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宇(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 河南 鄭州 450047)
高校圖書館參與ORCID服務研究
周宇(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河南鄭州450047)
ORCID(開放型研究者與投稿者識別碼)建立起了以研究者為核心、將學術產出及成果相串聯(lián)的知識集成化服務機制,國外高校圖書館在ORCID的宣傳推廣、整合開發(fā)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國內圖書館應通過積極打造ORCID本土化服務模式、深度挖掘ORCID潛在增值服務,充分融入院校科研進程,成為科研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及推動者。
ORCID標識符高校圖書館整合開發(fā)
ORCID(Open Researchers and Contributor ID,開放型研究者與投稿者識別碼)由非營利機構Alfred P . Sloan Foundation資助、全球各大出版社及學術機構合作設立,專注為研究者及投稿者創(chuàng)建并維護唯一標識符注冊系統(tǒng),并通過標識符與研究活動/研究成果的有效關聯(lián),促進跨學科、研究部門和國界的交流[1]。簡單地說,ORCID的出現(xiàn)建立起了以研究者為主體、將其各類型的學術產出及成果相串聯(lián)的機制,科研主體通過ORCID唯一標識符,可在不同數(shù)據(jù)庫內挖掘研究者相關產出,追蹤、管理其學術成果。據(jù)ORCID網站官方統(tǒng)計,從2012年10月注冊系統(tǒng)上線截至2014年12月5日,已有1 038 810個 ORCID標識符被注冊,并有5 564 876 項學術成果被鏈接至ORCID,其中有2 219 595項成果是具有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數(shù)字對象唯一標識符)的著作[2]。國際眾多大型出版社、科研資助機構及研究機構皆已采用ORCID作為辨識作者、整合學術研究動態(tài)的工具,如PLOS、Nature、Elsevier利用ORCID簡化投審稿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管理;NI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將ORCID與其管理的政府研究計劃資金eRA Commons賬號相關聯(lián),建立其對NIH計劃參與研究人員學術成果的全面追蹤評估機制;NSF(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將ORCID導入其所開發(fā)的學術人員個人簡歷平臺SciENCV,以強化平臺的學術能見度[3]。2014 年10月28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ORCID合作的“中國科學家在線”平臺也正式上線,賦予中國科研學者永久的國際學術身份證,ORCID已然成為國際學術界最具權威性的身份識別標識,而在ORCID的宣傳推廣和使用中,高校圖書館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ORCID的出現(xiàn)反映了國際學術界的發(fā)展趨勢,即一切學術分析及知識服務都應以研究者為核心,圍繞人展開,建立人本化的信息配套服務機制及科研輔助服務機制。無論是對于研究者、科研機構、科研資助機構還是出版社,ORCID均具備其獨特的價值優(yōu)勢:(1)對研究者來說,首先ORCID將個人所有的學術產出、出版物歸納在一個數(shù)字ID下,解決了個人學術成果的明確歸屬及著作權糾紛問題;其次,ORCID系統(tǒng)可以協(xié)助研究者建立、維護并有效管理個人科研信息,將個人基本資料、研究大綱、著作、研究項目、研究成員等數(shù)據(jù)以模塊化形式呈現(xiàn);最后,ORCID與投稿平臺、基金申請平臺、項目報告流程、引文系統(tǒng)、評估流程的串聯(lián)使用,可避免數(shù)據(jù)重復輸入,簡化流程,提高科研者的學術活動效率。(2)對科研機構來說,可通過Research Portal構建及ORCID導入,實現(xiàn)對院校科研產出的追蹤與記錄,提升學術成果能見度,推動跨學科、跨機構的協(xié)同合作;利用ORCID嵌入評估系統(tǒng)流程,簡化評估信息采集;還可利用ORCID的社區(qū)同盟作用及學術權威性,開展院校專業(yè)科研人員、特色研究項目宣傳,擴大院校的學術影響力及號召力。(3)對科研資助機構來說,ORCID為其提供了匹配資金與潛在資助項目,追蹤資助項目實施進程,提高資金投資回報率的有效途徑[4]。(4)對于出版機構來說,通過ORCID與評審管理系統(tǒng)的集成,可收集投稿的唯一標識符并評審作者的先前著作,以及根據(jù)其著作列表來搜索潛在的審稿人[5]。
