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秀娟
考試與評價
從文體特征角度備戰(zhàn)高考英語閱讀
種秀娟
英語中不同文體都有各自的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不會分辨體裁,往往會使閱讀帶有盲目性。因此,在閱讀文章時應該關注體裁特點,幫助學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體裁信息,掌握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方法。而這一閱讀技巧和技能也符合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本文從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常見備考模式、體裁特點、記敘文和說明文的文體特點和命題規(guī)律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學生樹立體裁意識、把握文體特征對備戰(zhàn)高考閱讀理解的重要意義。
體裁;文體特征;寫作目的;寫作手法
人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對于閱讀理解的備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備考模式。有人關注試題的題型(如:細節(jié)理解題、主旨大意題、推理判斷題、詞義猜測),有人關注文章的體裁(如:記敘文、說明文、論說文),有人關注文章的題材(如:人物故事類、科普類、廣告類、文史類等)??v觀近幾年高考英語試題,考查內(nèi)容基本上以記敘文和說明文為主,議論文和應用文為輔。它們選材真實、內(nèi)容豐富、語言地道、結(jié)構完整,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與社會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環(huán)境保護、科技動向、人與自然等這種關注實際生活的選材特點已呈現(xiàn)出明顯的增強趨勢?!队⒄Z課程標準》語言技能目標(八級)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是: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征?!耙蝮w讀文”是快速獲取文章信息和準確理解作者觀點、態(tài)度和寫作意圖的科學基礎,也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條件。不同的文體其特征明顯不一樣,讀法亦相應有所差異(何濤 2013)?;谝陨咸攸c,對于閱讀理解的訓練,筆者更關注的是幫助學生樹立體裁意識、把握文章文體特征,因為不同體裁有不同的文體特征、不同的謀篇布局,從而就會有不同的命題角度和命題規(guī)律。
《英語課程標準》文化意識目標(七級)要求學生了解英語國家主要的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的成就、貢獻等,所以記敘文是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每年都會考到的體裁。記敘文分為記事性記敘文和記人性記敘文,這類試題相對比較容易。
記事性記敘文的特點是通過講述人物故事、展現(xiàn)人事百態(tài)從而揭示人生哲理,傳播正能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交往、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2014年新課標II卷A篇講述的是作者的丈夫從印度來到悉尼,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自己隨身攜帶的手提包不見了,里面裝有全部的文檔包含護照。幾經(jīng)周轉(zhuǎn),丟失的物品完璧歸趙,體現(xiàn)了陌生人之間的互相幫助。2014年山東卷A篇文章講述了一只走失的小狗和收留它的人家之間發(fā)生的感人故事;B篇講述了作者與其兄弟兩個為了躲避酷暑而連續(xù)幾天到電影院看電影的趣事。2014年湖南卷B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小時候不完成家庭作業(yè),只是應付教師所提問的問題的故事,來告訴大家自己從這件事中受到的教育以及吸取的教訓。學生在閱讀這些文章的同時可以得到道德的升華、精神的洗禮,進而有利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體現(xiàn)了試題服務于高考更服務于生活的原則。這類文章以細節(jié)題為主,但常常會在故事揭示的人生哲理或做人的道理方面設題,往往以標題、主旨大意題或推理題的形式出現(xiàn),如上文提到的2014年新課標II卷A篇24題: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答案是C項Turning Trash to Treasure(變廢為寶)。再如2014年湖南卷B篇65題:Which of the follow ing can be the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答案是D項A Valuable Lesson。這個標題直接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感悟。
