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娟
腹腔鏡下胰腺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王利娟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胰腺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60例腹腔鏡下行胰腺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結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實施手術, 無發(fā)生死亡病例。手術時間100~860 min, 平均手術時間(230±120.5)min, 術中出血量60~1200 ml, 平均出血量(185.0±210.5)ml,其中2例因脾靜脈破裂于術中輸血500 ml, 其余均未給予輸血;住院時間5~18 d, 術后發(fā)生3例胰瘺、5例出血、2例膽瘺、3例腹腔積液、4例切口愈合不佳,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8.33%, 經對癥處理和護理干預后均康復出院。結論 綜合完善的圍手術期護理有利于手術順利實施, 預防并發(fā)癥,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腹腔鏡;胰腺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腹壁瘢痕小、恢復快的特點,在腹部手術中得到廣泛應用。胰腺位置較深, 與門靜脈、腹主動脈、下腔靜脈、腸系膜上血管相鄰[1], 血供豐富, 而且胰腺組織脆弱, 在行胰腺手術后容易發(fā)生出血、胰瘺、腸瘺等嚴重并發(fā)癥, 影響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效果。因此必須在手術過程中給予全程有效的臨床護理。本文分析總結了腹腔鏡下胰腺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經驗,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胰腺疾病患者60例, 男23例, 女37例, 年齡23~74歲, 平均年齡40.2歲。所有患者術前經B超、磁共振成像(MRI)、CT或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檢查確診, 其中39例胰島素瘤, 5例胰腺囊腺瘤, 3例胰腺假性囊腫, 4例真性囊腫, 1例胰腺囊腺癌, 6例胰島細胞瘤, 2例假乳頭狀瘤。均未發(fā)現血管侵犯情況, 無淋巴結明顯腫大或遠處轉移, 無手術禁忌證。
1.2 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 實施氣管插管麻醉, 在腹腔鏡指導下行胰腺手術。在圍手術期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臨床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在胰腺手術中, 腹腔鏡的應用時間較短, 對于手術難度大的患者術可能轉為開腹手術,患者的心理壓力加大, 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對此術前應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加強健康教育, 詳細講解疾病知識、手術方法、手術過程、注意事項、術中可能發(fā)生的異常情況和處理對策、手術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以解除患者心理壓力, 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配合手術和護理。②針對性訓練。有效的咳嗽、咳痰可預防術后并發(fā)癥, 有助于患者康復。術前, 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技巧,注意在咳嗽時保護傷口, 同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 適當下床活動。
1.2.2 術中護理 術中出血是腹腔鏡下胰腺手術轉為開腹手術的主要原因, 因此術中護理人員應積極配合術者操作,做好出血的處理措施。保持腹腔鏡的穩(wěn)定、清晰, 避免鏡頭污染, 協(xié)助暴露, 利用吸引器及時吸引出血。
1.2.3 術后護理 腹腔鏡手術切除病灶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分泌功能, 因此術后應在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密切觀察, 加強并發(fā)癥護理。①監(jiān)測血糖。切除胰腺會損害胰腺的內分泌功能, 對血糖代謝產生影響[2]。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血糖變化, 監(jiān)測尿酮體、尿糖和血糖, 必要時應用胰島素。術后24 h需每隔2 h監(jiān)測1次, 通常術后需要監(jiān)測3 d, 對于血糖過高的情況應及時告知責任醫(yī)生處理。②并發(fā)癥護理。胰腺鄰近重要血管, 且位置較深, 周圍器官和組織結構復雜,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相比難度加大, 增加了手術風險, 術后容易發(fā)生胰瘺、出血等并發(fā)癥, 因此術后必須預防并發(fā)癥并做好處理措施, 以改善預后, 提高治愈率。腹腔內出血是一種嚴重術后并發(fā)癥[3], 對此, 護理人員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 觀察是否存在面色蒼白、心慌、嘔血、脈搏和血壓下降等情況, 注意引流液的顏色和性質, 若引流出血, 則應考慮出血可能。胰腺手術后的腸瘺和胰瘺會引發(fā)出血、繼發(fā)感染等嚴重情況。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脹、腹膜刺激、發(fā)熱癥狀, 當患者發(fā)生腸瘺或胰瘺時, 應換為半臥位,加強瘺口附近皮膚護理, 給予持續(xù)充分的腹腔引流, 保持引流暢通, 給予腸外營養(yǎng), 應用生長抑素。膽瘺也是腹腔鏡胰腺手術并發(fā)癥之一, 當患者發(fā)生引流液增多、引流管內存在膽汁滲出時, 應警惕膽瘺發(fā)生。③營養(yǎng)支持。術前, 患者由于胰腺功能失常多存在營養(yǎng)不良情況, 且術后患者處于高代謝狀況, 降低了肝臟的氨基酸合成能力[4], 加速蛋白質分解,不利于患者康復, 因此必須給予腸內營養(yǎng)治療, 滴注營養(yǎng)液,保持營養(yǎng)液溫度和滴注速度適宜, 避免發(fā)生腸梗阻和胃癱等并發(fā)癥。④康復訓練。腹腔鏡手術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小, 在病情穩(wěn)定情況下, 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動, 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切口愈合。術后早期協(xié)助患者行康復訓練, 也可減少肺部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 有利于膀胱和腸道功能恢復。⑤出院指導。叮囑患者注意休息, 避免過度勞累, 配合適量運動;飲食清淡, 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以增加抵抗力。由于術后血糖水平變化, 應在患者出院前指導其應用快速血糖監(jiān)測儀, 教會患者胰島素皮下注射的方法,同時注意識別低血糖癥狀和自我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實施手術, 無發(fā)生死亡病例。手術時間100~860 min, 平均手術時間(230±120.5)min, 術中出血量60~1200 ml, 平均出血量(185.0±210.5)ml, 其中2例因脾靜脈破裂于術中輸血500 ml, 其余均未給予輸血;住院時間5~18 d, 術后發(fā)生3例胰瘺、5例出血、2例膽瘺、3例腹腔積液、4例切口愈合不佳,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8.33%, 經對癥處理和護理干預后均康復出院。
腹膜后胰腺參與調節(jié)機體的多種生理機制, 是機體維持正常代謝的消化器官之一, 具有內外分泌功能, 結構特殊,解剖位置深, 與膽管、十二指腸、脾臟等重要器官有密切關系。腹腔鏡手術操作難度較大, 胰腺部分切除后容易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 綜合完善的圍手術期護理對治療成功與否具有重要意義。術前應制訂明確的護理計劃,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 密切觀察引流管情況、患者腹部體征, 維持電解質平衡, 給予營養(yǎng)支持, 加強與患者的交流, 做好并發(fā)癥預防和護理, 在患者出院前予以健康指導, 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出院。
[1] 胡明根, 趙國棟, 羅英, 等.腹腔鏡胰腺手術常見并發(fā)癥分析.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0, 15(5):334-337.
[2] 陳金水, 金鋼, 邵成浩, 等.腹腔鏡遠端胰腺切除術與開腹遠端胰腺切除術對比分析.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2, 33(9):996-999.
[3] 鐘碧柳, 李惠香, 黃敏.護理干預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應用及效果觀察.吉林醫(yī)學, 2012, 33(22):4887-4888.
[4] 丁向民, 錢建軍, 柏斗勝, 等.腹腔鏡胰腺手術后胰瘺的防治體會.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2, 24(4):335-33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152
2015-01-15]
451150 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