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蘇軾與潤州柳氏三代交游考

      2015-01-31 03:13:14喻世華
      鎮(zhèn)江高專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柳氏熙寧蘇轍

      喻世華

      (江蘇科技大學 學報編輯部,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蘇軾與潤州柳氏三代交游考

      喻世華

      (江蘇科技大學 學報編輯部,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在與潤州士人的交往中,蘇軾與柳瑾(字子玉)、柳仲遠(字子文)、柳閎(字展如)三代交往時間最長——從熙寧二年(1069年)一直延續(xù)到蘇軾去世的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歷時30多年;交往也最深——蘇軾留下與柳家三代有關的詩文共計27篇。這與他們是親戚有關,也與他們?nèi)粘I罱煌芮?、文藝愛好相同、政治境遇相似有關。

      蘇軾;蘇轍;柳瑾;柳仲遠;柳閎;潤州

      蘇軾12次途經(jīng)潤州[1],與潤州士人多有交往,其中與柳瑾及其家人交往最為密切和長久。論者對此很少述及,因此,對蘇軾與潤州柳氏三代的交游展開研究,澄清一些歷史誤會,對于深化蘇軾研究以及挖掘鎮(zhèn)江的歷史文化資源無疑是有意義的。

      1 蘇軾與柳瑾的交往

      柳瑾,字子玉,潤州人,北宋著名書法家,善作詩及行書、草書,但《宋史》無傳,僅在《全宋詩》收錄其詩4首[2]卷431。依據(jù)蘇軾、蘇轍詩文留下的資料,可以大致還原相互交游的歷史原貌。根據(jù)筆者統(tǒng)計,蘇軾詩、詞、文集中保留的與柳家有關的詩、詞、文共計27篇;蘇轍詩文中同樣留下10篇與柳家有關的記錄。

      蘇軾、蘇轍兄弟與柳瑾的交往可以追溯到熙寧二年(1069年)??追捕Y《三蘇年譜》載:“柳瑾(子玉)寄詩來,軾、轍次其韻。今年年初,轍晤瑾于來京師途中。瑾旋來京師,別去,轍有送行詩?!盵3]526但查蘇軾、蘇轍詩文集,是年只見蘇轍與柳瑾有和詩,蘇軾詩文集未見與柳瑾和詩。蘇轍《次韻柳子玉郎中見寄》:“新年始是識君初,顧我塵埃正滿裾。談辯未容朝夕聽,情親空愧往還書?!盵4]卷三蘇轍另有《送柳子玉》:“京師逢柳侯,往事能歷數(shù)。嘆息子美賢,相與實舊故。至今存篇章,醉墨龍蛇舞。斯人今茍在,亦恐終囚虜。惜哉時論隘,安置失處所。一麾寄河壖,垂老幸有土。世俗安足論,且盡杯中醑?!盵4]卷三柳瑾與蘇轍、蘇軾交往的詩沒有保存下來①筆者注:《全宋詩》卷431雖收有柳瑾詩4首,但與蘇軾、蘇轍交往的詩并沒有保存下來。,但蘇轍的和詩還是透露了多方面信息。其一,表明這是他們最初的交往:“新年始是識君初”;其二,說明雙方一見如故,關系融洽,近乎忘年交:“京師逢柳侯,往事能歷數(shù)”;其三,雙方有親戚關系:“嘆息子美賢,相與實舊故”。

      熙寧三年(1070年)春天,柳瑾再次到汴京拜訪蘇軾和蘇轍兄弟,三人詩酒唱和,其樂融融??追捕Y《三蘇年譜》載:“柳瑾(子玉)見贈,轍次其韻?!盵3]561這次軾、轍皆次其韻。蘇轍《次韻柳子玉見贈》:“壯心衰盡愧當年,刻意為文日幾千。老去讀書聊度歲,春來多睡苦便氈。夢歸似雁長飛去,才短如蠶只自纏。唯有聞詩尚思和,可能時寄最高篇?!盵4]卷三蘇軾《次韻柳子玉見寄》:“薄雷輕雨曉晴初,陌上春泥未濺裾。行樂及時雖有酒,出門無侶漫看書。遙知寒食催歸騎,定把鴟夷載后車。他日見邀須強起,不應辭病似相如?!盵5]240

