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靜
摘 ?要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電化設備進入教學課堂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現自我感悟,促進自我成長。在素質教育逐漸深入之時,對提高處于成長時期的小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是極為有利的。
關鍵詞 小學音樂;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1-0102-02
1 視聽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電教設備逐漸出現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學視頻也隨之出現。對于兒童期的小學生來說,對各種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是他們最大的特點,電化應用于教學之中對小學生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現如今,現代化設備走進千家萬戶,在家中,家長對小學生的管教是很嚴格的,為了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基本上給他們接觸這些電器設備的時間并不是很多,所以他們會在課堂之上對這些電教設備充滿好奇心。興趣對學生來說是最直接的老師,通過興趣,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也會逐漸消除,真正使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
教師在課下備課時可以選取一些精彩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如《西游記》片尾曲等,讓學生在這豐盛的視聽盛宴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在課堂講解第一冊課本中的《好朋友》時,首先讓學生在課下預習的基礎上講述自己通過課文的題目所聯(lián)想到的關于好朋友的一切,講述在學習生活中與自己的好朋友是怎樣進行互幫互助的。教師在肯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課堂教學計劃,讓學生與自己的好朋友跟隨著歌曲進行表演,可以是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可以與好朋友現場進行編排,充分表達出對對方的友誼。在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積極性的基礎上,教師在多媒體上播放自己事先制作好的視頻,在聲音與畫面的互相結合下,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從而感受到電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激發(fā)出小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
通過課堂教學,不僅成功地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使學生感受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與同學之間的友情,一舉多得,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2 身隨“影”動,由模仿到自我感悟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成年之后的一些行為習慣多數是在兒童期養(yǎng)成的,兒童期的模仿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對教師的一些口頭語言以及動作舉止進行模仿,以此來表現其內心深處對教師的心理崇拜和畏懼。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尤其是在樂器教學中,讓小學生的模仿行為有用武之地,通過模仿他人,由教師進行引導,逐步進行思考,實現自我成長、自我提升。一些著名音樂家在兒童時期也是通過模仿進行學習,在模仿中自我感悟。把握住小學生在學校的這個成長階段,引導他們的模仿行為,有利于提高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在小學音樂樂器豎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習先通過觀察豎笛,了解豎笛基本結構,聯(lián)系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自己思考豎笛的用法。在學生獨立思考一段時間后,教師給學生講解豎笛發(fā)聲的原理,然后讓學生開始進行試驗,驗證自己所思考的是否正確,是否一樣能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如果不能,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指法不正確,還是嘴型吐氣出現了問題?與同學交流后,互相觀看對方的動作,就其出現的問題進行指正,以互相學習促進共同進步。在學生熟悉一段時間之后,教師首先對豎笛進行教學演示,包括指法與嘴型以及吐氣方式。最后在多媒體上播放中國著名豎笛演奏家孫巍巍的教學視頻,讓學生模仿著學習,教師隨時糾正學生的動作,講解演奏技巧,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耐心地進行講解,在一派和諧的氛圍下結束課堂教學
一節(jié)樂器教學課,教會學生如何使用樂器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在模仿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
3 虛擬對決,打破時空促進成長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對比才會有提高,以練促教,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提升課堂質量,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生對于一些小比賽是非常熱衷的,對于賽后的獎勵更是他們炫耀的資本,因此可以經常舉辦一些課堂比賽,保持小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但是,這樣的小比賽在幼兒園經常舉辦,如何能在原有的比賽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興趣不減呢?這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隨著電化進入音樂教學課堂,這一問題迎刃而解。利用虛擬比賽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對手的優(yōu)點,進行自我總結。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例,教師在講解這一課時,可以拿出半節(jié)課的時間來進行演唱比賽。在課下備課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選取一些其他小學的學生演唱國歌的視頻,用在課堂之上和自己的學生進行比賽。當學生聽到要比賽時,肯定會摩拳擦掌,拭目以待;當知道是通過另一種形式比賽時,或許會有一點點緊張,會出現一些為校爭光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當堂選幾名學生與視頻中的學生進行比賽,以其余的學生為裁判,比賽完成后舉手投票,票數多者即為勝者。以演唱國歌這一最常聽見的歌曲來比賽,難度是最小的,以學生投票來表現民主。由于小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身心發(fā)育不成熟,出現“抱團”現象不是很嚴重,基本可以排除作弊投票的可能,使投票結果基本實現公平公正。在比賽結束時,教師進行總結,將學生與視頻中的對手一一對比,表揚優(yōu)點,指正不足,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虛擬比賽,不僅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成長,還能活躍課堂氣氛,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于學校的榮譽感,形成“家”的感覺。
4 主次分明,堅定課堂唯一理念
電化逐漸運用于教學,使得課堂效率提高,促進學生成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的教師可能會逐漸“迷失”在這炫麗的課堂中,失去原本的理念,致使本末倒置,以輔助工具為主體,將學生放在第二位。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任何形式的課堂教學都是以服務學生為宗旨的。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主次更應該分明。教師在制作精美的課件和精彩的視頻時,首先考慮到的應該是學生,學生是否接受這種形式,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案的設計是否存在不足,以此來明確課堂教學主體。
在講解《搖籃曲》這一課時,教師課下備課時應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備課,想想在班級中是否有單親家庭,是否有家庭關系緊張的,如果沒有的話就正常備課,正常上課;如果有的話,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說出“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樣的歌詞。課件教案可能會因此而不夠精彩,但是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實現學生為課堂主體。在下課之時,也應該詢問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感受,與以前的課相比是怎么樣的,并讓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
明確教學主體,各種輔助手段促進學生進步,實現以學生為本,不僅能提升課堂質量,更能讓學生產生歸屬感,感受到“家”的溫暖。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時代對于學生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讀書識字不再是最終目的,明理辨事也只是學習的一部分,加上能力提高才能得“一百分”。電化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步步為營,逐漸展現其強大的能力,不僅幫助教師提升了課堂質量,提高了課堂效率,更有力地推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徐麗丹.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3(1).
[2]譚雪.多媒體技術讓音樂課堂煥發(fā)生機[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9).
[3]杜喜惠.巧妙借助多媒體 ?優(yōu)化小學音樂教學效果[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