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歲時,我曾經(jīng)在本省教育雜志上發(fā)表過一篇論文。拿到樣稿的那天,學校分管教學的吳校長說:“薄偉英啊,你可是我們學校一百年多來第一個在正規(guī)教育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的教師哦!”此后,在大會小會上,吳校長一直把我發(fā)表論文的事情掛在嘴上,希望更多的青年教師以我為榜樣。
隨后,結(jié)婚生子、更換單位、升任中層干部。平時忙上課、批作業(yè)、備課、想方案、開展活動、寫總結(jié);周末,陪著兒子進行乒乓球訓練。忙忙碌碌中,早已經(jīng)忘記自己曾經(jīng)在那所最初工作的百年老校,因為一篇省級論文而轟動一時。在周而復始的日子里,美好的青春一去不復返。
2011年,我幸運地被評上了蘇州市德育學科帶頭人,于是,因區(qū)教育局的政策,我流動到了一所鄉(xiāng)鎮(zhèn)達標學校。
一年級的語文,雖然課時稍微多些,但是作業(yè)簡單,批改又快,于是,我擁有了從未有過的那么多閑暇時光。學生放學后,我來到一樓那個不起眼的圖書館里。圖書館的老伯正盯著電腦屏幕,看著精彩的電視劇。聽到我要借書,先是愕然,接著便爽快地答道:“可以,可以,隨便借。我們這兒的書幾乎沒有老師來借過。你想借多少,就借多少。只要記得看完來還就可以了?!?/p>
捧著一堆教育期刊、雜志,端坐在書桌前,我忽然回到了青春年少時讀書的專心致志,也找到了久違的寫作沖動。
周末值班的那天,我用兩個小時寫了一篇小文《延遲滿足與即時獎勵》,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投稿。
一周后,收到了編輯老師的回郵:您的文章將在近期刊出,請耐心等候!那一刻,忽然間,我有了17歲初戀時的那種怦然心動!
讀書、思考、交流、探討,我寫作的靈感不斷涌現(xiàn),有時是在上班的路上,有時是在熟睡的夢中。我的包里、我的枕邊,常備著一支筆、一個本,隨時記錄轉(zhuǎn)瞬即逝的思維火花。四年來,我的文字陸續(xù)在《師道》《中國教師報》《中小學德育》《教學與管理》《教學月刊》《中國德育》《班主任》《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基礎教育論壇》《江蘇教育》《江西教育》《遼寧教育》《中國西部教育》等國家級、省市級報刊雜志發(fā)表。其中一篇發(fā)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上的論文,最近還入選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心的《中小學教育管理》上。
感謝《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的老師們,是你們,讓我找到了寫作的自信,讓我煥發(fā)了生命的“第二次青春”。
在“奔五”的途中,容顏只能任由歲月主宰,但是,心靈卻由我自己掌控。教育寫作,讓我懷揣一顆青春蓬勃的心。無論何時何地,我始終帶著自己的陽光,與學生溝通、與家長交流,品味生動、美好的教育細節(jié),體悟教育生命的感動,將為人師者的點點感動和絲絲溫暖,和遠方的讀者一起分享!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蘇州,215021)
編輯/黃才玲 終校/于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