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氧聯合康復療法治療小兒腦癱的護理體會
郝華
【摘要】目的 探討高壓氧聯合康復療法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療效與護理措施。方法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受治療的100例小兒腦癱患兒,將收集的病例經過統(tǒng)計,對照組患者給予康復療法治療與常規(guī)護理,在康復療法治療的基礎上,研究組患者給予高壓氧治療,并給予規(guī)范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0.00%,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結論 高壓氧聯合康復療法治療小兒腦癱,并給予規(guī)范性的護理治療,可有效改善患兒病情,促進康復。
【關鍵詞】高壓氧;康復療法;小兒腦癱;護理
作者單位:83009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職業(yè)病醫(yī)院
小兒腦癱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目前,臨床治療小兒腦癱,理想的治療方法是高壓氧聯合康復療法,為了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還需要給予患兒規(guī)范性的護理。本研究對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受治療的100例小兒腦癱患兒治療與護理情況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接受治療的100例小兒腦癱患兒,將其分為兩組,一組為研究組,另外一組為對照組,每組有50例患兒。研究組50患兒,年齡2~8歲,平均年齡(5.17±2.68)歲,50例患兒中,肌張力低下型患兒15例,痙攣型患兒25例,綜合型10例;對照組50例患兒,年齡2~9歲,平均年齡(5.66±2.71)歲;50例患兒中,肌張力低下型患兒17例,痙攣型患兒19例,綜合型14例。兩組患兒在年齡、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兒均給予基礎治療,即選擇5 ml的腦活素,將其與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相互混合,劑量為50~100 ml,進行靜脈滴注,每日滴注一次,持續(xù)用藥半個月(1療程),并給予患兒康復治療,康復治療主要采用推拿按摩法、神經發(fā)育療法進行治療,治療時間為3個療程,護理人員在治療的過程中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1]。研究組患兒在此基礎上,采用高壓氧治療,即加壓控制在0.03~0.06 MPa,加壓、減壓及穩(wěn)壓的時間均為20 min,每日治療一次,每個療程10次,持續(xù)治療3個療程。為了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規(guī)范性護理,對于需要入倉治療的患兒,根據實際情況,1歲以內的患兒入嬰兒倉不需要家屬陪同,兩歲以上的患兒進入艙前,家屬需陪同患兒,為此,護理人員向患兒家屬進行安全教育,使其掌握治療中的注意事項。在加壓過程中,患兒家屬給患兒喂食,進行吞咽、捏住患兒鼻部鼓氣,咽鼓管開啟后才可保證耳腔外部與內部的壓力平衡,避免耳腔受傷并安撫患兒的情緒。進入穩(wěn)壓吸氧階段時,主要進行的護理工作是,幫患兒戴上吸氧面罩,保證面罩穩(wěn)穩(wěn)的貼于面頰部位,避免出現漏氣現象,在吸氧過程中,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兒的情況,查看其是否出現面色蒼白、口唇顏色異常等現象,此類現象說明無氧中毒,要第一時間做處理[2]。減壓時,護理人員要告知患兒家屬,將面罩慢慢的摘下,使患兒呼吸保持通暢自然狀態(tài),避免咳嗽進一步影響肺部功能,由于減壓過程中,艙內的溫度會下降,患兒家屬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1.3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患兒發(fā)育順序正常,肢體運營功能良好,不存在語言障礙等現象,反應能力理想;有效:患兒運動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反應能力、智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無效:接受治療后,患兒在運功功能、智力與反應能力上沒有任何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50例患兒中,有35例患兒顯效,12例有效,3例患兒無效病情未得到改善;對照組50例患者,28例顯效;12例有效,10例無效,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0.0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小兒腦癱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近年來,該疾病的發(fā)生率不斷攀升,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造成該疾病份主要原因是腦部組織由于缺氧缺血,造成腦部組織受損,臨床在治療中,常常使用高壓氧聯合康復療法進行治療,為了達到良好的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還要給予規(guī)范性護理。采用高壓氧進行治療,對缺氧缺血的腦部組織進行修復,大腦中樞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得到改善,肌張力降低,從而達到減輕肌痙攣的目的[3-4]。高壓氧治療通常會聯合康復療法治療,康復療法治療,目的在于通過按摩、運動等方式來改善患者周圍神經向中樞神經的反射性,提高治療效果[5-6]。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開展規(guī)范性護理,護理工作在采用高壓氧治療的前期就開始執(zhí)行,入倉前、加壓以及減壓過程中,都要嚴密觀察患兒的情況,患兒家屬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護理,提高治療效果。
本研究對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接受治療的100例小兒腦癱患兒治療與護理情況進行分析,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0.00%,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高壓氧聯合康復療法治療小兒腦癱,并給予規(guī)范性的護理,對治療腦癱具有積極的意義,改善患兒的病情。
參考文獻
[1]羅丹. 50例腦癱患兒前庭功能訓練的康復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2010(4): 365-366.
[2]李艷,韋麗仁. 小兒腦癱的病因研究進展[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6,21(9):552-554.
[3]肖翊君,李虹,秦志華. 腦卒中病人高壓氧治療的特殊療效觀察及護理[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20):39-40.
[4]曲桂馨,周朋,焦莉. 觀察高壓氧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16):10-11.
[5]胡瑩媛. 腦性癱瘓定義的歷史沿革[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3,9(5): 257-258.
[6]覃惠玲. 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12):84-85.
Nursing Experience of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HAO HuaOccupational Disease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ygur 83009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4,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on the basis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the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given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6%,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i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and to give the normative nursing treatmen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hildren's condition,promote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Hyperbaric oxygen,Rehabilitation therapy,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Nursing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0.150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20-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