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英華(河北省大城縣第一中學065900)
適應高考變化,改革寫作教學
關英華(河北省大城縣第一中學065900)
眾所周知,在高考語文試卷中,除了基礎知識的考查外,就是閱讀理解和寫作了。其中,寫作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但從一線教學的實際來講,寫作教學卻是最令師生頭疼的事情。教師怕教,學生怕寫,寫作教學費時費力,而效果卻并不明顯。于是,大家就將矛頭指向高考,教師埋怨,家長指責,學生不滿,認為高考試題命制不科學,應試教育的痕跡太濃,不能真正考查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如一位很有名氣的作家,參加了2014年的高考。結果怎么樣?他的語文成績竟然是不及格,作文只得了二十幾分。最后,為了討回名譽,該作家將當地教育考試部門告上法庭。此消息一出,社會嘩然,對高考語文試卷質疑聲就更大了。不管怎樣,作為高考試卷中的壓軸大題,作文所占的比重仍然不能讓人輕視。一個可喜的變化是,近年來各地高考語文試卷中的作文試題都有了很濃的生活氣息,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了。比如,2014年北京卷作文《老規(guī)矩》、遼寧卷作文《科技改變生活?》、江西卷作文《課內外學習探究》、湖北卷作文《山頂的風景》、廣西卷作文《老王生病》等等,這一特點尤為明顯。學生看到作文材料,感到接地氣了,不再感到無話可說了,這也給我們的寫作教學帶來了好的契機。根據高考的這一變化,我覺得我們的寫作教學也應做出相應的改革,使得學生由過去的“不愿意寫”變?yōu)椤皹穼憽薄跋雽憽?。具體應該怎么做呢?下面,我就談談我的具體做法。
在作文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物、事情、人物,學生才愿意寫。如果讓學生寫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學生不知如何下手,那學生肯定積極性不高,這樣的作文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好。有這樣一個例子,二十幾年前,一次初中的語文考試,作文題目是《談談對網絡的認識》。當時的情況是網絡在那個時代還是個稀罕物,很多學生根本就沒有接觸過或接觸很少,尤其是一些農村的學生。當看到這個作文題目時,很多學生都傻眼了。我清楚地記得當時一個學生的作文是這樣寫的:網絡是個什么東西呢?你不知道,奧,對不起,我也不甚了解??梢姡@次考試語文試卷作文命題是失敗的,無法真正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為它嚴重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如果把這個作文題目放在今天,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可能就是小菜一碟了。因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計算機早已走入了平常百姓家,很多學生很小就接觸到網絡了,尤其對網絡游戲更是情有獨鐘。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寫起這個題目,應該是下筆如有神了。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堅持將自主寫作和命題寫作結合起來,給學生指出一個寫作的方向,特別注意讓學生根據這個大的方向寫自己熟悉的人,寫自己身邊的事,寫自己感受深的場景。比如,在某次作文寫作課上,我就跟學生講到了寫作構思的重要性。巧妙的寫作構思會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我們在寫作時一定要注意構思。然后,我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寫一篇構思獨特的文章即可,選材不限,文體不限,字數七百字左右。這樣的教學側重于對文章構思的把握,結果學生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不乏令人叫絕的文章,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為了積累寫作的素材,我鼓勵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記錄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得。同時,為了給學生做榜樣,我也堅持每天寫教學日記,和學生約定看我們誰能堅持下去,誰堅持得更好。經過一段時間,學生都能堅持寫日記了,為自己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比如,我看到了一個學生寫的《兩株綠蘿帶給我的啟示》的內容片段:“我在陽臺上養(yǎng)了兩株綠蘿,用的是飲料瓶。其中,一個杯口很寬敞,另一個杯口則很細。兩株綠蘿放到里面的時候也是差不多的長勢。一兩個月過去了,我有了一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杯口大的那株綠蘿攀著杯口蔓延,枝枝蔓蔓橫向發(fā)展,而杯口很細的那株綠蘿則一直向上生長,長得挺拔。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qū)別呢?我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杯口寬敞的這株,所受到的束縛小,因此,長得很雜;杯口細的這株,所受到束縛大,因此,長得挺拔。我聯(lián)想到爸媽和老師對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如果沒有嚴格的教育,我們可能就會像那株繞著圈長的綠蘿一樣,把時間和光陰浪費在一些無關的事物上。有了父母和老師嚴格教育,我們就會像那株昂揚向上生長的綠蘿一樣,健康向上。這就是兩株綠蘿給我的深刻的啟示:嚴是愛,松是害呀!”多么好的一篇日記習作呀,由兩株綠蘿的生長想到了嚴格教育的意義。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和訓練,學生不再害怕寫作了,甚至有些學生還愛上了寫作。這不正是我們寫作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嗎?
(責編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