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幼兒對威脅性刺激蛇的注意覺察:來自眼動證據(jù)*

    2015-02-05 11:25:58王福興李文靜顏志強段朝輝
    心理學(xué)報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效應(yīng)兒童實驗

    王福興 李文靜 顏志強 段朝輝 李 卉

    (1華中師范大學(xué)心理學(xué)院, 武漢 430079) (2北京大學(xué)心理學(xué)系, 北京 100871)(3天津師范大學(xué)心理與行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1 引言

    恐懼是人類的基本情緒之一, 我們對外界事物所產(chǎn)生的恐懼隨著年齡的發(fā)展而不斷變換恐懼對象。嬰兒通常會對陌生人恐懼(Feiring, Lewis, &Starr, 1984); 學(xué)齡前的兒童會害怕鬼怪; 之后兒童便開始發(fā)展出對動物的恐懼, 比如:蛇(LoBue,Rakison, & DeLoache, 2010)。人們對某些事物的恐懼(如:陌生人和鬼怪)可能只在某個發(fā)展階段存在,但是有些恐懼可能會在人的一生中都存在(Berger,2010), 比如:蜘蛛(Purkis & Lipp, 2009)、蛇(Isbell,2006; Soares, Esteves, Lundqvist, & ?hman, 2009)和獅子(Penkunas & Coss, 2013a)。

    蛇在很多文化中都被當(dāng)作惡魔的象征, 出現(xiàn)在各種文學(xué)、影視作品中(Isbell, 2006)。研究發(fā)現(xiàn), 當(dāng)要求人們在一些由動物圖片組成的刺激矩陣(3×3或2×2)中搜索蛇、蜘蛛等威脅性動物時, 對蛇和蜘蛛這類威脅性刺激搜索的反應(yīng)時間更短(?hman,Flykt, & Esteves, 2001)。對于人類為什么懼怕蛇,心理學(xué)研究卻有不同的解釋。如果作為一個有生活經(jīng)驗的成人, 我們從書籍、電視、電影或別人的經(jīng)驗中習(xí)得了蛇是恐怖的、有毒的(盡管不是所有蛇都分泌毒素)、被咬到會致命。所以, 一些研究者認為, 我們對蛇這類威脅性動物的快速覺察可能來自后天的學(xué)習(xí)或生活經(jīng)驗。比如:?hman和Mineka(2001, 2003)用猴子作為被試研究發(fā)現(xiàn), 在實驗室養(yǎng)大的猴子對蛇并不會產(chǎn)生恐懼, 但是通過觀察自然中長大的猴子對蛇的恐懼反應(yīng), 實驗室飼養(yǎng)的猴子可以很快習(xí)得對蛇的恐懼。對兒童和成人的對比發(fā)現(xiàn), 由于成人對蛇具有更多與恐懼有關(guān)的經(jīng)驗, 成人對蛇的覺察速度要快于兒童(LoBue & DeLoache,2008; LoBue et al., 2010)。此外, 在對蜘蛛恐懼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后天的經(jīng)驗和學(xué)習(xí)在恐懼中扮演著重要作用(Gerdes, Alpers, & Pauli, 2008; Waters, Lipp, &Randhawa, 2011)。

    也有一些研究者認為人類天生恐懼蛇, 對蛇這類刺激的注意偏向是由于人類具有將蛇和恐懼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的先天傾向(innate predisposition), 所以對這些刺激的反應(yīng)時間更短, 覺察速度更快(?hman & Mineka, 2001, 2003; Quinlan, 2013)。人類對蛇這種威脅性刺激的視覺搜索優(yōu)勢可能是這種行為對人類有其特殊的生物學(xué)或進化意義(Blanchette, 2006; Isbell, 2006; ?hman & Mineka,2003)。從進化的觀點來看, 人類如果能更有效、更快速地搜索令人感到恐懼的威脅性刺激(蛇、蜘蛛等), 將更有可能成功地回避這種危險而生存下來(相關(guān)評述見:Isbell, 2006; LoBue et al., 2010;?hman, 2009)。實驗室飼養(yǎng)的猴子研究為這種假設(shè)提供了很好的實驗支持。因為這些猴子完全是在實驗室養(yǎng)大, 沒有任何與蛇有關(guān)的經(jīng)驗, 它們?nèi)匀粫ν{性刺激產(chǎn)生更快的覺察(參見:?hman &Mineka, 2001; Shibasaki & Kawai, 2009)。比如:Shibasaki和Kawai (2009)發(fā)現(xiàn)實驗室飼養(yǎng)的日本恒河猴對威脅性刺激(蛇)圖片的搜索反應(yīng)時要顯著快于非威脅性刺激(花)的圖片。此外, 近期有關(guān)生物對威脅性刺激恐懼的神經(jīng)生物學(xué)研究也為這種假設(shè)提供了支持(Keil et al., 2013)。雖然“先天傾向”假設(shè)看似合理, 但是它并沒有為揭示我們對蛇的快速覺察和反應(yīng)機制是什么。

    由于嬰、幼兒沒有與蛇等威脅性刺激有關(guān)的經(jīng)驗, 如果嬰、幼兒也能表現(xiàn)出類似于成人的快速覺察反應(yīng), 這就為人類可能天生恐懼蛇(對蛇的覺察反應(yīng)更快)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LoBue和DeLoach(2008)在實驗中要求3~5歲的兒童在中性刺激(花、青蛙和毛毛蟲)中搜索威脅性刺激(蛇)或在威脅性刺激中搜索中性刺激, 發(fā)現(xiàn)兒童對威脅性刺激蛇的反應(yīng)顯著快于花, 表現(xiàn)出了與成人一致的反應(yīng)模式。Waters, Lipp和Spence (2008)在9~12歲的兒童中也發(fā)現(xiàn)了相似的結(jié)果。隨后, DeLoache和LoBue(2009)采用視覺偏好范式對7~9和14~16個月嬰兒的研究發(fā)現(xiàn), 當(dāng)播放蛇和其它非蛇的視頻片段時,嬰兒能夠?qū)⒖謶值穆曇艉蜕叩囊曨l片段進行匹配。此外, 她們對8~14個月嬰兒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發(fā)現(xiàn)嬰兒對蛇的注視反應(yīng)要快于中性刺激花(LoBue & DeLoache, 2010)。類似地, Rakison和Derringer (2008)采用視覺偏好和習(xí)慣化范式研究了5個月大嬰兒對蜘蛛和花的注視模式,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嬰兒對蜘蛛圖像的注視時間要長于花。這些結(jié)論似乎都支持人類對蛇具有天生的敏感和快速覺察。

    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挛覀儗ι哌@種特殊的爬行動物的快速覺察?LoBue (2013)認為, 蛇的低水平知覺特征(low-level perceptual features)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LoBue和Deloache (2011)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兒童與成人在卷曲的電線和卷曲的蛇之間的反應(yīng)時沒有差異; 兒童與成人在非卷曲的蛇與花之間的反應(yīng)時沒有差異, 這些都顯示可能是蛇的形狀在起重要作用。研究者提出了“知覺模板” (perceptual template)假設(shè)來解釋蛇的外形在幼兒對蛇的注意偏向中的作用(LoBue, 2013; LoBue et al., 2010;Rakison & Derringer, 2008)。該假說認為, 一些恐懼刺激(蛇、蜘蛛)在人腦中存在知覺模板, 它可能包含恐懼刺激的一些特有特征, 人們一旦看到這些特征信息就會自動激活這個模板, 進而導(dǎo)致更快的注意覺察。如果人對于這類進化相關(guān)的恐懼刺激具有天生的快速覺察, 那么無論成人還是兒童應(yīng)該都表現(xiàn)出相同的知覺偏向。“知覺模板”假設(shè)在“先天傾向”基礎(chǔ)上給出了更加合理的解釋, 而且也讓研究對此類問題的驗證更加可操作化, 因而受到了研究者的關(guān)注。

    從行為反應(yīng)結(jié)果(按鍵)來看, 成人研究確實發(fā)現(xiàn)威脅性刺激覺察要快于非威脅性刺激。但是, 也有研究者認為, 這種按鍵反應(yīng)時差異可能反映的是對威脅性刺激的快速行動而不是快速覺察(Flykt &Caldara, 2006; LoBue, Matthews, Harvey, & Stark,2014)。所以, 采用眼動來了解威脅性蛇的視覺搜索對于揭示是否被試真的在視覺搜索階段就表現(xiàn)出更快的注意定向具有重要意義(LoBue et al., 2014)。此外, 以往研究中對于嬰兒注意的測量, 更多是采用嬰兒對兩個事物的注視偏好, 并且依據(jù)錄像編碼來確定其加工時間(參見:DeLoache & LoBue, 2009;LoBue & DeLoache, 2010; Rakison & Derringer,2008)。盡管在年齡較大的3~5歲兒童實驗中, 研究者使用了改進的觸屏范式, 要求兒童把手放在一個手模(handprints)上, 以保證收集到可靠的反應(yīng)時數(shù)據(jù)(具體見:LoBue & DeLoache, 2008)。但也仍然存在從看到刺激到做出動作反應(yīng)的誤差, 尤其是當(dāng)兒童的精細動作反應(yīng)沒有完全發(fā)展前。行為方法中的反應(yīng)時測量的是從感覺器官接收到刺激到動作器官做出反應(yīng)的全部過程時間。但是, 本研究更加關(guān)心在做出反應(yīng)前的視覺搜索階段(從目標(biāo)刺激呈現(xiàn)到注視到目標(biāo)刺激), 被試是否也能夠更快的定位或覺察到刺激, 以及對目標(biāo)刺激的首次加工。嬰、幼兒群體的語言尚未發(fā)展成熟, 不能進行自我報告,基于眼動技術(shù)提供的注視數(shù)據(jù)就為了解嬰、幼兒的認知加工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評述見:Bornstein,Mash, & Arterberry, 2011; Feng, 2011; Gredeb?ck,Johnson, & von Hofsten, 2010; Oakes, 2012)。眼動儀可以記錄過程性信息或觀看過程, 可以為直接測量兒童注視或搜索威脅性刺激提供更加客觀和準(zhǔn)確的數(shù)據(jù)。

