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媛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河南鄭州450015)
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解讀《喧嘩與騷動》中女性角色的象征意義
張麗媛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河南鄭州450015)
??思{的代表作《喧囂與騷動》突破“客觀時間”的束縛,通過多層次的時序倒置及多角度的敘述手法,勾勒出一幅美國南方社會生活的全景圖。本文結(jié)合當代歷史背景,從不同的角度對作品中女性人物的不同特點和命運進行分析,探討康普生太太、凱蒂、昆汀小姐和迪爾希的象征意義,從而揭示出南方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偏見與侵害,以及由此導(dǎo)致的女性的順從、壓抑、反抗、墮落及勇于面對等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
女性;《喧嘩與騷動》;象征;命運
1929年美國作家威廉·??思{(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出版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說《喧嘩與騷動》,講述了居住于美國南部杰弗遜鎮(zhèn)的康普生一家三代人在家族由盛到衰的歷程中表現(xiàn)的種種行為及各異心態(tài)。??思{在該小說中以典型的意識流創(chuàng)作手法和多角度的時序顛倒敘述手法,分四部分來講述,南北戰(zhàn)爭之后南方?jīng)]落貴族的家庭悲劇。首先以第一人稱先讓三個兄弟班吉、昆汀和杰生分別以自己的視角按照自身的情感和思想的發(fā)展講述故事,最后以黑人女仆迪爾希為主線,用第三人稱這種“全能的角度”來敘述剩下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發(fā)生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之后,南方被美國實行“半軍事管制”,物資匱乏,同時高雅的白人貴族也喪失了以往的繁榮氣息,無法適應(yīng)歷史變化的白人貴族逐漸走向衰敗。而《喧嘩與騷動》正是美國南方衰敗的真實寫照。在這部小說中,雖然主要以男性的角度講述這個家庭最后幾代人的生活狀況,沒有從正面以女性的口吻來講述故事,但不可否認女性角色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而且整部小說主要以女性凱蒂的墮落為中心。
女性代表了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希望以及對人類忍耐力的信息。本文主要以小說中的四位女性——康普生太太、凱蒂、凱蒂的女兒小昆汀和黑人女仆迪爾希為分析對象,剖析她們各自的性格和特點以及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做法,從而理解她們的象征意義。她們性格差異頗大,對待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也不同,從而也導(dǎo)致了各自不同的命運。但正是她們的存在,才使得這本書的故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使主題思想得以生動展現(xiàn)??梢哉f,她們是南方歷史發(fā)展浪潮中的產(chǎn)物,代表和象征著南方社會發(fā)展的軌跡。
在歷史的潮流中,古往今來都贊美母愛的偉大、母性的力量。但在康普生太太身上卻沒有得到一點體現(xiàn)。她不僅沒盡到母親的責任和義務(wù),也沒能為家庭作出一點貢獻,還經(jīng)常因自己臥病在床抱怨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她只關(guān)心她自己,自私、冷漠,缺乏愛心,對她的丈夫和孩子沒有給過應(yīng)有的關(guān)懷、溫暖和愛。她本身還愛慕虛榮,把自己的地位看得很重要,認為自己是名門旺族的大家閨秀。她不顧自己女兒的幸福,利用凱蒂的婚姻來提高自己的地位,滿足她的虛榮心。同時她還極為保守,當凱蒂生下私生女被丈夫拋棄時,她為了維護舊傳統(tǒng)的固化思想,不讓自己的女兒回家甚至連她的名字在家里也禁止被提及。而孩子們表現(xiàn)出的各種異常行為和變態(tài)心理與康普生太太是有很大關(guān)系的。母親和母愛可以看作是一個家庭的主要支柱,這個主要支柱倒下去了,就使得缺少愛和溫暖的康普生家族最終走向了滅亡。