      熙寧四年(1071年)三月,蘇軾、蘇轍與柳瑾相會于陳州。當時蘇軾去杭州赴任,道經(jīng)陳州看望蘇轍,正好柳瑾貶官壽春亦過陳州,因船上斷飲,去見蘇軾兄弟求援,三人再次唱和。孔凡禮《三蘇年譜》載:“柳瑾謫官壽春,舟過陳州。蘇軾兄弟與語?!盵3]613蘇軾有《次韻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風雨蕭蕭夜晦迷,不須鳴叫強知時?!薄叭缥易杂^猶可厭,非君誰復肯相尋。圖書跌宕悲年老,燈火青熒語夜深。早歲便懷齊物意,微官敢有濟時心。南行千里成何事,一聽秋濤萬鼓音?!盵5]274蘇轍亦有和詩《次韻柳子玉謫官壽春舟過宛丘見寄二首》:“局冷曾非簿領迷,幽居渾似未官時。忽聞客至驚還喜,出見泥深笑不知。謀拙未能憂歲計,身閑聊可飽晨炊。行舟借問何匆草,淮口無潮月正虧。”[4]卷三蘇軾熙寧四年第一次路經(jīng)潤州為“十一月三日,軾游金山,夜宿金山寺。自金山放船至焦山。登北固山,游甘露寺”[3]619,“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6]391。這次路過潤州時間比較匆忙,蘇軾詩文中沒有留下在潤州訪親會友的記載。

      熙寧六年(1073年)夏秋,柳子玉被任命提舉舒州靈仙觀,實質(zhì)上是賦予閑職,他在杭州與蘇軾游玩半年之久:“相從半歲,日飲醇酎。朝游南屏,暮宿靈鷲?!盵7]1939蘇軾在此期間留下了不少與柳瑾的唱和詩。蘇軾有《次韻柳子玉二首·地爐》:“細聲蚯蚓發(fā)銀瓶,擁褐橫眠天未明。衰鬢鑷殘欹雪領,壯心降盡倒風旌。自稱丹灶錙銖火,倦聽山城長短更。聞道床頭惟竹幾,夫人應不解卿卿?!盵5] 315《次韻柳子玉二首·紙帳》:“潔似僧巾白氎布,暖于蠻帳紫茸氈。錦衾速卷持還客,破屋那愁仰見天。但恐嬌兒還惡睡,夜深踏裂不成眠?!盵5]316蘇轍亦有同題和詩《和柳子玉地爐》:“鑿地泥床不費功,山深炭賤火長紅。擁衾熟睡朝衙后,抱膝微吟暮雪中。寵辱兩忘輕世味,冰霜不到傲天工。遙知麻步無人客,寒夜清樽誰與同?!盵4]卷四《和柳子玉紙帳》:“夫子清貧不耐冬,書齋還費紙重重。窗明曉日從教入,帳厚霜飚定不容。京兆牛衣聊可藉,公孫布被旋須縫。吳綾蜀錦非嫌汝,簡淡為生要易供?!盵4]卷四

      熙寧六年十一月,蘇軾赴常潤賑災,柳瑾與之同行,蘇軾有《和柳子玉喜雪次韻仍呈述古》[5]527《觀子玉郎中草圣》[5]527《雪后至臨平,與柳子玉同至僧舍,見陳尉烈》[5]528。蘇轍亦有《和柳子玉共城新開御河過所居墻下》:“卜筑共山功欲成,新河入縣巧相縈。誰將畚鍤千夫力,添上園林一倍清?!盵4]卷四

