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青海省格爾木市第二中學816000)
以活動促成效,提高高中生英語口語水平
王麗娜(青海省格爾木市第二中學816000)
英語是一門語言,對聽說讀寫具有很高的要求。但是長期以來,高中英語教學以高考為指揮棒,以分數(shù)為標準,而造成英語教學重語法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聽說訓練,這是造成學生書面成績好,而聽說能力差,無法用英語交流的主要原因。隨著教育形勢的發(fā)展,人們對英語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更為關注,高中英語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聽說訓練,提高學生聽說技能,能夠用英語進行正常的交流與交際。加強口語教學,提高學生聽說水平,這是新課改下擺在廣大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提高學生口語水平所涉及內容廣泛,本文著重從開展豐富的實踐訓練活動,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運用中提高這一方面來展開論述。
上課前的幾分鐘學生處于相對放松、散漫的狀態(tài),還沒有進入最佳的學習與思維狀態(tài),這往往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盲區(qū)。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前的三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英語演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說英語、用英語的機會,而且也可以將學生由課下的散漫狀態(tài)轉變?yōu)閷W習的相對集中狀態(tài),這樣更加利于后面教學活動的開展。為了激發(fā)學生在課前三分鐘參與演講的積極性,讓活動更有效,我們可以選取學生所感興趣的話題,如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同學或朋友,介紹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歌曲或影視劇,談話天氣、季節(jié),描述自己最難忘、最快樂的事或是對自己影響較深的人,描述自己的一次旅行、會客或是購物,以及介紹自己的理想、信念等等。這些話題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更能增強教學的真實感與實用性,從而激起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話題為學生所熟悉,這樣更加利于學生調用生活經(jīng)驗與英語知識儲備來組織語言。
角色扮演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將抽象而枯燥的語言素材寓于直觀而生動的表演活動之中,這讓教學更具形象性,學生參與的熱情更高。教師可以讓學生進入特定的角色,這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就不會是膚淺而機械的記憶層次,而是能夠將語言知識點與具體的場景、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更加利于學生語言的內化,更加利于學生口語水平的整體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要只是讓學生機械而被動地進行記憶,而是要帶領學生進行豐富的角色扮演,讓學生進入角色、進入場景,在實際的運用中來深入體會不同的語氣、語調與語速。
(一)依托教材分角色朗讀
朗讀也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輸出,但單一的朗讀會讓學生失去讀的激情與動力,采用不變的語氣與語調沒有感情地讀,這樣不利于學習,反而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樣的朗讀方式更有新意,學生會自覺進入文本中的角色,在角色之間圍繞著特定的話題來展開朗讀。這是一種有趣的讀,同時也是一種真實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在角色朗讀中展開主動的學習,在學到基本知識的同時促進口語水平的提高。
(二)延伸教材自主創(chuàng)編
教材與學生的生活畢竟存在一定的距離,我們不能唯教材是從,而是要圍繞教學內容,為學生來設計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一起來進行劇本的自主創(chuàng)編,這是角色扮演的較高層次,體現(xiàn)著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個性。教師并不對具體的內容做過多的限制,而只是擬定一個話題,給予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設計具體的場景、詳細的內容。這樣既可以充分用到學生已掌握的詞匯與語法,同時又能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是一種真實的語言交流與交際。這樣的活動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利于學生英語口語水平以及語言綜合運用水平的提高。如Unit 3 Travel Journal這一單元的中心話題是“旅游”,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運用所掌握的基本語言知識來表達將來的旅游計劃,圍繞旅游出行工具、必備物品、旅游路線等進行交流。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自主地設計交流的具體內容并進行集中表演。
學習語言最為關鍵的就是要有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但對于母語非英語的高中生來說,課堂教學無疑是最主要的學習陣地與場所,也是學生聽英語、用英語、說英語的主要場所。在教學中我們要避免用漢語組織教學。要知道,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英語最大的干擾正是來自于母語。為此我們要用英語來組織教學,教師不僅自己要不用漢語,同時也要鼓勵學生不用漢語,用英語來與教師、與同學展開積極的交流,為學生營造全英的學習氛圍。但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與學生都用英語來進行交流,許多學生總是需要少許的反應時間,其根源就在于學生要進行翻譯式學習,以漢語為中介,將聽到的英語翻譯成漢語,用漢語回答再翻譯成英語。為此我們要讓學生養(yǎng)成用英語直接思維的好習慣。一是多聽,增強語感。我們要充分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為學生提供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語,如課本錄音、經(jīng)典歌曲、影視劇片斷以及一些英語類節(jié)目。二是模仿讀。在模仿朗讀中來糾正不正確發(fā)音,學會駕馭語氣、語調等,在不斷的模仿中來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長期堅持,學生聽得多了、讀得多了,頭腦中所存儲的語言知識越來越豐富,語感更強,自然就能學會用英語來思維,在課堂上與教師、與學生進行英語互動交流與對話。
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fā)展。課外有著更寬廣的空間、豐富的素材,可以有效彌補課堂教學時間與空間上的缺陷,我們可以開辟課外第二課堂,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在課外得到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口語交際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辯論大賽
高中生爭強好勝,采用辯論的形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動機。將學生分成正方與反方,持有相反觀點,讓學生在課下積極地收集相關信息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以求在辯論中可以一舉駁倒對方。選擇的論題要貼近學生生活,難易適中,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地參與到正反雙方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中來。
(二)開辦班級廣播站
教師可以向學生實時動態(tài)播報班級學習與活動情況,也可以播放一些笑話、故事,為繁重而緊張的高中生活帶來一絲樂趣。還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定期輪換,在各小組間展開激烈的競爭,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這正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有效方法。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出發(fā)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將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組織更為豐富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在運用中內化,在運用中提升,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全面提高。
(責編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