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優(yōu)軍
隨著人們對素質教育的不斷探討和實踐,教育越來越多地增加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在關懷學生健康方面有了顯著的轉變,不僅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更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教學工作并列成為現代教育的兩個核心,缺一不可。
人的心理成長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中學生的心理,有時極易陷入“誤區(qū)”,時常會產生一些矛盾和困惑,引起心理不適應、情緒不協調,如若不能及時解決有的問題甚至會發(fā)展成為精神障礙。多年的教育經歷,使我認識到要想做好學生工作,必須依靠各方力量。要細致耐心地全面深入了解學生,包括家庭狀況、生活環(huán)境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等,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下面通過兩個教育案例初步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學期剛開始不久,一名神情憂郁的女同學走進了我的辦公室,說是想尋求心理咨詢教師幫助。緊接著,這名同學的班主任也向我提出了幫助她的請求。我先安排了一名心理教師對她進行了心里輔導。幾次輔導后,不但沒有絲毫好轉,情況反而變得更加嚴重。我了解到她在與其他學生交流不暢時,竟然做出了讓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事。她將一杯水潑在了同宿舍里“得罪自己”的同學的床上,而且還對這種做法毫無負罪感。我與心理同行一起進行會診,發(fā)現問題似乎并不僅出在心理方面。以后的心理輔導我發(fā)現她沒有主動配合的意愿,一個問題解決了,緊接著出現了新的問題,而且據學生自己說家長在教育她方面有很多不妥當之處,有時對問題非但不積極主動解決,反而助長孩子負面情緒滋生。
一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與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是密切相關的。我清醒的認識到必須及時了解孩子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我們把學生家長約到學校,交談中得知之前從學生那里了解的情況與實際并不一致,父母非但不對孩子過于偏袒,而是態(tài)度積極,對孩子期望值也很高。通過與孩子家長的深層次交流,事情的輪廓越來越清晰。原來自從她妹妹出生后,孩子自己感覺不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了,以為父母對妹妹的愛大于給予她的愛,于是就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三天兩頭鬧情緒,不是頭疼就是胃疼。升入高中后,離家遠,遠離了父母,更缺乏與同學的交流,導致各種情緒難以排解,于是就想方設法引起別人的注意,甚至用過激的行為。確診了問題的根源,于是我們有針對性地與孩子開展溝通交流,充分地肯定孩子優(yōu)點,對孩子要求關心的情況,與家長展開談話,家長也表示今后會更加關心自己的大孩子的成長。經過一段,孩子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抑郁的神情沒有了,人也變得積極向上了,同學關系也融洽了,學習也有了長足進步!
這件事情讓我感觸頗深,要想做好學生工作,首先要細致地了解學生自身狀況,同時還要了解他的家庭,他的成長環(huán)境,絕對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只有對癥下藥,方能事半功倍。
下面我再例舉另一個教育案例。今年開學之初,有一個男同學,家長無論如何也送不進學校大門,一到校門口,就嘔吐不止,家長無奈只好送孩子進醫(yī)院就醫(yī)。結果檢查顯示一切正常,多次心理輔導也不見成效。于是我們從孩子成長經歷入手,了解孩子的過去,通過心理攻堅,孩子最終道出了實情。原來初中時候,有位老師無形中傷害過這個學生。有一次這位老師與其他老師交談時,說某某同學那么笨都比他考得好。事情恰巧被他無意中聽到,自從那以后自信心深受打擊,于是老是感覺老師瞧不起他,成績也開始大幅下降。后來發(fā)展到不敢見老師,再后來一想起學校就恐懼、嘔吐,厭學情緒非常嚴重。
“解鈴還須系鈴人”,于是我就親自聯系上了他初中時的那個教師。通過與這位教師的深入交談,了解到當是那位教師是出于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才說那番話的。這位教師談起當年的那番話,為自己無心的言論導致孩子學習下降感到悔恨。在我的撮合下,這位男同學與自己的老師化解了誤會,孩子的心結也打開了,心態(tài)也慢慢平復,生理的不良反應也隨著心結的打開而消失。孩子不再害怕學習,人也變得開朗,學習也明顯進步了。
總之,做好學生的工作,不能打無準備之戰(zhàn),不能憑經驗教條,要做到對學生知己知彼,要追根溯源,走進孩子的內心,從心靈深處改變孩子,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廣饒縣第一中學一校區(q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