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先國
(重慶市開縣教師進修學校,重慶 404100)
美國教育評論家埃利斯指出:“如果讓我舉出一項真正符合‘改革’這一術語的教育改革的話,那就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偉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痹诋斀裾n改浪潮中,合作學習正推進得如火如荼。但綜觀眾多課堂的合作學習,總是顯得隨意而低效。諸如分組的隨意,或臨時隨機指定分組,或前后左右自然成組等;討論的隨意,教師經(jīng)常會說下面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問題,看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等;展示的隨意,當學生正大聲地說個不停時,教師會突然說“停,下面哪個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等;評價的隨意,如“我給這組加5分、給這組加3分”或者“真棒、真不錯”等;運用的隨意,堂堂必用,甚至是每堂多次使用,等等諸如此類的合作學習中的“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就很難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诖?,本文擬對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路徑做一探析,以助推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提升。
依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根據(jù)諸多專家的研究成果,每組人數(shù)4—6人為宜,筆者認為6人一組更佳。6人一組,分ABC三個層次,便于開展組內同層次的獨學與對學。組內異質的“質”要注重如下五個方面的互補[1]:
1.優(yōu)勢學科互補。每個組內都應該有不同學科相對優(yōu)勢的代表,避免在同一組內某一學科或某幾個學科占優(yōu)勢而其他科處于劣勢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2.課堂活躍程度互補。避免課堂上出現(xiàn)某些組的組員全是活躍外向型的,而某些組的成員全是文靜內向型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3.強勢智能互補。根據(jù)多元智能的理論,確定每個學生的強勢智能和弱勢智能,避免出現(xiàn)某個組或某些組員在某些智能上表現(xiàn)為強勢而在另外一些智能上處于弱勢的現(xiàn)象,要力求做到強弱互補。
4.性別互補。各組的男女生比例要大致均衡,避免在某些組男生或女生過多或過少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江蘇省著名特級教師凌宗偉專家曾強調:一個組內女生超過了75%,這樣的組就是無效的,組內全是女生的現(xiàn)象更要避免。
5.外在因素互補。盡量考慮到學生的家庭背景與社會環(huán)境的互補性。
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好組以后,就要有效建立班級小組的運行機制,應建立起班級“學術體系”和“行政體系”的組內雙軌運行機制。
1.確定組內管理機制。實行小組長負責制下的組內雙軌運行機制。即在行政小組長的統(tǒng)攬下,組內設“行政線”與“學術線”雙線并行的組內管理機制?!靶姓€”主要負責組內日常事務性管理,下設紀律組長、衛(wèi)生組長和宣傳組長,分工合作;“學術線”設立各學科的學科組長,由具有學科優(yōu)勢與相應強勢智能的人承擔,主要負責組內學習活動開展情況的管理。
2.明確組內各組長的職責。行政小組長:組內對整個組負責,組外負責與組間、班委、教師的上下左右的聯(lián)絡溝通,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皩W術線”上的學科組長:組內主要負責本組所有成員在該科的學習活動的開展、指導、督促與過程性評價,組外與班委的學習委員、學科任課教師聯(lián)絡溝通。
