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峰(甘肅省永登縣第二中學730302)
取經(jīng)團隊與班級建設
王學峰(甘肅省永登縣第二中學730302)
西天取經(jīng)團隊是不同個性的多元組合,然而能夠協(xié)作起來,互相補益,充分發(fā)揮每個成員的優(yōu)勢,既成就了集體的功業(yè),又升華了個人的價值,給班級建設以啟示:學生個性有別、智力不一,是生命本身的自然本性,班主任工作中要順應保護學生的各自天質,避免學生成為個性喪失、易管馴順的羔羊,而應以個性的互補互生打造出共同前進的集體;同時,竭盡個人才干,使其心魂始終在“打開”的狀態(tài)下求知生活,找到每個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更要防范急于求成的焦躁心理,明白生命的成長是個過程,需要時間和磨礪,而只要其向好的善的方面成長,哪怕每天一點一滴,也是一種成功。所以,班主任要變“拔苗”為“助長”,變“管”為“理”,以個人進步保證班級提升,達到個人和集體的雙贏。
多元盡才成長
歷盡艱險、破除萬難,最終取得真經(jīng)、修成正果的西游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當我們細細考量這個團隊時,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很多特點和優(yōu)點,不僅給人生處世,還給班主任工作很多啟示。
西行四人組,唐僧執(zhí)著頑強,悟空剛勇機智,八戒幽默達觀,悟凈踏實耐勞,每個人,都有鮮明的生命印記,相同點相對很少,相異點卻觸目皆是:唐僧好靜,悟空喜動,八戒懈怠,悟凈勤快——這對于喜歡整齊劃一的國人而言似乎很難接受——畢竟,眾所周知,相近個性和相同性格似乎是構建團隊的基石??墒牵^音在構建這個團隊時,偏偏將性格迥異的他們組合在一起,打造出了多元并存的隊伍,而這種多元,并沒有讓他們矛盾叢生,難以相處,反而是靜以制動,剛以濟柔,詼諧以松弛神經(jīng),純樸以潔凈人心,隊員們相益相生,“兼容匹配”成了一體,同心協(xié)力完成了大業(yè)??梢姡嘣膱F隊,就如繽紛五彩的大自然一樣,不同物類之間更多的是能夠形成互補性和互生性,有利于個體在限制中的良性發(fā)展,能促進團隊共同進步,是取得成功的基石。
同樣,一個班級,也需要個性化的生命體,學生們,可能有的外向,有的內向,有的沉穩(wěn),有的急躁,有的享受天馬行空,有的喜歡一步一個腳印……這種不同,正是生命體自然天然的呈現(xiàn)。但是有的班主任,總喜歡用一把尺子量人,打算把整個班的學生,鍛造為機械的裁剪物和工廠的復制品。在他的眼中,總認為這個是毛病,那個不順眼,于是忽視或漠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只管用強力,訓練出聽話的、馴順的班級,并以此沾沾自喜。殊不知,沉默和整齊的背后,可能是以個性泯滅、獨立思想的喪失作為代價的——如果我們的教育,最后讓學生都“羊性”十足,唯唯諾諾,順從至上,整齊劃一,那這樣的教育,就應該是失敗的甚至是可恥的教育。相反,取經(jīng)團隊,并沒有打壓個性,而是就著各自的天性,去張揚其好的、向上的一面,從而創(chuàng)造了傳奇。所以,我們在擔任班主任時,首要應承認學生的多元性,意識到“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前提,是“萬類”的存在和爭榮,而不是一種物類的獨角戲,從而賞識保護其天性,讓學生在學校階段就能認可自我,獲得生命的張揚。
師徒四人,唐僧目標專一,悟空降妖除魔,八戒調和矛盾,沙僧挑擔牽馬,各有職責,各有專長,以汽車打個比方,唐僧就是方向盤,悟空可比發(fā)動機,八戒好似潤滑油,沙僧如同汽車廂,在白龍馬這個車輪的載負下,堅韌前行。唐僧明確目標、堅守愿景;悟空敬業(yè)果決、馬上執(zhí)行;八戒灑脫自適、開心娛人;沙僧忠心耿耿、任勞任怨——德者領導團隊,能者攻克難關,智者出謀劃策,勞者默默奉獻——每個人的才干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掘發(fā)揮,每個人都是這個團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唐僧,團隊肯定散伙;如果不是悟空,師父早就遇難;如果八戒不活寶,崎嶇路上少了多少樂趣;如果沙僧不加入,后勤工作又讓誰來做?這說明,把每個人的專長放在合適的位置使其得到充分發(fā)揮,是團隊取得成功的關鍵。