    基于以上論述, 本研究實驗1為驗證性實驗,目的在于驗證先前實驗中的行為反應(yīng)時結(jié)果是否會表現(xiàn)出相同的視覺搜索差異, 即探索兒童、成人對威脅性刺激蛇是否會表現(xiàn)出更短的首次到達時間、更少的注視次數(shù)以及更短的首次注視持續(xù)時間。實驗2在實驗1的基礎(chǔ)上采用線畫圖(line drawing), 保留了蛇蜿蜒的外形特征, 探討蛇的低水平知覺特征在快速覺察中作用, 并且進一步驗證“知覺模板”假設(shè)。在先前研究中, LoBue和DeLoache (2011)的實驗中所用的圖片是真實的蛇和真實的電線圖片。實驗2關(guān)心的是如果知覺模板假設(shè)成立, 即蛇特殊的外形導(dǎo)致了其快速加工。實驗使用線畫圖片把蛇的顏色、紋理結(jié)構(gòu)、頭部特征等最大化去除后, 只保留蛇的外形特征。這就有助于進一步證實這樣一個結(jié)論:對蛇的快速覺察不是由于其恐懼性顏色、花紋, 而是其特殊的蜿蜒的外形(LoBue & Deloache, 2011; LoBue et al., 2010)。由于嬰、幼兒對蛇具有更少的社會經(jīng)驗, 研究者推測嬰、幼兒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蛇等威脅性刺激的快速注意偏向可能是由于知覺模板在起作用。而蛇特有的蜿蜒的外形就是其知覺模板的關(guān)鍵特征之一。如果人類真的是對蛇彎曲的體形具有更快的反應(yīng), 我們預(yù)期兒童和成人在實驗2中所有對目標(biāo)物注視上表現(xiàn)出一致的快速注視。由于實驗1和實驗2采用了相同的蛇~花配對, 所以, 研究也對比實驗1和實驗2的數(shù)據(jù)差異, 從而了解蛇的色彩、紋理以及特殊的外形在其快速注意偏向中作用。

    其次, LoBue和DeLoache (2011)的研究發(fā)現(xiàn)作為干擾刺激的干擾程度對目標(biāo)刺激的加工不產(chǎn)生影響。實驗使用了相同的干擾刺激(馬、鹿、兔子)來搜索目標(biāo)物蛇和目標(biāo)物青蛙。結(jié)果仍然發(fā)現(xiàn)蛇快于青蛙。我們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 因為原來的研究都是把目標(biāo)物(蛇、蜘蛛)和干擾物(青蛙、花)配對呈現(xiàn)的。但是, LoBue和DeLoache (2011)的研究中把所有干擾物替換為非威脅性刺激后, 得出結(jié)論具有局限性和誤導(dǎo)性。其最近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 蛇作為目標(biāo)物和干擾物的首次注視時間沒有區(qū)別(LoBue et al., 2014)。如果蛇這類威脅性動物作為目標(biāo)物會有更快的反應(yīng)時或覺察, 那么蛇作為干擾物仍然會有更快的覺察。對此, 有研究者曾提出了“注意脫離困難” (disengaging difficulty)假設(shè), 即對花的反應(yīng)變慢可能是由于對蛇的注視導(dǎo)致注意脫離困難(Fox, Russo, Bowles, & Dutton, 2001)。但是這個假設(shè)沒有在現(xiàn)有同類刺激研究中得到驗證。所以,本研究預(yù)期當(dāng)蛇作為干擾物時, 對蛇的反應(yīng)同樣會快于作為干擾物的花。對與目標(biāo)物的配對干擾物進行分析, 有助于驗證實驗的預(yù)期。為了驗證當(dāng)威脅性刺激作為干擾物時仍然會具有更快注視, 我們對作為干擾物的蛇和花進行了分析。

    最后, 兩個實驗在實驗范式和被試選取上做了一些改進。第一, 有關(guān)威脅性刺激搜索研究發(fā)現(xiàn),3×3矩陣搜索范式的中間位置的刺激加工速度更快(Blanchette, 2006)。其他研究發(fā)現(xiàn), 3×3矩陣搜索中中心位置和四周位置存在反應(yīng)時間差異(Brosch &Sharma, 2005)。而以往采用搜索范式的研究中, 都沒有對中心位置效應(yīng)進行平衡或處理。另外, 考慮到眼動儀校準(zhǔn)的注視點會出現(xiàn)在屏幕中央, 如果目標(biāo)刺激位置在矩陣中心, 對目標(biāo)物快速注視或搜索可能不是威脅性本身導(dǎo)致, 而是其位置有利于加工導(dǎo)致的。所以, 研究修改了原有的視覺搜索范式,在3×3矩陣搜索中, 去除了中心位置刺激。第二,以往研究中大多數(shù)都是方便取樣, 選取被試的父母作為成人對照組(如:DeLoache & LoBue, 2009;LoBue & DeLoache, 2008, 2010)。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 父母對蛇的恐懼經(jīng)驗、家族恐懼歷史對個體恐懼都具有影響作用(Fredrikson, Annas, & Wik, 1997;Murray & Foote, 1979)。所以本研究擬選取沒有任何血緣關(guān)系的大學(xué)生被試群體作為對照的成人組,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兒童與父母之間的生活經(jīng)驗相似性或遺傳的影響。

    2 實驗1

    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 兒童對威脅性刺激蛇的覺察反應(yīng)要快于中性刺激花。實驗1關(guān)注在做出反應(yīng)前的視覺搜索階段, 威脅性刺激是否先于非威脅性刺激被優(yōu)先注視到?實驗修改呈現(xiàn)范式, 去除了中間位置刺激, 采用經(jīng)典的蛇~花配對作為刺激材料, 記錄被試眼動數(shù)據(jù), 驗證兒童、成人對威脅性刺激是否有更快的、更短的注視。此外, 還分析了當(dāng)蛇作為干擾物(目標(biāo)物為花)時, 是否也會有更快的視覺搜索。

    圖1 實驗1材料圖片示例(左圖目標(biāo)物為蛇, 右圖目標(biāo)物為花)

    2.1 被試

    24名4~6歲的兒童。由于實驗過程中不專心、動作幅度過大(眼動采樣率均小于75%), 8名兒童數(shù)據(jù)沒有進入分析, 有效被試16人(女7人), 平均年齡為5.1歲(

    SD

    = 0.6); 成人被試選自某師范大學(xué)本科生22人(女11人), 平均年齡19.6歲(

    SD

    = 1.2)。所有被試視力或者矯正視力正常, 無色盲、色弱。

    關(guān)于蛇的先驗知識問卷參照LoBue等人的研究自己編制(LoBue, 2010b; LoBue & DeLoache,2008)。問卷采取是否式計分(選“是”或“消極”計1分, “否”或“積極”記0分, 最高分4分)。由于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記憶不準(zhǔn)確(Braun, Ellis, & Loftus,2002; Cole & Loftus, 1987; Loftus & Davies, 1984),以及幼兒言語和表達能力發(fā)展不夠完善, 所以參照以往研究方式, 兒童關(guān)于蛇的先驗知識問卷由父母填寫。實驗1父母報告的兒童先驗知識平均得分1.4(