      熙寧七年正月蘇軾赴潤州,柳瑾先回家中恭候,待蘇軾到來后,便陪同他到潤州的鶴林、招隱、金山寺游覽,還與潤州前輩刁約(字景純)互相唱和,蘇軾留下了10首與柳瑾及其親友有關的詩歌。蘇軾有《同柳子玉游鶴林、招隱,醉歸,呈景純》:“花時臘酒照人光,歸路春風灑面涼。劉氏宅邊霜竹老,戴公山下野桃香。巖頭匹練兼天凈,泉底真珠濺客忙。安得道人攜笛去,一聲吹裂翠崖岡?!盵5]538《柳子玉亦見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不羨腰金照地光,暫時假面弄西涼。晴窗咽日肝腸暖,古殿朝真屨袖香。說靜故知猶有動,無閑底處更求忙。先生官罷乘風去,何用區(qū)區(qū)賦《陟岡》。”[5]540《子玉家宴,用前韻見寄,復答之》:“自酌金樽勸孟光,更教長笛奏伊涼。牽衣男女繞太白,扇枕郎君煩阿香。詩病逢春轉(zhuǎn)深痼,愁魔得酒暫奔忙。醒時情味吾能說,日在西南白草岡?!盵5]540*筆者注:在焦山碑林,現(xiàn)在還留有蘇軾《子玉家宴,用前韻見寄,復答之》詩的石刻。《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薄耙患埿袝鴥山^詩,遂良須鬢已如絲。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誠懸筆諫時。”[5] 542《子玉以詩見邀,同刁丈游金山》:“君年甲子未相逢,難向君前說老翁。更有方瞳八十一,奮衣矍鑠走山中?!盵5]544另有《金山寺與柳子玉飲,大醉,臥寶覺禪榻,夜分方醒,書其壁》《書贈法通師詩》。柳瑾被命提舉舒州靈仙觀后一直陪伴蘇軾“欲去又還不去”,直到熙寧七年(1074年)二月,柳瑾決定赴靈仙觀任職,蘇軾為此寫下送別詩《送柳子玉赴靈仙》[5]545,還特意寫下送別詞《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8]該詞用迂回遞進的抒情方式,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蘇軾第2次到潤州,直到熙寧七年(1074年)四月才離開,是蘇軾12次路經(jīng)潤州在潤州時間最長的一次。二人熙寧七年二月的分別,實質(zhì)上是永別。蘇軾回杭州后,九月受命知密州,十月路過潤州,只是短暫停留,無緣與柳瑾見面。

      熙寧十年(1077年)柳瑾去世,蘇軾時知徐州,得悉消息后,蘇軾作祭文,蘇轍作挽詞,對彼此交往作了全面回顧和總結(jié)。蘇軾《祭柳子玉文》如下:

      猗歟子玉,南國之秀。甚敏而文,聲發(fā)自幼。從橫武庫,炳蔚文囿。獨以詩鳴,天錫雄咮。元輕白俗,郊寒島瘦。嘹然一吟,眾作卑陋。凡今卿相,伊昔朋舊。平視青云,可到寧驟。孰云坎軻,白發(fā)垂脰。才高絕俗,性疏來詬。謫居窮山,遂侶猩狖。夜衾不絮,朝甑絕餾??粦褮w,投棄纓綬。潛山之麓,往事神后。道味自飴,世芬莫嗅。凡世所欲,有避無就。謂當乘除,并畀之壽。云何不淑,命也誰咎。頃在錢塘,惠然我覯……雪窗饑坐,清闋間奏。沙河夜歸,霜月如晝。綸巾鶴氅,驚笑吳婦。會合之難,如次組繡。翻然失去,覆水何救。維子耆老,名德俱茂。嗟我后來,匪友惟媾。子有令子,將大子后。頎然二孫,則謂我舅。念子永歸,涕如懸溜。歌此奠詩,一樽往侑[7]1938-1939。

      蘇轍《柳子玉郎中挽詞二首》:

