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las的騎游世界生涯已有六年,今年他36歲,還是三無青年,但是他說,未來的不確定性讓自己感到幸福。更何況,騎游的路上還有女友一路隨行。在亞洲,他們住過澳門妓院,睡過印度尼西亞雨林里的吊床,還在日本郊野鄉(xiāng)村的公園里免費露營,白天賞紅葉,夜晚看星辰。他不但是靠譜又有趣的騎游者,還是技術(shù)了得的攝影師,本期的封面就是出自他手。如今,他們的騎游環(huán)球之路還在繼續(xù),你的呢?
本期鏈接:《騎看亞洲》
作為一個喜歡騎車看世界的人,小明不死(右一)把長途騎行車研究了個通透,他不再幻想能在非洲的偏僻村莊找到FOX的避震前叉,也不再追求車型的輕量化,因為旅行車必須具有與“正常自行車”不同的特點,才能保證從出發(fā)到歸來,一路靠譜。
本期鏈接:《靠譜之車》
亞洲最高海拔公路是哪條?碾壓過的才有發(fā)言權(quán)。車友天堂影苑在新藏線交接的阿里小北線發(fā)現(xiàn)了一個比界山大坂海拔還要高的車輛通行山口—桑木拉(Semo La),最終確定阿里小北線才是海拔最高的公路。經(jīng)過10天的高反適應(yīng)過程,在5000米海拔的高度上,他得以耳清目明地欣賞雪山與草原連成一片的大美景色。
本期鏈接:《六大洲最高海拔公路自駕》
除了戶外環(huán)境,我們還可以在攀巖館內(nèi)、商圈內(nèi)看到Drytooling的玩家,借助冰鎬和冰爪做出很多夸張、大跨度的動作,盡管干攀起源于冰巖混合地帶,但是它也可以與冰無關(guān)。
本期鏈接:《給攀巖一點MIX》
柏林這個發(fā)達(dá)國家到底有多少戶外玩法?冬季末的柏林之行讓本刊記者豁然開朗,任何一種戶外方法都可以在柏林成行,跑步、騎車、獨木舟、滑板、輪滑,每一種都能讓人領(lǐng)會到不一樣的柏林之美。在柏林歌劇院的紅地毯階梯上,記者黃巧雯就跟著Mikes Sightrunning的創(chuàng)始人Michael跑瘋了。
本期鏈接:《柏林戶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