    SD

    = 1.2), 成人自我報告的平均得分2.4 (

    SD

    = 1.0),成人的經(jīng)驗顯著高于兒童,

    t

    (36) = 2.70,

    p

    < 0.05,Cohen’s

    d

    = 0.9。此外, 實驗1與實驗2的成人在先驗知識問卷上無顯著差異,

    t

    (43) = –1.74,

    p

    > 0.05,

    d

    =0.5; 實驗1與實驗2兒童群體也無顯著差異,

    t

    (43) =–0.47,

    p

    > 0.05,

    d

    = 0.1。先驗問卷分析發(fā)現(xiàn)性別、城鄉(xiāng)對蛇的恐懼程度沒有差異(

    p

    > 0.05), 因此在兩個實驗結(jié)果中均沒有包含這些變量。

    2.2 材料

    本研究所有材料圖片均來自于互聯(lián)網(wǎng), 由研究者仿照LoBue等人研究(DeLoache & LoBue, 2009;LoBue, 2010b; LoBue & DeLoache, 2008)自己制作。圖片刺激類型為蛇和花, 共72張圖片, 均去除圖片背景。在每個實驗試次中, 顯示器會呈現(xiàn)一個3×3的圖片矩陣(見圖1), 每個矩陣中心位置不呈現(xiàn)圖片, 共包括8個刺激物。每個刺激矩陣中包括1個目標(biāo)物(蛇或花)和7個干擾物(花或蛇)。實驗?zāi)繕?biāo)物每種類型各8張, 不重復(fù)出現(xiàn)(隨機呈現(xiàn)), 干擾圖片每種類型(蛇或花)各28張, 為了保證實驗效果,所有干擾物圖片采取偽隨機, 即在與目標(biāo)圖片進行匹配時重復(fù)一次。用于視覺搜索的3×3矩陣共16個, 其中蛇和花作為目標(biāo)物各8個。矩陣中每張圖片大小為325×245像素。

    采取單盲方式, 請20位心理學(xué)專業(yè)學(xué)生(女10人)對72張刺激圖片的恐懼性程度進行7點(1, 一點都不害怕; 7, 非常害怕)以及明亮度進行5點(1,非常暗; 5, 非常亮)評定。結(jié)果顯示恐懼喚起程度有顯著性差異,

    t

    (70) = 56.51,

    p

    < 0.001,

    d

    = 13.5, 蛇的恐懼喚起更高; 亮度不存在差異,

    t

    (70) = –0.70,

    p

    >0.05,

    d

    = 0.2。

    2.3 儀器、設(shè)計與程序

    實驗儀器為Tobii T120 Eye-tracker (Tobii Technology, Sweden)。雙眼紅外追蹤, 采樣率120 Hz, 眼睛距屏幕距離60 cm (17英寸顯示器,1024×768分辨率)。單張圖片像素大小為200×150像素, 單張圖片刺激物的水平視角約3.3度, 垂直視角約2.5度; 矩陣刺激圖片的像素為800×600, 矩陣圖片的對側(cè)視角約14.3度。

    實驗為2(年齡:成人、兒童)×2(目標(biāo)類型:蛇、花)的混合實驗設(shè)計, 實驗范式修改自LoBue等人用于兒童的搜索范式(DeLoache & LoBue, 2009;LoBue, 2010b; LoBue & DeLoache, 2008)。為了控制中心位置的影響, 去除了3×3矩陣中間位置的刺激。

    在正式實驗進行前, 被試先要完成7個試次的練習(xí)(練習(xí)材料均不出現(xiàn)在正式實驗材料中), 最初要求兒童依次觀看兩個單張的圖片, 第一個是目標(biāo)類型, 第二個是干擾類型, 目的是熟悉實驗材料;接下來的兩個練習(xí)是同時呈現(xiàn)一幅目標(biāo)圖片和一幅干擾圖片, 要求兒童觀看目標(biāo)圖片; 最后的3個是呈現(xiàn)3×3的矩陣圖片(與正式實驗一致), 讓兒童在干擾圖片中尋找目標(biāo)圖片(與其他刺激不同的圖片), 找到后口頭報告, 然后主試操作進入下一個試次。正式實驗中每個矩陣圖片最長呈現(xiàn)3 s, 在矩陣圖片呈現(xiàn)之前先呈現(xiàn)注意吸引圖片(卡通米奇),當(dāng)主試確認被試確實是在看圖片刺激時才進入到下一個試次, 共16個試次(呈現(xiàn)順序隨機)。在每一個矩陣圖片呈現(xiàn)的間隔都會呈現(xiàn)一張米奇老鼠的圖片以吸引被試的注意。實驗過程中, 一名主試陪伴在兒童身邊指導(dǎo)其完成練習(xí)測試。成人實驗程序與兒童相同, 但是指導(dǎo)語表述方式有所更改, 去掉了兒童化語言表述。實驗結(jié)束后, 每位被試都需要完成一份先驗知識問卷(兒童的問卷由父母完成)。

    2.4 結(jié)果

    為了探討目標(biāo)刺激對人的注意捕獲能力和干擾物對人的注意干擾能力, 對刺激圖片劃分了兩類興趣區(qū)(Area of Interest, AOI):目標(biāo)物(蛇或花)和干擾物(花或蛇), 并且把所有干擾物看作一個整體進行數(shù)據(jù)導(dǎo)出和分析。采用的眼動指標(biāo)為:首次注視到達時間(Elapse Time of First Fixation to AOI, 該指標(biāo)計算的是從刺激呈現(xiàn)到第一次注視到目標(biāo)物的時間, 時間越短表明目標(biāo)被越早注視到); 首次進入興趣區(qū)之前的注視點個數(shù)(Fixation Count Before Enter AOI, 是指在被試的首個注視點進入興趣區(qū)之前的注視點個數(shù), 次數(shù)越少說明目標(biāo)物被識別越快); 首個注視點的持續(xù)時間(First Fixation Duration of AOI, 指的是進入目標(biāo)興趣區(qū)的第一個注視點的注視持續(xù)時間, 此指標(biāo)說明了被試對目標(biāo)物的首次加工時間) (見表1)。本研究剔除了3個標(biāo)準(zhǔn)差之外的極端數(shù)據(jù)(原始眼動數(shù)據(jù)), 對所有眼動數(shù)據(jù)采用2(年齡)×2(目標(biāo)類型)的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

    2.4.1 目標(biāo)物注視

    在首次到達興趣區(qū)時間上, 目標(biāo)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45.14,

    p

    < 0.001, η= 0.56, partial η,下同), 事后檢驗(Bonferroni, 下同)發(fā)現(xiàn)目標(biāo)刺激蛇(

    M

    = 638)被首次注視到時間顯著快于目標(biāo)刺激花(

    M

    = 905)。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86.14,

    p

    <0.001, η= 0.71), 成人(

    M

    = 479)首次到達目標(biāo)刺激時間顯著快于兒童(

    M

    = 1174)。目標(biāo)類型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22.74,

    p

    < 0.001, η= 0.39),兒童首次到達目標(biāo)物蛇的時間顯著短于花(

    F

    (1,36)= 56.98,

    p

    < 0.001)。

    首次進入興趣區(qū)之前的注視次數(shù), 目標(biāo)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36.42,

    p

    < 0.001, η= 0.50), 到達蛇(

    M

    = 2.5)之前的注視次數(shù)顯著少于花(

    M

    = 3.4)。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86.73,

    p

    < 0.001, η=0.71), 成人(

    M

    = 2.2)到達目標(biāo)物之前的注視次數(shù)顯著少于兒童(

    M

    = 4.0)。目標(biāo)類型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12.84,

    p

    < 0.01, η= 0.26), 相對于目標(biāo)物花, 兒童以更少注視次數(shù)就注視到了目標(biāo)物蛇(

    F

    (1, 36)= 39.94,

    p

    < 0.001), 成人也表現(xiàn)出相同的結(jié)果, 即更少注視次數(shù)就鎖定了目標(biāo)物蛇(

    F

    (1,36)= 3.57,

    p

    = 0.067)。

    興趣區(qū)首個注視點持續(xù)時間, 目標(biāo)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12.01,

    p

    < 0.01, η= 0.25), 蛇的首個注視點的注視時間(

    M

    = 459)顯著短于花(

    M

    = 627)。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26.15,

    p

    < 0.001, η= 0.42),成人(

    M

    = 695)首個注視點持續(xù)時間顯著長于兒童(

    M

    = 334)。目標(biāo)類型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10.45,

    p

    < 0.01, η= 0.23), 成人對蛇的首個注視點的持續(xù)時間顯著短于花(

    F

    (1, 36)= 26.64,

    p

    < 0.001)。

    2.4.2 干擾物注視

    在興趣區(qū)首次注視到達時間上, 干擾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 22.83,

    p

    < 0.001, η= 0.39), 干擾刺激蛇(

    M

    = 381)被首次注視到時間顯著快于干擾刺激花(

    M

    = 515)。年齡主效應(yīng)不顯著,

    F

    (1, 36) = 1.33,

    p

    > 0.05, η= 0.04。干擾物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 6.82,

    p

    < 0.05, η= 0.16), 成人對蛇的首次注視到達時間顯著短于花,

    F

    (1, 36) = 32.43,

    p

    <0.001; 在干擾刺激蛇上, 成人的首次注視到達時間顯著短于兒童,

    F

    (1, 36) = 7.73,

    p

    < 0.01(見表1)。

    首次進入興趣區(qū)之前的注視點個數(shù)上, 干擾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 27.71,

    p

    < 0.001, η= 0.44),在看到蛇(

    M

    = 1.1)之前注視點個數(shù)顯著少于花(

    M

    =1.6)。年齡主效應(yīng)不顯著,

    F

    < 1,

    p

    > 0.05, η< 0.01。干擾物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 9.07,

    p

    < 0.01,η= 0.20), 在干擾刺激蛇上, 成人到達興趣區(qū)之前的注視點個數(shù)顯著少于兒童(

    F

    (1, 36) = 5.85,

    p

    < 0.05);相對于花, 成人以較少注視次數(shù)就注視到了蛇,

    F

    (1,36) = 40.66,

    p

    < 0.001。

    在興趣區(qū)的首個注視點的注視持續(xù)時間上, 干擾類型(

    F

    (1, 36) = 2.33,

    p

    > 0.05, η= 0.06)和年齡主效應(yīng)(

    F

    (1, 36) = 1.45,

    p

    > 0.05, η= 0.04)均不顯著。干擾類型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顯著,

