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心唐
(大連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
?
中國地名羅馬化及英文翻譯問題
○ 張心唐
(大連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
中國地名采用漢語拼音進行拼寫,是國家法定標準,也是國際標準。完全用漢語拼音拼寫地名、街道名等專有名稱,還是采用拼音加意譯,社會和翻譯界對此看法不一,造成了地名翻譯認識上和實踐上的混亂,所以只能靠法規(guī)強制規(guī)范。文中首先提出對聯(lián)合國地名單一羅馬化的本質(zhì)含義的認識,據(jù)此提出地名羅馬字母拼寫與地名翻譯屬于兩個不同范疇概念的觀點,并賦予其不同的法定地位和作用,從理論上、邏輯上消除了二者的交叉、混亂,使地名羅馬化有理據(jù),使地名翻譯有自由度。文章還對中國地名的英文翻譯給出較規(guī)范的翻譯原則。
中國地名; 羅馬化; 漢語拼音; 翻譯
中國地名采用漢語拼音進行單一羅馬化,是國家法定標準,也是國際標準。有人認為完全用漢語拼音拼寫地名、街道名、機場名稱等會對外國人造成不便,翻譯界對如何翻譯地名的看法也不統(tǒng)一。比如,“南京路”,有人認為應翻譯成“Nanjing Lu”,符合國家和國際標準,有人則認為應翻譯成“Nanjing Road”,方便外國人識別。筆者認為,造成這種認識混亂的原因,在于對地名羅馬化與地名翻譯的本質(zhì)區(qū)別認識不清。
為了方便國際交流,世界范圍內(nèi)的地名應該有唯一的統(tǒng)一標識。各國的文字形式多樣,其中以羅馬字母影響最廣。為此,聯(lián)合國地名標準化要求各國地名使用統(tǒng)一的羅馬字母拼寫形式,即:羅馬字母文字國家的地名,以本國的拼寫形式為準;非羅馬字母文字國家,要提供一種具有官方地位的本國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方案;各國主權(quán)范圍以外的地名,由聯(lián)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討論確定。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guī)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tǒng)一規(guī)范。”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82年決定采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漢語羅馬字母拼寫法的國際標準。
可以看到,各國地名進行單一羅馬化后,雖然其表現(xiàn)形式是羅馬字母文字,但只是本國語言的另一種書寫形式,仍屬于本國語言范疇,而不應視為本國語言到某國羅馬字母語言的翻譯。事實上,任何單一羅馬化后的地名,都可以被各國語言所引用,各國都可以以本國人民更易于理解、接受的形式,采用音譯和(或)意譯的方法,將單一羅馬化地名翻譯成本國語言,但通常需要同時標注單一羅馬化地名,以達到唯一確定地名的目的,此屬于翻譯的范疇。比如,New York為美國地名,本身是羅馬化的,具有唯一的法定地位。在中文里,翻譯成“紐約(New York)”,在威爾士語里,翻譯成“Efrog Newydd(New York)”。盡管翻譯的目的語不同,但使用括號注明單一羅馬化名稱后,則可以無歧義地確定唯一地名,這并不違背 “名從主人”的原則。
因此,這里提出如下兩個關(guān)鍵觀點,作為后續(xù)討論的基礎(chǔ):觀點1:單一羅馬化的地名仍為本國語言,具有唯一的法定地位,不屬于翻譯的范疇;觀點2:各國可將單一羅馬地名翻譯為本國語言,處于信息從屬地位,屬于翻譯的范疇。
1.地名羅馬化只能完全使用漢語拼音。地名首先涉及國家主權(quán),如果中國的大街小巷都使用日本文字命名,人們能忍受嗎?英文地名充滿中國的大街小巷,也是同樣的道理。國家地名,理應使用漢語命名,為了地名在世界范圍內(nèi)單一,除了使用漢字外,還要使用漢語拼音進行羅馬化,但這不是翻譯,而是轉(zhuǎn)寫。根據(jù)“觀點1”,完全使用漢語拼音的名字,仍是漢語。如果中國地名都使用漢語拼音,那么就不存在“外文”、“翻譯”的概念,而如果其中夾雜英文,則地名就不是完全以漢語命名的。除去國家的法規(guī)規(guī)定及國際的標準規(guī)定除外,僅憑“觀點1”,完全使用漢語拼音是完全符合邏輯的。