      晚歲抽身塵土中,灊山仍乞古仙宮。羞將白發(fā)隨馮叟,欲就丹砂繼葛洪。龍虎未能留物化,芭蕉久已悟身空。騷人欲作招魂賦,蟬蛻疑非世俗同。

      新詩錦繡爛成編,醉墨龍蛇灑未干。共首卜居空舊約,宛丘攜手憶余歡。風流可見身如在,鄉(xiāng)國全歸意所安。行到都門送君處,長河清淚兩泛瀾[4]卷六。

      綜上所述,從熙寧二年(1069年)與柳瑾相識,到熙寧十年(1077年)柳瑾去世,蘇軾(包括蘇轍)與柳瑾的交往是密切的。柳瑾去世多年后,蘇軾書《和柳子玉喜雪次韻仍呈述古》,借以表達對此前生活的追懷,可見其感情之深。

      2 蘇軾與柳仲遠、柳閎的交往

      柳瑾去世以后,蘇軾仍同柳家保持了相當密切的聯(lián)系。這種密切聯(lián)系,沒有因境遇變化而有所改變。

      元祐年間,蘇軾與柳仲遠(字子文)、柳閎(字展如)在京師多有交往。元祐元年(1086年),蘇軾作《題憩寂圖詩(并魯直跋)》:“元祐元年正月十二日,蘇子瞻、李伯時為柳仲遠作《松石圖》。仲遠取杜子美詩 ‘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偏袒右肩露雙腳,葉裹松子僧前落’之句,復求伯時畫此數(shù)句,為《憩寂圖》。子由題云:‘東坡自作蒼蒼石,留取長松待伯時。只有兩人嫌未足,兼收前世杜陵詩?!虼纹漤嵲疲骸畺|坡雖是湖州派,竹石風流各一時。前世畫師今姓李,不妨題作輞川詩?!盵7]2138元祐三年(1088年),蘇軾有書贈柳仲矩[7]2263。元祐六年(1091年)蘇軾《破琴詩(并敘)》:“是歲六月,見子玉之子子文京師,求得其畫,乃作詩并書所夢其上。”[5]1769八月十五《書韓李詩》,與柳閎論李白、韓愈詩[3]2284。元祐八年(1093年),蘇軾有《書柳氏試墨》:“昨日有人點第一網(wǎng)龍團,香味十倍常茶。如使諸葛鼠須筆,金闌子入手,不似有鋒刃。惟有此物似之。元祐八年三月十八日,過柳仲遠試墨,書此。此墨云‘文公檜鼯臈’,不知其所謂也?!盵7]2227

      紹圣二年(1095年),蘇軾貶謫惠州,獲悉堂妹“小二娘”病故(《與程正輔七十一首》之六十五曾有提及),蘇軾為此作《祭亡妹德化縣君文》。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東坡自海南北歸。六月初因病先在真州(今江蘇儀征)休息,會見米芾之后,瘴毒大作,甚至昏迷不知人事(見蘇軾《乞致仕表》),他自知隨時都有可能出意外,便給蘇轍寫信囑托后事。乘船過江后,被潤州太守王覿接住,蘇軾到京口后,自太守以下,皆不能見。此時外甥柳閎遠道來見,痛述其母去世后父親及弟弟也相繼去世,并遞上一份他親自抄寫的《楞嚴經(jīng)》,請老舅寫點題跋文字。蘇軾有《跋柳閎楞嚴經(jīng)后》:“眾生當以是時度,佛菩薩則現(xiàn)是身,身無實相,然必現(xiàn)是,意其所入者易也?!独銍馈氛?,房融筆受,其文雅麗,于書生學佛者為宜。吾甥柳辟,孝弟夙成,自童子能為文,不幸短命。其兄閎為手寫此經(jīng)。閎既已識佛意,則辟亦當冥受其賜矣?!盵7]2065《與外甥柳閎一首》:“展如外生。人來得書,知奉太夫人康寧,新婦外孫各無恙。北歸萬里,無足言者,獨不見我令妹、賢妹夫,此心如割。介夫何負,亦早世,念之痛不去心。數(shù)年豈賢雋厄會耶?相見,當一慟以寫之。茲不一一?!盵7]1844

