攜毒以衛(wèi)身,智禽銜蘆以捍網,獾曲其穴,以備徑至之鋒,水牛結陣,以卻虎豹之暴,而鮑生欲棄甲胄以遏利刃,墮城池以止沖鋒,若令甲胄既捐而利刃不住,城池既壞而沖鋒猶集,公輸、墨翟,猶不自全,不審吾生,計將安出乎?(卷二十八《詰鮑》)
5.若乃。連接分句。由連詞“若”和“乃”組成。可譯為“如果、假如”。凡14 例。
(20)明治病之術者,杜未生之疾;達治亂之要者,遏將來之患。若乃以輕刑禁重罪,以薄法衛(wèi)厚利,陳之滋章,而犯者彌多,有似穿阱以當路,非仁人之用懷也。(卷十四《用刑》)
6.若使。連接分句?!叭簟焙汀笆埂本鼙砑僭O,與單用同義。凡5 例。
(21)若使行如蹈冰,身如居陰,動無遺蹤可尋,靜與無為為一,豈有斯患乎!(卷四十九《知止》)
7.設令。連接分句?!霸O”和“令”均能表假設,與單用同義。凡3 例。
(22)其避世也,何獨慮狷、華之沮眾邪?設令殷紂以尚逃遁,收而斂之,尚臨死,豈能自謂罪所應邪?(卷二《逸民》)
在《抱樸子外篇》中,復音因果連詞凡9 個:原因連詞2個,由乎、由于;結果連詞7 個,是故、所以、是以、以此、因此、由是、由此。另外,還有“之所以”,在此一并討論。
1.原因連詞
1)由于。凡7 例。
(23)致令王莽之徒,生其奸變,外引舊事以飾非,內包豺狼之禍心,由于伊、霍,基斯亂也。將來君子,宜深茲矣。(卷七《良規(guī)》)
2)由乎。用法跟“由于”相似,用于后一分句表原因。凡11 例。
(24)華、霍所以能崇極天之峻者,由乎其下之厚也;唐、虞所以能臻巍巍之功者,實賴股肱之良也。(卷十五《審舉》)
2.結果連詞
1)是故。同現(xiàn)代漢語“所以”、“因此”。凡2 例。
(25)人綱始于夫婦,判合擬乎二儀。是故大婚之禮,古人所重,將合二姓之好,以承祖宗之基。(卷二十三《弭訟》)
2)是以。同現(xiàn)代漢語“所以”、“因此”等。凡101 例。
(26)是以和璧變?yōu)闇?,柔木廢于勿用,赤刀之礦,不得經歐冶之爐;元凱之疇,終不值四門之辟也。(卷十八《擢才》)
3)所以。同現(xiàn)代漢語“所以”。凡101 例。
(27)夫拔丘園之否滯,舉遺漏之幽人,職盡其才,祿稱其功者,君所以待賢者也;勤夙夜之在公,竭心力于百揆,進善退惡,知無不為者,臣所以報知己也。(卷十一《貴賢》)
4)因此。同現(xiàn)代漢語“因此”。凡1 例。
(28)曩既年荒谷貴,人有醉者相殺,牧伯因此輒有酒禁,嚴令重申,官司搜索,收執(zhí)榜徇者相辱,制鞭而死者太半。(卷二十四《酒誡》)
5)以此。表示結果,同現(xiàn)代漢語“因此”。凡5 例。
(29)然性茍不堪,各從所好,以此存亡,予不能易也。(卷十六《交際》)
6)由此。相當于“因此”。凡1 例。
(30)其清高閑能者,洪指說其快事;其貪暴暗塞者,對以偶不識悉。洪由此頗見譏責,以顧護太多,不能明辯臧否,使皂白區(qū)分,而洪終不敢改也。(卷五十《自敘》)
7)由是。用于后一句,表示結果。凡1 例。
(31)其如此者,不與交焉。由是俗人憎洪疾己,自然疏絕,故巷無車馬之跡,堂無異志之賓,庭可設雀羅,而幾筵積塵焉。(卷五十《自敘》)
3.之所以
表示原因。凡3 例。
(32)汗血驅放而垂耳,跛蹇馳騁于鑾軒。此古人之所以懷沙負石,赴流魚葬,而不堪與之同世也。(卷二十《名實》)
在《抱樸子外篇》中,復音轉折連詞凡3 個:然而、而復、然則2。
1.然而。用于后一分句或后一句,表轉折。可譯為“可是”、“但是”等,或仍作“然而”。凡19 例。
(33)夫以抄盜致財,雖巨富不足嘉,兇德脅人,雖見憚不足榮也,然而庸民為之不惡。(卷二十五《疾謬》)
2.而復?!岸鴱汀毕喈斢谶B詞“而”。用于后一分句或后一句,表轉折??勺g為“可是”、“卻”等,或仍作“而”。凡2例。
(34)今若取富貴之道,幸有易于學者,而復素無自然之好,豈肯復空自勤苦,執(zhí)灑埽為諸生,遠行尋師問道者乎?(卷十五《審舉》)