2014年3月26日,Library Journal刊發(fā)了康奈爾大學圖書館館長Anne R. Kenney的Leveraging the Liaison Model (《發(fā)揮學科館員服務模式效能》)一文,文中指出,“圖書館應突破資源內容提供的傳統(tǒng)服務模式,通過專業(yè)技能、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及資源優(yōu)勢的展示,為教研人員提供增值及組合的延伸服務,充分融入院??蒲羞M程,改變科研模式,成為科研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及推動者?!保?]美國情報學家蘭開斯特在重溫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時指出,圖書館用戶、信息用戶已經被諸如元數(shù)據(jù)、本體論及數(shù)據(jù)管理之類的東西擠到一邊,圖書館專業(yè)教育及研究的焦點似乎已經從人和服務轉移到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庫本身及數(shù)據(jù)的創(chuàng)建、典藏與保存[7]。以上可見,通過建立以用戶為核心的知識組織及服務形式,參與及推動院??蒲薪M織、活動進程,是圖書館今后發(fā)展的戰(zhàn)略重點之一。
ORCID順應了圖書館以人為核心的知識組織及服務發(fā)展趨勢,為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融入用戶知識進程提供了嶄新途徑,而圖書館長期以來積累的專業(yè)優(yōu)勢及管理經驗使其成為主導高校ORCID管理的不二人選:(1)從ORCID本質來看,ORCID是以學者唯一標識符為線索,串聯(lián)、追蹤學者科研產出,同時通過與第三方系統(tǒng)交互,提供信息集成、整合應用服務的科研信息系統(tǒng),而信息系統(tǒng)的維護、管理向來是高校圖書館的專業(yè)優(yōu)勢所在。(2)從ORCID實踐應用來看,高校等科研機構一般通過對現(xiàn)有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或新構建系統(tǒng)(如Research Portal、機構庫)整合,以ORCID導入方式實現(xiàn)ORCID具體功能,而無論是對舊系統(tǒng)的整合還是對新系統(tǒng)的開發(fā),高校圖書館在先前的數(shù)據(jù)系統(tǒng)管理和開發(fā)中均積累了豐富經驗和資源優(yōu)勢,從而具備整合開發(fā)ORCID的信心與能力。(3)從ORCID管理對象來看,圍繞教研人員的學術產出及成果管理原本就是圖書館典籍、數(shù)字化文獻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4)從圖書館與科研人員的合作關系來看,館員在長期的參與式參考咨詢、課堂嵌入式服務中便與教師以及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也為圖書館開展ORCID服務提供了堅實的用戶基礎。
高校及其圖書館對ORCID的關注及參與最早可追溯至其籌備階段,2010年8月ORCID Initiative成立之初,便主要依靠各高校、圖書館、學術社團、基金組織、出版商等的資源投入開展工作,ORCID上線的啟動伙伴及早期導入者也包含康奈爾大學、波士頓大學、巴塞羅那大學、麻省理工學院、OCLC等眾多高校及圖書館機構[8]。如今,隨著ORCID系統(tǒng)的發(fā)展與完善,其與高校圖書館、科研學者的聯(lián)系也更為緊密。高校圖書館如同聯(lián)系研究者及ORCID的紐帶,在ORCID的宣傳推廣、應用開發(fā)、輔助使用領域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3.1 紐約雪城大學及澳洲南昆士蘭大學圖書館的ORCID宣傳服務
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簡稱SU)是美國享譽世界的頂尖研究型學府之一,長期以來,SU圖書館的科研服務水平均處于國際先進行列。ORCID的出現(xiàn)同樣為其提供了科研服務的創(chuàng)新途徑,SU圖書館在充分認識到ORCID在科研工作中的應用意義基礎上,著重設計提供以下幾類服務:(1)積極宣傳引導,鼓勵研究者注冊ORCID,具體做法包括,①通過電子郵件向院校教師寄發(fā)通訊稿,宣傳ORCID,并提供注冊鏈接;②通過在圖書館特色館藏(如本校的引用數(shù)據(jù)研究指南、科研數(shù)據(jù)管理指南)中植入ORCID概念,使研究者意識到ORCID對于其研究活動及成果被完整、正確利用的必要性;③在參考咨詢服務或是與研究者討論追蹤引用數(shù)據(jù)時,向其灌輸ORCID在統(tǒng)計個人學術成果、計算正確引用次數(shù)使用方面的便捷性。(2)輔助研究者進行ORCID注冊及系統(tǒng)內學術活動、學術成果管理[9]。澳洲南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圖書館的ORCID服務同樣側重宣傳,具體包括,①建立由圖書館向館員、館員再向學術工作人員的ORCID特征優(yōu)勢傳播引導策略;②利用圖書館主頁介紹O R C I D對主要研究工作流程的普適性,用戶可通過ORCID與論文發(fā)表、項目申請等流程的嵌入,保障相關學術活動的成功率;③嘗試將ORCID ID納入院校機構典藏管理范疇;④嘗試今后由館員負責ORCID的分配[9]。