3.按組排座。按相對集中的原則,同組成員的座位盡量在空間上鄰近,為課堂教學分組活動的開展提供方便。
有效的合作學習必須以有效的前置自主學習為前提,如果沒有個人的充分的自主學習,就讓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大家都是一頭霧水,無法進行。有效的前置自主學習可通過學生的如下6個規(guī)定動作實現(xiàn)。[2]
1.查,即查著工具讀。學生借助工具書或網(wǎng)絡來閱讀,將不懂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查閱和標記。
2.劃,即劃著重點讀。教師開發(fā)“劃”的符號,或學生自行開發(fā)。
3.寫,即寫著感想讀。該環(huán)節(jié)很重要,通過閱讀后形成感想,能表征學生對學習內容理解到了什么程度。
4.記,即記著內容讀?!坝洝本褪恰氨场?,對與教學重難點直接相關的內容要能夠達到背誦的程度,這有助于理解。
5.練,即練著習題讀。要由過去的課后練習轉變?yōu)椤白鳂I(yè)前置化”與“作業(yè)全程化”,通過“作業(yè)前置化”,可發(fā)現(xiàn)問題,可鼓勵學生自主學會。
6.思,即思著問題讀。在前面五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再進行閱讀,學生要積極動腦,看自己還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1.話題能分解。設置的話題其結果應該是多元的,具有探究的可能。對于合作學習的話題,應該是“為什么”或“怎么樣”的問題,盡量不用“是什么”的問題,“組員各自應承擔的任務應做到細化,小組成員應清楚明了,掌握所分配到的任務”。教師要指導學科長采取“三定策略”(定任務、定時間、定要求)進行任務分工,將任務分解到“個人”或“組內組”(即小組內部臨時再生成的“小小組”,可以是兩人、三人組,等等)。
2.話題有梯度。一個學習小組是按ABC三個層次,即好中差三個層次分組,教師設置的話題必須面向全組學生,也就是說,要讓一個小組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干,這就要求分層設置合作學習的話題有梯度。
3.話題要適量。設置的話題應該聚焦于該堂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服務的。一般而言,2-4個問題就夠了,如果每個組同時探討這幾個問題容量太大,還可以分組分別承擔其中的部分話題,譬如3個話題,將其分解到不同的小組內,每個小組承擔1個話題。
有效的異質分組,前置的自主學習,話題的分解、梯度與適量的設置,已經(jīng)保證了組內全員參與的可能性。為了保證組內交流討論的全員性與充分性,還可采用如下兩個措施助推。
1.規(guī)范與標準助推。首先是規(guī)范討論程序,須先“對學”后“群學”,之后才能開展交流。組內同層次的學生面對面坐著,對學是同層面的,群學由組內層次差的先說,程度好的糾錯、幫扶。其次是明確討論的評價標準,必須全員參與討論,組內必須有幫扶對子之間的互相交流,即好與中、中與差之間的幫扶交流。按華東師范大學吳剛平教授的觀點,組內幫扶對子,同層面的效果不好,A與C效果也不好,效果好的是A與B、B與C之間結對幫扶。
2.教師有意助推。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肯定要巡觀、指導、調控,可借機巧妙地助推討論效果。其助推技巧譬如:[3]
(1)正向助推。為了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討論,教師有意走到某學生那里,悄悄地給出問題,讓學生提出正向質疑。如“某個內容你給我們大家解釋一下”。
(2)異向助推。為了引發(fā)學生對問題討論,教師有意走到某學生那里,悄悄地給出問題,讓學生提出異向質疑。如“我不贊成您的陳述,因為那個方面,我認為應該是……”。
(3)送小紙條。為了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討論,教師在課前要有意識地準備好提問小紙條,在課堂上根據(jù)討論基本走向,走到某學生那里,悄悄地送給小紙條,暗示學生在哪個合適的時間按小紙條要求提出問題,引發(fā)爭論等。
(4)直接指導。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情況直接給予點撥和指導,但是要注意時間長度,恰好為止。
