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興(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教師進修學校351100)
也談語文閱讀教學聯(lián)想策略
李志興(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教師進修學校351100)
聯(lián)想是作文創(chuàng)新的翅膀,常用于作文立意構思中。在閱讀活動中,聯(lián)想是讀者生成、擴展和創(chuàng)新意義的重要渠道。因此,聯(lián)想是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運用的策略。《語文課程標準》在“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一節(jié)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以擴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筆者從閱讀角度通過提取文本解讀信息,闡釋實施閱讀聯(lián)想策略的必要性和實效性。
替換填充觸發(fā)
這主要是根據(jù)語言的組合和聚合的關系,去研究讀物中的重點詞句或有特點詞句;去推測作者如此選詞造句的思索過程和結果,從而理解和體會作者為什么選用這個詞,而不選取用那些詞,為什么用這樣的句式和句型表達,而不用其他的句式和句型,為什么采用這一修辭手法而不采用其他的修辭手法等。在名家修改文章和新教材“研討與練習”中隨處可見這種用增、刪、換、移等方法進行聯(lián)想,于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生成理解欣賞等。魯迅在《藤野先生》中的一段“……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在初稿中是這樣的“……但也缺不了‘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以上修改大大地增強了語言的鮮明性,使讀者獲得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詠雪》一文研討與練習中,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你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此題意在開拓學生發(fā)散思維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洞骸芬晃难杏懪c練習中,想象“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的情景,你能說出“偷偷地”和“鉆”這些詞語好在哪里嗎?七年級下冊《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文研討與練習中,福樓拜曾對莫泊桑說:“你所要說的事物,都只有一個詞來表達,只有一個動詞來表示它的行動,只有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它。因此就應該去尋找。直至發(fā)現(xiàn)這個詞,而決不應該滿足于‘差不多’……”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人物描寫的準確而生動的詞語或句子,以驗證福樓拜對莫泊桑創(chuàng)作的影響。八年級下冊《俗世奇人》一文研討與練習中,“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你怎么理解句中加點的‘找’字?試著將它換成其他的動詞,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敬畏生命》一文研討與練習中,“……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而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在《新聞兩則》和《中國石拱橋》等新聞和說明文文體的教材選文中的研討與練習設計更注重用詞的準確性和確切性。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都可以依托教材中提供的信息采用“聯(lián)想—替換”策略,從而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這主要是根據(jù)讀物的“未定點”和“空白”而言。西方接受理論研究指出:文本在閱讀之前充滿了未定點和空白,對讀者是一個“召喚結構”。意義不是文本所固有的,而是在閱讀活動中由讀者生成的。而且,我國傳統(tǒng)文論中也始終強調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所面臨的“言不逮意”“言不盡意”的痛苦,作品自身所具有的“言約義豐”“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因此,在閱讀中,讀者的聯(lián)想和填充是一種必然的活動。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一文研討與練習中,“皇帝已經(jīng)感覺到老百姓說的話是真的,為什么反而‘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想象一下這個皇帝回到宮里會采取什么行動。《郭沫若詩兩首》一文研討與練習中,“仿照‘天上的明星現(xiàn)了,好像點著無數(shù)的街燈’發(fā)揮你的想象和聯(lián)想,續(xù)寫下邊的句子……”八年級上冊《蘆花蕩》一文研討與練習中,“課文中有一段話精彩地描寫了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請找出這段話并細細體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動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這道題引導學生在品讀中體味,在品讀中聯(lián)想?!缎趴汀芬晃难杏懪c練習中,“試寫一段話,作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七年級下冊《荒島余生》一文研討與練習中,“假如你像魯濱遜一樣被棄荒島,你會怎么想?你會怎樣做?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寫一篇短文”。八年級下冊《喂—出來》一文研討與練習中,“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從小說結尾續(xù)寫下去?!边@些研討與練習的題型設計就在引導著我們在讀解文本時應該采用聯(lián)想意義的策略,從而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這指的是在閱讀中讀者需要調動自己的經(jīng)驗庫存。夏丏尊、葉圣陶在《文心》中寫道:“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fā)的功夫。所謂觸發(fā),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薄澳阕x書時對于書中某一句話覺到與平日所讀過的書某處有關系,是觸發(fā);覺到與自己的生活有交涉,獲得一種引證,是觸發(fā);覺到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是觸發(fā);從算學的推理、圖畫的理法領悟到文章的章法,也是觸發(fā)。”可見,“聯(lián)想—觸發(fā)”是讀者與作者溝通的橋梁,是作為“陳跡”的讀物與現(xiàn)實生活連接的通道,是新舊知識聯(lián)系的紐帶。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孤獨之旅》一文研討與練習中,“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過孤獨,試以‘我的孤獨’為題,寫一段話”。此題意在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生活擴展語文學習,培養(yǎng)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缎穆暋芬晃难杏懪c練習中,“這篇小說觸及了當前教育中某種現(xiàn)象,你對這種現(xiàn)象有什么看法?”此題意在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開拓思維。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人生寓言》一文研討與練習中,“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yǎng)堅忍的意志?”《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研討與練習中,“生活中難免遇到過什么困難?是怎樣的,請寫出來進行交流”。還有更多的文本信息都在暗示著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拓展延伸采用聯(lián)想意義策略,從而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的確,聯(lián)想力是語文學習必備的一般能力之一。我們只要把新課程對話理念落實到語文教學過程中,把聯(lián)想意義策略貫穿到閱讀教學讀解文本的重要階段,把研討與練習的解決寓于課堂教學的相關環(huán)節(jié)中,閱讀教學的效果就會更加明顯,整個課堂教學就會增添生機和活力。
(責編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