3.2英國約克大學圖書館基于PURE的ORCID服務
相較于雪城大學及澳洲南昆士蘭大學圖書館的ORCID宣傳推廣服務,英國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圖書館ORCID相關服務的開展則更為深入。這可能是由于英國高校對科研信息的系統(tǒng)化管理更為重視。首先,從科研活動管理制度上,約克大學圖書館對研究者使用ORCID有著明文規(guī)定,其研究委員會頒布的Policy on the Publication of Research(科研出版政策)載明,ORCID是約克大學圖書館支持使用的唯一永久性作者標識符,同時也是該校PURE(由Elsevier開發(fā)的一款研究信息管理系統(tǒng),為英國多所高校所采用)系統(tǒng)采用的學者標識符[10]。其次,約克大學圖書館通過ORCID與PURE系統(tǒng)的整合,以ORCID為串聯(lián)標識,來匯集散落于各期刊、出版平臺、系統(tǒng)網站的本校研究人員學術成果,大大節(jié)約了學校開展資料檢索、采集及購置的成本。最后,為保障研究者能夠迅速、順利使用ORCID的各項功能,約克大學圖書館在其主頁設立了ORCID使用專欄,以盡可能詳細的形式列出ORCID使用中的FAQ(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如(1)PURE系統(tǒng)中已建立個人檔案條件下的ORCID獲取過程、詳細步驟及所需時間;(2)在已有ORCID的情況下如何在PURE系統(tǒng)中建立個人檔案;(3)重復申請ORCID情況下的檢查及信息合并;(4)已有Scopus Author Identifier及ResearcherID情況下的ORCID獲?。唬?)ORCID與ISNI(International Standard Name Identifier,國際標準姓名標識符)的區(qū)別;(6)ORCID系列標識符由誰管理,哪些機構使用ORCID標識符;(7)約克大學對ORCID的重視度及特殊要求;(8)ORCID涉及個人信息的隱私保護及安全性等[10]。
3.3美國波士頓大學圖書館ORCID服務
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簡稱BU)圖書館作為ORCID上線啟動最早期的合作伙伴之一,其與ORCID整合形成的BU Profile堪稱經典案例,并后續(xù)為眾多學術機構所參考引用。BU圖書館ORCID服務特點在于:(1)以美國哈佛大學臨床與轉譯科學中心所開發(fā)的研究社群系統(tǒng)“哈佛催化劑”(Harvard Catalyst)為基礎系統(tǒng)進行ORCID導入,哈佛催化劑是一個鏈接學術研究者的系統(tǒng),強調通過研究者與學術研究領域以及學術動態(tài)間的鏈接呈現(xiàn)學術機構的科研實力;(2)ORCID導入前最大限度地爭取BU內部具有政策決策權、學術影響力的關鍵人物的支持,通過多次面談及溝通交流會,為ORCID的導入營造了良好的實施基礎及實施氛圍;(3)協(xié)助科研人員利用ORCID管理系統(tǒng)及BU Profile系統(tǒng)批次建立ORCID標識符;(4)協(xié)助科研人員建立BU Profile學術信息與ORCID標識符的鏈接;(5)協(xié)助科研人員維護管理ORCID標識符所鏈接的個人基本數(shù)據(jù)、學術動態(tài)數(shù)據(jù)(獲獎記錄、受資助研究計劃、學術著作列表等)[3,11]。
4.1全面推進ORCID的宣傳與推廣
協(xié)助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ORCID宣傳推廣,是圖書館參與ORCID服務可以思考及研究的方向之一。圖書館可以通過正式/非正式、線上/線下的多種方式開展ORCID的宣傳推廣,在宣傳模式層面,有以下成功模式可供借鑒 :(1)通過館際聯(lián)盟、圖書館協(xié)會力量召開大規(guī)模的學術研討會,全面介紹ORCID在學者科研工作流程中的作用、在科研績效管理中的應用及圖書館以學者ID為數(shù)據(jù)基礎開展深度知識服務和數(shù)據(jù)支撐服務的實踐,廣泛探討學者身份標識的建設機制、理念及方法,推動學者標識的建設機制;(2)在線宣傳模式,通過向本校教師學生寄發(fā)通訊稿、在圖書館主頁宣傳,或利用院校現(xiàn)有學術社群、學術社交網站宣傳的方式,進行ORCID優(yōu)勢推介及使用推廣;(3)線下非正式交流場合的宣傳推廣,如在參考咨詢服務過程、館員與科研人員學術探討中的ORCID推介。在宣傳推廣中,高校圖書館應著重掌握兩大原則,①取得政策面的支持,發(fā)揮院領導、學術帶頭人的政策宣傳和影響帶動作用;②著重宣傳ORCID在精確歸屬個人學術成果、正確計算引文次數(shù)、接軌國際學術交流、便捷個人科研信息管理、強化個人學術影響力等領域的優(yōu)勢。
4.2深度參與ORCID的整合與開發(fā)