2.適度使用地名翻譯。現(xiàn)實的問題是,完全使用漢語拼音命名,確實會給外國人造成不便,這可以通過對羅馬化的地名進行翻譯來解決。對于機場、車站、名勝古跡、大型購物中心、外國人集中區(qū)域等地方,可以在漢語拼音下給出外國文字的地名翻譯,從邏輯上講,這些語言不限于英文,還可以包括法文、其他聯(lián)合國法定語言等。但這些外文翻譯,都處于漢語拼音羅馬化命名之下,只有全漢語拼音的羅馬化命名,才具有唯一法定效力,其他外文翻譯命名,只是對法定名稱的翻譯,僅僅是一個提示,以方便國際交流,是中國人民對外友好的表示??梢?,“適度使用地名翻譯”,并不是說中國地名單一羅馬化可以使用英文,它僅僅是屬于“觀點2”所闡述的范疇。
根據(jù)這個觀點,故宮的單一羅馬化命名應該是“Gu Gong”,英文翻譯應該是“The Imperial Palace(Gu Gong)”或“The Palace Museum(Gu Gong)”或“The Forbidden City(Gu Gong)”,至于哪個英文翻譯更好不屬于本節(jié)討論的范疇。甚至,“中國”這個國家名稱,單一羅馬化命名應該是“Zhongguo”,在英語里翻譯成“China(Zhongguo)”,在法語里翻譯成“Chine(Zhongguo)”。
本節(jié)的翻譯是指對中國地名的外文翻譯,而不是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單一羅馬化,后者依據(jù)《 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guī)則(漢語地名部分)》的規(guī)定進行拼寫。
1.專名是單音節(jié),通名也是單音節(jié),則通名視為專名的一部分,先音譯并連寫,再重復意譯,如:(a)恒山 Hengshan Mountain (b)淮河 the Huaihe River(c)渤海 the Bohai Sea。
2.通名專名化主要指單音節(jié)的通名,如山、河、江、湖、海、港、峽、關(guān)、島等,通名與專名連寫,構(gòu)成專名整體。例如:(a)都江堰市 Dujiangyan City(b)綏芬河市 Suifenhe City(c)白水江自然保護區(qū) Baishuijiang Nature Reserve。
3.通名是單音節(jié)的同一個漢字,根據(jù)該漢字的意義有多種不同譯法。如:(a)峨眉山 Mount Emei(b)五臺山Wutai Mountain(c)象鼻山 the Elephant Hill(d)大嶼山 Lantau Island(e)念青唐古拉山 the Nyainqentanglha Range (f)拉旗山 Victoria Peak(g)獅子山 Lion Rock(h)東海,the East China Sea(i)邛海the Qionghai Lake(j)大灘海Long Harbour(k)牛尾海Port Shelter(l)蜀南竹海the Bamboo Forest in Southern Sichuan。
4.根據(jù)通名意義,不同的漢字可英譯為同一個單詞。例如:(a)嘉陵江 the Jialing River(b)永定河 the Yongding River(c)螳螂川 the Tanglang River(d)漢水 the Hanshui River(e)古田溪 the Gutian River。
針對中國地名單一羅馬化認識和實踐上的混亂問題,提出了兩個關(guān)鍵觀點,即單一羅馬化的地名仍為本國語言,不屬于翻譯范疇的觀點;各國可將單一羅馬地名翻譯為本國語言,屬于翻譯范疇的觀點。從而為中國單一羅馬化和外語翻譯劃定了不同的范疇,賦予了不同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消除地名規(guī)范化和外文翻譯之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碰撞和矛盾。
[1]聯(lián)合國第三屆地名標準化會議關(guān)于中國地名拼法的決議[M].1979.
[2]胡芳毅,熊欣.中英人名地名的特點與翻譯[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3]張立麗.中國地名英譯探討[J].中國科技翻譯,2013(1).
[4]楊曉軍,廖莉莎.東西方地名文化比較及翻譯策略[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1999(5).
張心唐,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H315.9
A
1672-8610(2015)06-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