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關(guān)鍵詞〕親子關(guān)系;守護;成長
小于和我描述他與父親的關(guān)系時講了這樣一件事情: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次下樓梯他走在兩個女生的后面,前面一個女生突然摔倒在地碰到了消防栓,這個女生說是小于在后面推了她,可是小于認為自己沒有。由于涉及到醫(yī)藥賠償,校方叫來了雙方家長。一開始小于堅持不承認推人,后來大家把他帶到了校長辦公室,他在一堆人的注視下被問是否推過那個女生,這一堆人包括校長,還有他的父親。他覺得很害怕,就承認了這件事,他的父親在眾人面前扇了他一個耳光。
已是初中生的小于,清晰地向我訴說著這件事情。后來這件事情如何處理小于已經(jīng)不記得了,他只記得那一堆人、校長的辦公室,還有父親的耳光。聽故事的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這個孩子感到傷心。將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拎到校長辦公室問話是多么殘忍的一件事情。校長,在一個孩子的心里是多么地高高在上不可侵犯呀,他還敢堅持自己的想法嗎?而在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中,最失職的人是小于的爸爸,這個本應保護好自己孩子的父親非但沒有盡到該盡的保護義務,還用一個耳光扇斷了父子之間的親密與信賴關(guān)系。
父母對孩子的作用就像空氣于呼吸一樣,不易察覺卻至關(guān)重要,應該包括物質(zhì)上的衣食供給和精神上的關(guān)愛呵護。在一個孩子的正常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關(guān)愛確實不易察覺,容易被孩子忽略,然而每個孩子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遭遇各種意外、各種危機,如一時被別人指責推人不知如何應對的小于。當孩子遭遇“意外”事件時,父母的反應模式不僅關(guān)系到孩子能否順利度過這次成長危機,還會在孩子的心里刻上烙印,讓孩子對父母的印象定格。正因如此,往往是這樣的意外事件,使親子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分水嶺,或變好,或變糟。
即便小于真的推了前面那個女生,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即便是小于故意的惡作劇,相信小于也沒有想到那個女生會正好撞到消防栓上。有時候小孩子的惡作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更多地是覺得好玩或者是試探,并不是真的想對別人造成傷害。事實上,只有經(jīng)歷過這些事情,孩子才會知道哪些玩笑可以開,哪些是危險的,孩子才會成長。換個角度來說,孩子面臨的危機事件為父母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契機,若父母把握得當,危機便可化為孩子的成長機會。無論如何,當小于被指推人時,小于是需要保護的,尤其是家長的保護。
其他人對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暫且不提,小于父親的反應確實叫人匪夷所思。面對一個弱勢的、需要保護的、不知所措的,還可能是被誣陷的孩子,他沒有選擇站在孩子一邊,而是站在了別人那邊。他和別人一起施加壓力讓孩子承認錯誤,又在眾人面前扇孩子耳光,以證明自己教子嚴格。所有這一切都給孩子留下了深深的傷痛,給父子關(guān)系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同樣的成長意外,小麗就比小于幸運得多。
初二的小麗突然向家里提出要休學打工,小麗說自己已經(jīng)考慮再三,心意已決。小麗的父母沒有責備小麗,只是告誡女兒要考慮清楚,因為學習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同時他們和小麗一起探討休學后的計劃,想做什么?去哪里打工?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小麗最終作了如下計劃,先向?qū)W校請假兩個月,去舅舅的超市打工,兩個月之后若還堅持休學的話再向?qū)W校提出申請,若想返校的話學校也會接納她。
不管兩個月后小麗的決定如何,相信在這件事情上小麗是感激父母的,他們既尊重小麗的決定,又幫助小麗解決了實際的困難,同時也為小麗爭取到了一定的考慮時間,為小麗留了后路。有這樣的父母,即便小麗這次選擇是錯誤的,對她的人生影響也不會很大,因為她的父母會和她一起撐起另外一片天空,她的父母通過這件事情教會了自己的女兒:凡事要慎重考慮,不可意氣用事;同時即便選錯了,也不是世界末日。人生就是在不斷地選擇和探索中行進的,只要真心就好。
以上是父母的兩種不同反應模式,一種簡單粗暴造成傷害,一種理解寬容幫助成長。不同的教育模式導致的不同不僅僅是親子關(guān)系,還有孩子的人生。
當孩子的生活遭遇“意外”時,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心里守護他,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小于的父親犯的就是這個錯誤。當小于被指責推人而小于不承認時,小于的父親只感受到自己的難堪而不是孩子的委屈;當小于被拉到校長辦公室問話時,小于的父親只顧著自己的羞愧卻沒有感受到孩子的害怕;當小于承認推人時,小于的父親急于想向眾人證明自己教子嚴格而扇了孩子一巴掌,他根本沒有感受到孩子此時多么需要他的保護!
小麗的父母則不同,小麗選擇休學,這是一件有違常理的事情,家里有一個輟學的孩子,父母是有很大壓力的。很多孩子有這樣的成長危機時,父母不關(guān)心孩子的切實需要,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將孩子綁在學校里,他們不關(guān)心孩子的感受,他們害怕有一個輟學的孩子會給他們帶來困擾和麻煩。因此,他們所做的不是幫孩子減少困擾,不是幫助孩子成長,而是給自己減少麻煩。這樣的父母,他們已經(jīng)被世俗綁架,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潔凈的成長環(huán)境,當孩子遭遇成長危機的時候,不僅無法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建議,還會和孩子產(chǎn)生矛盾,對親子關(guān)系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守護不僅是保證孩子平日里的衣食供給,更是風雨來臨時的呵護與關(guān)愛,危機突襲時的不離與不棄。唯有這樣,父母才能如參天大樹一般,深深地長在孩子的心里。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南灣街道沙灣中學,深圳,518114)
編輯/黃才玲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