提供用于支持系統(tǒng)間通信和身份驗證A P 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是ORCID的核心功能之一,因此ORCID的使用通常會伴隨著系統(tǒng)的導入、開發(fā)及整合。國際、國內學術界也不乏ORCID的成功整合案例,如湯森路透將ORCID成功整合至其學術研究產品Research erID及Sch olarOn e Manuscripts,臺灣大學醫(yī)學院的ORCID與Research Portal整合案例,前文所述的約克大學、波士頓大學圖書館整合案例,在這些整合過程中,高校圖書館均通過深度參與發(fā)揮了核心作用。筆者通過歸納總結,認為高校圖書館參與ORCID整合開發(fā)應把握以下原則:(1)通過與成功整合ORCID學術機構或ORCID官方機構的廣泛交流,取得關于ORCID導入、程序開發(fā)、系統(tǒng)構架的寶貴經驗,指導開發(fā)實踐;(2)通過與校內科研處、IT部門,校外第三方機構的廣泛合作,集中優(yōu)勢資源;(3)始終以用戶實際需求作為系統(tǒng)整合方案的考量點,如臺灣大學醫(yī)學院在整合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一般做法中, ORCID通常與機構人事系統(tǒng)或登入賬號相整合,而相關需求評估卻顯示用戶希望減少ORCID與其他系統(tǒng)連接的復雜程度,為保障用戶使用的便捷性,臺灣大學醫(yī)學院設計了利用ORCID作為Research Portal單一登錄機制的整合方案[3];(4)重視整合使用后的系統(tǒng)追蹤與完善。
4.3積極打造ORCID本土化服務模式
ORCID系統(tǒng)面向研究機構、出版社、資助機構設計有不同的功能及定制化方案,而對不同的高校來說,圖書館亦可根據(jù)科研人員的個性化需求,設計相應的ORCID服務模式。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ORCID合作開發(fā)的iAuthor為例,為了方便中國本土科學家,iAuthor作了一些調整,同時為了幫助用戶更好地管理信息,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致力與更多的數(shù)據(jù)庫合作,如與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及CSSCI (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合作,形成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核心產品,生成成果列表,使作者更好了解自己的影響力[12]。高校圖書館的ORCID系統(tǒng)開發(fā)整合,在廣泛借鑒其他機構先進經驗的同時,應始終立足于本土學者的需求,打造本土化的科研支撐服務。具體來說:(1)圖書館在進行項目規(guī)劃及系統(tǒng)構架設計前,應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學者科研需求評估,如用戶希望藉由學者統(tǒng)一標識為其提供怎樣的服務,在系統(tǒng)操作過程中有哪些要求等,將用戶需求充分融入系統(tǒng)設計;(2)系統(tǒng)試運行過程中的用戶反饋意見的采集評估工作;(3)正式運行后本土化ORCID系統(tǒng)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問題。
4.4深度挖掘ORCID潛在增值服務
促進國際范圍跨學科領域的學術交流,加速學術探索與創(chuàng)新進程,提升知識復用的效率,是ORCID的突出特點之一。如何通過圍繞唯一學者標識符的串聯(lián)式知識管理,構建高效率、高效能的科研學術網絡,為學者提供高附加值服務,促進國際范圍的科研協(xié)作,是圖書館在ORCID服務領域應積極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對高校及其科研學者來說,圖書館可設計如下增值服務:(1)利用ORCID整合科研成果的追蹤、管理、出版、傳播,實現(xiàn)對院校研究人員學位論文、研究計劃、學術著作的全方位、一體化管理;(2)利用ORCID形成院??蒲腥藛T標準化簡歷,并運用于院校基金申請、師資力量宣傳、評估等多種情境;(3)利用ORCID科研信息串聯(lián)機制,提升院??蒲挟a出、科研成果的能見度,營造院校良好的學術聲譽及學術影響力;(4)利用ORCID形成院??蒲蟹治?、評估報告,為院??蒲袘?zhàn)略制定、部署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5)利用ORCID將科研專長與潛在資助興趣相匹配,并支持后續(xù)的合同簽訂、溝通管理,為院校及學者爭取更多的發(fā)展基金及標準化管理。
ORCID是現(xiàn)今國際學術界最具權威的身份識別標識,其建立起了以研究者為核心、將學術產出及成果相串聯(lián)的知識集成化服務機制。高校圖書館在ORCID的宣傳推廣、整合開發(fā)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今,國內學術界的ORCID建設工作才剛剛起步,圖書館應通過積極打造ORCID本土化服務模式、深度挖掘ORCID潛在增值服務,充分融入院校科研進程,成為科研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及推動者。
[1]ORCID. What is ORCID?[EB/OL]. [2014-11-29]. http://orcid.org/ about/what-is-orcid.