對各組討論交流的成果必須得到有效的展示,才能促進合作學習質量的提高,有效展示是提高合作學習質量的關鍵所在。
1.展示任務明確。前置學習和自主學習中的內容,應該在學科長的主持下組內展示完成,不必拿到全班來展示。展示的是合作交流的內容,即展示2-4個問題的探究內容,討論什么,展示什么,要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服務。
2.講述要點明確。展示的第一步主要是講述。講什么呢?不能只讓學生念答案要點,還要讓學生講做題過程,講思路,講易錯點,講該題體現(xiàn)出的規(guī)律、方法。
3.參與人數(shù)明確。展示不能只是個別人的專利。每次展示應盡量有小組的一半人參與,ABC層次都各有一個代表,并有各自的任務。并且要明確評價標準,如果按上、中、下三個層次分,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其分值不一樣,越優(yōu)秀的人展示,小組得分越低。
4.展示時間明確。展示之前,教師要告知學生用于展示的問題總量與時間總量,并根據(jù)問題數(shù)量與難易程度分配每個問題的大致展示時間。教師要注意調控時間與展示進度。
教師要教給學生展示的方法,并明確一個完整的展示流程要做完如下6個規(guī)定動作:
1.展:展講。某小組集體或代表就討論問題或主題進行結構化展講。
2.思:思考。當同學展講時,本組沒參與展示的其他同學以及其他組的同學都要學會傾聽與思考,以備及時回應。
3.論:討論。根據(jù)展講人的質疑和問題,及時參與討論,提出自己或小組的見解。
4.評:評價。對展示組所展示的內容,及時做出有效的、針對性強的評價。
5.補:補充。為了更加說明問題,或使問題解決更加完美,本組或其他小組可以及時質疑與補充。
6.記:記錄。一是當其他同學展示對話時,課前準備不夠完善的同學,一定要在單位時間內做好記錄,以便回歸復習和鞏固;二是未參與展示的同學記錄正確性的結論,還要有意識地記憶各位同學在對話過程中展示的重點內容。
在小組展示的過程中,教師最容易因為不放心,覺得學生講錯了、講漏了、講偏了等,而不時插話或打斷展示,要糾正此弊端,可采用如下策略。
1.閉口心控策略。教師要閉口,努力忍住不講;教師要注意心理調控,在內心把握學生解決問題的進度和質量,以便隨時調整展示時間和進度。
2.相信學生策略。一個完整的展示包括上述6個規(guī)定動作,要充分相信學生,一個組內的缺陷或不足,組內或其他組肯定能夠發(fā)現(xiàn),教師要耐下心來讓展示的流程走完,靜待花開的美麗。
3.追問點撥策略。在學生確實發(fā)現(xiàn)不了展示中的缺陷或不足時,教師也不要忙著講,而要盡量將講解能力轉化為追問、點撥、引導的能力,如剛才展示的這位同學有無錯誤,還有沒有與展示的方法不一樣的其他方法,等等。
有效的合作學習必須要有效地評價做保障,這評價主要包括縱向評價、橫向評價與重點評價。
從時間軸上探討評價問題。需要設立堂評、周評、月評、學期評、學年評。
1.堂評。每堂課學習情況的評價。由任課教師牽頭主評,值周組的相應的學習組長配合完成。事先研發(fā)好學科學業(yè)常規(guī)管理評價標準與評價表。每堂課完畢由任課教師根據(jù)評價標準給每組評定等級,等級按優(yōu)、良、中、差四等計,參考值周組學習組長評定的等級,在評價表上記錄當天各組的綜合等級。一周完畢,由任課教師統(tǒng)計出本班各組科的學情情況,匯總轉換成分值記錄在案,并提交一份給班主任。
2.周評。每周的匯總情況。一周結束,由班主任組織值周組與值周班委,匯總各組各方面的情況后,由宣傳委員將匯總結果填寫在班級公示欄內。班主任利用朝會時間口頭表彰優(yōu)秀小組,并指出存在的典型問題與改進措施。同時,每組內也要在組長的組織下,對成員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分項匯總。
3.月評。每月的匯總情況。每月結束,由班主任組織班長與宣傳委員,匯總各組每月的情況,適當?shù)乇碚萌舾蓚€優(yōu)勝小組,予以一定的物質獎勵。同時,每組內也要在組長的組織下,對每個成員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分項匯總。
4.學期評與學年評。就是匯總一學期、一學年各組的情況,由班主任與班長負責進行。
從評價主體軸上探討評價問題,需要自評、互評、點評、主評。每種評價都需要運用到研發(fā)的評價標準。
