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明 郭素縈 施賢超
長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眾所周知,大學是一個人在踏入社會之前培養(yǎng)全面能力、提升綜合素質之所在。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教育就是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的一切之后剩下的東西。學生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以學生為單位主要組織載體。深入探索高校學生班級黨支部、班委會、團支部整體建設,有利于發(fā)展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有利于改進大學生自控能力不強的特點,也有利于培養(yǎng)具有足夠道德修養(yǎng)和組織能力的社會主義新人才。
《禮記·中庸》中講:“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边@里的并行不悖指的是多種力量可同時進行,不相沖突。也就是說,要逐漸把黨支部作為導向,團支部作為基礎,不斷抓好導向,打實基礎,并在班級管理中充分發(fā)揮黨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支持、引導和幫助團支部、班委會卓有成效的抓團內活動和學風建設,調動出各自的組織優(yōu)勢,并行不悖而相互依賴、彼此依存,進而達到最終效力大于各自為戰(zhàn)且得以開創(chuàng)學生班級管理新局面。
一直以來,高校學生黨支部與團支部、班委會協(xié)同工作機制向著以黨支部為核心,以團支部為主導力量,以班委會為排頭兵的班級建設模式發(fā)展。這種模式總體上保證了高校班級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基本職能,然而實行起來難免出現或多或少的缺陷和紕漏,要做到三個組織并行不悖并發(fā)揮出卓有成效的作用,解決這些問題仍方興未艾。通過不斷地對傳統(tǒng)工作模式弊端的了解,我們逐步構建了與之對應的有針對的指導方針,希望由此能夠在思想上趨利避害,為最終有效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黨支部、班委會和團支部三個組織之間溝通力度不夠,有時會出現信息交流的滯后和個別學生身兼數職導致的無法及時了解班內思想動態(tài)的情況。在現實情況中,黨、班、團之間的活動彼此獨立,各自具有各自的模式,不能較好地統(tǒng)一,也不能很好地發(fā)揮黨團組織的思想引領作用。為了加強三者間的溝通力度,實行黨支部設在班級里,重新選舉各支部的支部書記、宣傳委員、組織委員,不與班級班委相互沖突,更有利于黨團組織各項活動的開展。
在以往的基層管理分工中,黨、班、團組織的個性特征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大多數班級團支部淪為班委的附庸。在實際任務中,班委會負責班級日常工作的分配和執(zhí)行,而團支部除了主持團內的常規(guī)工作以外,缺少更進一步的職能體現,二者沒有有效結合。同時在班委會的建設上,缺乏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管理,形成了班長、團支書工作合二人之力成一班之景,其他班委形同虛設的低效局面。要想充分發(fā)揮每個班級成員的能力,燃燒力量,就應當在共同目標下謀發(fā)展,在不同分工中促成效,每個成員有著各自的定位。班級內的黨支部,要及時融入群眾,在展現黨支部工作的重思想,強實干的強大魅力的同時,真正與團支部和班委會一起,各盡其責,三駕馬車,齊頭并進。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备咝|h組織、團支部和班委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管理的機構。學生是一個逐漸成長、逐漸學習的過程,所以如何準確的進行工作的傳達和實施,如何自覺地不打折扣的完成任務是關鍵所在。要在三組織中營造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為大家的氛圍,樹立“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己不正不能正人”的優(yōu)秀品質,提升大家的思想覺悟,以奉獻自己的精神力量為快樂,發(fā)揚為人民服務和敢為天下先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班級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持。秉著這樣的指導方針,讓黨、班、團三者緊密結合,為著共同的目標奮斗,自覺奉獻,也為黨支部在班級里培養(yǎng)黨員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黨支部與團支部、班委會協(xié)同工作機制指導方針的設定,通過加強三者之間的溝通了解,經常性的互相探討合作,發(fā)揮出各自的思想和執(zhí)行優(yōu)勢,集思廣益,以及自覺提升社會主義榮辱觀來實現。
在高校班級內部設立黨支部是高校組織設置模式的創(chuàng)新,但是把黨支部建在班級的同時,一定要合理保障好黨支部、班委會和團支部三者之間的關系,一定要建立健全基層管理和監(jiān)督機制,這也是黨、團、班協(xié)同工作機制新構建的“后勤部門”。唯有以之為重中之重,此項構建才得以真正實施。
構建新時期的黨支部、團支部、班委會的新型班級,處理好班級內部黨團班三組織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必要的。在合理執(zhí)行上述指導方針后,還應該時刻把握住黨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團支部的協(xié)同教育職能,并在雙管齊下之中保證班級內學生的思想正確導向,讓班級日常進程處在穩(wěn)定可控的范圍內。這個有機結合的工作班子,能夠帶動廣大同學的生活規(guī)律、學習進步、狀態(tài)良好的進行大學生活,能夠在有序之中加強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合作意識,逐步規(guī)劃自己的四年大學生涯,最終學有所成,有所擔當。就像盧梭所說的:“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痹谶@種昂揚向上的環(huán)境里,學生將發(fā)現求知是每個人靈魂中固有的能力,并在逐步發(fā)現自我中走向未來。
中國《漢書·刑法志》有“清原正本”的說法,可以說從問題的解決來看,“本”是基石,是基本的管理機制,“原”是源頭,是內在的監(jiān)督效能。黨、團、班協(xié)同工作機制建立以后,黨支部將以班級單元的形式存在,班級內三個組織為保證能源合理分配,并使得各盡其才,各盡其用,必面臨人員的縮減;黨支部在班內進行實務的同時,也將面臨缺乏黨的領導,疏于黨的監(jiān)督,黨員同學很容易自我放松,黨員意識淡薄,組織紀律觀念淡弱,部分黨員將甚至存在理想信念淡化的傾向,難以在班內起到思想引領、體現先鋒模范的作用。同時,黨支部從統(tǒng)一管理到組織下放,從年級規(guī)模到班級行政,規(guī)模的擴大和人員的激增也要求高校完善基層管理體制,并且保證民主監(jiān)督效能來達到更好的選擇人品優(yōu)良,認真工作,踏踏實實,政治素質好的社會主義標兵的長遠目標。
因此,應定期由黨總支開展提升思想水平、增強先進程度的專題會議,及時了解黨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還應該設立專門的機構、創(chuàng)立足夠的空間,隨時隨地讓黨員發(fā)現自己的問題后能夠得到有效的指導。
在對此課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黨、團、班三組織協(xié)同工作機制的建立,既可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培養(yǎng)大家的政治敏銳性,增強自己的黨性修養(yǎng),又可充分調動各級學生骨干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和諧統(tǒng)一的工作氛圍和學生管理模式,對于保障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雄關漫道真如鐵,高校學生管理需要切實把握并行不悖的指導方針;路漫漫其修遠兮,黨團班三組織必須有效構建協(xié)同工作的創(chuàng)新模式,以期在今后的高校班級建設中達到后有監(jiān)督、前有分工的高效和諧公平的目的。
[1]陸新,王劍,張永紅.黨支部、團支部、班委會“三位一體”班級建設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8,21:163-165.
[2]蘇偉.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組織協(xié)調機制創(chuàng)新[J].河南教育(中旬),2012,08:24-25.
[3]葛崇勛.黨小組、團支部、班委會“三位一體”的班級建設研究——以宿遷學院為例[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3,1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