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麗
摘 要: 空間智能是人們學習生活中的基本能力,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空間智能的能力,有利于小學生更好地接受事物,基于空間智能培養(yǎng)學習《圓錐與圓柱》這一章節(ji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guān)鍵詞: 空間智能 圓錐與圓柱 小學數(shù)學教學
引言
兒童從一出生接觸世界開始,就對外部空間有了感知能力。隨著人們對兒童的空間智能的培養(yǎng),兒童對大千世界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在大腦中初步形成一個空間,在空間智能培養(yǎng)中教會兒童對圓錐與圓柱的認識,有利于加快兒童對新生事物的接受,本文具體闡述培養(yǎng)空間智能意義及利用空間智能進行圓錐與圓柱教學的策略。
一、空間智能的含義及意義
(一)空間智能的含義
空間智能是指在能腦海中形成一個外部世界空間的模型并且能夠操作及運用這些模型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夠讓人用三度空間的方式思考生活中的事物,讓人感知到內(nèi)在和外在的圖像,也能轉(zhuǎn)換、重復或修飾感知到圖像,可以在腦中形成的空間中隨意地變換、改變空間物件的方位,從而可以解讀外部空間的信息。建筑師、服裝設計師、廣告設計師、航海家、雕塑家、發(fā)明家、攝影師、電影制片人、飛行員、畫家等人的空間智能都是高度發(fā)達的。
從狹義上來說,空間智能是指人對空間方位的感知能力,從廣義講不僅僅是人對空間方位的感知,還包括形象思維能力、視覺辨別能力兩個方面。兒童的空間智能是具有準確感覺視覺空間,并且能把所感知到的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兒童的空間智能表現(xiàn)在能對色彩、空間、形狀、線條有所感知,并能將其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來;喜歡看圖片、看圖書,在閱讀時更習慣在圖畫而不是文字中得到信息;喜歡搭積木;有基本的方向感等。
(二)形成空間智能的意義
形成空間智能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基于身邊的事物進行想象,從而構(gòu)建出二維或三維的空間。發(fā)達的空間智能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還能提高兒童對外部事物認知的準確性和敏感性,從而探索世界。
學前,兒童已經(jīng)學習了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各種圖形的名字和特點,了解了各種圖形的異同點和相同點。兒童能從身邊找出相同形狀的事物,從而掌握各種形狀的特征,能將各種圖形分類,這就是對事物的空間感知能力。
在小學,兒童學習圓錐與圓柱這一章節(jié)時,通過利用自身對空間的感知及想象力,學習圖形的特點,掌握圓錐與圓柱的特征,并且能夠解決有關(guān)簡單問題。
二、基于空間智能的教學
(一)《圓錐與圓柱》教學的目標
1.學會空間想象。
學生能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錐及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認識圓錐及圓柱的側(cè)面圖及平面圖,能正確生活中哪些是圓錐哪些是圓柱,認識圓柱的底面、高及側(cè)面,認識圓錐的高及底面,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關(guān)系[1]。
2.學會計算并解決問題。
學生能掌握圓柱的表面積及側(cè)面積的計算公式,并學會正確計算,學生能理解圓錐、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會利用切割長方體體積計算圓柱的體積,掌握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的關(guān)系,會利用公式計算容積、體積,并解決有關(guān)的實際簡單問題。
(二)《圓錐與圓柱》教學的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合理想象。
在生活中進行教育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方法,圓錐與圓柱廣泛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但由于經(jīng)常和其他事物組合拼裝,使得學生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在學習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圖片和視頻,例如谷堆,沙堆,甜筒,巫師帽,漏斗,子彈頭;水杯,水管,水桶,筆桿,筆筒等,并讓學生找出生活中哪些東西運用了圓錐或圓柱的結(jié)構(gòu),鍛煉學生的觀察力,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認識到圓錐與圓柱來源于生活中,并且能夠初步認識到它們的特點,有利于對圓錐與圓柱的探究。
2.新舊知識銜接,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若將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則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銜接緊密,有利于授課流暢自然,學生容易從舊的知識中找出與新的知識的聯(lián)系之處,并舉一反三,探索問題。
在學習圓柱的體積時,可以利用類比的方法,在求圓的面積時,可以利用長方形切割的方法推導出圓的面積,進而運用該方法圓柱的體積,沿著圓柱底面的扇形和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塊,將其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若分得不夠多,長方體還不像;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會越接近于長方體。那么此時圓柱的底面積等于長方體的底面積,圓柱的高等于長方體的高,由于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因此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在學習圓錐的體積時,同樣可以利用類比的方法求出,此時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模型各一個,讓學生觀察這個圓錐和圓柱的底和高時相等的,然后先在圓錐里裝滿沙子,再將沙子倒入圓柱,讓學生觀察圓錐的沙裝了3次,才能把圓柱裝滿。通過觀察,學生會發(fā)現(xiàn)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之間的體積關(guān)系是一比三,那么在求圓錐的體積時就可以利用圓柱的體積求出。
結(jié)語
在學習《圓柱與圓錐》時,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智能的同時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2-3]。
參考文獻:
[1]徐麗霞.幾何直觀的形成途徑探究——以“圓柱和圓錐”教學為例[J].數(shù)學教學通訊:初等教育,2013(11):19-20.
[2]姚小芹.體驗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圓柱和圓錐的實際應用教學[J].新課程學習:下,2013(4):52-53.
[3]施金金.放飛學生思維盡享成長快樂——《圓錐的體積》教學感想[J].陜西教育,201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