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東(甘肅省康縣大堡中學746504)
淺談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劉向東(甘肅省康縣大堡中學74650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鬃右苍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纱丝梢?,興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各種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激發(fā)、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促使學生主動學好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處于快樂、振奮、良好的狀態(tài)之中,從而做到面帶笑容、精神飽滿、言語幽默,衣冠整潔,舉止文雅。這樣,學生也會受到感染,變得興趣盎然。
導語必須滿足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原動力,而求知欲望是他們聰明才智的激發(fā)器。教師如果在課堂開始時采用富有激情、哲理且具有鼓動性的“開場白”,就能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這樣,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會覺得十分輕松、愉快了。
多媒體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會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學習氣氛變得活躍、輕松。如在教《故宮博物院》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自讀一遍課文,繪制故宮博物院的示意圖,再利用多媒體依次展示故宮博物院各建筑畫面,最后讓學生當“小導游”看圖作介紹。這樣,學生不但欣賞了美麗的建筑,有身臨其境之感,而且還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無意中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時可創(chuàng)設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喜怒哀樂的情緒。如教師采用玩游戲、講故事、欣賞圖片或音樂、排演課本劇、課文續(xù)寫、改寫等活動,就能讓學生情緒高漲,讓課堂教學高潮迭起。此外,還應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放飛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的思緒。教師可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需求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啟發(fā)性和開拓性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欲望,以便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教授《共工怒觸不周山》時,教師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爭為帝”的戰(zhàn)爭場面。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完成課堂教學的遷移訓練,也在無形中完成了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理解,大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深入大自然,步入美麗鄉(xiāng)村,欣賞自然美景;或采集民俗民風;或來到街道社區(qū),記錄廣告用語;或糾正錯別字。這些都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將這種心理感受轉化為語言文字,便會拓寬學生的寫作領域。教師還可以舉行辯論會、演講會,激發(fā)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演說的口才,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讓他們認識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性。教師還可在課堂上設置這樣的情景,如給同學過生日,在母親節(jié)送祝福,為成功人士擬寫頒獎詞,等等。這些都會把枯燥的語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歷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能讓學生學以致用,還能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
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不斷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不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呆板枯燥;討論展示的問題因學生實際而定,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這樣,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同時,教師在講授時,應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講得比學生有高見,讓學生記得住、開眼界,并佩服自己,自然就能使學生有興趣學習了。
學困生一般知識基礎差,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普遍對學習不感興趣。倘若教師能及時鼓勵他們,表揚他們,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他們也因此會充滿信心。如果教師能熱情地指導他們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那么,他們可能會逐漸融入集體,步入正常的學習軌道。
學習興趣的評價,應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親自去感知、記憶、理解、體會、思考和探索學習規(guī)律,理解知識的實際運用,自覺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從而以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同時,帶有鼓勵性的評價,往往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滿足小小的“虛榮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去??陀^的評價,會讓一些學生正視自己,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向更高的學習目標邁進。
語文教師大多都兼有班主任工作,因此,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與學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俯下身子與學生交談,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教師還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耐心挖掘學生的潛力,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此外,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成為學生值得信賴的人。教師不能用自己的主觀好惡評價學生的是非,而要給學生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耐心聽取他們的訴說和見解,用商量的口吻與之溝通,用平和的心態(tài)幫助他們成長。這樣,教師就不再是學生恐懼的對象,而是走進了學生的心里,消除了矛盾與隔閡。若消除了“師道尊嚴”所形成的隔閡,師生間就可以平等對話,坦誠相見,暢所欲言,實現(xiàn)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保障了有效的教學實現(xiàn),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需要教師有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大度、優(yōu)雅的個人氣質魅力,而且需要教師有耐心,多鼓勵學生,這樣才可能使更多的學生對學習不放棄。
(責編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