      費袞《梁溪漫志》也有大致相同的記載:“東坡歸自海南,遇其甥柳展如(閎),出文一卷示之曰:‘此吾在嶺南所作也,甥試次第之?!谷缭唬骸短鞈c觀乳泉賦》詞意高妙,當在第一;《鐘子翼哀詞》別出新格,次之;他文稱是。舅老筆,甥敢優(yōu)劣邪?’坡嘆息以為知言?!盵9]卷三蘇軾抱病親至堂妹、妹丈墓前祭之,作《祭柳仲遠文》:

      嗚呼哀哉。我生多故,愈老愈艱。親朋幾人,日化日遷。逝者如風,赴來逾年。一慟海徼,摧胸破肝。痛我令妹,天獨與賢。德如召南,壽甫見孫。矧我仲遠,孝友恭溫。天若成之,從政有聞。富以學術(shù),又昌以言。久而不試,理豈其然。崎嶇有求,凡以為親。雖不負米,實勞且勤。知止于此,不如歸閑。哀我孤甥,孝如閔、顏。銜痛遠訴,誰撫誰存。逝者已矣,存者何冤。慎勿致毀,以全汝門。以慰我仲遠永歸之魂。嗚呼哀哉[7]1954。

      (又)

      我厄于南,天降罪疾。方之古人,百死有溢。天不我亡,亡其朋戚。如柳氏妹,夫婦連璧。云何兩逝,不憖遺一。我歸自南,宿草再易??迚櫰淠?,泉壤咫尺。閎也有立,氣貫金石。我窮且老,似舅何益。易其墓側(cè),可置萬室。天定勝人,此語其必[7]1955。

      綜上所述,從熙寧二年(1069年)直到去世的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的幾十年中,蘇軾與柳家一直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值得注意的是,蘇軾為柳氏家族共寫作祭文4篇:《祭柳子玉文》《祭亡妹德化縣君文》《祭柳仲遠文》(2篇)。據(jù)筆者考證,蘇軾一生并不輕易為他人作祭文、墓志銘,他曾委婉拒絕李廌請求代作銘、志的要求:“某從來不獨不書不作銘、志,但緣子孫欲追述祖考而作者,皆未嘗措手?!盵7]1579李廌為“蘇門六君子”,與蘇軾過從甚密尚被拒絕[10]。蘇軾為柳氏家族寫作的祭文占蘇軾一生所作祭文40余篇的1/10,由此可以看出蘇軾與柳家的關系是相當特殊的。

      3 蘇軾與柳氏三代關系解析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是影響頗大的一部蘇軾傳記作品,其中對于蘇軾與柳家的關系,有蘇軾暗戀堂妹說[11],不少蘇學研究者對其立論的牽強都給予了有力駁斥。其實,梳理蘇軾與柳氏三代的交往,林氏的說法可以不攻自破。蘇軾(包括蘇轍)與柳氏三代長達30余年的交往,完全是出于親情和友情。

      3.1濃厚的親情

      孔凡禮《三蘇年譜》:“ 瑾,丹徒人,子子文,伯父渙之婿?!盵3]526蘇轍《伯父墓表》亦有明確記載。這種親戚關系使蘇軾與柳瑾在熙寧年間交往密切而自然。熙寧二年(1069年)、熙寧三年(1070年)的京師相會,熙寧四年(1071年)的陳州相會,熙寧六年(1073年)夏秋到熙寧七年(1074年)二月的杭州相伴、潤州聚會都是明證。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到潤州有《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等,可證蘇軾曾到柳家探望堂妹“小二娘”和外甥。柳瑾去世后,這種交往并未中斷。蘇軾后來多次途經(jīng)潤州,與柳家多有往來。元祐元年、六年、八年,蘇軾與柳仲遠在京師多有交往。貶謫嶺海后,蘇軾仍然與其有聯(lián)系,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路經(jīng)潤州,還再次為去世的柳仲遠及堂妹寫了祭文。這種血濃于水的親情,奠定了交往的情感基礎。

