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田
“探究”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重要的教學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最重要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下面就語文課堂中的探究性學習談一談自己的淺見。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改革以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越來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門和人們的關注,語文課堂探究性學習應該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突出學習者的自主意識和探究性學習欲望。如,在教學《羚羊木雕》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弄清沖突的前因后果,然后把學生分成“我”派和“媽媽”派進行還原性和生發(fā)性的“爭吵”。引導學生在提取課文主要觀點的基礎上,根據(jù)各自的理解、生活經(jīng)驗和價值判斷,借助課文的詞語,暢所欲言,甚至可以把話題延伸到未成年人該如何處理父母所給的貴重東西的問題上。所以,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活動中去,才有可能在探究性學習中有所收獲、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探究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從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化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首先就要從分析學生學情入手,在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新理念;其次,要敢于打破預先設定的教案框框,迎接多種可能的挑戰(zhàn)。依據(jù)教材的重點和學生探究的現(xiàn)實學情,及時調(diào)整教學的策略。因此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更多的是要扮演點撥者、協(xié)助者、參與者的角色。這樣的教學思路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yǎng)思維火花碰撞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三、教師如何適應探究性學習的教學
1.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探究性學習要求以學生的獨立探索活動為基礎,因為探究性學習是從實際問題切入的,需要運用語文學科中的大量基礎知識。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聯(lián)系實際,深層次地解讀文本,這樣才能使教學具有新意,才能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
2.教師要善于歸納和提出問題。譬如,在教學《孔乙己》時,提出“孔乙己姓孔嗎?小說的主人公為什么會沒有姓名?”這個平中見奇的問題往往能激發(fā)學生于無疑處生疑的興趣,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涉足文本探尋答案,并從中得到啟發(fā)、領悟,甚至創(chuàng)新。
總之,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怎樣思考,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勇于探究的創(chuàng)新精神。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