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承志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古籍搜集整理搶救出版規(guī)劃辦公室,新疆伊犁 835000)
古籍圖書在搜集整理搶救中的若干問題思考
雷承志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古籍搜集整理搶救出版規(guī)劃辦公室,新疆伊犁 835000)
在完善古籍圖書的搶救工作中不僅需要正視歷史變遷所帶來的殘缺感,還應從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上給予撲救和保護。本文針對古籍圖書的搶救現狀提出了三個問題,通過思考需要從:向民間傳遞古籍圖書的保存方法、激勵驅動下完備基層的管理措施、在戰(zhàn)略驅使下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員等三個方面來進行對策構建。
古籍圖書 若干問題 搶救 基層圖書館
作為記載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古籍圖書,在目前的搜集整體搶救(以下簡稱:搶救)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除了歷史原因外,還含有不容忽視的人為因素。因此,在完善古籍圖書的搶救工作中不僅需要正視歷史變遷所帶來的殘缺感,還應從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上給予撲救和保護。
根據筆者的調研發(fā)現,我國基層圖書館所現存的古籍圖書面臨著更為嚴重的“生存”問題,許多圖書的PH值已處于6-6.5之間,PH值若是低于5的話則意味著該古籍圖書將無法查閱??梢姡F階段在搶救古籍圖書的重點上還在于延續(xù)它們作為文化載體的生命。另外,在古籍圖書的搶救中也發(fā)現,因相關人才的缺乏而對工作所帶來了困擾。因此,這些都構成了本文立論的問題導向。
結合筆者的工作體驗,當前所存在的若干問題主要涵蓋以下內容:
1.1 歷史變遷所造成的問題
眾所周知,我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多災多難的歷史;且新中國成立后又經歷的10年文化浩劫。從而,許多珍貴的古籍圖書散落在民間而難以搜集和整理,這就在客觀因素上造成了目前難以統(tǒng)計出古籍圖書的底數,進而給搶救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根據專家預測,古籍圖書數量至少在3500—4000萬冊以上,這可謂是浩如煙海。
1.2 書籍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古籍圖書一般存在于各級圖書館和博物館中,就圖書館而言,因古籍圖書具有極高的文獻查閱價值,從而國家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對其管理較為穩(wěn)妥。由此,古籍圖書管理存在嚴重問題的則主要集中在縣級圖書館內。據筆者走訪發(fā)現,縣級以下基層圖書館對待古籍圖書存在著“無專人、無專門書庫、無專門經費”的“三無”狀態(tài)。
1.3 技術因素所帶來的問題
目前對于珍貴古籍圖書的搶救性整體主要以縮微技術為主,但真正有能力使用這一技術的圖書館卻不多,且從事這一技術的專業(yè)人才也較為匱乏。不難理解,古籍搜集整體搶救這一領域較為冷門,從而也較難吸引住專門人才參與其中。
遵循“先易后難”的工作原則,以及遵從可易操作性的工作準則,我們需要在古籍書籍的管理和技術性搶救上下大工夫。
既然需要在古籍書籍的管理和技術性搶救上下大工夫,便需要在現實條件下來逐漸完善這兩項工作。因此,針對問題的現實思考便顯得必要了。
2.1 針對古籍書籍管理的現狀思考
筆者認為,針對古籍書籍的管理不但作用于延續(xù)它的理化生命,還在于發(fā)揮出它的文化光芒。之所以國家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在這方面有所作為,也在于該圖書館的功能定位。因此,面對縣域基層圖書管理而言,在挖掘地方志和地域社會文化元素的目標導向下,能否完善對古籍書籍的管理工作則值得思考。其實管理中的經費問題容易解決,而明確古籍圖書的搜集整體搶救目的則至關重要。
2.2 針對古籍書籍技術性搶救的現狀思考
縮微技術是使用照相技術,將紙質文獻轉換到縮微膠片上,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進行自動化處理、保存、檢索、再現和復制還原。諸如將古籍圖書轉化到光碟之中,則是對其進行技術性搶救的重要手段。為此,基層圖書館只要在縮微保管、縮微閱讀等方面投入一定經費即可。
根據上文所述,搜集整理搶救古籍圖書的對策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構建:
3.1 向民間傳遞古籍圖書的保存方法
在承認現實的基礎上,應理性認識大量古籍圖書散落民間的這一事實。為此,在降低古籍圖書搶救成本的情況下,需要向民間傳遞古籍圖書的保存方法,從而使民眾能科學、合理的保存和管理私人藏品,從而延續(xù)古籍圖書的理化壽命。與此同時,在尊重圖書所有權的基礎上可以在互聯網上發(fā)布非成套古籍圖書的信息,若是聯系到相關人士可以將其所藏古籍圖書進行“縮微”。
3.2 激勵驅動下完備基層的管理措施
目前古籍圖書管理問題突出的部門是縣域基層圖書館,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缺少必要的人員和技術儲備,還在于當地的人文環(huán)境使然。因此,在大力發(fā)展特色旅游和打造地域名片的區(qū)域發(fā)展要求下,可以以此在激勵基層圖書館從管理和利用古籍圖書(主要是地方志)入手,挖掘區(qū)域文化元素。這樣一來,便使對古籍圖書的管理與經濟發(fā)展相聯系,必然增強他們的管理自覺。
3.3 在戰(zhàn)略驅使下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員
我國于1985年成立了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按地區(qū)劃塊設置了20多個拍攝點。根據IS018911標準,在適宜條件下,TAC基底縮微膠片的保存時間為100年,PET基底縮微膠片可達500年。因此,需要通過財政撥款和發(fā)起民間捐款等形式,使基層圖書館引進“縮微”技術;并在基層圖書館大力構建電子圖書系統(tǒng)的基礎上,著力培養(yǎng)從事“縮微”技術的專業(yè)人員。另外,還需要加強古籍修復工作,培養(yǎng)出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古籍保護專業(yè)人員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特別提出要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以加強古籍保護和搶救工作。不難預見,隨著對古籍圖書搜集整理搶救工作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將逐漸改變當前在該領域所存在的不足。
本文針對古籍圖書的搶救現狀提出了三個問題,通過思考需要從:向民間傳遞古籍圖書的保存方法、激勵驅動下完備基層的管理措施、在戰(zhàn)略驅使下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員等三個方面來進行對策構建。
[1]羅芳,吳鳴,張曦.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和搶救工作研究[J].蘭臺世界:中旬, 2013,(3):78-79.
[2]周槐晶.“文革”期間浙圖搶救古籍親歷記[J].收藏,2006,(8):44-47.
[3]林德冠.認真做好古籍搶救保護工作充分發(fā)揮古籍:在我省四化建設中的作用[J].福建圖書館學刊,199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