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志文
詩歌是最為古老的文學藝術形式,是人類的情感與審美的凝聚。但是長久以來,因為考試分值比較低,所以詩歌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常常不受重視,加上初中詩歌的教學形式與方法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筆者在此想從初中詩歌教學的形式與方法上,探討一下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有效方法。
詩歌的學習離不開誦讀,只有在不斷的誦讀之中學生才能對詩歌有更深的理解與認識,但是誦讀并非只是機械的朗讀與背誦,必須和科學的認知步驟結合起來。初步接觸詩歌,這一階段的學習主要就是朗讀和背誦為主,這一階段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是所有學生都可以熟練地背誦詩詞的內(nèi)容。這時老師的作用主要是介紹詩詞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經(jīng)歷,還有詩詞中的生僻字。再讀詩歌。這一階段的學習是要讓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詩詞,老師要起到一個啟發(fā)的作用,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以《致橡樹》為例,這時老師可以提出一些關于致橡樹內(nèi)容的問題:“同學們覺得《致橡樹》中哪一句是名句”,“找出《致橡樹》中的比喻”,“簡要的介紹作者的情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細讀詩歌中的每一句,找到詩歌中的重點句子。吟詠詩歌。詩歌的韻律與美感在于語調(diào)語氣的抑揚頓挫,教師可以在學生精讀之后,讓同學帶著感情去吟詠詩歌,將情感注入到詩歌之中,讓同學們加深對詩詞語句的體會。
詩歌的美感,意境的美感,含蓄雋永,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發(fā)現(xiàn)。首先,想象還原。詩詞的意境凝聚在詩詞字句之中,一句之中就有無限的遐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之中還原詩詞的情景,體會在那種情景之下的感情。其次,凝詞練句。詩歌的凝練,在遣詞造句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每一個字眼都需要學生們細細地品味。這一階段的學習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找到詩詞中的好詞妙句,把最好的詩句摘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以《再別康橋》為例,教師可以讓同學們找出自己認為最妙的一句詩,然后每個人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大家一起評選出最好的詩句,讓大家一起學習與玩味。比如說有人覺得“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贝蠹揖涂梢愿形蛞幌逻@句詩所包含的格局,讓同學再舉出幾個例子來印證詩人說的是否是對的。最后,體悟情思。詩詞的情感豐富而且讓人動容,但是初中生的情感經(jīng)歷較少,必須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才能結合自身的生活,去體會作者在詩詞中所飽含的感情。以《鄉(xiāng)愁》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想象,如果你是一個離家千里的浪子,年邁的老媽媽獨自在家,你是否會有像他一樣的愁思。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去體會“鄉(xiāng)愁”的那份感情,這樣就能很好地理解為什么鄉(xiāng)愁會是“一張小小的船票”了。
詩歌的美感需要學生們思考與玩味。首先,比較不同作者的寫作特點。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詩歌的整體認識,讓同學們比較不同風格的作者他們作品的差異。例如,教師在講解完戴望舒與聞一多的作品之后,讓同學們?nèi)ニ伎紴槭裁此麄兊脑婏L格迥然不同,讓同學去思考作者寫作的目的與寫作背景。讓同學了解聞一多與戴望舒的不同遭遇,認識到詩是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其次,比較作者不同境遇中的不同寫作特點。例如,教師可以講解不同時期作者的寫作特點,并讓同學去思考為什么作者年輕時的詩句和老年時截然不同,由此去了解作者的一生,了解作者背后的時代的故事。最后,體會詩歌背后的情感。詩詞的情感不僅僅是字面上的,也包含著作者的境遇與人生思考。以聞一多的《死水》為例,表面是一篇描寫死水的詩,但是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就可以看出《死水》是在對當時了黑暗社會的揭露與批判。
信息技術的應用給語文詩歌教學更大的可能性,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方式不僅單一,而且常常由于學生注意力的渙散而效率低下,但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則可以將詩歌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起來,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的形式,將材料更多維地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利用情景將學生帶入到教學之中。舉例說來,在《再別康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相關的課件,在課堂上播放康橋的美景,并配上舒緩的音樂,這個時候作者筆下的康橋就在多媒體技術下變得立體了,學生會被屏幕上的畫面深深吸引,并對康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然后教師將作者跟康橋的故事說給學生,也將作者的寫作背景告訴學生,同學們就會對康橋和作者之間產(chǎn)生深深的聯(lián)想,在學生們開始對《再別康橋》的閱讀之前就已經(jīng)被帶入到了康橋畔,這時詩歌中的美學符號,就能夠被學生接受與認同。
雖然,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比較薄弱的部分,但是只要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初中語文的詩歌教學效果也一定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進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