    F

    (1, 36) = 8.73,

    p

    <0.01, η= 0.20。在干擾刺激花上, 成人首個注視點的注視持續(xù)時間短于兒童,

    F

    (1, 36) =11.34,

    p

    < 0.01;成人對蛇的首次注視持續(xù)時間長于花,

    F

    (1, 36) =11.92,

    p

    < 0.01。

    表1 兒童和成人對威脅性刺激和非威脅性刺激的眼動數(shù)據(jù)

    2.5 討論

    當(dāng)蛇作為搜索目標(biāo)時, 實驗1的眼動結(jié)果重復(fù)且證實了威脅性刺激蛇的首次注視時間要明顯快于中性刺激花, 即從刺激呈現(xiàn)到注視點落到蛇上,被試的首次注視到達時間更短。而且, 在注視到目標(biāo)物蛇上所用的注視點個數(shù)更少, 對蛇的首次觀看持續(xù)時間也更短。這些結(jié)果都與之前行為反應(yīng)的結(jié)果相一致, 即被試對蛇這種威脅性刺激覺察更快,搜索到的時間更短(LoBue & DeLoache, 2008;LoBue & Deloache, 2011; ?hman, Flykt, et al., 2001;?hman & Mineka, 2001)。這個結(jié)果也與情緒面孔眼動研究一致, 負性面孔的首次注視潛伏期更短(Reynolds, Eastwood, Partanen, Frischen, & Smilek,2009)。LoBue近期對于成人研究也發(fā)現(xiàn), 相對于花,首次注視到蛇的潛伏期更短(LoBue et al., 2014)。

    兒童表現(xiàn)出了和成人一致的趨勢, 即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對蛇的覺察都要快于花。在交互作用上,兒童也是對蛇的搜索注視要快于花, 這個結(jié)果與LoBue和DeLoache (2008)、LoBue和 Deloache(2011)采用觸屏搜索范式結(jié)果是一致的。雖然本實驗所選的成人被試不是兒童的父母, 成人對目標(biāo)物(蛇或花)的注視仍要快于兒童, 這個結(jié)果也與以往研究類似(LoBue & DeLoache, 2008; LoBue &Deloache, 2011)。但是, 在注視點持續(xù)時間上發(fā)現(xiàn)成人更長??赡苁怯捎诔扇司哂懈墒斓囊曈X搜索技能以及對蛇具有更多的社會經(jīng)驗。所以, 成人的反應(yīng)要明顯快于兒童, 并且對蛇加工也更多。有關(guān)成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 經(jīng)驗可以調(diào)節(jié)被試對威脅性刺激的視覺搜索(Gerdes et al., 2008; Peira, Golkar,Larsson, & Wiens, 2010), 通過調(diào)查問卷數(shù)據(jù)也可以發(fā)現(xiàn), 兒童缺少與蛇有關(guān)的后天經(jīng)驗。

    對干擾物的蛇進行分析, 眼動數(shù)據(jù)顯示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對蛇的首次注視到達時間要短于花,以較少的注視次數(shù)就注意到蛇。這個結(jié)果與蛇和花作為目標(biāo)物進行分析時結(jié)果是一致的。該結(jié)果證實了預(yù)期的假設(shè), 即不管作為目標(biāo)物還是干擾物, 威脅性刺激的注意定向都更快。即當(dāng)蛇作為干擾物出現(xiàn)時, 其作為恐懼刺激所具有的快速覺察仍然得到了體現(xiàn)。但是, 對干擾物分析的眼動結(jié)果并沒有支持“注意脫離困難”假設(shè)(Fox et al., 2001)。雖然蛇作為干擾物時的視覺搜索快于花, 但是在首次注視持續(xù)時間上并沒有發(fā)現(xiàn)花與蛇的區(qū)別。

    3 實驗2

    在實驗1基礎(chǔ)上, 借鑒情緒面孔研究中采用線畫或模式化來突出刺激的形態(tài)特征方式(Fox et al.,2000; LoBue & Larson, 2010), 使用線畫的蛇和花作為刺激材料, 進一步驗證蛇低水平的知覺特征(蜿蜒外形)是否會對早期的視覺加工和搜索產(chǎn)生影響, 檢驗“知覺模板”假設(shè)。兒童和成人是否會對蛇的形態(tài)特征有更快的注意和更短的注視加工?以及當(dāng)蛇作為干擾物時, 這種特征是否仍然起作用?此外, 與實驗1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 進一步討論蛇的外形、顏色、紋理在其快速覺察中的作用。

    圖2 實驗2刺激材料示例(左圖目標(biāo)物為蛇; 右圖目標(biāo)物為花)

    3.1 被試

    22名4~6歲的兒童, 有2名兒童數(shù)據(jù)未進入分析(采樣率小于75%), 有效被試為20人(女5人),平均年齡為5.1歲(

    SD

    = 0.5); 成人被試選取本科生23人(女10人), 平均年齡20.0歲(

    SD

    = 1.3), 所有被試視力或者矯正視力正常, 無色盲、色弱。實驗2中父母報告兒童關(guān)于蛇的先驗知識平均得分1.58(

    SD

    = 0.51), 成人平均得分2.87 (

    SD

    = 0.51), 成人經(jīng)驗顯著高于兒童,

    t

    (40) = 6.34,

    p

    < 0.001,

    d

    = 2.0。

    3.2 材料

    本研究作者參照實驗1中圖片, 手工畫制了所有線畫圖, 將圖片類型變量中的真實蛇和花轉(zhuǎn)換成了線畫蛇和花(見圖2)。所有實驗材料均參照實驗1中彩色圖片繪制。18位不知實驗?zāi)康男睦韺W(xué)本科生(女9人)對這些線畫圖進行了評定(評定方式和計分同實驗1),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恐懼喚起程度有顯著性差異,

    t

    (70) = 28.16,

    p

    < 0.001,

    d

    = 6.7, 恐懼刺激蛇的喚起度顯著高于花; 亮度不存在差異,

    t

    (70) = –1.06,

    p

    >0.05,

    d

    = 0.3。

    3.3 儀器、設(shè)計與程序

    儀器同實驗1; 實驗設(shè)計同實驗1。實驗基本流程同實驗1。不同的是, 在實驗2中記錄了被試的行為反應(yīng)時。由于兒童被試年齡較小且無法精確操作鼠標(biāo), 實驗要求被試在口頭報告發(fā)現(xiàn)目標(biāo)物后,由主試及時點擊鼠標(biāo)(鼠標(biāo)圖標(biāo)不在屏幕上出現(xiàn)),記錄從刺激呈現(xiàn)到點擊鼠標(biāo)時間作為被試的行為反應(yīng)時間。主試點擊鼠標(biāo)后自動進入下一實驗序列。成人采用相同方式記錄反應(yīng)時間。

    3.4 實驗2結(jié)果

    3.4.1 目標(biāo)物注視

    在興趣區(qū)首次注視到達時間上發(fā)現(xiàn), 目標(biāo)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41)= 4.34,

    p

    < 0.05, η= 0.10), 目標(biāo)物蛇(

    M

    = 911)被首次注視到時間短于花(

    M

    = 1016)。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41)= 50.56,

    p

    < 0.001, η=0.55), 成人(

    M

    = 740)快于兒童(

    M

    = 1220)。目標(biāo)類型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不顯著,

    F

    (1, 41)= 2.22,

    p

    >0.05, η= 0.05。

    到達興趣區(qū)之前的注視次數(shù), 目標(biāo)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41)= 5.98,

    p

    < 0.05, η= 0.13), 蛇(

    M

    = 3.6)在首次被注視到之前注視次數(shù)顯著少于花(

    M

    = 4.1)。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41)= 12.08,

    p

    < 0.01, η=0.23), 成人(

    M

    = 3.4)在到達目標(biāo)刺激前注視次數(shù)顯著少于兒童(

    M

    = 4.3)。目標(biāo)類型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不顯著,

    F

    (1, 41)= 1.12,

    p

    > 0.05, η= 0.03。

    興趣區(qū)首次注視持續(xù)時間, 目標(biāo)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41)= 9.94,

    p

    < 0.01, η= 0.19), 蛇(

    M

    = 346)的首次注視持續(xù)時間顯著短于花(

    M

    = 392)。年齡主效應(yīng)不顯著,

    F

    < 1,

    p

    > 0.05, η< 0.01。目標(biāo)類型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不顯著,

