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順
問題解決教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之所以重視問題解決教學,就是想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索活動去發(fā)現(xiàn)科學結論,獲得生活的真知。只有通過實踐,學生才能真正培養(yǎng)能力,獲得深切的情感體驗,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一、改變尷尬處境,增強學科吸引力
從性質上講,高中思想政治課是為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而開設的一門課程。它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它應該是一門地位十分重要的主干課程。但在社會重理輕文的大背景下,政治學科的處境是十分尷尬的。很多學生把政治課當成無用的課,既不喜歡,也不愿意認真聽。教師還得完成任務,如學校規(guī)定的過關率、優(yōu)秀率等。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只有采取高壓的辦法把考試內容強行灌輸給學生。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情感是不能被壓抑的。所以,這樣的教學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無法使學生精神上得到愉悅。
疑問、矛盾是激發(fā)思維潛能的“金鑰匙”,它能把學生潛在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出來,有力地促進學生思維積極主動地開展。在新情境中產生的新問題,超出了個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供的問題解決途徑和答案,但從另一個側面而言,問題本身也暗示了被解決的途徑和可能的答案,這樣又給探究活動提供了一個入手點,從而促使個體形成渴望解決問題的緊張體驗。這種緊張感使得學生開始主動地去探索,直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或最終得出答案,這樣才能使之前的緊張感得到釋放并轉化為成功的輕松與愉悅感。讓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尋找成功的喜悅,用愉悅的心情快樂學習,長久為之,學生的自信心不斷確立,自然會對這樣的學科產生喜愛之情。
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發(fā)展學生健全人格
新課改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在這一總體目標的指引下,問題解決教學就是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等方面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使學生個體的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得到和諧發(fā)展,同時發(fā)揮學生所具有的特質和內在潛力,從而促進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能力全面提升。
現(xiàn)實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呈現(xiàn)出“機械化”、“程序化”的特點,表現(xiàn)為答題的程序化和答案的標準化。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習慣于根據(jù)自己多年的“實戰(zhàn)經驗”給學生灌輸考試得高分的“訣竅”。而這些被教師加工過的知識是獨立于學生頭腦之外的另一套信息體系。這就使學生的任務變?yōu)檎_、全面地領會和理解這些知識,而不是自主構建知識,記憶的精確性、全面性和牢固性也就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目標。政治課因其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和其他學科不同,其主觀題的答案應該是開放的,問題的解答也不需要按照既定的套路。而實際卻是,教師會告訴學生什么樣的答案是可以拿高分的,什么樣的答案是不符合要求的,答案必須是緊扣書本知識的。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的講解,不注重知識的創(chuàng)新,忽視學生在思維和情感方面的發(fā)展。教學不應該只是教材知識的傳遞,而應該是師生間、生生間信息的交流互換。學生是知識的獲取者,應該具有批判意識,敢于懷疑,敢于直面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才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緊隨時代步伐,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問題解決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這種教學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中,學生可能向教師提出各種問題,甚至是一些離奇古怪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對教師知識儲備的檢驗。當前,信息化已成為世界發(fā)展的時代潮流,教師不再是知識資源的壟斷者。在新的知識增長點面前,教師與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面對學生的各種問題,教師應怎樣應對呢?我們不可能成為“百科全書”,也不可能回答學生的“十萬個為什么”,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不斷地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廣博的知識是進行問題解決教學的基礎,教師必須學會自我培養(yǎng),不斷地拓展和豐富以下三種知識。
(1)綜合性知識。從宏觀角度看,知識在向著邊緣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fā)展。它包括心理學、法律、政治、經濟、地理、歷史、哲學,甚至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等方面知識。
(2)前沿知識。教師應該關注新的科學技術對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和人們的倫理道德產生的深遠影響,有意識地搜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資源、信息資源,建立自己的知識資源庫。
(3)潛在知識。比如,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關我國對外開放的內容涉及許多潛在知識,如開放的背景、前景和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這就需要教師多看書、看報、上網,了解改革開放的形勢,分析改革開放的發(fā)展過程,并聯(lián)系本地改革開放的成果,對學生可能產生疑問的地方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預測。
總之,在問題解決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準備充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