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莉莉 李帥 王智芬
應用射頻超聲技術定量評價甲減患者頸動脈彈性
蘇莉莉 李帥 王智芬
目的 應用高頻超聲射頻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ultrasound radio frequency data technology, RF-data)研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患者頸動脈彈性, 評價甲減患者頸動脈的受損情況。方法 51例甲減患者作為甲減組, 選取年齡及性別與甲減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8例作為對照組。采用高頻超聲射頻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對其頸動脈彈性參數(shù), 包括擴張系數(shù)(DC)、順應系數(shù)(CC)、僵硬度指標(β)、脈搏波傳導速度(PWV)進行評估。結果 甲減組DC、CC、β、PWV分別為(0.021±0.0101)(1/kPa)、(0.96±0.36)mm2/kPa、(7.11±1.25)、(5.91±1.03)m/s, 對照組DC、CC、β、PWV分別為(0.024±0.013)(1/kPa)、(1.29±0.41)mm2/kPa、(5.9±1.91)、(5.39±0.92)m/s, 甲減組DC、CC低于對照組, β、PWV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減患者頸動脈彈性減低, 頸動脈功能受到損害。
射頻超聲技術;甲狀腺功能減退癥;頸動脈彈性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是由于多種原因使得分泌、合成的甲狀腺素無法滿足機體需求或甲狀腺激素生理效應不足而引起的一種內分泌疾病, 女性較男性多見, 隨年齡增加, 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2]。甲減通過血流動力學及代謝紊亂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 但目前未對甲減引發(fā)的血管病變進行量化評價。本研究旨在應用射頻超聲技術對甲減患者頸動脈彈性進行研究, 評價其頸動脈的受損情況。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就診的51例甲減患者作為甲減組, 其中男19例, 女32例, 年齡28~64歲, 平均年齡(42.5±7.3)歲, 所有患者均進行血清甲狀腺激素檢測[游離三碘甲狀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降低及促甲狀腺激素(TSH)升高]并結合臨床表現(xiàn)確診甲減,排除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疾病。選取年齡及性別與甲減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8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18例, 女30例, 年齡24~62歲, 平均年齡(36.5±8.4)歲, 除外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疾病。
1.2 儀器和方法 儀器:應用百勝MylabTwice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探頭LA523, 頻率4~13 MHz, 內置數(shù)字化系統(tǒng)處理軟件(RF quality Arterial stiffness, RFQAS), 能夠定量評價頸動脈彈性。
頸動脈彈性參數(shù)采集:受試者采取仰臥位, 暴露頸部,頭偏向對側(傾斜45°), 縱向掃查頸總動脈長軸切面, 在頸總動脈分叉處1~1.5 cm處調整探頭保證超聲束與頸總動脈前后壁垂直, 能夠清晰顯示血管的前后壁。啟用RFQAS, 將肱動脈血壓輸入分析軟件中, 自動定量檢測的頸總動脈擴張值,對DC、CC、β及PWV等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甲減組與對照組頸動脈彈性參數(shù)結果:DC[甲減組(0.021±0.010)(1/kPa), 對照組(0.024±0.013)(1/kPa), t=-2.090, P=0.044], CC[甲減組(0.96±0.36)mm2/kPa, 對照組(1.29± 0.41)mm2/kPa, t=5.251, P<0.0001], PWV[甲減組(5.91±1.03) m/s, 對照組(5.39±0.92)m/s, t=2.515, P=0.03], β[甲減組(7.11±1.25), 對照組(5.9±1.91), t=5.763, P=0.001]。甲減組DC、CC低于對照組, PWV、β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甲減是甲狀腺激素缺乏, 體內代謝過程減低所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 病情嚴重程度不一, 可以表現(xiàn)為一個或多個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異常;心血管系統(tǒng)亦可受累。甲減患者中動脈硬化的發(fā)病率較高[3], 主要通過血流動力學及代謝紊亂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甲減患者頸動脈彈性變化, 臨床積極采取干預措施, 有助于延緩血管病變的進展及改善甲減患者預后。
射頻超聲技術通過清晰顯示頸動脈二維結構, 在此基礎上實時、精確檢測頸總動脈擴張值, 得到DC、CC、PWV、β等參數(shù), 可以作為評估動脈結構及功能改變的的一種敏感、可靠檢查手段[3]。DC、CC、β等彈性參數(shù)可以早期評價動脈彈性變化, 反應動脈硬化情況。
甲減組頸動脈功能參數(shù)β、PWV值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DC、CC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β、PWV值增高, CC值減低與甲減時NO血管內皮舒張因子水平下降, 血管舒張功能受損, 無法維持內皮下平滑肌靜止狀態(tài), 使得平滑肌細胞增移、遷移、血小板聚集, 纖維蛋白酶的生成增加, 動脈壁的承擔壓力負荷的主要部分由彈性纖維轉化為膠原纖維 , 從而引起動脈彈性及順應性減低[3,4]。提示甲減患者在動脈尚未出現(xiàn)內膜增厚或形成斑塊時, 頸動脈的順應性及彈性已較正常人發(fā)生減低, 動脈功能已經(jīng)受到損傷, 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病理過程的形成[4-6]。
綜上所述, 甲減患者頸動脈彈性低于正常人, 頸動脈功能已經(jīng)受損。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甲減患者頸動脈彈性變化, 指導臨床采取干預措施, 對于延緩血管病變的進展及改善甲減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
[1] 王志強, 趙可新, 楊靜, 等.甲狀腺功能減退性疾病誤診為多發(fā)性肌炎.臨床誤診誤治, 2010, 12(5):1103-1105.
[2] 李利娟, 張翠玲.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107例臨床分析.中國熱帶醫(yī)學, 2006, 6(9):1614-1615.
[3] Jublane C, Bruekert E.Hypothyroidism and ardiovascular disease: role of new factors and coagulation parameter.Semin Vase Med, 2004, 4(2):145-151.
[4] Tu ST, Wang IW, Lin HF, et 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stiffness are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J Investig Med, 2010, 58(6):786-790.
[5] 高潔, 楊漪, 喬治斌, 等 .血管回聲跟蹤技術對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彈性功能的檢測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09, 25(11): 1073-1076.
[6] 周建, 常志文, 潘素芳 .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與冠心病的相 關性研究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06, 22(6):323-32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3.089
2014-09-17]
030032 山西醫(y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