    F

    < 1,

    p

    > 0.05, η= 0.01。

    3.4.2 干擾物注視

    興趣區(qū)首次注視到達時間上, 干擾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41) = 4.63,

    p

    < 0.05, η= 0.10), 干擾刺激蛇(

    M

    = 376)被首次注視到時間顯著短于干擾刺激花(

    M

    = 417)。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41) = 22.17,

    p

    <0.001, η= 0.35), 成人(

    M

    = 337)顯著短于兒童(

    M

    =465)。干擾類型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不顯著,

    F

    < 1,

    p

    >0.05, η< 0.001。

    首次進入興趣區(qū)之前的注視點個數(shù)上, 干擾類型主效應(yīng)邊緣顯著(

    F

    (1, 41) = 3.52,

    p

    = 0.068, η=0.08), 蛇(

    M

    = 1.4)注視次數(shù)少于花(

    M

    = 1.5)。年齡主效應(yīng)(

    F

    < 1,

    p

    > 0.05, η< 0.01)以及干擾類型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

    F

    < 1,

    p

    > 0.05, η< 0.01)均不顯著。

    首個注視點的注視持續(xù)時間上, 干擾類型主效應(yīng)邊緣顯著(

    F

    (1, 41) = 3.31,

    p

    = 0.076, η= 0.08),蛇(

    M

    = 237)的首個注視點持續(xù)時間短于花(

    M

    =249)。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41) = 30.08,

    p

    < 0.001,η= 0.42), 成人(

    M

    = 212)的首次加工時間顯著短于兒童(

    M

    = 279)。干擾類型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不顯著,

    F

    < 1,

    p >

    0.05, η< 0.01。

    3.4.3 行為反應(yīng)

    目標(biāo)類型主效應(yīng)邊緣顯著(

    F

    (1, 41)= 3.78,

    p

    =0.059, η= 0.08), 目標(biāo)物蛇(

    M

    = 2288)的反應(yīng)快于花(

    M

    = 2373)。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41)= 140.31,

    p

    <0.001, η= 0.77), 成人(

    M

    = 1596)反應(yīng)快于兒童(

    M

    =3174)。目標(biāo)類型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不顯著,

    F

    < 1,

    p

    >0.05, η= 0.01。

    對目標(biāo)物蛇的首次注視到達時間和行為反應(yīng)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 發(fā)現(xiàn)眼睛首次到達時間顯著短于行為反應(yīng),

    t

    (42) = –12.32,

    p

    < 0.001,

    d

    = 1.9。目標(biāo)物花的對比也發(fā)現(xiàn), 眼睛首次到達時間要顯著快于行為反應(yīng),

    t

    (42) = –11.73,

    p

    < 0.001,

    d

    = 1.8。

    3.5 實驗1和實驗2對蛇的注視比較

    為了進一步揭示蛇的外形在快速覺察中的作用, 對實驗1和實驗2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對比分析。探討去掉了顏色和紋理后, 實驗2中的蛇是否被注視的更早。由于實驗2中增加了被試報告及要求主試點擊鼠標(biāo)記錄被試的反應(yīng)時間, 為了確保實驗1和實驗2數(shù)據(jù)對比的有效性, 計算了兒童和成人對目標(biāo)物蛇的首次到達時間和首個注視點持續(xù)時間均值之和(實驗1兒童:917 + 329 = 1246 ms; 實驗1成人:435 + 553 = 988 ms; 實驗2兒童:1126 + 341 =1467 ms; 實驗2成人:725 + 350 = 1075 ms), 發(fā)現(xiàn)數(shù)值遠低于實驗2中兒童反應(yīng)時均值3116 ms和成人反應(yīng)時均值1568 ms。由于研究關(guān)注的是眼動的初期反應(yīng)指標(biāo)(首次注視到達時間、首次注視前注視點個數(shù)、首次注視點持續(xù)時間), 而不考慮后期指標(biāo)(比如:平均注視時間、總注視時間、總注視次數(shù))。所以, 實驗2中記錄行為反應(yīng)時過程并不會對3個眼動指標(biāo)產(chǎn)生影響。因為兒童和成人的反應(yīng)時均值都滯后于對目標(biāo)物蛇首次到達時間和首個注視點持續(xù)時間均值之和, 說明被試必須先搜索到目標(biāo)刺激才能做出反應(yīng)。此外, 在最近采用成人被試眼動研究中, 發(fā)現(xiàn)成人被試從首次注視結(jié)束到做出按鍵反應(yīng)(反應(yīng)時)的延遲時間為748ms (恐懼刺激)和826 ms (非恐懼刺激) (LoBue et al., 2014, p. 820),這也說明是在首次注視結(jié)束后做出行為反應(yīng), 而不影響眼動初期反應(yīng)指標(biāo)。數(shù)據(jù)采用了2(蛇的特征:真實、彩色的蛇, 蛇的線畫圖)×2(年齡:成人, 兒童)的被試間分析。其中, 真實、彩色的蛇的數(shù)據(jù)來源于實驗1, 蛇的線畫圖數(shù)據(jù)來自實驗2 (見表1)。

    3.5.1 蛇作為目標(biāo)物

    首次注視到達時間上, 特征主效應(yīng)顯著(

    F

    (1,77)= 52.49,

    p

    < 0.001, η= 0.41), 實驗1中彩色、真實的蛇(

    M

    = 638)首次注視到達時間顯著短于實驗2中線畫的蛇(

    M

    = 911)。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77)=164.24,

    p

    < 0.001, η= 0.68), 成人(

    M

    = 583)快于兒童(

    M

    = 1033)。特征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不顯著,

    F

    (1, 77)=1.37,

    p

    > 0.05, η= 0.02。

    首次注視到蛇之前的注視次數(shù), 特征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77)= 39.35,

    p

    < 0.001, η= 0.34), 彩色、真實的蛇(

    M

    = 2.5)注視次數(shù)顯著少于線畫的蛇(

    M

    = 3.6)。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77)= 33.70,

    p

    < 0.001, η=0.30), 成人(

    M

    = 2.7)少于兒童(

    M

    = 3.6)。特征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不顯著,

    F

    (1, 77)= 2.78,

    p

    > 0.05, η= 0.04。

    首個注視點持續(xù)時間上, 特征主效應(yīng)顯著(

    F

    (1,77)= 8.63,

    p

    < 0.01, η= 0.10), 實驗1中彩色、真實的蛇(

    M

    = 459)首次注視時間顯著長于實驗2中線畫的蛇(

    M

    = 346)。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77)= 12.92,

    p

    < 0. 01, η= 0.14), 成人(

    M

    = 449)長于兒童(

    M

    =335)。特征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顯著(

    F

    (1, 77)= 10.94,

    p

    < 0.01, η= 0.12), 成人對真實、彩色的蛇(實驗1)首個注視點時間長于線畫的蛇(實驗2) (

    F

    (1, 77)=21.60,

    p

    < 0.001)。

    3.5.2 蛇作為干擾物

    首次注視到達時間上, 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77)= 26.19,

    p

    < 0.001, η= 0.25), 成人(

    M

    = 325)快于兒童(

    M

    = 446)。特征主效應(yīng)(

    F

    < 1,

    p

    > 0.05, η<0.01)、特征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

    F

    < 1,

    p

    > 0.05, η<0.01)均不顯著。

    首次注視到干擾物前注視次數(shù), 特征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77)= 8.03,

    p

    < 0.01, η= 0.09), 彩色、真實的蛇(

    M

    = 1.1)注視次數(shù)顯著少于線畫的蛇(

    M

    = 1.3)。年齡主效應(yīng)不顯著(

    F

    (1, 77)= 2.59,

    p

    > 0.05, η=0.03)。特征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邊緣顯著(

    F

    (1, 77)= 3.86,

    p =

    0.053, η= 0.05)。成人首次注視到真實、彩色蛇前注視次數(shù)少于線畫蛇,

    F

    (1, 77)= 12.88,

    p

    < 0.01。

    首個注視點持續(xù)時間上, 特征主效應(yīng)不顯著,

    F

    (1, 77)= 1.07,

    p >

    0.05, η= 0.01。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

    F

    (1, 77)= 7.79,

    p

    < 0. 01, η= 0.09), 成人(

    M

    = 229)短于兒童(

    M

    = 262)。特征與年齡的交互效應(yīng)顯著(

    F

    (1, 77)= 10.94,

    p

    < 0.01, η= 0.13), 成人對真實彩色蛇的首次加工時間長于線畫蛇(

    F

    (1, 77)= 11.20,

    p

    < 0.01)。

    3.6 討論

    實驗2結(jié)果與實驗1類似, 即相對于非威脅性的花, 蛇被首次注視到時間更短, 所用注視次數(shù)更少, 且首次加工的持續(xù)時間更短。這個結(jié)果證實了預(yù)期假設(shè), 并且與采用其他刺激物對比的結(jié)論存在一致性(LoBue & Deloache, 2011), 為兒童和成人對蛇的快速加工是由于低水平知覺特征提供了直接證據(jù)。這種對蛇的輪廓外形效應(yīng), 在其他研究中也有類似驗證。比如:Blanchette (2006)的研究發(fā)現(xiàn),被試對威脅性刺激的符號表征(蛇的卡通圖片)搜索反應(yīng)時顯著地快于中性刺激。

