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永弟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對于初中生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語文學科的內(nèi)容及其所蘊含的情感都是非常多樣的。語文還是文學的一個載體,它記錄了從古至今一代代文人的思想。此外,語文更是一種精簡的工具,對語文的學習,最終要反映到應用中來,而在這些應用中,最基本的就是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要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賴于閱讀教學,只有閱讀能力得以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增強,為其它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
首先,語文閱讀的目的在于使得學生對文章所要向讀者傳達的思想及情感有所了解。學生在仔細閱讀這些文章的時候,可以對作者當時的情感有所了解。比如說讀蘇軾的詩篇可以感受到蘇軾的豪邁之情,讀魯迅的文章則可以體會到他對封建統(tǒng)治思想的痛恨,而這些體會,都是要基于學生的閱讀的。其次,學生在進行詳細的閱讀之后,可以通過自己的聯(lián)想對于文章中的一些形象進行塑造,構(gòu)建出學生自己所理解的人物形象。再次,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的時候,對學生的語感也有了一定的培養(yǎng)。朗讀是一個需要口、眼、手、腦等多個器官相互協(xié)作才能完成的行為,而通過朗讀,學生對于文章的印象往往更為深刻,為學生自己的寫作業(yè)積累下一定的素材。最后,閱讀對于學生“說”的能力也是有所幫助的,學生在進行閱讀之后,既獲得了相應的知識,同時,還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可以使學生在與人交談時,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看法,并能用適當?shù)姆绞较騽e人闡述出來,而這個闡述的過程就需要閱讀的鋪墊。
對于一個教師而言,最危險的就是自己在知識的儲備上不夠,這樣便不能為學生答疑解惑,并且會對學生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有較高的閱讀能力,因為只有教師有了較高的閱讀能力,才能影響自己的學生,使得自己的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教師在保證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時刻加強自己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其知識的更新應當與時俱進。教師應該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對自己的專業(yè)能力不斷加以完善。尤其是作為語文教師,只有自己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更多的提供給學生幫助,既對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又能滿足其對知識的需求。
語文課本雖然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資源,但僅僅依靠對語文課本的學習還是不夠的,尤其是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方面,教材已經(jīng)起不到很大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學生甚至對教材中的內(nèi)容產(chǎn)生了反感。而且如果初中語文教師僅僅就教材展開教學,會使得教學的內(nèi)容過于枯燥,學生也不愿意接受。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應該從傳統(tǒng)的教材中遷移出來,使其滿足學生的要求,符合學生的口味,但同時又能達到鍛煉其閱讀能力的目標。在課堂上,教師也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學生的個人需求,針對不同的情況展開對學生的閱讀教育。這樣,學習的內(nèi)容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內(nèi)容,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提升。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也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外閱讀活動應當同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相結(jié)合,才能使得學生學習方式更加多元化,促進其主動的去進行閱讀學習。而且往往課外的閱讀活動都更具趣味性,更加能夠吸引廣大學生的參與,所以通過展開課外閱讀活動的方式,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比如說教師可以舉辦各類的閱讀知識競賽,這樣,學生可以學到許多在課堂上不能學到的閱讀知識。同時,閱讀學習不應該只停留于“讀”和“寫”之上,還可以針對閱讀內(nèi)容的情境加以“演”,通過“演”的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對于所閱讀的文章有一個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社會、家庭和學校是一個學生和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所以一個學生的閱讀和學習基本上都是在這三個環(huán)境中進行的,因此,學校、社會和家庭都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使得學生能夠樂于去進行閱讀。首先,社會應當對學生的閱讀引起重視,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其次,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加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孩子的閱讀行為;最后,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更加應該對學生的閱讀加以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