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飛(福建省平和第三中學363709)
關(guān)于校園音樂發(fā)展的探索
陳朝飛(福建省平和第三中學363709)
從當前的中學音樂教學中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音樂教材中的歌曲興趣普遍不濃,而對于“新音樂”與流行歌曲則是較為癡迷。學生對于音樂教材中的歌曲與“新音樂”之間所采取的不同態(tài)度,充分表明了“新音樂”和流行歌曲與課堂上經(jīng)典傳統(tǒng)音樂之間所產(chǎn)生的碰撞。因此,我們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樹立正確的觀念,在堅持傳承經(jīng)典與有格調(diào)的音樂的前提下合理地引進各種“新音樂”與流行歌曲。與此同時,教師自身需要加強修養(yǎng),準確地分辨“新音樂”與流行歌曲中的精華與糟粕,這樣才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新音樂”與流行歌曲。
中學音樂流行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教育對于中學生教育的開展有著較為特殊的作用,特別是在美育方面作用更為突出。中學音樂教育的對象是中學生,中學生在大眾流行文化之中的角色相當重要,可以說是當前“新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生力軍?,F(xiàn)在的中學生非常癡迷“新音樂”與流行音樂,但是在學校中,課堂上則主要是古典的與民族的音樂,這就必然會產(chǎn)生碰撞。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這些沖突與矛盾進行調(diào)和。
當前,有很多的中學生都對“新音樂”與流行歌曲較為癡迷?!靶乱魳贰迸c流行歌曲在中學音樂課堂上的經(jīng)典傳統(tǒng)音樂之間的矛盾主要有以下的幾點。
學生需求與教材之間的矛盾。教材是教師與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材料,同時也是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載體。從客觀上來講,教材中所選用的經(jīng)典傳統(tǒng)音樂有著優(yōu)美的旋律,從教材的知識體系來看也相當?shù)耐晟疲墙滩脑诰帉懙倪^程中忽略了中學生的身心特點與實際情況,并且將音樂觀念與現(xiàn)實生活相割裂。中學生本就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并且自身的知識與社會經(jīng)驗積累不足,所以對于西方經(jīng)典音樂與中國古典音樂很難產(chǎn)生共鳴。[1]不生動、不活潑正是中學音樂教材的弱點。相對而言,“新音樂”與流行音樂中所涵蓋的內(nèi)容以及旋律則更容易激發(fā)中學生產(chǎn)生共鳴。
中學音樂教學的教化功能與審美功能帶來的沖突。音樂教育客觀上來講,是“情”與“美”的教育,音樂更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音樂要想“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就需要先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而課堂上的經(jīng)典傳統(tǒng)音樂則是“嚴肅”有余而“通俗”不足,使得學生對于通俗性很強的“新音樂”與流行音樂更感興趣,這就使得中學音樂教學的教化功能與審美功能難以實現(xiàn)?!靶乱魳贰迸c流行音樂具有相當強的感染力,這也是“高雅”音樂難以企及的?!靶乱魳贰迸c流行音樂則因為不“高雅”,被認為無法承載審美功能。從這里能夠看出在現(xiàn)行的中學音樂教育教學體制下,“新音樂”與流行音樂和課堂上經(jīng)典傳統(tǒng)音樂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
“新音樂”與流行歌曲,雖然流行,但是其中有很多仍然是格調(diào)低下庸俗的,人生觀也是消極的,價值并不高。中學生本身正處于心理與生理逐步成熟,但是思想意識卻極不穩(wěn)定的特殊時期。所以在音樂課堂上仍然需要將傳承經(jīng)典和有格調(diào)的音樂作為主流,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進行改善。并且將“新音樂”與流行音樂中積極向上的內(nèi)容引入到課堂上來,引導學生鑒別“新音樂”與流行音樂中的良莠,讓那些思想內(nèi)容好、情緒健康向上的“新音樂”與流行音樂感染學生。
在選擇“新音樂”與流行音樂曲目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原則:1.選擇那些時代氣息好的歌曲進入到課堂中,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2.同時將“新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簡譜等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學習喜歡的歌曲的同時能夠?qū)W習各種音樂知識;3.選擇的“新音樂”與流行音樂要有對比,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新音樂”與流行音樂之中也有精華與糟粕之分,讓學生能夠?qū)φ嫔泼琅c假丑惡有更好的辨別能力。例如,有些歌曲很消極,而有的歌曲卻較為勵志,如周杰倫的《蝸?!肪洼^為勵志,不僅有著唯美的意境、單純的夢想,還有執(zhí)著的信念與無怨無悔。又如,張靚穎的《光芒》,曾經(jīng)在80年代末風靡的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等都是勵志的好歌曲。再如,滿文軍的《懂你》與毛阿敏的《思念》之中也包含了積極的思想,具有教育意義。
面對“新音樂”與流行音樂與經(jīng)典傳統(tǒng)音樂的沖突,不能夠盲目地在教學中引入“新音樂”與流行音樂的曲目,需要教師自己運用自己的審美觀與洞察力去進行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不斷地提升自我。
在對待“新音樂”與流行音樂上,教師是關(guān)鍵性的因素。作為音樂教師,不能戴上“有色眼鏡”去將“新音樂”與流行音樂當做是另類進行拒絕,當然也不可能沒有原則地利用“拿來主義”而不進行鑒別地引入到課堂之中。新時代的音樂教師,需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熱愛生活,善于主動地發(fā)現(xiàn)身邊美好的“新音樂”與流行音樂,從“新音樂”與流行音樂之中吸收各種營養(yǎng)。[2]
同時,音樂教師需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地豐富自身的音樂知識與素養(yǎng),并通過自身的音樂知識與素養(yǎng)來分析、鑒別“新音樂”與流行音樂,讓“新音樂”與流行音樂能夠為中學音樂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與此同時,音樂教師還需要在“新音樂”與流行音樂的題材的選擇上有一定的側(cè)重與取舍,改善自身的調(diào)控與把握課堂的能力,在引入“新音樂”與流行音樂時將重點放到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之上,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所在,陶冶學生的情操。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能夠從好的音樂之中得到更多的審美感受與精神上的陶冶,讓學生可以欣賞更多的、更新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在經(jīng)典傳統(tǒng)音樂和“新音樂”與流行音樂藝術(shù)形式的結(jié)合上多下工夫,盡可能地讓學生能夠?qū)⒆⒁饬Ψ诺揭魳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總之,從當前的中學音樂教學來看,雖然對于“新音樂”與流行音樂進入到音樂課堂中褒貶不一,但是學生卻對“新音樂”和流行音樂情有獨鐘,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有什么理由將其拒之門外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分辨其中的好壞,引導學生在接觸“新音樂”和流行音樂的過程中能去其糟粕。
[1]李曉云.流行音樂背景下的中學音樂教學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4(3):55.
[2]羅君菲.把流行音樂帶進中學音樂課堂[J].師道:教研,2014(1):83.
(責編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