      3.2相知的友情

      蘇軾與柳氏三代之間,不但有血濃于水的親情作為交往的感情基礎,更因為日常生活的密切交往、文藝愛好相同、政治境遇相似加深了相互之間的感情。

      一是生活交游產(chǎn)生的友情。從熙寧二年(1069年)柳瑾與蘇軾、蘇轍兄弟結(jié)識開始,一直到熙寧七年(1074年)二月柳瑾赴靈仙觀就任,柳瑾與蘇軾、蘇轍兄弟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蘇軾寫給柳瑾的詩、詞、文計17首(篇),蘇轍寫給柳瑾的詩文計10首(篇)。柳瑾去世,蘇軾有祭文,蘇轍有挽詞2首[10]。蘇轍與柳瑾曾有卜居為鄰之約:“待得入城應少暇,相從有約定何如?!盵4]卷三“交從錦水初無間,鄰卜共山已有心?!盵4]卷三“為鄰有意非今日,丐我余波伴濯纓?!盵4]卷四從熙寧六年(1073年)夏秋到熙寧七年(1074年)二月,柳瑾跟隨蘇軾游玩半年之久,結(jié)下了很深的友誼,這是他們相知的生活基礎。

      二是文藝上的共同愛好產(chǎn)生的友情。蘇軾稱贊柳瑾“善作詩及行草書……蓋妙絕一時”[5]1768。蘇軾、蘇轍與柳子玉是詩友,更是藝術(shù)上的知音。從蘇軾、蘇轍詩文中大致可以看到柳子玉藝術(shù)上的才華:“柳侯白首郎,風格終近古?!盵4]卷三“久聞筆陣無前敵,更擬詩壇托后車?!盵4]卷三“草圣詩豪并神速,數(shù)因南雁惠佳音。”[4]卷三“詩翁愛酒長如渴,瓶盡欲沽囊已竭。燈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捻須吟喜雪。詩成就我覓歡處,我窮正與君仿佛?!盵5]527“柳侯運筆如電閃……此書非我誰能雙。”[5]527“落帆古戍下,積雪高如丘。強邀詩老出,疏髯散颼飗?!盵5]528這種文學藝術(shù)上的共同愛好,是蘇氏兄弟與柳瑾相知的文藝基礎。

      三是政治上同病相憐產(chǎn)生的友情。從柳瑾留存的少量詩歌可以看出,柳瑾是有政治抱負的,如“過盡金湯知帝策,見求貂虎識軍儀”“男兒本有四方志,只在蓬瀛自不知”[2]卷431。而從蘇軾、蘇轍詩文則可以看出,雖然柳瑾與王安石為同年*筆者注:柳瑾與王安石為同年,見王文誥、馮應榴《蘇軾詩集》中的注釋:“柳子玉,名瑾,吳人,與王介甫同年?!?(王文誥、馮應榴《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240頁),但在王安石當政的熙寧年間政治上柳瑾并不得志。熙寧二三年間,柳子玉在汴京附近為小官;熙寧四年(1071年),貶官壽春;熙寧六年(1073年)夏秋,被命提舉舒州靈仙觀。蘇軾、蘇轍兄弟由于反對新法,相繼從京城被貶到外地為官?!矮I酬不用辭升斗,曲直何勞問尺尋。要路風波無限惡,謫居情味最能深?!盵4]卷三“舊游日零落,新輩誰與伍。人情逐時好,變化無定主。試看近時人,相教蹈規(guī)矩。行身劇孔孟,稱道皆舜禹。但求免譏評,豈顧愁肺腑。坐令不羈士,舉足遭網(wǎng)罟。緬懷我生初,遺俗尚目睹。中庸雖已亡,比近則猶愈。老成慎趨好,后生守淳魯。豈效相謾欺,炫牛沽馬脯。過惡酒色間,可罪非可惡。譬如嵇與阮,心跡豈深蠹。”[4]卷三“多才久被天公怪,闕食惟應爨婦知。杜叟挽衣那及脛,顏翁食粥敢言炊。詩人情味真嘗遍,試問于君底事虧?!盵5]274“世事方艱便猛回,此心未老已先灰。”[5]545這種政治上的同病相憐,是蘇氏兄弟與柳瑾相交的政治基礎。

