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磊
構建有效評價體系,促成高中英語閱讀課目標達成
孫磊
在課堂教學中,目標的準確設置和良好陳述是教學科學化的第一步,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必須圍繞目標展開。實施新課改以來,高中英語教學的評價機制備受關注,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目標達成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嘗試從注重評價的多元化、注重評價過程的動態(tài)化、注重評價結果的反饋作用等三方面去促成學習目標的有效達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英語閱讀;評價策略;多元化;有效教學
眾所周知,閱讀在英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教師非常重視閱讀教學,學生也深知閱讀能力對于學好英語來說至關重要。雖然師生們都希望能在英語閱讀上有所突破,但往往事倍功半。新課改實施以來,高中英語教學的評價機制備受關注,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目標的達成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筆者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如下評價策略來促成學習目標的有效達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評價目標的多元化
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只重視認知目標的評價,怎么考怎么教,把難以量化的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排除在外,從而導致了評價與目標的脫節(jié),因此,課堂評價的目標應是多元的,包含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認知領域的目標是指知識的結果,包括知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情感領域的目標分類包括態(tài)度、興趣、理想、欣賞和適應方式等,其又可細化為接受、反應、價值判斷、價值的組織和價值的個性化。動作技能領域的目標分類包括知覺、準備狀態(tài)、引導的反應、機械練習、復雜的反應和創(chuàng)作。多元化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當然需要有與之配套的多維化的評價目標(劉桂秋2008)。我們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答對了幾個問題或者做對了幾個選擇題,而應更多地去關注他們從閱讀材料中收獲了什么,情感和態(tài)度上得到了怎樣的升華,理解能力是否得到了應有的提高。
(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注意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風格的差異采取適當?shù)脑u價方式。在實際的閱讀課教學中,可以將語言激勵型評價、物質獎勵型評價以及張榜公布型評價相結合(蔡秀盈2011)。
語言激勵型評價作為最普遍的評價方式,仍然具備很強的實用價值,它評價及時,效果明顯。學生在課堂上正確回答出問題,應立刻給予口頭激勵,如“You did agood job!”,會讓學生因感受到教師的認可,從而更加自信地投入到今后的英語學習。
物質獎勵型評價并不是真正用獎品或金錢來衡量學生英語學習的優(yōu)劣,而是通過一些小獎章、小獎狀等對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取得的成績表示認可,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鼓勵,從而形成持久的內驅力。
張榜公布型評價,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班級的學習園地,將每周或每月閱讀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評選為“閱讀之星”張榜公布,形成榜樣效應,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
(三)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閱讀教學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教材文章的閱讀理解,包含分析主旨大意、理解課文內容、詞匯、句法和語法等眾多方面;二是閱讀題型的解題技能訓練,包括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和讀寫訓練等(王冬琴2012)。鑒于閱讀教學的不同,評價的內容也應有所區(qū)別。對于日常的教材閱讀,可以采用課堂提問型評價和課堂練習型評價,對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適當?shù)剡M行語言激勵和物質獎勵,同時注意在評價過程中運用眼神、手勢、表情等對學生進行肯定。對于閱讀題解題技巧的訓練,則可以通過課堂測試的方式來進行評價,通過測試成績來反映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偏差。表現(xiàn)突出者可以給予口頭表揚或張榜公示的鼓勵,并讓其做經驗介紹。對于表現(xiàn)欠佳的學生,可以幫助其分析不足之處,并指明改進的方法,促使其快速進步。
(四)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教師對于學生具有主導作用,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是非常重要的。閱讀課堂中,教師的評價就是對學生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成績進行綜合評判和總結,具有較高的公正性和準確性(王冬琴2012)。此外,也可以將學生評價和自主評價作為輔助評價方式。學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師的贊揚之外,也渴望得到所在群體的認可。因此,學生評價也具有一定的客觀性,雖然有時也會有失偏頗,但因為共同身份的關系,這種評價往往很容易被接受。自主評價其實是自我反思和完善的過程,要求評價者能夠冷靜客觀地分析自己在閱讀學習中的不足,并認真思考改進的方法,以求在閱讀學習中取得更大的突破(蘇小葉2012)。
教學的結果是靜態(tài)的,而教學的過程卻是動態(tài)的,只有在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地調控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隋志君2013)。因此,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成績,還要重視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能力的提升、態(tài)度的轉變、信心的增強等方面。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閱讀成績和表現(xiàn),利用記錄本或檔案袋來記下學生閱讀學習中的點點滴滴,促進學生個體的持續(xù)發(fā)展。
課堂評價的最終反饋,不但包括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有助其改善學習。同時,利用評價結果,還有助于教師改善教學。
促進學生的改進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明確預期的學習成果;提供近期的學習目標;對學習過程進行反饋;克服學習困難,調整學習策略。學生的發(fā)展和提高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所以評價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教師而言,可以根據評價的結果反思教學,改進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
閱讀教學實踐證明,正確有效的評價策略有助于學生自覺思考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促進學習目標高效達成,進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陳燕飛2013)。當然,教師也需要不斷加強業(yè)務學習,提升業(yè)務素質,不斷完善新型課堂的評價體系,滿足不同學習類型、風格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需要,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并成為優(yōu)秀的學習者。
引用文獻
蔡秀盈.2011.重視教學目標設定和實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小學外語教學,(2).
陳燕飛.2013.例談高中英語閱讀課中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J].名校,(6).
劉桂秋.2008.有效教學概念新探——綜合有效教學觀之下的有效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9).
蘇小葉.2012.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策略的探究與運用[J].新課程,(7).
隋志君.2013.優(yōu)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J].學園(教育科研),(14).
王冬琴.2012.例析高中英語教學目標應如何達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18).
作者信息:210000,江蘇南京,江蘇省南京市臨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