[2]ORCID. ORCID Statistics[EB/OL]. [2014-12-05]. https://orcid. org/statistics.
[3]張棱雪. 臺大醫(yī)學院Research Portal建置與ORCID導入經驗分享[EB/OL].[2014-12-05].http://blog.sina.com.cn/s/ blog_eb9fbb0e0102vcf1.html.
[4]ORCID. ORCID for Organizations[EB/OL]. [2014-11-24]. https:// orcid.org/organizations.
[5]Reuters T. 如何提高同行評審的質量與效率:面向學術出版商的報告[EB/OL]. [2014-11-27]. 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 cn/media/peerreviewwhitepaper_C_f%202011.pdf.
[6]Kenney A R. Leveraging the Liaison Model[EB/OL]. [2014-11-27].http://www.sr.ithaka.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 SR_BriefingPaper_Kenney_20140322.pdf.
[7]吳建中. 《轉型與超越:無所不在的圖書館》序言[EB/OL]. [2014-11-27].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 b810100zfm0.html.
[8]劉潤達. 開放研究人員及貢獻者唯一標識(ORCID)概述[J]. 情報科學, 2013(11):86-90.
[9]Delory C. Feeding an ORCID:Libraries Encourage Researchers to Register for the New Identifier[EB/OL]. [2014-12-07]. http:// libraryconnect.elsevier.com/articles/best-practices/2013-01/ feeding-orcid-libraries-encourage-researchers-register-new.
[10]University of York Library. ORCID[EB/OL]. [2014-12-07]. http://www.york.ac.uk/library/info-for/researchers/orcid/.
[11]Boston University Research:Open Researcher & Contributor ID Project[EB/OL]. [2014-12-11]. http://sites.bu.edu/orcid/.
[12]王珊. 解決論文作者姓名歧義,科學家將有國際身份證[EB/ OL]. [2014-11-29].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 10/306319.shtm.
Study on the ORCID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ORCID (Open Researchers and Contributor ID) has built the knowledge integration service system which takes the researcher as the core and connects the academic output and the achievement in series, foreign university libraries play an positive role in publicizing, prompting, integrating and developing ORCID. Domestic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merged into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fully,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icipant and promotor of the research activity, through building the localization service mode of ORCID actively and mining the potential value-added service deeply.
Open Researchers and Contributor ID (ORCID); Identifier; University library;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G252
B
周宇男,1982年生,碩士,現(xiàn)工作于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信息資源數(shù)字化。
2014-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