(35)朽木鉛鋌,班輸歐冶所不能匠也。而復走投荊楚間,終陷極害,此乃衡懵蔽之效也。(卷四十七《彈禰》)
3.然則2。用于后一句,表轉折??勺g為“然而”、“而”等。凡7 例。
(36)昔崔杼不殺晏嬰,晏嬰謂杼為大不仁,而有小仁。然則奸臣賊子,猶能有仁矣。(卷三十七《明仁》)
《抱樸子外篇》復音讓步連詞共計1 個,雖復。
1.雖復。相當于讓步連詞“雖”,表事實讓步,同現(xiàn)代漢語“雖然”。凡4 例。
(37)子圉肆志,蓋已素定。雖復不醉,亦于終果。瓶醪悅眾,寓言之喻。(卷二十四《酒誡》)
鄭琳在《<抱樸子內篇>連詞研究》中對將復音連詞的構成方式分為“連詞加語氣詞構成、附加式構詞、并列式構詞”[11],《抱樸子外篇》復音連詞的構成方式亦有這三類,外加詞組凝固式,共四種。
1.并列式構詞?!敖^大部分由兩個同義連詞復合成新的,用法相同的雙音連詞;少數(shù)由兩個連詞構成,但意義只偏重其中一個?!保?]凡11 個。
(1)均是承接連詞構成:然則1。
(2)均是轉折連詞構成:然則2、然而。
(3)均是假設連詞構成:若令、假令、若使、設令、倘令、若如。
(4)偏義并列式構成:況乃、若乃。
“況乃”和“若乃”,其意義在“況”和“若”,“乃”無意義。
2.詞組凝固式構詞。此種構詞方式參照董秀芳提出的觀點[12],即原來是詞組,現(xiàn)在降格為詞,是漢語雙音詞詞匯化的一種類型。例如:及其、而且、況于、而后、豈況、是故、然后、所以、以此、是以、因此、由此、由是、由于、又況、于是、至于共17 個。另外“之所以”亦是由詞組凝固而成的三音節(jié)連詞。
3.附加式構詞。凡2 個。由連詞加詞綴“復”構詞[13],如:而復、雖復。
4.連詞加語氣詞“乎”或“夫”構成。如:況乎、由乎、且夫、若夫,凡4 個?!侗阕油馄窂鸵暨B詞種構詞方式以詞組凝固式最多,17 個;接著是并列式構詞,11 個;再次是由連詞加語氣構成,4 個;最少的則是附加式,只2 個。
以上,文章探討了《抱樸子外篇》中34 個復音連詞(包括一個三音節(jié)連詞“之所以”)的語義類別分類和構詞方式探析,語義類別有:并列關系、承接關系、遞進關系、假設關系、因果關系、轉折關系、讓步關系共七類;構詞方式,有并列式構詞、詞組凝固式構詞、附加式構詞和連詞加語氣詞構成式共四種。
【注釋】
①本文所用底本為(晉)葛洪撰,楊明照校釋《抱樸子外篇校箋(上)》中華書局,1996 出版;楊明照校釋《抱樸子外篇校箋(下)》中華書局,1997 出版。
②對于分屬多個意義類別的連詞采用數(shù)字下標加以區(qū)別。
[1]向熹.簡明漢語史(修訂本)上[M].商務印書館,2010.
[2]楊明照.抱樸子外篇校箋(上)[M].中華書局,1996.
[3]楊明照.抱樸子外篇校箋(下)[M].中華書局,1997.
[4]程湘清.漢語史專書復音詞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3.
[5]陸志韋.漢語構詞法[M].科學出版社,1964.
[6]王力.中國語法理論[M].中華書局,1955.
[7]馬真.先秦復音詞初探[J].北京大學學報,1980(5).
[8]馬真.先秦復音詞續(xù)探[J].北京京大學學報,1981(1).
[9]鄭琳.抱樸子內篇復音連詞研究[J].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10](清)袁仁林,著. 解慧全,注. 虛字說[M]. 中華書局,1989.
[11]鄭琳.《抱樸子內篇》連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1.
[12]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13]董玉芝.《抱樸子》詞綴研究[J]. 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