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梅袁清國
(1.貴州省赤水市丙安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貴州赤水 564713;2.赤水市長沙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貴州赤水 564705)
中西獸醫(yī)結合防治山羊痘
郭秀梅1袁清國2
(1.貴州省赤水市丙安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貴州赤水 564713;2.赤水市長沙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貴州赤水 564705)
山羊痘是山羊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由于該病傳染性強,易混合感染,并發(fā)癥多,治療困難,發(fā)病率可達100%,死亡率雖然一般不高,但惡性羊痘死亡率可以高達50%以上,常給養(yǎng)羊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作者采用中西獸醫(yī)結合的方法防治該病,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該病病原體為山羊痘病毒,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較強,病羊和病愈帶毒羊是主要傳染源,病毒常存在于痘皰液,痘皰痂皮和分泌物而污染周圍環(huán)境、飼料和飲水等通過損傷的黏膜傳染疫病,也可通過羊虱等吸血昆蟲間接傳播。
該病程分為6個時期,潛伏期一般為2~5 d,病初體溫略升高,精神差,食欲減退,結膜潮紅流淚,鼻有多量黏性分泌物,后轉為黃色膿性分泌物結痂于鼻端,有時影響呼吸,產奶量下降,羊只消瘦。有的發(fā)病山羊在背、頭、頸、胸部等肢體外側體表較厚的皮膚真皮形成堅硬結節(jié),并不發(fā)展成水泡,觸按體表皮膚有硬如小石子的感覺,常見咳嗽、呼吸加快、流膿鼻涕和停食等癥狀。
在皮膚的少毛部位可見到不同時期的痘皰。病情嚴重者痘皰密集得一個挨一個,但各痘之間界限明顯。呼吸道黏膜有出血性炎癥,有時見有圓形或橢圓形增生性病灶,直徑約1cm,有時有假膜覆蓋,輕抹可去掉,露出紅色至暗紅色的痘斑。肺部呈大葉性肺炎狀,肺表面有痘結。在消化道的胃、腸黏膜表面亦有這種痘斑或痘結。淋巴結水腫,切面多汁,肝臟有脂肪變性病灶。
4.1 外科療法
用溫鹽水浸潤山羊體表痘痂,待痂皮軟化后,用梳子梳掉痂皮,再用碘復消毒病變部位,最后涂碘甘油。
4.2 西醫(yī)療法
對發(fā)熱病羊用魚腥草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日2次同時分點肌注、連用1~3 d;劑量,成年羊魚腥草10~15ml、地塞米松3~5mg,小羊魚腥草3~10ml、地塞米松1~3mg。
4.3 中草藥療法
成年羊用大青葉25ɡ、板藍根25ɡ、水牛角60ɡ、生地25ɡ、玄參25ɡ、竹葉心25ɡ、銀花25ɡ、黃檗30ɡ、連翹20ɡ、甘草15ɡ、水煎取水3次混合后均分4次口服、2次/d、連用7d;小羊根據(jù)體重取量。
(1)嚴格檢疫及定期用羊痘弱毒疫苗進行預防接種。
(2)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清潔衛(wèi)生,保持羊圈通風干燥,對患病羊應堅持隔離制。對污染的場地、飲水、飼料、用具(可以用可佳消毒劑)等嚴格消毒。
(3)對無臨床癥狀的羊用以上中藥減劑量投喂3~6 d。
2014年3月22日,赤水市丙安鄉(xiāng)三佛村姓黎的養(yǎng)羊戶來丙安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講述他家共養(yǎng)有黑山羊62只、近期發(fā)現(xiàn)18只羊(其中:大羊8只、小羊10只)、體表有紅斑、水泡、膿皰,求診。經獸醫(yī)技術人員臨床檢查,癥狀與畜主表述的基本一致、病羊精神較差,頭部、口唇、四肢內側等部位有豌豆大小的結節(jié)、少量水泡、膿皰、有的已形成痂塊,體溫41℃、其他未見異常;按文中介紹方法防治,7d癥狀消除,14d后回訪,全部痊愈。