康普生太太可以說是一位受痛苦煎熬的悲劇人物。她人性的扭曲,除了其自己的固有特性之外,也與其他很多因素有關(guān)。她受到南方傳統(tǒng)價值觀念、清教主義教條的影響,而且當南北戰(zhàn)爭之后,南方社會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她無法應(yīng)對社會的新形勢。她是舊傳統(tǒng)和男權(quán)社會壓制的產(chǎn)物,代表了許多深受宗教道德觀和社會壓力迫害的女性,但同時又不愿改變她們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觀念。這種類型的人無法長久在社會中生存,遲早會被現(xiàn)實所拋棄和遺忘,可謂是過去的象征。從另一方面來說,康普生太太還是舊制度的代表。我們知道,她其實是整個家庭悲劇的主要原因,因此也可以說是舊制度造成了家庭的悲劇,這種舊制度也會因不適宜社會健康積極的發(fā)展而最終被淘汰。
凱蒂是本小說中的中心角色,她集多重身份形象于一體,充滿著矛盾。她美麗、活潑,富有同情心和愛心。與她母親冷漠自私的品性完全相反,凱蒂具有強烈的母愛。她從小代替母親照顧自己的智障弟弟班吉,班吉對她的各種無理取鬧都給予極大的寬容。而從對她的女兒小昆汀所做的一切事情上,我們能深刻感受到那種奮不顧身的母愛。她為了讓女兒有一個好的生活環(huán)境,忍受著與女兒分離的巨痛,并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掙錢來滿足女兒的需要。僅僅是想看女兒一眼就付給杰生一大筆錢,遭受杰生對她進行的各種折磨,小時候那種無所畏懼、勇于反抗的性格完全湮滅了。這位美的化身的女性,在家里是無法得到愛和溫度的,其內(nèi)心極度孤獨,她也渴望得到愛,于是只好到外面去尋找愛,但是遭到哥哥昆汀的阻礙,后來又未婚先孕,遭受家人的排擠,最終走上了墮落之路。
凱蒂的狀況代表了南方婦女的情況,她們是南方道德觀的受害者。在美國南方以男性為主體的社會中,女性是男人的附屬品,她們沒有自我,沒有自己的聲音,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女人的身體和性屬于男人和家庭的,于是女人的貞操被看作是至高無上的。凱蒂的貞節(jié)就象征著家族的榮譽和傳統(tǒng)的價值觀。女性的正常欲望被當做罪惡的根源,因而也成為了犧牲品。一個女人的失貞是整個家族的恥辱。大兒子昆汀為了保護這種榮譽,不惜毀掉自己妹妹的愛情,而這卻將她推向了墮落的道路。他在無法捍衛(wèi)這種榮譽的時候,選擇自殺來逃避道德上的譴責。雖然南北戰(zhàn)爭之后南方傳統(tǒng)價值觀念遭受沖擊,但是像凱蒂這樣的女性在與這種舊傳統(tǒng)的對抗中來追求個性的發(fā)展是極其困難的,自身的弱點、環(huán)境的影響和社會的壓力使得她們的叛逆終于還是失敗了。凱蒂小時候的勇敢與無畏,到長大后去追求愛和自己渴望的自由生活,再到后來與現(xiàn)實的妥協(xié)和服從,最終在她所有的希望破滅之后,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凱蒂是一位美麗的悲劇人物,代表著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女性的情況,可謂現(xiàn)在的象征。她們所屬的社會階層思想僵化,拒絕順應(yīng)時代的變遷,仍然把維護家庭聲譽和保護少女貞操視為自己神圣的職責。像凱蒂那種性格鮮明、美好的女性注定要承受悲劇的結(jié)局。但是,凱蒂的墮落一方面可以看出南方貴族所倡導(dǎo)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背后的丑陋與罪惡,另一方面也預(yù)示著南方的傳統(tǒng)觀念必將走向滅亡。
凱蒂的女兒小昆汀同樣是另外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她的童年生活同樣缺少歡樂與溫馨,她甚至都沒有機會享受與母親相處的時光。在這個混亂的家庭中,她受到外祖母和杰生舅舅的刁難,也沒有人指點和開導(dǎo)她。她不但沒有繼承母親善良、和藹可親及富有同情心的美德,反而在得不到關(guān)懷和愛后,跑到男人那里尋歡作樂,試圖尋找愛的替代品,最終與犯了重婚罪被判過刑的攤販私奔了。