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意識到每個人有不同的能力,包括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理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等各種能力,需要我們創(chuàng)造合適的空間,讓學生在恰當?shù)奈恢蒙希プ龊线m的事,展現(xiàn)其突出的智能優(yōu)勢,感受自我存在的價值。在這種創(chuàng)造中,首先需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通過上課提問,深入宿舍,舉辦活動,捕捉到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螢火般的微光,記錄在心;其次,需要我們有一雙靈巧的手,搭建平臺,和班干部一起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演講、辯論、模擬法庭、文體競賽等,盡可能讓全部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找到自我的舞臺,展示于外。這樣,個人的優(yōu)勢,由于提供了適宜的地方,便能得到充分的開掘與肯定,能讓學生產(chǎn)生自豪感與自信心,讓他們找到在這個班級的位置,體察到自我的價值,產(chǎn)生對集體的責任感和熱愛之情。
取經(jīng)伊始,唐僧懦弱迂腐,悟空自由任性,八戒貪吃懶惰,沙僧平庸木訥,各有缺陷,都不完美。正是如此,才有了悟空三打白骨精時的憤然離去,唐僧頻頻念叨的緊箍咒,八戒有困難時就吵吵的卷鋪蓋散伙,沙僧缺乏自我的循規(guī)蹈矩——一個有嘈雜之音的隊伍肯定走不了多遠,達不到目標。然而,隨著朝夕的相處,一次次降妖伏魔的斗爭,逐漸使唐僧拋卻了疑忌變得互信,悟空洗卻了放任開始協(xié)作,八戒丟掉了對高老莊的懷戀,沙僧一步步踩出了頑強——個人,由開始的人人有短處到最終的脫胎成佛;團隊,由最初的裂痕道道成為鐵板一塊,成為了一個全新的自我和團隊:這才是《西游記》這部作品的精髓,才是成功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和取經(jīng)人類似的是,每位學生,或多或少的,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缺點,而且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和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逐漸有愈演愈烈之勢。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親臨一線,整天面對,總是看在眼中,急在心頭,恨不得一下子把“彎者”“曲者”“病者”全掃光,于是忘記了自己學生時代的樣子,而習慣于用“完美”的標準去要求人,想著一蹴而就,拔苗以盼其快快長大成材,卻不管拔苗助長的最大結果是顆粒無收,一蹴而就的背后其實是早熟后的早衰——因為成長是需要過程的,如同禾苗生長經(jīng)歷春夏才能有秋的收獲一樣。學生也需要在時間里,身體一天天成長,心智一步步成熟,這種在時間里的陶冶是任何傳授都不能取代的;而且成長也是需要磨礪的:挫折可以讓他們學會堅強,失敗可以讓他們懂得踏實,學校住宿會讓他們學會包容和相處,同學交往會讓他們學會謙恭和友善……這一切,速成不得,只能讓其在人生的漫漫曲折路上自己感悟,自己獲得。所以班主任,不應是一位“拔苗”者,而應是一位“助長”者,幫助那些有缺點的或有不足的學生,樹立信心,抵制誘惑,克服缺陷,改掉毛病,讓他能感受到每一天自己都是進步著的,變得比原來的自己更好了,這應是班主任工作的要義所在。
的確,教育工作就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繁重瑣細的管理工作,管理好了,各方面都進步了,但它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有欠缺之處,最明顯的便是只求出成績不管教育人,高分低能、兩極分化、心理問題頻現(xiàn)等隨之產(chǎn)生。
鑒于此,“管理”就不能僅停留在“管”的“約束”這個外在層面上,教師更應注重“理”。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就要做合格的玉工,要把每位學生看成一塊塊未經(jīng)打磨的璞玉,認清其都有獨一無二的天然紋路,不能搞“一刀切”強求統(tǒng)一,而是要在不同的質地上,順著它的自然紋理,把它最好的光彩打磨出來,讓學生在集體中能依舊保持個性,竭盡才干,收獲成長,達到個人和團隊的雙贏。
(責編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