    對干擾物的分析仍然發(fā)現(xiàn)了與實驗1類似結(jié)果。即雖然作為干擾物, 蛇仍然表現(xiàn)出更短的首次注視時間、更少注視次數(shù)和更短的首次注視持續(xù)時間。這不僅進一步證明了威脅性刺激蛇確實具有更短的覺察時間, 同時也說明當(dāng)保留蛇蜿蜒的形態(tài)特征后, 作為干擾物蛇的反應(yīng)仍然更快。實驗2記錄了被試覺察目標(biāo)的行為反應(yīng)速度, 雖然過程不夠精細, 但是結(jié)果仍然重復(fù)了已有研究結(jié)論, 發(fā)現(xiàn)蛇的反應(yīng)要快于花、成人要快于兒童(LoBue & DeLoache,2008; LoBue & Deloache, 2011), 也說明了結(jié)論的有效性。但是, 從統(tǒng)計顯著性水平來看, 相對于真實、彩色的蛇, 線畫的蛇導(dǎo)致的反應(yīng)強度還是降低了, 即彩色、真實蛇具有更快的覺察效應(yīng)。這個結(jié)論可以在實驗1和實驗2對比中得到驗證。

    對比行為反應(yīng)和首次注視到達時間可以發(fā)現(xiàn),首次到達時間要明顯快于反應(yīng)時, 但是結(jié)果趨勢具有一致性。說明行為反應(yīng)的過程需要經(jīng)過視覺搜索、信息傳遞、神經(jīng)中樞決策、肌肉反應(yīng)等過程, 而視覺搜索和定向更加快速。也證明了眼動在威脅性刺激快速覺察研究中可以提供更加直接和有效的反應(yīng)指標(biāo)。此外, 也有研究者認為, 眼動記錄視覺搜索(比如:首次注視到達時間)反映了被試對于威脅性刺激覺察的自下而上的加工過程, 而行為反應(yīng)則涉及到自上而下的加工過程(LoBue et al., 2014)。從客觀上而言, 眼動自下而上的加工過程能夠更好地反映人們對蛇的快速覺察。

    在實驗2中線畫蛇相對于真實的彩色蛇去除了許多額外信息(如:顏色、背景、突出的頭部特征、紋理等)而保留了低水平知覺特征(蜿蜒的形狀)。與實驗1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 當(dāng)蛇作為目標(biāo)物進行搜索時, 實驗1中真實、彩色蛇的被注視到時間明顯快于線畫的蛇。這個結(jié)論證實了我們的推測, 說明蛇所具有的顏色、紋理等額外信息還是促進了對蛇的識別。該結(jié)論提示我們, 蛇作為一種特殊爬行動物, 其獨有的特征不僅僅包括其彎曲的外形, 其顏色和紋理還是突出蛇的特殊性, 使其被快速識別和覺察(Isbell, 2006, 2009)。在LoBue和DeLoache(2011)研究的一個實驗中, 研究者控制了刺激呈現(xiàn)的顏色(采用黑白圖片)探討蛇特殊的色彩和外表對變化刺激覺察影響, 發(fā)現(xiàn)無論成人還是兒童對蛇的覺察仍然快于青蛙。她們的結(jié)論認為顏色并不影響對蛇的快速覺察。但是, 在改變威脅刺激材料呈現(xiàn)方式后, 我們發(fā)現(xiàn)色彩仍具有一定促進作用。當(dāng)蛇作為干擾物時, 這種色彩和紋理的效應(yīng)明顯下降,可能是由于當(dāng)蛇作為干擾物時, 被試不是主動去識別蛇。此外, 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喚醒有助于視覺知覺(Phelps, Ling, & Carrasco, 2006; Vaish, Grossmann,& Woodward, 2008)。實驗2的線畫刺激相比于真實圖片, 情緒喚醒度可能較低, 可能導(dǎo)致其覺察效應(yīng)下降。

    4 總討論

    本研究使用了眼動儀來采集被試對威脅性刺激的反應(yīng)數(shù)據(jù)。根據(jù)以往的嬰幼兒視覺搜索研究(DeNicola, Holt, Lambert, & Cashon, 2013; Koster,Crombez, van Damme, Verschuere, & De Houwer,2004; Lipp & Waters, 2007; Peltola, Lepp?nen,Vogel-Farley, Hietanen, & Nelson, 2009), 可以把被試的首次注視到達時間和首次進入興趣區(qū)前注視點個數(shù)界定為目標(biāo)物注意定向(attention orienting),即被試對目標(biāo)刺激(蛇或花)的注意定向速度, 時間越短或注視次數(shù)越少, 說明被試更早或更快地就鎖定了目標(biāo)刺激; 把首個注視點持續(xù)時間界定為目標(biāo)物注意維持(attention holding), 即對目標(biāo)物的注視維持時間越短, 說明被試對目標(biāo)加工更少。實驗1重復(fù)和擴展了LoBue等人的實驗(LoBue & DeLoache,2008, 2010), 發(fā)現(xiàn)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對威脅性刺激蛇具有更快的注意定向, 更短的注意維持。實驗2在去除了蛇的顏色等外部特征后也發(fā)現(xiàn)了相同的結(jié)論。這些基于眼動的研究結(jié)果, 也為理解威脅性刺激優(yōu)先覺察提供了更加客觀的實證數(shù)據(jù)。這說明無論是有經(jīng)驗的成人被試, 還是較少經(jīng)驗的3~5歲兒童, 他們都表現(xiàn)出對蛇更快的覺察。

    恐懼研究是一個很廣泛的領(lǐng)域, 人們不僅對蛇、蜘蛛、蜥蜴這類威脅性動物產(chǎn)生注意偏向或快速反應(yīng), 同時也對恐懼面孔(LoBue & Larson, 2010;?hman, Lundqvist, & Esteves, 2001)、威脅性武器槍(Fox, Griggs, & Mouchlianitis, 2007)、刀和注射器(Blanchette, 2006; LoBue, 2010b)等產(chǎn)生注意偏向。研究者把對蛇和蜘蛛這類刺激稱為進化相關(guān)的威脅(evolutionary relevant threats)或種系相關(guān)的(phylogenetical)刺激(Fox et al., 2007; LoBue et al.,2010)。通過以上的兩個實驗發(fā)現(xiàn), 雖然兒童對蛇具有更少的經(jīng)驗, 但是他們?nèi)匀槐憩F(xiàn)出了與成人一樣的注視模式, 對蛇表現(xiàn)出了更快的覺察。這就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 即我們?yōu)楹螘ι哂X察更快, 是因為我們恐懼蛇, 還是蛇特殊的外形。?hman等人提出了“先天傾向”假說來解釋蛇的快速覺察, 他們假設(shè)人類認知系統(tǒng)中存在一個恐懼模塊(evolved fear module), 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行為、心理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 某些特定的刺激會自動化激活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 這些神經(jīng)系統(tǒng)會對一些特定的威脅刺激(蛇)有選擇性地、自動地激活, 并產(chǎn)生防衛(wèi)性反應(yīng)。他們認為這個恐懼模塊是進化適應(yīng)的結(jié)果,在大部分哺乳動物中都存在(?hman & Mineka,2001, 2003; ?hman, Soares, Juth, Lindstr?m, &Esteves, 2012)。雖然先天傾向的進化模塊可以解釋現(xiàn)實情境中的一些恐懼刺激覺察現(xiàn)象, 但是卻不能很好地解釋人類對一些低水平特征的威脅性刺激的快速覺察現(xiàn)象。即這個恐懼模塊很難解釋我們對一些特定威脅刺激的注意偏向或快速覺察機制。

    LoBue等人在恐懼模塊基礎(chǔ)上使用了低水平知覺偏向和知覺模板假設(shè)來解釋嬰、幼兒對蛇的覺察(LoBue, 2013; LoBue et al., 2010)。該假說認為,對蛇具有較少經(jīng)驗的嬰、幼兒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快速注意偏向可能是由于知覺模板在起作用。知覺模板主要是基于威脅刺激的基本特征或混合的低水平的圖示化特征, 例如, 蛇的知覺模板就是其連續(xù)的曲線輪廓以及尾部彎曲為一團; 蜘蛛的視覺模板是居于中心的身體及其發(fā)散到四周的曲線(LoBue, 2013;LoBue et al., 2010)。實驗2中結(jié)果支持了蛇彎曲的外形在快速覺察中的作用, 與知覺模板假設(shè)相符合。因為經(jīng)過線畫處理后, 蛇本身的曲線特征更加突出, 可以說蛇特殊的輪廓特征導(dǎo)致了其快速注意定向和更短的注意維持。但是, 仍然需要深入探討的一個問題是, 這種覺察是否是真的由于其特殊的外形特征, 還是人類本身就對特殊的形狀反應(yīng)更快。因為在人類基本視覺搜索中, 彎曲的線相較于直線確實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視覺注意和反應(yīng)(Treisman & Gormican, 1988; Wolfe, Yee, &Friedman-Hill, 1992)。對于這個問題解釋, LoBue等人也對于知覺模板假設(shè)持有比較謹慎的態(tài)度(LoBue, 2013; LoBue et al., 2010), 后續(xù)研究仍然需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蛇作為爬行動物, 其所具有的特殊外形、頭部特征、顏色和紋理是其區(qū)別于其他爬行動物重要特征(Isbell, 2009)。對比實驗1和實驗2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 兒童和成人對于實驗1中真實、彩色蛇的反應(yīng)明顯要快于實驗2中去掉這些特征點的線畫蛇。這說明蛇作為一種特殊的爬行動物, 之所以被大部分哺乳動物和人類恐懼和快速覺察, 是因為其所具有的顏色、花紋、特殊外形、頭部特征作為一個綜合體仍然起重要作用。比如, 相對于同為爬行動物的蜥蜴,雖然兩者在外形一些外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 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蛇的覺察仍然要快于蜥蜴(Penkunas &Coss, 2013b)。這也可能是LoBue等人前期研究中使用蛇的真實圖片作為刺激材料的原因, 即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中, 無論是在動物園還是在野外環(huán)境中見到的蛇都是帶有色彩的、有紋理的、彎曲的。

