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
聚焦64個“手”字
——《像紙一樣攤平》導讀
張友文
女作家柳營的短篇小說《像紙一樣攤平》(《收獲》2014年第3期)雖然沒有長度,卻有厚度,且是思想厚度。她沒有引領讀者落入可讀的時髦陷阱,卻能引發(fā)讀者對生活及生命作深入、細致地思考。
小說開篇從主人公徐祁的生理饑餓切入。因飛機晚點,她到小區(qū)時,“已近凌晨一點。又累又餓,胃有痙攣感?!毖矍暗酿Q飩店男老板也自然勾起了她對心儀的胡明的想象?!澳敲催t了,想必他(胡明)早已上床了。他熟睡時有著一種不可思議的美,他的關節(jié)那么瘦,那么精致,他的身體那么放松……”。
這幾句簡單的描述足以推斷出胡明在徐祁心目中的份量,說明了她(徐祁)是多么地愛他。她還奢望長久地與胡明相守,直至白頭,并想要為他生個孩子??墒牵幸惶?,被她深愛著的胡明卻突地遠走國外。于是,她又把目標轉(zhuǎn)向餛飩店里的小姑娘晴晴,這也是饑餓感使然,只是與生理饑餓不同的心理饑餓罷了。如“他(胡明)臉上的表情讓她吃驚,是不可觸及的虛空的距離。饑餓感再次涌上來,是孤兒般的饑餓感,被關在小屋里被懲罰的帶了恐懼的饑餓感”。
從生理饑餓到心理饑餓這一情感流變過程是真實的,也是細膩的。前者歸于本能,后者才是真正的欲望。本能問題容易解決,內(nèi)心深處的欲望卻難操控。她“挾持”晴晴就是例證,好在接到父親病危的消息之后,她就把小姑娘送到餛飩店去了。
她看著父親漸無亮光的眼神,輕握父親蒼老的手,聆聽父親的告誡——“要松開”。在那一瞬間,她似乎領略了人生的意義,明白自己的余生該如何度過,或者說她懂得了生命的真諦。從此她不再饑餓,當然是指心理方面的饑餓。
這篇小說讓我想起了電影《臥虎藏龍》里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臺詞:“握緊雙手,里面什么也沒有;把手打開,你擁有整個世界。”小說的精神是復雜性,僅僅發(fā)掘這重含義遠遠不夠,還須進一步開掘。
再次細讀,發(fā)現(xiàn)萬字左右篇幅中計有19個“柔”字和64個“手”字,且多次寫到手的溫柔,包括胡明的手,晴晴的手,還有想象中的父親的手。柔軟的手傳遞的是溫暖,但此小說并沒有因為有如此多的“柔”字充斥文本而整成一碗廉價的心靈雞湯。它更多的是引發(fā)讀者思考:手的魅力為何這么大?如“他(胡明)的手,極具麻醉般的效果。所有積蓄下來的不安,現(xiàn)實生活中遇見的驚恐和不甘,沿著雙腳爬上脖頸的重負,全都會在他的撫摸下蕩然無存”。他的手能讓她心安。在這個浮躁功利的當下,焦灼是國民普遍心態(tài),如何讓國民心頭波瀾不驚才是硬道理。小說結尾道出:不管是哪一類溫柔的手的撫摸都趕不上心如止水。
聚焦64個“手”字,我們會注意到“手”無疑是本文的主導意象,只是各種手的感覺不一樣而已?!案跺X時,他(餛飩店男老板)伸手接過錢去,那雙瘦弱的布滿經(jīng)絡的手,竟有意無意地碰了一下她的左手心。她抽回來,若無其事的,心里有飛蛾亂撲,絨毛抖了滿地,雞皮一池?!边@一段表明她討厭男老板的手??墒?,她卻非常喜歡胡明的手?!跋肫鸷鞯氖?,充滿愛意的、健康的手,上上下下?lián)崦氖?,一次又一次,風一樣,輕柔安靜,準確細微,總可以穿過所有別扭的和不愉快的堡壘,抵達她的內(nèi)心?!边z憾的是她卻不能牢牢地抓住胡明的手,因為胡明“全家已移民到澳洲”。她摯愛著胡明,企圖緊握他的手,執(zhí)著勁頭頗有幾份感人。但那也只能算作她的一廂情愿,因為“呼喚與被呼喚不是一一對應的”,那個晴晴倒是對她依依不舍,還說“阿姨,我喜歡你”。“徐祁突然有了一個不計后果的、瘋狂的想法。她的全身被這個念頭沖洗,是一種新的即將改變的生活?!狈N種跡象表明徐祁與晴晴心心相映,兩人才有可能相互抓得緊緊的,她的心理饑餓也終于可能被解決了。但是,如果小說以這樣的“大團圓”來結局,了無新意。
小說高潮之處、高妙之處在于她父親臨終所言,一句“要松開”讓她醍醐灌頂。
在文化工業(yè)大行其道的當下,許多國人都放棄了對生活和生命的思考,可悲!而《像紙一樣攤平》卻有助于喚醒麻木的國民,其功德無量。
張友文,文學評論家。全國公安文化理論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理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現(xiàn)供職于湖北警官學院;已出版四部公安文學評論專著:《點擊公安文學》《聚焦公安文學》《盤點公安文學》和《回望公安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