記人性記敘文分為兩類,一類是名人傳記(somebody重要人物),一類是勵志型小人物(nobody無名小卒),所以基本上可以包羅萬象,涉及蕓蕓眾生(everybody)。如2015年新課標I卷的C篇就介紹了一位著名的現(xiàn)代藝術家Salvador Dali (1904~1989)以及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2014年的新課標I卷的D篇介紹了耶魯大學的科學家Mark Turin為保護瀕臨消失的語言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另外,山東卷近幾年對名人傳記考得較多。如:2014 年C篇介紹了美國歷史上一位勇于追求自由的女性黑奴Elizabeth Freeman;2013年B篇介紹了美國著名作曲家喬治·格什溫;2012年B篇講述了牛津英語詞典編撰者不一樣的人生;2011年A篇介紹了劇作家阿瑟·米勒生平及代表作;2010年C篇講述的是獲得普利策獎的詩人。這類文章既考查了學生對人物事跡的了解,還考查了學生對外國文學常識的了解。這類文章難度不算太小,因為學生有知識上的欠缺,另外錯綜復雜的細節(jié)較多,學生很容易失分。名人傳記的文體特點是通過簡介人物生平,讓我們了解人物的突出事跡和突出貢獻,并讓我們學習其某種可貴的品質(zhì),所以試題的測試點就在于學生對其突出事跡的理解和感悟到的人物的可貴品質(zhì)。學生只要掌握了它的體裁特點就可以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重點,這樣做題的正確率就會大大提高。
另外,人物傳記這類文章常??疾槿宋锏男愿裉攸c分析以及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最佳標題。如上文提到的2015年的新課標I卷的C篇的28題: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 Dali according to Paragraph 1?答案為B項productive,從第一段的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Dali是一個多產(chǎn)的藝術家。此外,人物傳記的大意或標題往往會體現(xiàn)人物最鮮明的特點或最突出的貢獻。如:2012年山東卷B篇66題:What does the textmainly talk about?答案選C:M inorand the first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文章的關鍵詞就是M inor和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文章主要講述的就是M inor的特別之處和他對牛津字典的突出貢獻,所以文章大意應該把兩個關鍵詞都包括進去。
高考試題就像“焦點訪談”,大家關注的熱點現(xiàn)象就是高考閱讀理解常考的熱點話題。那么現(xiàn)代人類關注的熱點問題是什么呢?關注社會現(xiàn)象,關注人類健康;關注科技發(fā)展,關注科研動態(tài);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關注自然保護;關注兒童教育,關注網(wǎng)絡發(fā)展;關注情感世界,關注人際關系。由于以上特點近年高考試題中說明文呈上升趨勢,說明文涉及的話題特別廣泛,近幾年高考試題中??嫉恼f明文往往包含社會現(xiàn)象,科技發(fā)明和科學實驗以及生態(tài)環(huán)保等。不同話題有不同的測試重點和命題規(guī)律,但無論是哪一話題的文章都遵循說明文的說明層次,即:是什么;為什么;怎樣;怎么辦。比如社會現(xiàn)象類的說明文往往遵循這樣一種說明層次:首先以故事或事例引出話題,其次陳述社會現(xiàn)象是什么和具體表現(xiàn)是怎樣的,然后深層剖析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社會根源是什么,最后探究怎么樣應對這種社會現(xiàn)象。如2010年湖北B篇第一段指出社會問題是父母與子女關系沖突,第二段陳述了產(chǎn)生沖突的原因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必要的尊重與理解,第三段陳述了父母與子女具體在哪些方面存在沖突。該文58題是這樣問的:What will the authormost probably discuss in the paragraph that follows?學生在掌握了社會現(xiàn)象類文章的結(jié)構之后很容易選出正確答案 C:Solutions for the parent-teenproblems(如何解決父母與子女的沖突)。2014年新課標I卷的C篇第一段通過馴獸師鞭子和椅子講起以引出文章話題;第二段作者通過提問題的形式指出人們和獅子一樣會面臨眾多選擇;然后三、四兩段作者表明自己的困惑以及在面對眾多選擇時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Take immediateaction。文中的28小題問道:In what sense are people sim ilar to a lion facing a chair?如果考生把握了這一類文體的特點,就不難選出答案A:They feel puzzled over choices。
科普知識、科學實驗以及新科技成果的文章,由于它們常常是一些比較前沿的科技知識或科研成果,該類文章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可能是完全陌生的,它們比較抽象而且理論性、邏輯性較強,再加上學生知識的欠缺、詞匯的障礙和長難句的障礙往往會弄得一頭霧水。即使學生能讀懂只言片語,也往往陷入對細節(jié)的理解而忽略了對文章結(jié)構的把握,出現(xiàn)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xiàn)象,故而在選擇有關主旨大意題和推理判斷題時就難免會偏離文章的主題從而導致大量失分,所以這一類文體的說明文成了學生最頭痛的體裁,也成了高考試題命題的熱點。如2013年新課標I卷的B篇介紹了關于新生兒對眼前出現(xiàn)的不同圖片和物體的數(shù)量有沒有概念、對視覺和聲音的變化敏不敏感的實驗。這一類文體往往按照實驗對象、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結(jié)果的順序來布局,所以整個文章思路比較清晰,在命題時也是針對這些方面來設置的。如第60小題就涉及實驗對象:The experiment described in Paragraph 1 is related to the baby’ssenseof sight(視覺)。另外,山東卷近幾年對新科技產(chǎn)品的考查比較多,如2013年C篇介紹的是雨水感應式路燈傘;2014年D篇介紹了一種新的科技發(fā)明——智能牙刷;等。這類文章的思路一般是固定的,往往先介紹新科技產(chǎn)品是什么、什么樣子、有什么樣的工作原理、優(yōu)缺點在哪里。