    研究對于干擾刺激注視情況分析證實了研究的預(yù)期, 即雖然作為搜索刺激的干擾物, 威脅性刺激蛇仍然被更早和更快的注意定向, 并且有更短的注意維持時間。這進一步間接證實了恐懼性刺激快速知覺的普遍性。同時, 這個結(jié)果確實不同于已有研究認為干擾物屬性不影響對目標(biāo)刺激覺察的結(jié)論, 但是也不能完全支持“注意脫離困難”假設(shè)(Fox et al., 2001)。比如:Penkunas和Coss (2013a)將蛇和蜥蜴配對, 同樣被作為威脅性刺激快速覺察的蜥蜴在遇到蛇時反應(yīng)變慢了, 他們認為蛇作為干擾物可能會使得非威脅性刺激或低威脅性刺激覺察變慢。但是, 對于可以支持這個“注意脫離困難”的首次注視加工時間來說, 在實驗1和實驗2的分析中都沒有發(fā)現(xiàn)蛇和花之間有顯著差異。即雖然蛇作為干擾物的時候會被更快覺察, 但是并沒有發(fā)現(xiàn)在首次加工上會存在注意脫離困難。類似地, LoBue等人(2014)采用成人被試得出眼動結(jié)果也不支持“注意脫離困難”假設(shè)。作為固定時間分析來說, 干擾物分析結(jié)論仍然需要謹慎, 這也提示后續(xù)研究探討干擾物屬性的影響作用。

    本研究由于幼兒被試限制, 在數(shù)據(jù)采集、實驗刺激上仍然存在改進地方, 未來研究應(yīng)該關(guān)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 針對幼兒被試無法精確操作鍵盤和鼠標(biāo)的情況, 未來研究需要利用聲音反應(yīng)盒、特殊按鍵等設(shè)備精確記錄幼兒的行為反應(yīng)時間; 在幼兒被試可以接受范圍內(nèi), 增大實驗的試次。第二,恐懼性刺激誘發(fā)的情緒在其中扮演的作用(Peira et al.,2010)。如果對蛇的覺察歸結(jié)為其特殊外形, 那么這種快速覺察就歸結(jié)為基本的模式差別導(dǎo)致的反應(yīng)差異。那么, 蛇作為一類“恐懼動物”, 它在兒童的快速覺察中有沒有引發(fā)恐懼情緒?如果誘發(fā)了恐懼情緒, 那么蛇的外形是否還起作用?第三, 對蛇的快速覺察是否可以概括化到蜘蛛、蟑螂、獅子等其他動物恐懼中(LoBue, 2010a; Penkunas & Coss,2013a)。比如:以往很多研究都發(fā)現(xiàn)人類對蜘蛛這種特有的生物具有與蛇類似的注意偏向(Blanchette,2006; ?hman & Mineka, 2001)。第四, 兒童經(jīng)驗對恐懼性刺激刺激覺察的影響。未來研究可以嘗試選取更加廣泛的年齡段探討經(jīng)驗對蛇快速覺察的影響。第五, 關(guān)于蛇的特殊外形導(dǎo)致了它的注意偏向和快速覺察。以往研究對蛇的顏色、生命性、體態(tài)特征、紋理等這些因素都沒有很好控制, 未來研究仍然需要進一步嚴(yán)格控制變量進行深入探討。

    Berger, M. (2010). ‘It's the sight not the bite’: A model and reinterpretation of visually-based developmental fear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30

    (6), 779–793.

    Blanchette, I. (2006). Snakes, spiders, guns, and syringes:How specific are evolutionary constraints on the detection of threatening stimuli?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59

    (8), 1484–1504.

    Bornstein, M. H., Mash, C., & Arterberry, M. E. (2011).Perception of object–context relations: Eye-movement analyses in infants and adul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47

    (2), 364–375.

    Braun, K. A., Ellis, R., & Loftus, E. F. (2002). Make my memory: How advertising can change our memories of the past.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19

    (1), 1–23.

    Brosch, T., & Sharma, D. (2005). The role of fear-relevant stimuli in visual search: A comparison of phylogenetic and ontogenetic stimuli.

    Emotion, 5

    (3), 360–364.

    Cole, C., & Loftus, E. (1987). The memory of children. In S.Ceci, M. Toglia, & D. Ross (Eds.),

    Children’s eyewitness memory

    (pp. 178–208). :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DeLoache, J. S., & LoBue, V. (2009). The narrow fellow in the grass: Human infants associate snakes and fear.

    Developmental Science, 12

    (1), 201–207.

    DeNicola, C. A., Holt, N. A., Lambert, A. J., & Cashon, C. H.(2013). Attention-orienting and attention-holding effects of faces on 4- to 8-month-old infa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37

    (2), 143–147.

    Feiring, C., Lewis, M., & Starr, M. D. (1984). Indirect effects and infants' reaction to stranger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

    (3), 485–491.

    Feng, G. (2011). Eye tracking: A brief guide for developmental researchers.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12

    (1),1–11.

    Flykt, A., & Caldara, R. (2006). Tracking fear in snake and spider fearful participants during visual search: A multiresponse domain study.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

    (8),1075–1091.

    Fox, E., Griggs, L., & Mouchlianitis, E. (2007). The detection of fear-relevant stimuli: Are guns noticed as quickly as snakes?

    Emotion, 7

    (4), 691–696.

    Fox, E., Lester, V., Russo, R., Bowles, R. J., Pichler, A., &Dutton, K. (2000).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Are angry faces detected more efficiently?

    Cognition and Emotion,14

    (1), 61–92.

    Fox, E., Russo, R., Bowles, R., & Dutton, K. (2001). Do threatening stimuli draw or hold visual attention in subclinical anxie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 130

    (4), 681–700.

    Fredrikson, M., Annas, P., & Wik, G. (1997). Parental history,aversive expos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nake and spider phobia in women.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35

    (1),23–28.

    Gerdes, A. B. M., Alpers, G. W., & Pauli, P. (2008). When spiders appear suddenly: Spider-phobic patients are distracted by task-irrelevant spider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46

    (2), 174–187.

    Gredeb?ck, G., Johnson, S., & von Hofsten, C. (2010). Eye tracking in infancy research.

    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35

    (1), 1–19.

    Isbell, L. A. (2006). Snakes as agents of evolutionary change in primate brains.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51

    (1), 1–35.

    Isbell, L. A. (2009).

    The fruit, the tree, and the serpent: Why we see so well

    .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eil, M. F., Briassoulis, G., Nesterova, M., Miraftab, N.,Gokarn, N., Wu, T. J., & Stratakis, C. A. (2013). Threat bias in mice with inactivating mutations of Prkar1a.

    Neuroscience, 241

    , 206–214.

    Koster, E. H. W., Crombez, G., van Damme, S., Verschuere, B.,& de Houwer, J. (2004). Does imminent threat capture and hold attention?

    Emotion, 4

    (3), 312–317.

    Lipp, O. V., & Waters, A. M. (2007). When danger lurks in the background: Attentional capture by animal fear-relevant distractors is specific and selectively enhanced by animal fear.

    Emotion, 7

    (1), 192–200.

    LoBue, V. (2010a). And along came a spider: An attentional bias for the detection of spiders in young children and adul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07

    (1),59–66.

    LoBue, V. (2010b). What's so scary about needles and knives?Examining the role of experience in threat detection.

    Cognition & Emotion, 24

    (1), 180–187.

    LoBue, V. (2013). What are we so afraid of? How early attention shapes our most common fears.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7

    (1), 38–42.

    LoBue, V., & DeLoache, J. S. (2008). Detecting the snake in the grass: Attention to fear-relevant stimuli by adults and young childre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

    (3), 284–289.

    LoBue, V., & DeLoache, J. S. (2010). Superior detection of threat-relevant stimuli in infancy.

    Developmental Science,13

    (1), 221–228.

    LoBue, V., & Deloache, J. S. (2011). What's so special about slithering serpents? Children and adults rapidly detect snakes based on their simple features.

    Visual Cognition,19

    (1), 129–143.

    LoBue, V., & Larson, C. L. (2010). What makes an angry face look so?…?angry? Examining visual attention to the shape of threat in children and adults.

    Visual Cognition, 18

    (8),1165–1178.