1.自評。小組成員個體的自我評價;小組長對本組的整體情況的評價,既要有每個人的情況記錄,也應有小組的整體綜合情況。自評建議以天為單位進行。
2.互評。小組內成員之間的互評,由組長主持;小組之間的互評,由值周組長主持。建議每周進行一次互評。
3.點評。組長對每個組員的點評;值周小組對不包括自己組的每個組的點評;值周班委對值周小組的點評。建議每周進行一次,在互評之后進行。
4.主評。任課教師每節(jié)課后對各小組的等級評價;班主任每周對各小組的全面評價。
“四度”評價是橫向評價主體在進行縱向評價時,要抓住課堂這個觀察點,突出“合作”這個關鍵點,從合作度、交流度、投入度、達成度展開評價。
1.合作度。組內成員之間愿意合作、樂于合作、愉快合作,合作完成任務的效果好。
2.交流度。組內成員之間主動互通信息,主動了解他人困難,主動接納、思辨他人觀點,主動宣講自己的觀點、看法。
3.投入度。組內成員個人能全身心投入小組活動,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并能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認真傾聽、思辨他人觀點,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小組的任務。
4.達成度。一評目標達成,根據(jù)教學目標看自己是否達到;二評能力形成,能否用當堂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三評鞏固成長,通過“3715”回歸復習評價,這是對學生在一定時期內的學習知識和效果進行的評價,即學生本人每隔3天、7天、15天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復習以評價學習的到位情況。
要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度,除了有效建組、有效討論、有效展示、有效評價外,還需要一定的輔助手段,才能助推合作學習質量的提升。
1.崗前履職培訓。在小組運行之前,要進行崗前培訓,先培訓后上崗。通過培訓,讓行政線與學術線的各個崗位的人明確各自的職責,懂得該做什么、該怎么做,該做到哪種程度。要通過培訓,讓各個崗位的人學會正確使用各種評價表或評價單,求得評價的客觀、公正、透明。
2.展講要求培訓。要通過培訓,讓學生在展講時做到:注意展講話語結構,破冰語、陳述語、討論語和結束語有一定的范式;注意展講的時間度、言簡度和適切度;注意展講的禮儀規(guī)范,做到抬頭挺胸、聲音洪亮、個性張揚、落落大方、真實自然,眼睛亦聚焦亦巡視,身體平面與黑板平面之間最好形成30度與45度夾角為宜。
3.合作技能培訓。即使是高中學生,在與同學交往時往往都會出現(xiàn)不能很恰當?shù)乇磉_自己意愿的情況,何況初中生與小學生。因此教師需要教學生如何討論,有必要提醒或教給他們一些具體的溝通與合作技能,如請求幫助或幫助他人的技能,道謝或請求原諒的技能,耐心等待的技能,說理或反駁的技能,發(fā)言緊扣主題的技能,等等。
提倡合作學習,并不等于每堂課都機械地采用這種形式。尤其要避免一堂課內多次討論交流展示,既然討論交流的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內容,每堂課即使要用的話,一次也就足夠了。同時,教師可以對一單元或一周的教學內容統(tǒng)籌安排,把適合互動、互助、整合、發(fā)現(xiàn)、探究、創(chuàng)新及展示的內容統(tǒng)一安排到相對集中的時間段內,避免因為時間的不充分而讓小組合作學習變得零星而浮于表面。
有效的課堂合作學習需要課堂以外的其他因素的支持。一是體制機制的創(chuàng)新,要建立起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全校性的管理體系,要建立健全學科團隊會、周評團隊會、行政團隊會、教育團隊會等會議機制;二是要研發(fā)出科學、有效地用于合作學習的各種評價標準與評價量表;三是必要的設備設施添置與經(jīng)費投入?!?/p>
[1]韓立福.韓立福:有效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47-171.
[2]程先國.合作學習理念下的小組自主管理探析[J].教育視界,2015(2):57-60.
[3]查君蕾.小組合作的迷失與重返[J].教育參考,2015(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