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莉
英語學習的基礎(chǔ)是詞匯,而詞匯教學也是長久以來教學領(lǐng)域的重難點之一。在詞匯教學中,教師一般采取語境教學法,通過圖片、視頻,把單詞放到詞組、句子或者段落當中,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新詞匯。此外,有效利用記憶的規(guī)律,學生就能夠在聯(lián)想記憶中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
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了“語境”的概念。語境是由情景語境(語言性環(huán)境)和文化語境組成(非語言性環(huán)境)的,所指的是語言使用者在生活中、社會中的人文背景。人的記憶包括人的思維活動,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對信息的輸入、儲存、再輸出的一個過程(王堂華 2008)。人類把語言作為思想交流的工具,因為語言是在人類運用中不停發(fā)展和完善的。因此,無論在教學的哪一個階段,教師都要將語言的教學放在學生熟悉的語境中,讓學生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學習語言。詞匯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大詞匯量的存儲。根據(jù)艾賓浩斯記憶理論,將記憶分成三個不同的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要想讓學生更多且更有效地記憶單詞,就一定要想辦法發(fā)展學生對單詞的長時記憶能力(祁靜靜2011),從而提高學生記憶單詞的有效性。不過,就目前來看,從常規(guī)的記憶單詞的方法出發(fā),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單詞的記憶還處在短時記憶的階段,這也是學生在進行單詞拼寫時經(jīng)常出錯的原因。如果要讓學生保證單詞記憶的長久性和準確性,就要讓學生對所學的單詞進行復習,讓他們進一步感知單詞并使之形成長時記憶。
在給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因為任何詞匯一旦脫離了語境就變得沒有意義,這也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要積極創(chuàng)造有趣生動且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語言環(huán)境,把單詞放在語境中進行教授。例如,在教學“difference”和“interest”時,教師可以把“difference”放到短語“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boxes”(給學生展示一組有趣的找茬圖)中,引導學生對短語學習進行聯(lián)想,實施詞匯的語境教學。而“interest”這個詞的衍生詞很多,教師不妨通過搭配詞組來進行教學,如“be interested in”(對什么感興趣)“show some interests in”(在某方面展示出興趣)和“be interesting to do sth.”(做什么很有趣)等。不管是什么單詞,教師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去增強學生對于所學詞匯的聯(lián)想記憶能力。
比如,“fine”作為形容詞表示“好”,作為動詞卻表示“罰款”,教師可以把其帶入到“I’m fine.”和“You’ll be fined by the police if you cut down trees in Switerland.”這兩個句子中進行教學。再如,“develop ”有“發(fā)展、發(fā)揮、培養(yǎng)”的意思,教師可以把其放在“UNICEF help provide basice education for the poor children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y.”(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為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貧困兒童提供了基礎(chǔ)教育)和“We should develop a green lifestyle in daily life.”(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綠色的生活方式)中,這兩個句子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詞匯不同含義的理解。
之所以倡導采用語言性語境輔助教學,是因為這種方法更加直觀,收到的學習成效也更為明顯。而另一個語境的運用也是萬萬不能丟棄的,那就是非語言性文化語境。它對學生學習英語,尤其是在詞匯記憶方面的學習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非語言性文化語境是指在詞匯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介紹所學習詞匯的相關(guān)文化知識背景、歷史背景,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的語言氛圍中記憶詞匯的用法,理解并能運用所學的詞匯。
比如,在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國際慈善組織這個話題的學習中,在學習UNICEF,Oxfam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這兩個慈善機構(gòu)的成立時間,向?qū)W生簡單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情況,包括時間、地點等。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兩個詞匯的記憶,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文化。
由在語境中培養(yǎng)學生記憶詞匯的理論可知,學生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對所學詞匯的記憶越深,就越容易形成長時記憶,也就越能夠在實際運用中靈活變形。這種詞匯語境教學旨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更加合理、輕松的詞匯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感知詞匯,并在此過程中加深對單詞讀音的記憶,而分析語境的過程也就是加深記憶的過程??傊?,英語詞匯語境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接受、處理詞匯信息的能力,學生可以在不同的語境中強化詞匯的運用能力。
眾所周知,閱讀可以拓寬知識面。閱讀對語言學習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教師必須制訂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提出閱讀的要求,讓學生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在閱讀材料的選取上,可以是教師推薦的,也可以學生自己選擇,但在材料的選擇上,一定要具有較強的趣味性、知識性,詞匯量要適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例如,教師可以給八年級學生推薦Little Prince,因為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閱讀過這個故事的中文版本,熟知其故事情節(jié),而且本書的詞匯量比較適合八年級的學生。此外,既然布置了閱讀任務,就一定要有檢查反饋。反饋的形式應該多樣化,可以采用提問、縮寫文章或者小測試等形式,以此來督促學生進行閱讀。
事實證明,對于初中生而言,詞匯的學習和積累是他們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障礙,而幫助學生提高單詞記憶能力是教師的重要責任,尤其對英語基礎(chǔ)薄弱的學生來講,記憶能力的提高能有效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昂圹E理論”指出:“凡是已經(jīng)識記過的食物都會在大腦組織中以某種形式留下痕跡。”記憶痕跡在大腦中分三種儲存情況:瞬間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間記憶儲存時間很短,但在記憶過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瞬時記憶的基礎(chǔ)上,只要稍加啟發(fā)就能引起聯(lián)想和回憶,從而轉(zhuǎn)化成長時記憶。因此,在新詞匯教授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確定記憶的目標,從訓練學生的瞬間記憶能力著手,幫助學生記憶詞匯。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nèi)熟記所學的新單詞,然后通過搶答或口頭拼寫等方式讓學生進行反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為了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單詞記憶任務,必定會集中注意力,認真地誦讀、記憶。通過這種訓練,可以增加學生在特定時間內(nèi)的詞匯信息接收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記憶效果和學習的積極性。
中學生在記憶詞匯時容易出現(xiàn)速記速忘的現(xiàn)象,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及時鞏固反饋。進行系統(tǒng)、有效的復習,有助于鞏固對所學詞匯的記憶,加深對所學詞匯的理解。從詞匯的記憶到靈活的運用是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復習也應該進行長遠的安排。在復習詞匯的時候,要結(jié)合實際情景進行實際運用,同時也不要忽略了對語言知識的歸納總結(jié),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對語言學習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從而提高復習的效果。
總之,英語詞匯教學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再加以科學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的情境中,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幫助學生掌握詞匯記憶這個最基本的入門技能,掃除英語教學中的一大障礙,使英語教學取得突破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