    LoBue, V., Matthews, K., Harvey, T., & Stark, S. L. (2014).What accounts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threat? Evidence for an advantage in perceptual and behavioral responding from eye movements.

    Emotion, 14

    (4), 816–823.

    LoBue, V., Rakison, D. H., & DeLoache, J. S. (2010). Threat perception across the life span: Evidence for multiple converging pathway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

    (6), 375–379.

    Loftus, E. F., & Davies, G. M. (1984). Distortions in the memory of childre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40

    (2), 51–67.

    Murray, E. J., & Foote, F. (1979). The origins of fear of snake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17

    (5), 489–493.

    Oakes, L. M. (2012). Advances in eye tracking in infancy research.

    Infancy, 17

    (1), 1–8.

    ?hman, A. (2009). Of snakes and faces: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the psychology of fear.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50

    (6), 543–552.

    ?hman, A., Flykt, A., & Esteves, F. (2001). Emotion drives attention: Detecting the snake in the gras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0

    (3), 466–478.

    ?hman, A., Lundqvist, D., & Esteves, F. (2001). The face in the crowd revisited: A threat advantage with schematic stimuli.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0

    (3), 381–396.?hman, A., & Mineka, S. (2001). Fears, phobias, and preparedness: Toward an evolved module of fear and fear learn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108

    (3), 483–522.

    ?hman, A., & Mineka, S. (2003). The malicious serpent:Snakes as a prototypical stimulus for an evolved module of fear.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

    (1), 5–9.

    ?hman, A., Soares, S. C., Juth, P., Lindstr?m, B., & Esteves, F.(2012). Evolutionary derived modulations of attention to two common fear stimuli: Serpents and hostile humans.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24

    (1), 17–32.

    Peira, N., Golkar, A., Larsson, M., & Wiens, S. (2010). What you fear will appear: Detection of schematic spiders in spider fear.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57

    (6), 470–475.

    Peltola, M. J., Lepp?nen, J. M., Vogel-Farley, V. K., Hietanen,J. K., & Nelson, C. A. (2009). Fearful faces but not fearful eyes alone delay attention disengagement in 7-month-old infants.

    Emotion, 9

    (4), 560–565.

    Penkunas, M. J., & Coss, R. G. (2013a). A comparison of rural and urban Indian children's visual detection of threatening and nonthreatening animals.

    Developmental Science, 16

    (3),463–475.

    Penkunas, M. J., & Coss, R. G. (2013b). Rapid detection of visually provocative animals by preschool children and adul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14

    (4),522–536.

    Phelps, E. A., Ling, S., & Carrasco, M. (2006). Emotion facilitates perception and potentiates the perceptual benefits of atten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

    (4), 292–299.

    Purkis, H. M., & Lipp, O. V. (2009). Are snakes and spiders special? Acquisition of negative valence and modified attentional processing by non-fear-relevant animal stimuli.

    Cognition & Emotion, 23

    (3), 430–452.

    Quinlan, P. (2013). The visual detection of threat: A cautionary tale.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0

    (6), 1080–1101.

    Rakison, D. H., & Derringer, J. (2008). Do infants possess an evolved spider-detection mechanism?

    Cognition, 107

    (1),381–393.

    Reynolds, M. G., Eastwood, J. D., Partanen, M., Frischen, A.,& Smilek, D. (2009). Monitoring eye movements while searching for affective faces.

    Visual Cognition, 17

    (3),318–333.

    Shibasaki, M., & Kawai, N. (2009). Rapid detection of snakes by Japanese monkeys (Macaca fuscata): An evolutionarily predisposed visual system.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123

    (2), 131–135.

    Soares, S. C., Esteves, F., Lundqvist, D., & ?hman, A. (2009).Some animal specific fears are more specific than others:Evidence from attention and emotion measure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7

    (12), 1032–1042.

    Treisman, A., & Gormican, S. (1988). Feature analysis in early vision: Evidence from search asymmetries.

    Psychological Review, 95

    (1), 15–48.

    Vaish, A., Grossmann, T., & Woodward, A. (2008). Not all emotions are created equal: The negativity bias in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4

    (3),383–403.

    Waters, A. M., Lipp, O., & Randhawa, R. (2011). Visual search with animal fear-relevant stimuli: A tale of two procedure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5

    (1), 23–32.

    Waters, A. M., Lipp, O., & Spence, S. H. (2008). Visual search for animal fear-relevant stimuli in children.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60

    (2), 112–125.

    Wolfe, J. M., Yee, A., & Friedman-Hill, S. R. (1992). Curvature is a basic feature for visual search tasks.

    Perception, 21

    (4),465–480.

    猜你喜歡
    效應(yīng)兒童實驗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yīng)
    懶馬效應(yīng)
    做個怪怪長實驗
    應(yīng)變效應(yīng)及其應(yīng)用
    NO與NO2相互轉(zhuǎn)化實驗的改進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
    六一兒童
    “六·一”——我們過年啦!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午夜福利18|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www日本黄色视频网|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那|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av欧美777| 乱人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x7x7x7水蜜桃|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亚洲自拍偷在线|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天天一区二区日本电影三级|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亚洲在线观看片|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日本成人三级电影网站|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av天堂在线播放| 露出奶头的视频|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美女黄网站色视频|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12—13女人毛片做爰片一|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国产在线男女|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一级av片app|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午夜影院日韩av|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97碰自拍视频|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 三级毛片av免费| 看黄色毛片网站| 男人舔奶头视频| 舔av片在线|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色吧在线观看|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欧美日本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窝窝影院91人妻|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色哟哟哟哟哟哟|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老妇女一区|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日韩欧美在线乱码|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91字幕亚洲|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老司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婷婷亚洲欧美|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搞女人的毛片| 亚洲综合色惰|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成人国产综合亚洲|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在线看三级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东京热|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色片|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美女被艹到高潮喷水动态|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直播|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av一区综合| 欧美3d第一页|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久久伊人香网站| 9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色哟哟·www|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av黄色大香蕉|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级片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97热精品久久久久久|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 久久6这里有精品|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hd|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好男人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久久人妻av系列|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xxxwww97欧美| 欧美日韩黄片免|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9|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 91狼人影院| 亚洲激情在线av|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欧美日韩瑟瑟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老司机福利观看|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日韩欧美精品v在线| 97热精品久久久久久| 少妇的逼水好多|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夜夜躁狠狠躁天天躁|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91狼人影院| 亚洲,欧美精品.|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or卡值多少钱|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色综合大香蕉|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丁香六月欧美|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如何舔出高潮| 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免费av毛片视频| 在线看三级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日本黄大片高清|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乱码| 国产av不卡久久|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悠悠久久av|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深夜精品福利| 禁无遮挡网站|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国产老妇女一区|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禁无遮挡网站|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我要看日韩黄色一级片| 如何舔出高潮| 国产在线男女|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欧美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 avwww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ponron亚洲| 久久久久国内视频|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夜夜爽天天搞|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欧美区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6这里有精品|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天堂动漫精品| 久久久精品大字幕|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美女黄网站色视频| 九色国产91popny在线|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av在线|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精品日产1卡2卡|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 老女人水多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色吧在线观看| 简卡轻食公司|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国产在线男女|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黄色大香蕉| 亚洲 国产 在线|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九色国产91popny在线|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色播亚洲综合网| 欧美潮喷喷水|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亚洲色图av天堂|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二区|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天天一区二区日本电影三级| 一级毛片久久久久久久久女|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少妇的逼好多水|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av黄色大香蕉| 亚洲av美国av| 99热精品在线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50|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久久伊人香网站| 黄色女人牲交|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宅男免费午夜|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高清作品|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免费大片18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hd|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x7x7x7水蜜桃| 91av网一区二区|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国产精品一及| 欧美潮喷喷水|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国产毛片a区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av| 天堂网av新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有码 亚洲区| 在线播放无遮挡|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又粗又爽又猛毛片免费看| aaaaa片日本免费|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色吧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98|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教育| 嫩草影视91久久|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中字成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www.999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一夜夜www| .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蜜桃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看免费av毛片|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全|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9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x7x7x7水蜜桃|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露出奶头的视频|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 女生性感内裤真人,穿戴方法视频|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网站|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久久草成人影院|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91麻豆av在线|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毛片女人毛片|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久久久久性生活片|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1000部很黄的大片|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影院日韩av|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午夜影院日韩av|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伦人伦偷精品视频|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 色哟哟哟哟哟哟| 一级av片app|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 91av网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大字幕|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动漫精品|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看黄色毛片网站|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二区|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偷拍熟女少妇极品色|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18禁久久av|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热99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av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 老师上课跳d突然被开到最大视频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深爱激情五月婷婷|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色av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影院6| 99久久九九国产精品国产免费|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黄色女人牲交|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久久久色成人|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又爽又黄无遮挡网站| 天堂√8在线中文|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一级黄片播放器| 99热只有精品国产| 天天一区二区日本电影三级|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亚洲激情在线av|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简卡轻食公司| 香蕉av资源在线|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色噜噜av男人的天堂激情|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99热精品在线国产|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97碰自拍视频| 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丁香六月欧美|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av欧美777|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日本熟妇午夜|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