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孔登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切入點;
氛圍;個性閱讀;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1—0040—01
語文教學過程,既是一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認知過程,又是一個“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走向正途”的情感過程,它既像催化劑,又像中藥的“藥引”。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別林斯基說:“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語文教學亦是如此??梢?,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情感對人們行為的養(yǎng)成起著巨大的作用。一名學生如果自身修養(yǎng)差、不熱愛祖國、不關(guān)心他人,即使他的學習成績很好,當他步入社會之后,其發(fā)展也會令人擔憂,甚至是可怕至極。所以,語文教學要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就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下面,筆者就結(jié)合工作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找切入點,激活情感
小學語文教材生動形象,圖文并茂,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載體。但是教材的情感因素并沒有凸顯在文字表面,而是隱藏在字里行間,甚至多種情感因素交織在一起。所以教師必須敲破語言的物質(zhì)外殼,披情以入文,融情于其間,使學生心領神會。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選擇最佳的切入點,設法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激活他們的情感體驗。如,教師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可以出示圓明園昔日的優(yōu)美風姿和今天殘垣斷壁的兩幅畫面,通過對比,使學生形象地感受到圓明園這一“萬園之園”昔日的壯美,激起學生對中華民族偉大創(chuàng)造力和悠久文化的贊嘆及熱愛之情,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深深惋嘆。
二、營造氛圍,體驗情感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營造生動、形象、適宜的氛圍,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夠有效地喚醒學生相應的情感記憶,有效地調(diào)動、活躍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要針對不同的課文,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從而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寫人寫事的文章,可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喚起學生對事件、主人公命運的關(guān)注;抒情性的散文,可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把學生帶入豐富的意境中,使學生從中獲得具體的表象,感受作者的愛憎,豐富內(nèi)心的體驗。
三、個性閱讀,張揚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备形蚴且环N心理能力,是學生通過讀書,憑借對語言及其語境的直感,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能力。知識、經(jīng)驗背景的差異和語義的豐富性、隱喻性,使得每一位學生的感悟水平、感悟結(jié)果都不可能相同,常常是各有所悟而又難以言傳。可見,感悟是學生的個體心理活動,教師必須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去細心感受,傾心體悟,最終使自己的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及情感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那樣:“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參加實踐,遷移情感
參加實踐活動是落實情感遷移的重要方法,學生的情感只有在活動中鞏固,在活動中深化,變成學生的自覺意識,在遇到問題時外顯出來,才算真正達到遷移的目的?!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語文教學中,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加強實踐活動。所以,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加強實踐活動,促進情感的遷移。如,即興發(fā)言,即興作文,組織討論,談體會,談感想等。也可以加強課后實踐活動,促進情感的遷移。如,寫日記及時記錄心聲,與朋友談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等。還可以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情感的遷移。如,幫助鄰居做事,參加敬老愛老活動,參加公益勞動等。這些實踐活動都能促進學生情感的遷移,促進學生情感修養(yǎng)的提高,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zhì)的綜合發(fā)展。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古爾曼也說:“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由此可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注意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起來、輕松起來,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