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升 劉秋麗 董迎利
團體心理治療對抑郁癥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
王宏升 劉秋麗 董迎利
目的分析團體心理治療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與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113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服用抗抑郁藥物, 在服用抗抑郁藥物的基礎上進行團體心理治療。比較治療前后臨床療效。結果 113例患者中, 痊愈50例, 顯著進步31例, 進步28例, 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6.46%。治療后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WHOQOL)量表評分優(yōu)于治療前(P<0.05)。結論 團體心理療法可以改善抑郁癥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應推廣使用。
抑郁癥;生活質量;心理治療;團體
抑郁癥為常見精神疾病, 患者可出現語言遲緩、動作減少、情感低落、悲觀、自責自罪等心理反應, 如病情嚴重可產生自殺念頭或出現自殺行為[1]。抑郁癥可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困擾, 同時也會給家庭、社會等帶來沉重負擔, 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本文分析了團體心理治療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與生活質量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3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男45例, 女68例;年齡25~65歲, 平均年齡(43.7±9.5)歲。患者均經臨床確診患有抑郁癥, 病程2個月~6年, 平均病程(3.1±0.8)年。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具有知情權, 排除酒精及藥物依賴、人格障礙嚴重、合并嚴重器質性或全身性疾病、有嚴重自殺傾向、哺乳期及妊娠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服用抗抑郁藥物, 包括米氮平片(商品名:米爾寧)、鹽酸帕羅西汀片(商品名:樂友)、四川百草、鹽酸文拉法辛膠囊(商品名:博樂欣), 米氮平片服用劑量為20~50 mg/d, 鹽酸帕羅西汀片為30~50 mg/d, 四川百草為60~90 mg/d, 鹽酸文拉法辛膠囊為80~320 mg/d。在服用抗抑郁藥物的基礎上進行團體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的具體方法:①在治療前與患者單獨交談, 交談時間為90~120 min, 在交談中告知患者抑郁癥屬于精神疾病, 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同時將團體心理治療的具體步驟告知患者。對患者進行分組, 每組28例, 以組為單位定期進行團體治療, 2次/周, 90 min/次。②在第1~3次心理治療中, 讓團體成員互相做自我介紹, 患者彼此熟悉后, 為患者營造出相對舒適的人際氛圍, 指導團體內的患者相互幫助, 并告知患者抑郁癥狀產生的原因, 讓患者在與其他團體成員的交流中認識到治療抑郁癥的重要作用。③在第4~8次心理治療中, 讓團體中的所有患者積極參與互動, 相互傾聽彼此存在的問題,同時提供解決建議。在遵守團體心理治療規(guī)范的基礎上, 采用支持、共情與傾聽等方法促進團體內部討論與互動, 同時指導團體成員開展行為訓練、心理游戲及放松訓練, 在完成訓練或做完游戲后讓患者談論自己的感受及啟發(fā), 并與團體內的成員分享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抑郁心理。此外, 在治療中還要幫助患者建立心理支持系統(tǒng)。④在第9~10次心理治療中, 要求患者暢談在團體治療中發(fā)生的心理轉變, 同時根據患者的心理感受指導如何正確分析造成憂慮、抑郁心理感受的事件, 由此讓患者能夠積極面對現實、面對自我, 并與其他患者互相監(jiān)督、支持, 以增強抗抑郁能力。
1.3 觀察指標 采用WHOQOL量表評定生活質量變化情況, 量表總分為100分, 得分越高, 則生活質量越好。
1.4 療效判定標準[2]根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變化情況, 以判定臨床療效;治療后HAMD量表減分率≥70%, 為痊愈;減分率為50%~69%, 為顯著進步;減分率為25%~49%, 為進步;如減分率<25%, 為無效??傆行?(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113例患者中, 痊愈50例, 顯著進步31例, 進步28例,無效4例, 總有效率為96.46%;治療前患者的WHOQOL量表評分為(68.26±13.47)分, 治療后為(82.34±10.31)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316, P=0.003<0.05)。
抑郁癥可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威脅, 為了有效改善抑郁癥的治療效果, 則通常需要聯合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如患者的抑郁癥狀較輕, 則應以心理治療為主, 通過心理治療完善患者的社會心理支持系統(tǒng)[3]。團體心理治療最早出現在歐美國家, 是一種以精神動力、認知行為、人際關系處理及干預為主要內容的心理治療方式[4]。
在由抑郁癥患者組成的團體中實施心理治療, 可以有效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及其行為方式, 同時能疏導患者存在的抑郁情緒, 因此能有效緩解抑郁癥狀[5]。本研究采用團體心理療法對113例抑郁癥患者進行治療, 結果證實總有效率達96.46%, 臨床療效顯著, 且治療后WHOQOL量表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之, 團體心理療法可以改善抑郁癥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可以推廣使用。
[1] 褚紅玲, 鈕文異, 于欣, 等.綜合心理健康教育對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產業(yè)工人抑郁早期識別的干預效果.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3, 27(7):483-489.
[2] 郝學超, 閔蘇, 朱賢林, 等.電休克和氯胺酮對抑郁模型大鼠海馬區(qū)谷氨酸受體NR1及GluR1的影響.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4, 40(9):555-559.
[3] 黃偉, 楊軍, 蘇建華, 等.伴抑郁及焦慮負性情緒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睡眠質量及其對心律失常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23):5845-5847.
[4] 周彩峰, 謝俊房, 武恒雙, 等.家庭親密度適應性與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患兒父母焦慮、抑郁的相關性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4, 30(11):32-35.
[5] 玉桃, 吳嵐, 張生叢, 等.抑郁相關人格維度與人格特質的關系及其對抑郁的影響.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4, 23(7): 615-61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134
2015-05-13]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臨床心理科(王宏升), 精神6科(劉秋麗), 康復科(董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