小昆汀和她的母親一樣,也是所處的家庭和社會的犧牲品,她可以說是她母親凱蒂的再現(xiàn)和豐富。她放縱自己其實是對周圍環(huán)境的一種叛逆表現(xiàn)。雖然沒有繼承母親的許多優(yōu)點,但是在面對杰生的虐待時,她沒有像母親那樣默默忍受,而是帶著杰生的不義之財逃離這個缺少愛的家庭,可以說是對現(xiàn)實的反抗。她的離家出走以及沉淪的道德也進一步預(yù)示了南方傳統(tǒng)觀念必將滅亡的局面。
迪爾希是本小說的正面形象。作為一名黑人女性,雖然經(jīng)受來自社會的重重壓力,但是她仍然保留著很多優(yōu)秀的品質(zhì),她單純、善良,充滿愛心和同情,同時又寬懷大度、忠誠,有毅力和韌性,具有無私和犧牲精神,對未來充滿希望。迪爾希負責康普生家族的起居,在養(yǎng)育自己孩子的同時,還照顧康普生家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擔了康普生家孩子母親的角色,為他們做飯,關(guān)愛他們,時刻充滿愛,熱愛著身邊的好人。南北戰(zhàn)爭之后,奴隸制度逐漸衰敗,黑人的地位得到提高,但是在康普生家族沒落時,她并沒有表現(xiàn)出極大的不同,仍然毫無怨言地照顧著充滿尖酸刻薄話語的康普生太太,表現(xiàn)出她的寬懷大度和忠誠。她一直為康普生一家盡心盡力,后來成為了康普生家的支柱。迪爾希與具有病態(tài)心理的康普生家庭成員形成鮮明的對比,她是唯一一個生活在客觀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并沒有因時事的改變而拋棄她原有的美德、價值觀和信仰的基督教,以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憑著自己的本能和直覺判斷是非,適應(yīng)環(huán)境,順應(yīng)變化。
迪爾希雖然屬于社會的底層,卻代表了社會上具有最高品質(zhì)的人類,在生活中不屈不撓地抗爭,成為人類尊嚴與忍耐的象征。她一生服侍守候康家人,親眼目睹了這個南方舊顯貴從繁榮走向沒落的全過程,像廊柱上的大門搖搖欲墜一樣,像康普生家族這種脫離周圍現(xiàn)實世界,代表舊制度和舊傳統(tǒng)的勢力必將倒塌,成為過眼云煙,正如迪爾希所說:“我看見了初,也看見了終”。而迪爾希代表著未來,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仁厚寬容之心和犧牲精神對生活做出積極、樂觀的反應(yīng),她那樣耐心、韌性、正直和善良的品性也是未來的象征,代表著南方社會重生的希望。
《喧嘩與騷動》在人物刻畫方面具有獨特的風格,其中的四位女性占有重要的地位。雖然她們性格各異,命運不同,但是卻代表了南北戰(zhàn)爭之后生活在南方的幾種婦女類型,同時也各自反映出社會的變遷過程。作者無情地譴責了像康普生太太這樣代表舊觀念和舊思想的人,她們必將消失在社會轉(zhuǎn)動的齒輪聲中成為過去。而凱蒂和小昆汀的角色讓我們深切同情,她們代表了在這種歷史巨變中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但無法對應(yīng)現(xiàn)實,最終被社會和家庭所摧毀的一大群人,是當時現(xiàn)狀的產(chǎn)物和犧牲品。而被高度贊揚的迪爾希則代表純樸善良的普通人,堅守自己的信仰,既不苛且生活,也不指望回報,而是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頑強地求生并幫助他人,她們才是人類未來的希望。
[1]郭愛東.從凱蒂看??思{的女性觀[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2).
[2]李麗妍.??思{筆下的女性觀[J].黑龍江史志,2009(1).
[3]任文.《喧嘩與騷動》中不可毀滅的女性形象[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2).
[4]威廉·??思{.喧嘩與騷動[M].曾菡,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5]閔信洲.《喧囂與騷動》中的幾個女性形象分析[J].重慶
科技學院(社會科學版),2011(23).
I106
A
1673-0046(2015)5-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