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斌
在文言文實詞的復習中,按照常規(guī)資料的總結,只抓“四個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并強調(diào)記憶的順序,由字——詞——活用的順序。
對于“通假字”和“一詞多義”,我就引導學生自我總結,在對應的練習中,學生自己總結出3-5個重點字詞。例如有同學認為“一詞多義”中“引、謝、適、就”四個詞語就很重要。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的重點,可能是他們以前的薄弱點,這個發(fā)現(xiàn)重點字詞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提升的過程。抓重點的同時,也不能放過具體學生的薄弱點,這就要通過老師批改練習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一對一矯正。
而對于“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就通過教師來強調(diào)。在做完“古今異義”練習后,我就只強調(diào)了“無論、便宜、非常、可憐、所以”5個詞語。對于“詞類活用”,我在梳理復習之初就講清楚,在眾多的詞類活用中,只抓“四類”,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并利用講解練習等機會,一再強調(diào)這4種提法。對學生比較生僻的使動和意動,還讓他們記住經(jīng)典例子,意動用法就記住《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吾妻之美我者”的“美”,使動用法就記住《鴻門宴》中“臣活之”的“活”字。
文言虛詞,考綱中列舉18個,那么多的詞語一個個去講,沒有必要。筆者講解的“焉、于”等5個虛詞,而重點只強調(diào)了“而、之、其”3個虛詞的用法,并要求學生記住。特別是“而”的用法,一共有以下6種:
1.連詞,表并列,可翻譯為“又”。如“蟹六跪而二鰲”。
2.連詞,表遞進,可翻譯為“并且”。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3.連詞,表順承,可翻譯為“就”。如“學而時習之”。還要求學生注意體會以上3種關系的細微區(qū)別。
4.連詞,表轉折,可以翻譯為“卻”。如“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
5.連詞,表假設,可翻譯為“如果”。如“人而無信”“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6.連詞,表修飾,可翻譯為“地”。如“項王按劍而跽曰”。
文言文翻譯是一個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要求學生具備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把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因而筆者在復習之先,就先講文言基本句式的“2個‘四’”,這點其實我在高一初學文言文時候就講過的,并且經(jīng)常強調(diào)。這“2個‘四’”具體是指,“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四種,第2個‘四’是指“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文言句式中的固定句式結構,則引導學生自己去看去總結。
文言文句子翻譯筆者強調(diào)了以下三句話。一是明確翻譯的重點,弄清句式特點,分清重點詞語(即揣摩得分點),用自己熟悉的符號標出文言短文中的人名、官職名稱等,避免陌生文章中不必要信息的干擾。
二是以直譯為主,一一對譯。一個文言字對譯成一個詞。
三是句子翻譯具體方法中要注意“留、調(diào)、補”3種方法?!傲簟?,就是保留原詞;“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語序,如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等就需要調(diào)整語序;“補”,就是補出省略成分,如省略的主語,省略的介詞“于”等,還有省略介詞賓語的。
至于利用早自習回讀重點課文,梳理重點篇章的重點詞語,對于提高翻譯能力也很重要,這里就不贅述。
以上只是筆者復習梳理文言文的三招,即實詞中只抓“四個點”,虛詞中突出3個詞,翻譯中強調(diào)3句話,而這三招的核心就是避繁就簡,突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