科技產(chǎn)品都是為人類服務的,最終會走向市場,所以最后作者往往會預測該產(chǎn)品的市場發(fā)展前景如何。以上要點也是新科技產(chǎn)品類說明文試題的命題點,如2013年山東C篇68題: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how the lampbrellaworks?答案是B項:Sensors→motor→canopy。該題就考查了雨水感應式路燈傘的工作原理。此題和2011年山東卷D 篇 73題設題角度一樣:Which of the follow ing shows the path of the signal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5?答案是C項:scalp→cap→computer→wheelchair。該題也是在考查新科技BCI腦機接口技術的工作原理。在介紹完產(chǎn)品的工作原理之后試題往往會涉及新產(chǎn)品的優(yōu)缺點,如2014年山東卷D篇56 題 Which i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Kolibree toothbrush?答案是A項:Itcan sensehow usersbrush their teeth。在考查完新科技產(chǎn)品的優(yōu)缺點之后,往往會對新產(chǎn)品的市場發(fā)展前景預測進行考查,如2013年70題:
What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paragraph?
A.The designerw illopen a company to promote hisproduct.
B.The lampbrella could be put into immediate production.
C.The designer is confident that his creation is practical.
D.The lampbrella would be put on show in Moscow.
從該題四個選項來看考查的是對路燈傘的市場預測。答案選C項。
另外,這一類文體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它往往節(jié)選自科普雜志或科技報道,這在試題中也是一個??嫉狞c,如2013年新課標I卷B篇63題:Where does this textprobably come from?答案是D項:A science report。這類文章有時會考到發(fā)明者或公眾對新產(chǎn)品的態(tài)度,發(fā)明者一般對自己的產(chǎn)品很有信心confident,如2014年山東卷的E篇63題:What can we infer from Keller’swords in Paragraph 3?答案選C:He is confidentabout the future of the project。
每段語言材料都有其特定的寫作目的,或為傳遞某種信息,或為愉悅讀者、或為闡述某一道理(山東招生委員會 2012)還有的語言材料或為講述一個故事,或為警醒世人,或為介紹某種產(chǎn)品。一般來講,廣告類的文章是為了傳遞信息(To inform);幽默故事是為了愉悅讀者(To entertain);環(huán)保類的文章是為了警醒世人或倡導健康生活方式(To warn/advocate);而科技說明文就是為了介紹某種新的科技產(chǎn)品(To introduce)。如2011年廣東D篇45題:Whatis themain purposeof the passage?答案是 D:To advoca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再如2010年四川B篇48題:What is themain purpose of this text?該文是新科技、新發(fā)明類的說明文,它的寫作目的自然就是介紹該新科技,所以答案是D:To introduce healthy,environmentally clever-and affordable housing。這些題目更是充分考查了學生的體裁意識,考查學生對不同文體特征的理解。另外,不同體裁的文章會使用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How does the passage organize the passage?)或?qū)懽魇址?,記敘文往往按時間記敘(by time)、說明文有時按空間順序說明(by space),有時采用舉例子(by givingexamples)、下定義(by giving explanation)、作比較(by comparison)等手法。如12年江西高考試題D篇72題:How does the w riter support the underlined statement in Paragraph 2?答案是D:By givingexamples.再如2011年陜西卷D篇57題:The author develops the second paragraphmainly 。答案是C:by example。還有2011年重慶卷C篇66題:How does the passagemainly develop?答案是C:By following the orderof time。
有人說:“高考英語得閱讀者得天下?!边€有人說:“高考試題就是命題人和考生之間的心理博弈?!蹦昴隁q歲秋風似,歲歲年年考不同,所以備考過程中我們只有研究高考試題、探究考試規(guī)律,方能知己知彼,決勝于高考考場。在備戰(zhàn)高考的道路上,學生只要樹立正確的體裁觀念,把握住文章的文體特征,不斷探究測試的規(guī)律就可以突破閱讀瓶頸。
引用文獻
何濤.2013.淺談幾種主要文體閱讀方法的能力培養(yǎng)[J].中學生英語(教師版),(1).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山東招生委員會.2012.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山東卷(理科)試題分析[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信息:274000,山東菏澤,山東省菏澤市單縣第一中學
sxshuang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