      綜上所述,蘇軾與柳瑾、柳仲遠、柳閎三代交往,時間從熙寧二年(1069年)一直延續(xù)到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軾去世,歷時30多年,蘇軾與柳氏三代的交往,在他與潤州士人的交往中最為密切也最為長久,堪稱生死之交。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雖然蘇軾暗戀堂妹說不值一駁,但蘇軾著作中出現(xiàn)的兩個“小二娘”倒值得注意?!杜c程正輔七十一首》之六十五:“近得柳仲遠書,報妹子小二娘四月十九日有事于定州,柳見作定簽也。遠地聞此,情懷割裂,閑報之爾?!盵7]1619這里的小二娘顯然指其堂妹,而與《與胡郎仁修三首》之三:“小二娘知持服不易,且得無恙,伯翁一行并健。得翁翁二月書及三月內(nèi)許州相識書,皆言一宅康安。亦得九郎書,二子極長進。今已到太平州,相次須一到潤州金山寺,但無由至常州看小二娘。有所干所闕,一一早道來。余萬萬自愛。”[7]1843這里的小二娘當指蘇氏第三代。兩文中出現(xiàn)的“小二娘”容易引起混淆,應該引起注意。

      [1] 喬長富.蘇軾12次至潤州事跡系年考述[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09(1):9-13.

      [2]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 孔凡禮.三蘇年譜[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

      [4] 蘇轍.欒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 王文誥,馮應榴.蘇軾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4.

      [6] 顏中其.蘇東坡佚事匯編[M].長沙:岳麓書社,1984:285.

      [7] 孔凡禮.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

      [8] 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2:173-174.

      [9] 惠洪,費袞.冷齋夜話·梁溪漫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0] 喻世華. 論蘇軾的為師之道:以李廌為例[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59-64.

      [11] 林語堂.蘇東坡傳[M].西安: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胡 菲〕

      OntherelationshipbetweenSuShiandthreegenerationsofLiuinRunzhou

      YU Shi-hua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212003,China)

      Among Su Shi’s friendship with scholars in Runzhou,the interaction with three generations of Liu:Liu Jin(Liu Ziyu),Liu Zhongyuan(Liu Ziwen) and Liu Hong(Liu Zhanru) was the longest,which lasted for more than thirty years from Xining 2nd(1069) to Jianzhong 1st(1101) when Su Shi passed away. This relationship was the deepest as well for Su Shi who created twenty seven poems and essays related to three generations of Liu,which was related to their kinship,their intimate daily interaction,their common enthusiasm o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similar political careers.

      Su Shi; Su Zhe; Liu Jin;Liu Zhongyuan;Liu Hong; Runzhou

      2015-04-27

      喻世華(1959—),男,重慶開縣人,編審,主要從事蘇軾研究和編輯業(yè)務研究。

      K825.6

      :A

      :1008-8148(2015)03-0001-05

      猜你喜歡
      柳氏熙寧蘇轍
      因不寬容而給自己砌了一堵墻
      因不寬容而給自己砌了一堵墻
      孟子何以行此:蘇轍之問與宋代治道之爭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20
      星河
      雨花(2021年12期)2021-11-12 23:32:45
      石鑑為官履歷考述
      折一枝青柳,寄一場別離
      折一枝青柳,寄一場別離
      試析戲曲《獅吼記》中的柳氏形象
      籠中鸚鵡
      跪出來的情趣
      劇影月報(2014年1期)2014-11-21 07:30:21
      临桂县| 夹江县| 边坝县| 通化县| 安平县| 大方县| 运城市| 钟山县| 丁青县| 富民县| 石楼县| 罗山县| 英德市| 内江市| 辽阳县| 京山县| 鹤壁市| 徐州市| 永济市| 凭祥市| 丰城市| 宁津县| 绍兴市| 婺源县| 平和县| 武夷山市| 枣庄市| 梁山县| 长子县| 武安市| 彰武县| 荥阳市| 延庆县| 桑日县| 彭州市| 遂宁市| 济源市| 塔城市| 崇文区| 甘德县|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